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成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方案_第1页
玛纳斯县成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方案_第2页
玛纳斯县成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方案_第3页
玛纳斯县成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方案_第4页
玛纳斯县成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PAGE5玛纳斯县成职教中心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城镇化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是可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二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三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央做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新疆作为全国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加强。但是,由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加快新疆的经济发展,提高新疆各族人民自身素质和培养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迫在眉睫。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关系到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为新疆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才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步伐加快,给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又为昌吉州经济腾飞添加了强有力的翅膀。玛纳斯县自古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新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圈的西大门。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35公里,西距石河子市15公里,辖14个乡镇场站,,县辖人口13.8万人。全县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北疆铁路、国道312线、乌奎高速公路、呼克公路横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拥有可耕地100万亩,盛产棉花、番茄、酿酒葡萄等特色农产品。是“全国优质棉花之乡”、“全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全国优质加工番茄之乡”。2009年预计实现县域生产总值81.49亿元,同比增长17.1%(按可比价计算,下同)。预计实现县属生产总值52.83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同比增长11.1%;第二产业增加值18.87亿元,同比增长35.2%;第三产业增加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15.5%。预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5亿元,同比增长27.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78元。玛纳斯县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每个专业有一门课程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每个专业重点培养一名区州级学科带头人。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到2014年底,5个重点专业专任教师总数将达到30人,“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在培养好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引进5名专业带头人,使之增加到10人,引进8名骨干教师,使之增加到30名,再聘请27名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形成5个专业教学团队。二、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显著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使学校综合实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在全疆中等职业学校中处于先进水平,使学校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具体目标:1、专业建设。建成食品生物工艺、机电技术应用、纺织工艺、旅游与酒店管理、工艺雕刻(玉石雕刻)5个重点专业,建成职教理念先进的专业教学资源库。2、师资队伍建设。到2014年底,5个重点专业专任教师总数将达到30人,“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在培养好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引进5名专业带头人,使之增加到10人,引进8名骨干教师,使之增加到30名,再聘请27名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形成5个专业教学团队。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良好、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机电技术应用、食品生物工艺、玉石加工与雕刻、旅游与酒店管理、纺织工艺等专业实训基地,确保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占校内实训的80%以上。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新增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5个,为各专业学生实现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创造条件。努力把我校建成北疆片区农牧民、下岗失业人员实用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全疆混纺人才培训基地。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全面推行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各专业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积极探索与半工半读相适应的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从2010年开始,毕业年级半工半读的学生达到50%以上。积极开展2-2.5年学制改革。5、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立足职业岗位,构建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工学结合的8门核心课程,其中1-3门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8门建成学校级精品课程。开发建设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和多媒体课件。6、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监控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技术培训,为玛纳斯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建设期内,完成各级各类技术培训15000人次以上。8、继续扩大办学规模成人业余函授专本科学历教育在校生保持800名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到2015年使学校的中等职业在校生达到2850名,其中,南疆三地州学生在校生1500名;非学历教育:各式各类短期培训年培训3000人以上。第二章 项目建设内容根据总设计方案,此次项目建设内容为玛纳斯县成职教中心专业与课程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一、专业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确定了机电技术应用、食品生物工艺、工艺雕刻、酒店服务与管理、纺织工艺等5个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每年自主招生100名,南疆政策生100名。继续走联合办学的路子,提高机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年自主招生100名。结合当地实际,新增工艺雕刻专业,力争2014年做成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年自主招生50名,南疆政策生100名。巩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招收南疆政策生100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年自主招生50名,南疆政策生100名。开发涉农专业(林果业方向),年自主招生100名,南疆政策生100名。新增纺织工艺专业,年自主招生50名,南疆政策生100名。用三年时间,把食品生物工艺、工艺雕刻等两个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品牌专业,每个专业至少有一门课程提升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实验实训基地现状学校建有“机电技术应用”、“食品生物工艺”、“酒店服务与管理”、“电焊”、“钳工”五个实训室,在我校的实践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学校实训室与教学楼合用,需要分离,而且现有的实训设备不足,需要充实和更新,需要国家和自治区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学校人才培养基础平台建设的步伐。(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标建成在自治区起示范作用的“食品生物工艺”、“混纺实训基地”,建设200平米的电工电焊实训工厂,建设200平米的玉石加工与雕刻实训车间。专业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实践、实习、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满足200-600名本专业学习要求。学校结合其他项目建设,进一步对酒店服务与管理、校外林果业、畜牧业、全疆混纺人才培训等基地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大力开展各式各类短期培训。实训基地具有承载每年学校完成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0人,农村劳动力致富技能培训10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林牧)1000人,企业员工培训200人,新增企业员工岗前培训200人,创业培训200人等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能力。(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措施1、学校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实训项目的整体规划、各实训室(场)建设内容的确定、资金筹措及项目建设的组织、监督、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计财、实验实训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2、建立实验实训建设专项资金。实训室(场)建设列入学校专项经费预算,确保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制定实验实训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评估、滚动支持的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合理、高效使用。3、完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实验实训规范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4、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实验实训室(场)建设标准,确定实验实训工作人员的编制,通过引进、培养等措施,建立一支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以满足教学、科研及对外服务的需要。5、创新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力度,通过参股、入股、共同研发等方式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引进开发中心、测试基地等,实现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实验实训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的作用。三、师资队伍建设(一)师资队伍现状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人。五个重点专业有专任教师人,其中专业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人。青年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2人。聘请名校外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其中30人有高级职称。(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在每个专业重点培养一名区州级专业带头人。学校每年选送1-2名专业课教师参加校外各式各类的培训和进修,每年选送1-2名专业课教师下企业锻炼,用3-5年的时间,把现有专业课教师培养成“双师型”教师。继续争取编制每年根据开设专业需求公招2名以上专业教师。在培养好现有师资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外聘专职“双师型”老师或兼职“双师型”老师,引进5名专业带头人和8名骨干教师,使5个重点专业的教师人数增加到50名,再聘请30名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使“双师型”教师比列达到80%。到2014年,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良好、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5个专业教学团队。(三)打造“五个”专业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按照“引进与培养结合,专职与兼职互补,自有与外聘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路,围绕5个重点专业建设,打造“五个”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四)建设“三支”队伍,增强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领军队伍。通过引进、专业进修、学历进修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领军队伍。主力队伍。通过引进企业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等途径,建设一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辅助队伍。通过聘请的专家教授,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返聘部分退休教师等手段,建设一支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素质好、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五)实施“四项”工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1、名师建设工程紧紧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全面推进以“稳定、培养、引进、借智”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5名专业带头人和8骨干教师,使5个重点专业的教师人数增加到50名,再聘请30名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使“双师型”教师比列达到80%。建立并不断完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梯队评价与考核体系,构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梯队。鼓励教师成名成家。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一支专业造诣深、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力争形成一支在全疆具有较高声誉的名师队伍。2、人才引进工程建立人才集聚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使5个重点专业的教师人数增加到50名,再聘请30名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使“双师型”教师比列达到80%。3、专业能力建设工程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每年选派3-5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区内外大专院校进修、访问或挂职锻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年定期组织10%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每年安排2-5的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制定《学校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定期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确保实践锻炼取得成效。重视新教师的培养。每年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积极探索新教师的培养机制。定期组织新教师才参加教育学、心理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每一位新教师指定一位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指导教师,以老带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定期举办教师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科研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促进教学工作,提升学校内涵。4、师德建设工程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需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高尚的师德。学校领导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师德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同等对待。二是根据新时期教师的特点,结合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加强教师的责任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师德和人格修养,通过思想教育和榜样示范作用引导青年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树立和保持灵魂工程师的优良形象。三是进一步理顺机制,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针对学校青年教师的特点,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能够接受并乐于参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活动,把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各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六)落实“五项”措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1、设立师资培养专项基金。自治区投入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万元设立师资培养专项基金,用于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专家、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组织教师进行科技服务。这些资金设立帐户,专款专用。2、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学校引进教师暂行规定》、《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证。3、建立竞争激励与淘汰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实施师资队伍动态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根据教师贡献大小,合理拉开分配差距,鼓励和支持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多做贡献,提高教师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5、创新和完善教师工作机制,优化教师工作环境。教师是学院的主体,学院领导、职能部门、服务机构、全院职工要树立和增强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努力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永恒的主题。近年来,学校大胆改革,创新与实践了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工学交替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如校校联合的“厦门班”、校企联合的“澳洋班”。下一步学校将全面深化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畜牧兽医专业完善、推广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金牛班”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基于对职业岗位的调研与分析,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基础,构建能力教学主线;以企业生产技术环节为基础,建立奶牛养殖技术员、奶牛疾病防治技术员、奶牛育种技术员三大技术岗位轮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真实情景,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随时开展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镶嵌在实践教学主线上。学生第一学年以学徒身份,进行2轮以上岗位轮训,第二学年顶岗工作,进行1轮岗位轮训,第三学年,选择1个技术岗位顶岗工作,实现预就业。三年三循环,实践不断线。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扩大培养规模,并将此模式推广到相关专业群和有关院校。(2)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完善、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实班”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对行业领域的调研与分析后确定人才规格定位,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及科目课程。在运行过程中采用校企共同培养“工学交替”、“一轮半”实践的“新实班”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被赋予双重身份,学习学期是学生,工作学期是企业的准技术人员,与企业正式员工同等对待,承担具体工作任务,接受企业培训和管理考核。下一步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并将此模式推广到相关专业群和有关院校。(3)园艺技术专业完善半工半读—--“中以班”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分制改革为基础,学生以学徒、准技术员、技术员等身份,边工作边学习,参加生产实践、顶岗实习、预就业实习等。根据企业的需要,采取恰当的形式,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保证半工半读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贫困学生实现免费或低学费接受职业教育。下一步要继续探索半工半读的多种实现形式,完善半工半读的运行机制。(4)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实施“订单”培养—--“麦趣尔班”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融合、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融合,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由企业和学院共同设定培养目标,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参与教学活动,承担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实现产学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全真企业环境及职教资源实施“情境”教学。目前,要完善“订单”办学机制和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2.5年学制试点。(5)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专业开发深化项目导向—“富民班”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依托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边学习、边建设、边使用的运行机制,结合专业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把课堂教学与现场获取实际经验结合起来,把专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做”合一。通过全程实训式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使学生既学会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过硬的专项技能。2、积极开展半工半读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找准企业进步与学校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学生半工半读创造条件。(1)各专业至少安排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带薪工作。(2)在校学习期间,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带薪工作。(3)个别高年级学生,提前到工作岗位预就业。(4)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承担生产任务,获得报酬。积极探索与半工半读相适应的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从2006级开始,5个重点专业毕业年级半工半读的学生达到50%以上。3、积极开展2-2.5年学制的试点广泛深入开展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准确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开展2-2.5年弹性学制改革试点。2007年,开展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2.5年制试点、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专业2年制试点的研究与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二)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构建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立足于就业导向,以行业分析和职业分析为基础,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以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为主线,根据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专业知识“先进、实用”的原则,突出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课程的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设施和手段,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走产教结合道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实施德育“三进”工程,即进培养方案、进课堂教学、进生产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加强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将集中力量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加强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建成23门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1-3门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8-10门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1-14门建成学院级精品课程。开发建设所有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和多媒体课件。3、推进“双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教学过程相融通:各专业将更加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把职业标准“应知”、“应会”的内容有机地纳入课程教学,制订课程标准,推进“双证书”教育,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教学过程相融通。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相融通:学院将进一步依托建在学院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新疆农业技师学院及经相关部门批准设立的8个职业资格培训考核点,积极开展以农业行业特有工种为主的职业技能鉴定,推进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相融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融通:继续推进“双证书”教育,完善“双证书”保障机制,确保学生持证率达95%以上,增强毕业生对口就业竞争力。4、加大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把实践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手段。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努力为学生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现代化图书信息中心建设创建适应学院发展的功能齐全、开放服务、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图书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服务。1、制订切实可行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在保证纸质文献1万册、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1万册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并根据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生源变化,对馆藏资源体系作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建立以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馆藏体系。2、2007年完成馆藏数据库建设。2008年完成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有计划地购买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及其使用权,整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建设一个各种载体共存的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的馆藏体系,满足读者需要。3、2008年做好与非高校体系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对接工作,整合相关资源与服务,提高文献管理与服务能力。4、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通过自动化集成系统的使用,以及相关业务的开展,全面实现计算机智能管理。(二)校园信息化建设在已有校园网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建设上水平,实现学院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1、2006年至2007年对校园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建成一流的校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往的布线系统。提高校园网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使校园网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的需求。2、2006年建立各种应用系统,为学院的现代化管理和教学提供支撑。包括远程教育系统、信息和资源发布系统、网上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3、2007年在新的校园网基础上,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统一管理。4、2008年新建5个总量为300台电脑的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用于计算机教学和培训。建设3个数字语音教室,新建20个多媒体教室,使核心课程教学全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功能设置:共设有教室75间(3000座)、多媒体教室10间(400座)、微机教室8间(500座)。建设目标:本项目实施后,可容纳就读学生3000人,年培训人员增加10000人,极大地改善了学院办学条件,提升了学院基础办学能力。建设工期:2年。2007年完成主体工程,2008年交付使用。六、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一)办学体制改革1、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完善“一产职教园区理事会办学体制”。拓宽投资渠道,融合社会资源,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之路,增强学院的辐射能力。2、完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办学体制”,继续实施“百千万畜牧人才培养工程”,为昌吉州培养大批畜牧兽医技术人才和村级畜牧防疫员。3、大力拓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完善以“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为主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扩大与区内外职业院校之间的“校校”联合办学范围,尤其是“东西合作办学”;适应县、乡、镇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校县”、“校乡”联合办学。(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1、完善管理制度,提供机制保障继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完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产学研合作教学管理办法》、《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教科研奖励办法》等,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全面、可行。从机制上保障学院的办学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2、规范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以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为重点,注重内涵建设,2010年完成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三大体系建设。(1)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应用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为内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专业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讲稿、教案、授课进度计划等各类教学文件的标准,制订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学生成绩评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2)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在已建立的“全面监控,重点控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目标→质量标准→信息采集→评价与反馈→调控等环节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对全校教学工作实施院系二级质量监控管理。(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依托教学与学生管理的两级管理体制,通过“三评”(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统一抽查考试、日常听课、实践教学督查、教学检查(期初、期中、期末)与通报、学生日志、学生座谈会、校长信箱、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反馈、毕业生调查等途径,对教学质量做出综合评价,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重点研究建立健全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完善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社会评价、政府评价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将“三率”(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职业资格获取率)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学院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七、社会服务校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一)大力开展科技开发与推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1、校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2、送科技特派员下乡,实现农科教结合3、继续深化科技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的“新实”服务模式4、推广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推进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既缓解农牧业生产之急、又密切学校与地方的关系,实现教学服务于生产。(二)通过项目示范,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至2008年,完成以下培训任务:1、依托“中国--以色列旱区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开展节水农业技术培训,培训节水技术人员620人次。2、依托农村能源、菌草等培训示范基地,为自治区南北疆农村能源系统培养600名沼气生产工,培训菌草方面各级专业技术人才600人次。3、依托“家畜胚胎移植技术培训中心”,为自治区培训牛胚胎移植技术高级专业人才90名。4、依托自治区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基层农业干部,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1500人次。5、依托新疆技师学院,围绕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培训5000人次。结合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培训劳动者1750人次。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完成8000户农牧民的致富技能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一)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具备的条件优势1、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市场需求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按照农业职业化专业开发程序设计。建立了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泛调研,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行业企业的良种繁育技术员、种子营销员、种子科研技术员三个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部门管理层次的应用性人才。2、对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和分解,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行业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明确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然后按照行动领域转化学习到领域程序,分析设计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形成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3、采用“工学交替,企业‘一轮半’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习在两个场所完成,一是校内,为“学习学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校外企业,为“工作学期”,学生以准技术员身份进入种子企业,在种子企业指导下,单独承担制种任务,从事岗位工作,在企业环境开展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训练。第六学期学生根据自身就业意向选择就业企业,试就业。工∶读=6∶4。4、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按照劳动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分析职业岗位工作程序、能力要求和使用的工具,分析转化为与岗位工作匹配的课程体系。5、初步建立了全套专业和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理论和实践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征求行业企业意见,根据种子行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标准化课程体系。重视和强化实践能力培养。6、开发了系列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组织专业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编写专业校本教材,目前已编印了9门核心课程的教材及配套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制作了10门课程全套的多媒体课件。第三章 经费预算与项目建设进度一、项目经费预算根据项目建设和配套方案所确定的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为250万元。拟投资125万用于200平米电工电焊实训工厂、200平米玉石加工与雕刻实训车间、校外林果业与畜牧业实训基地建设;拟投资75万用于机电技术应用、食品生物工艺、酒店服务与管理、玉石加工与雕刻、纺织工艺以及农林牧等专业与课程建设;拟投资50万用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本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申请自治区补助资金200万元(不含设备费)、申请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50万元。标志性期量目标:2011--2012年完成电工电焊实训工厂、玉石加工与雕刻实训车间、校外林果业与畜牧业实训基地建设;2011--2013年完成拟投资75万用于机电技术应用、食品生物工艺、酒店服务与管理、玉石加工与雕刻、纺织工艺以及农林牧等专业与课程建设;2011-2014年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第四章 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一、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整体规划,各级子项目建设内容的确定和负责人的选择,资金筹措,经费分配使用及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按照财政部和教育部对项目建设的批复,具体负责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项目计划建设内容,研究制订保证建设顺利实施的各项制度与措施,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执行情况,按照有关程序申请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等。办公室成员由学院主管部门领导和学院主要领导组成。二、强化项目资金监管1、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建设项目所需专项资金,采取自治区人民政府投入和县人民政府筹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项目建设资金总投入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财政3000万元;县人民政府财政配套资金万元。2、设立资金专户,实行资金封闭运行。针对自治区下达的建设资金和县人民政府自筹配套经费,设立“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资金专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加强专项资金预决算管理,确保资金按规定使用。3、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校制定《玛纳斯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专项资金使用的范围、审批权限、开支额度、绩效评价等,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有效使用。4、实施公开招标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本项目建设所需仪器设备等投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加强项目建设运行管理1、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学校建设项目的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和预期效益等必须以《新疆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方案》及《新疆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任何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2、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学校实行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代表为玛纳斯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申报审批、初步设计和概算文件(实施方案)审核上报,对资金筹措、建设实施、运行使用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等实行全过程负责。各重点专业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首,相关骨干教师参与组成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和调整,以及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3、加强项目运行监控。项目建设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思路,将建设内容层层落实。同时,学校根据自治区的有关要求,制定项目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对项目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项目负责人实行年度、聘期绩效考核,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四、严格资产管理1、项目竣工验收及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纳入学院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2、提高资产利用率。建立资产有效使用机制,努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加大优质资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资产利用率,充分发挥资产的示范作用。五、取得政策支持1、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制定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配套政策。加强项目建设指导,积极协调与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2、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