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_第1页
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_第2页
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_第3页
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_第4页
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宪法在政治上有两个目的:1、规定国家政权的组成和运作程序;2、处理国家与公民之间基本政治关系的法律。宪法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力的规定,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国家主权在民和政治民主的实现。任何现代宪法都必须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才可称为宪法。一、基本权利的含义1、基本权利的基本概念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实现某种愿望或获得某种利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指国家给予公民实现自己某些要求的合法手段与可能条件。国家在公民的权利遭受非法阻挠或侵犯时,有责任以强制手段保护和帮助公民实现其权利。我国宪法使用了“基本权利”这一用语,所谓“基本”,无非是要强调这些权利是制宪者认为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权利。我国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是在国家存在这一前提下,国家的制宪权主体确认的公民(国家的成员)最为重要的权利。“基本性”体现在:如果公民不享有这些权利,则不成其为主权者的那些权利;或者如不享有,则国家就会丧失其民主国家性质的权利。2、基本权利与人权人权是一种作为人的权利,是普遍的、不可剥夺的和不可转让的权利,是作为人所必不可少的权利。世界上第一个把人权写入政治纲领性文件并赋予它以法律根本目的地位的是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人权是抽象权利、道德权利,人权表明一种重视人和人性的理念。人权的保护需要靠法律的作用,但人权本身的存在则不需要法律的确认。随着宪法的普遍制定,各国的宪法也大都把“人权”具体化为“公民权利”。因此宪法称为“权利保障书”。天赋人权在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法治国家后便不再被提倡了,但在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重获各国重视并进入了国际法的范围,成为《联合国宪章》的支柱之一。《联合国宪章》宣告:“为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的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和价值以及男女平等和大小各国平等权利的信念。”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重申“人皆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上均各平等”,并规定了个人自由和政治权利的内容,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1966年通过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人权与基本权利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人权是自然权利、道德权利,而基本权利是实定权利;⑵人权具有永久的价值上的效力,而基本权利是法律和制度保障的权利,其效力和领域有限制;⑶人权来源于自然法,而基本权利源自人权;⑷人权是抽象的道德权利,体现于人们的观念或者政治主张与宣言,而基本权利是具体的法律权利,体现于具备实际法效力的宪法;⑸人权的主体是抽象的人,人权具有普遍性,其主体是所有人,而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一国的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⑹人权的范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其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会有较大的变动,而基本权利的体系则相对封闭,被宪法确立下来的基本权利体系相对稳定。3、“人权条款”对基本权利内涵的发展⑴基本权利高于国家的价值地位;⑵基本权利体系的开放性;⑶基本权利主体的多元化;⑷国家义务的实定化;⑸国家义务的多元化。二、基本权利的主体1、公民我国宪法使用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样的表述,表明基本权利的主体首先是公民。我国《宪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就是公民,就享有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国籍的取得方式:⑴出生国籍,即因出生而取得国籍。(出生地主义;血统主义)⑵继有国籍,即因加入而取得国籍。(根据当事人申请取得;不根据当事人意思,而是由于婚姻、收养等取得新的国籍)2、外国人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我国宪法上基本权利的主体就不限于公民,而是具有人格要素的“人”。这意味着,即使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只要生活在中国的范围内,就应该与中国的公民一样享有基本权利,从而,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也就能成为基本权利的主体。3、胎儿、胚胎等胎儿、胚胎等是否能成为基本权利的主体,也是宪法理论与实践中存在争议的问题。显然,许多基本权利是胎儿所无法行使的,例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劳动权等等。但是,胎儿却显然享有生命权和身体免受伤害的权利,同时,胎儿也享有平等权。此外,胎儿还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国家对怀孕妇女在经济上的资助以及假期等方面的优待。三、基本权利的功能1、防御权功能防御权功能赋予公民以这样的一种地位:当国家公权力侵犯宪法上基本权利条款所保障的利益时,公民可以直接依据基本权利的规定请求停止侵害,并且这种请求应该能够得到违宪审查机关的支持。“国家不作为的请求权”或“侵害停止请求权”。从立宪主义的精神来看,基本权利首先的作用在于对抗公权力,防止公民的生命、自由与财产受到公权力的侵犯,从而维护个人免受国家恣意干涉的空间。防御权功能是基本权利的首要功能,也是各类基本权利所普遍具备的功能。2、受益权功能受益公功能,是指基本权利所具备的使公民从国家那里得到某种福利、服务和其他利益的功能。受益权功能是基本权利要求国家积极作为以提供帮助和促进基本权利实现的功能。基本权利的收益权功能所针对的主要是国家给付义务,其内容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给付。3、制度性保障功能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有赖于一定的制度,这些制度可能在国家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因而被制宪者在宪法中规定下来。从基本权利的制度保障层面,立法机关不仅不可以否定和废弃,还必须积极地建构和维护。立法机关必须通过制定法律来建构制度,积极要求立法者建立和维护制度,以促进基本权利的实现。基本权利所具备的这种积极要求立法者建立和维护制度,以促进基本权利实现的功能,就是所谓的制度性保障功能。如财产权制度、婚姻制度、劳动保障制度、大学制度等。4、程序保障功能基本权利的实现有赖于程序的保障。强调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相应的,国家应当建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各种程序。这种程序保障最狭义的就是司法程序保障,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寻求司法救济。5、保护义务功能保护义务是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条款可以国家的一种积极义务,要求国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免受来自第三人的侵犯。⑴刑法上的保护;⑵警察法上的保护;⑶保护公民免受外国的侵害。四、基本权利的效力1、基本权利对立法权的效力立法机关不得制定侵害基本权利的法律,如果立法权对基本权利造成侵害,该限制性立法就有可能被宣告为违宪。立法机关要尽一切可能为基本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2、基本权利对行政权的效力行政权的运作可以分为侵害行政、给付行政、计划行政。无论哪个类型的行政,都必须受到基本权利的拘束。基本权利对行政权的拘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⑴对法律保留原则的严格遵守;⑵在行使行政裁量权时充分进行基本权利的考量。3、基本权利对司法权的效力基本权利对司法权的效力意味着司法机关不得拒绝宪法案件的裁判。所有的司法机关同时都对基本权利负有一项义务,也就是在各类案件中,将基本权利的精神贯彻于裁判当中。这项义务可以称为“合宪性解释的义务”。五、基本权利的限制1、限制基本权利的理由当代宪法理论一般认为,限制基本权利的理由主要包括三点:⑴防止妨害他人的权利不同的基本权利主体之间会发生基本权利的冲突与对抗,如一些人进行示威游行与他人行动自由就会发生冲突。⑵保证国家功能的实现和国家的生存当代民主国家的正当性来源于对人民权利的保障,也就是说,国家存在的基本目的和基本功能就是保障人权。如果国家被颠覆,或者国家功能无法实现,则人民的基本权利就得不到保障。基本权利滥用的某些情形会导致国家的生存受到威胁或者国家的功能无法实现,此时基本权利就应当受到限制。比如泄露国家军事机密的言论等。⑶维护公共利益现代宪法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协调公益与私益之间的紧张关系。基本权利的行使可能危及社会共同体生存,则此项基本权利有可能被限制。我国宪法第51条对基本权利的限制作出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2、基本权利限制的形式最常见的对基本权利限制是法律的限制,各国宪法理论认为,只有通过人民代表机关或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才可以限制基本权利。法律保留原则:法律可以对基本权利作出限制,对基本权利的限制只能由法律作出。理论基础:法治主义、民主主义。3、对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⑴法律明确性原则;⑵重大性理论和授权明确性原则;⑶比例原则①适当性原则②必要性原则③狭义比例原则六、公民基本权利的分类1、依据与国家权力之不同关系:自由权与社会权之分自由权,被称为“基本自由”或“免于束缚的自由”,其实现有赖于消极的国家权力行为。——“消极权利”社会权,被称为“免于匮乏的自由”,是指依赖于国家权力作为和帮助才能得以实现的基本权利。——“积极权利”2、以人在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下的不同属性和价值差异为依据:个人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之分在自由权与社会权两分法的基础上,以人在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下的不同属性和价值差异为依据,自由权可以进一步分为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这样就形成了个人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三分法。个人权利,是指自然状态下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免于国家权力侵犯和干涉的权利,是自由价值的体现。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状态下人参与社会和国家管理的权利,是社会民主价值的体现。社会权利,是社会状态下要求政府负有援助和救济以及更多发展和提高之责任的权利,是现代社会平等价值的体现。3、以公民与国家之不同地位而引申出不同法律关系为依据:自由权、参政权与受益权之分德国公法学者艾理耐克在《主观的公权利体系》中,根据公民对国家地位的不同法律关系对基本权利进行了区分,即自由权、参政权和受益权。个人对于国家的权力可以称“个人公权”;国家对于公民的权利可以称为“国家公权”。公民和国家之间有四种关系:⑴服从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公民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公民对于国家只有义务而无权利;⑵对国家权力的排斥或拒绝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公民处于消极地位,但这组关系肯定了公民大量的自由权,当法律上肯定并保护公民某项自由时,公民便有权拒绝并排斥来自国家权力的干预;⑶对国家的请求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公民处于积极地位,国家应公民的请求而进行活动,满足了公民的请求,公民便获得受益权和请求权,从这种关系出发,满足公民请求是国家的义务;⑷对国家活动的参与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公民处于主动地位,这种地位表明主权在民,公民在这种关系和地位中获得参政权。4、以基本权利的历史发展及时代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三代人权”法国学者卡利尔•瓦萨克围绕着基本权利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在这一进程中所形成的重要时代特征为依据,提出了三代人权的分类方法,这一分类方法为我们观察基本权利的历史发展及时代特征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照。瓦萨克教授在其20世纪70年代的一篇文章中提出,在世界所经历的三次大的革命过程中诞生了三代人权:第一代人权,是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其权利价值核心在于“自由”,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为这一代权利的问世奠定了基础。——“自由权利”第二代人权,是指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这代权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