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265-2021电力用智能换相装置技术规范-PDF解密_第1页
DL∕T 2265-2021电力用智能换相装置技术规范-PDF解密_第2页
DL∕T 2265-2021电力用智能换相装置技术规范-PDF解密_第3页
DL∕T 2265-2021电力用智能换相装置技术规范-PDF解密_第4页
DL∕T 2265-2021电力用智能换相装置技术规范-PDF解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用智能换相装置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lligentphaseswitchingdeviceforelectricpower2021-01-07发布2021-07-01实施2021-01-07发布国家能源局发布I前言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参数 4.1装置组成 24.2换相开关电气接线 24.3控制单元额定输入电气量 34.4换相开关额定频率 34.5换相开关额定电流 35典型接线 36使用条件 36.1环境条件 36.2电气条件 46.3特殊使用条件 7技术要求 4 47.2防护等级 57.3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57.4绝缘性能 57.5接地性能 67.6接触电流 7.7功能要求 67.8性能要求 77.9通信端口性能要求 87.10温升限值 87.11导通压降 87.12功率消耗 7.13过载性能 87.14耐湿热性能 97.15机械性能 97.16阻燃性能 97.17动作寿命 7.18电磁兼容 8.1外观与结构检查 8.2防护等级试验 8.3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试验 8.4绝缘性能试验 8.5接地性能试验 8.6接触电流试验 8.7功能试验 8.9通信性能试验 8.10温升试验 8.11导通压降试验 8.12功率消耗试验 8.13过载试验 8.14低温性能试验 8.15高温性能试验 8.16湿热性能试验 8.17机械性能试验 8.19动作寿命试验 8.20电磁兼容试验 9检验规则 9.1试验项目 9.2出厂试验 10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0.1标志 10.2包装 10.3运输 10.4储存 附录A(资料性)三相不平衡治理系统试验 附录B(资料性)装置典型应用策略 附录C(资料性)灼热丝成品试验(GWEPT)温度推荐 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贵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C8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州百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卓尔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电新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悠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思源弘瑞白动化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一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顾称杰、杜奇伟、张道农、于跃海、-卞宝银、马亮、洗煜、张林利、付昂、李腾飞、冯世林、王磊、张振功、温富光、时伯年、李穆、王亮、黄鑫、周永荣、许保落、李劲松、张金虎、王志华、李东升、吴杰、朱道华、郭雅娟、张少波、刘朋、范艳峰、杨贵、王思皓、刘松、李文猛、李朗、邓才波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人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1电力用智能换相装置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用智能换相装置的基本参数,典型接线,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400V低压配电网系统中串联于三相四线供电网络与单相用电负荷之间的电力用智能换相装置。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GB/T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211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G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GB/T14048.1—201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2—201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3术语和定义、符号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智能换相装置intelligentphaseswitchingdevice通常由控制单元和换相开关组成,具有识别三相四线制供电网络中的负荷不平衡状况,通过改变2单相用电负荷供电相别,调节单相用电负荷在三相供电电源间的分布状态,达到平衡三相用电负荷的装置,以下简称装置。装置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安装在配电台区首端,具有电气量采样、运算、通信、控制、人机交互、智能组网等功能。装置的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安装于用电负荷端,接收控制单元换相指令,控制接入的单相用电负荷任意接通在三相电源的任意相,具有采集、保护及信息交互等功能。换相phaseswitching将单相用电负荷现供电相别转换至其他任意供电相别的动作。当人或动物触及电气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可触及部分时,通过其躯体的电流。电流不平衡currentunbalance三相电流在幅值上不同或相位差不是120°,或兼而有之。换相开关执行换相动作时,从现工作相主触头断开起至目标相主触头可靠闭合为止的时间。换相开关执行换相动作时,其主触头闭合瞬间产生的最大瞬态电流。在交流系统中,开关设备主触头在瞬时电流为零的时刻分断,在瞬时电压为零的时刻闭合的一种A→B、B→C、C→A——顺序换相,换相开关的相别接通顺序。4基本参数一般由一台控制单元(或集成有换相控制功能的智能终端)和多台换相开关组成。4.2换相开关电气接线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输入接线方式,单相输出接线方式。34.3控制单元额定输入电气量交流电压额定值:220V;交流电流额定值:1A、5A;输入频率额定值:50Hz。40A、60A、80A、100A0A、160A等。装置的结构组成见图个,年要应用于三相四线制供电网络中,改善单相用电负荷在三相供电电源各相相别之间分布状态,对云相四线制供电网络的电流不平衡、未端低电压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三相四线氧他电网络换控制单元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峻相升养换相开关换相开关装置在表1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应能正觉工作。表个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级别温度环境湿度环境使用场所温度范围℃最大变化率相对湿度%最大绝对湿度1类-25~+55室内IⅡ类-40~+70遮蔽场所或户外II类根据实际需要由用户与制造商协商确定装置正常使用环境海拔应为2000m及以下。4装置正常使用周围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无强电场及强磁场存在。换相开关交流输入电压波动范围不应超过80%~120%的额定输入电压。独立电源供电的控制单元输入电压波动范围不应超过80%~120%的额定输入电压。6.2.2输入频率波动范围换相开关交流输入频率变化范围不应超过49Hz~51Hz。6.3特殊使用条件装置使用条件如不符合6.1和6.2规定的条件,在特殊条件下使用时,制造方与购货方之间应签订专门的协议。7技术要求7.1外观与结构装置外观与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装置配置的独立外壳宜执行下列要求:a)装置的结构设计应美观、易于维修、安装和调试。壳体不应出现明显的划伤、凹陷、变形、脱漆,壳体表面应清洁无污迹。b)装置内所有的金属紧固件应有锁紧措施,以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因为振动而松动或者移位。c)装置金属应涂敷合适的镀层,镀层不得起皱、脱落、变色及锈蚀。d)装置外接端子应齐全、牢固、无破裂、无划痕。e)装置的门或翻板部件开启角度不应小于90°,开启应灵活。f)装置主回路导体或线缆应有明确的颜色或标志进行相序的区分,正面观察装置主回路,相序标识与排列应符合表2的规定。g)装置主回路母线应连接牢固,不应自由晃动,内部布线应整齐、美观,母线及其绝缘支撑件应能承受短路时可能产生的电动力和热应力。h)装置表面应喷涂“有电危险”或其他警示标志。i)换相开关输入接线方式为三相三线制时,其应提供用于进线和出线的中性导体,中性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导体的截面积,相导体截面积应根据装置额定电流选取。表2相序标识与排列相序标识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前后排列A相A或黄色上左远B相B或绿色中中中C相C或红色下右近中性线N或黑色最下最右最近5室内使用或具有专用防护外壳的装置其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20;遮蔽场所或户外使用的装置其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装置使用的专用防护外壳其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装置内部电气主回路各邻相裸露导体之间,各相裸露导体与附近不带电金属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表3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测量端口间额定电压UV最小电气间隙mm最小爬电距离mmUx≤605560<Un≤3006300<Ux≤690装置各端口之间,各端口与保护接地端子(或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满足表4的规定。表4绝缘电阻要求额定电压UV正常条件下绝缘电阻MΩ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MΩUx≤60100(250V绝缘电阻表)2(250V绝缘电阻表60<Ux≤300100(500V绝缘电阻表)2(500V绝缘电阻表)300<Ux≤690100(500V绝缘电阻表)2(500V绝缘电阻表)注:控制单元电压输入端子与电流输入端子之间参照“60V<Ux≤300V”标准执行。装置各端口之间,各端口与保护接地端子(或机壳)之间的介质强度应满足表5规定的电压,施加1min,且无击穿与飞弧现象。额定电压UvV正常条件下试验电压V湿热条件下试验电压VUv≤60750(1061)60<Ux≤3002000(2828)300<Uy≤6902500(3535)注:括号中为等效直流电压。6装置各端口之间、各端口与保护接地端子(或机壳)之间施加冲击电压应满足表6规定的短时雷电波冲击电压,正负冲击各3次,装置应无绝缘损坏,闪络等现象。表6冲击电压额定电压UxV正常条件下试验电压VUn≤6060<Ux≤300300<Uv≤690装置应具有可靠的主接地点,接地螺栓规格不应小于M8。装置外壳为金属外壳或其使用的专用防护外壳为金属外壳时,装置可触及金属部件与装置主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值不应大于0.1Ω,其他材质的外壳可参照执行。装置通电工作在任意状态时,人体接触电流不应大于3.5mA。a)自动识别台区负荷不平衡状态,并能自动调节单相负荷分布,可参照附录A构建试验平台对装置调节控制功能进行试验;b)自动识别台区电气参数,自动通信组网功能,可参照附录B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工程应用。控制单元或集成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具有以下功能:a)采集三相输入电压、三相电流的功能;b)三相不平衡度计算及显示功能;c)远程控制换相开关换相操作的功能;d)控制多台换相开关的功能;e)采集和显示连接的换相开关的负荷电流的功能;f)拥有上行及下行数据通信功能;g)宜具有计算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的功能。换相开关应具有以下功能:a)运行相别指示功能;b)输入电压显示功能;c)负荷电流显示功能;7c)三相输入相序识别及缺相告警功能;h)通信功能。c)负荷低功率因数闭锁换相功能;控制单元或集成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其交流输入电压、电流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其他模拟量测量准确度行按照GB/T13729规定进行。控制单元或集成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其三相电流不平衡度计算应按照公式(1D进行计算,计算误差不应超过±1.0%。Ip二三相电流不平衡度;三相电流中最小负荷电流。换相开关在标准规定的负荷条件下换相时间不应大于20ms。换相开关在标准规定的负荷条件下换相涌流倍数不应大于3倍。换相开关在标准规定的负荷条件下应具有电流过零切除、电压过零投入的换相功能,其动作过程中过零点误差不应超过±1ms。换相开关的负荷电流测量误差不应超过±1%。8换相开关的交流输入电压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换相开关应能在80%~120%额定电压波动范围内正常工作,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要求。换相开关应能在49Hz~51Hz频率波动范围内正常工作,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要求。控制单元与换相开关之间应采用宽带载波、微功率无线、双模等通信方式,控制单元与配网主站或智能配变终端之间应采用4G、RS485等通信方式。换相开关各部位的极限温升如表7所示。表7换相开关主回路各部位温升极限主回路名称温升限值K母线母线连接处主回路开关器件外壳换相开关各相接通后,施加额定负荷电流,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电压降不应大于0.5V。控制单元或集成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其交流工频电量每一电流输入回路的功率消耗不应大于0.75VA,每一电压输入回路的功率消耗不应大于0.5VA,供电电源回路(电压采集供电回路)的功率消耗不应大于20VA。换相开关工作通路应能承受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冲击,试验参数应满足表8的规定。表8额定短时耐受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试验值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施加最短时间12倍额定电流250ms换相开关应能在120%额定电流下不换相连续工作不应低于2h,当负荷电流下降至额定电流时,9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要求。控制单元或集成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其交流电压采集回路应能承受1.4倍额定电压长期运行;2.0倍额定电压允许工作10.0s;交流电流采集回路应能承受2.0倍额定电流长期运行;20.0倍额定电流允许1.0s。装置应能承受GB/T2423.4规定的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严酷等级除另有规定外,按以下要求执行:a)试验温度:低温:25℃±3℃;高温:40℃±2℃。b)试验相对湿度:较低温度时:95%~100%;较高温度时:90%~96%。c)试验持续时间:每周期24h(12h+12h),共2周期。装置应能承受不大于表9规定的严酷等级的机械振动、冲击和碰撞试验,试验后装置结构应稳定、牢固,无零部件松动、损坏,脱落,通电后应运行正常,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的要求。表9机械性能序号试验项目试验参数名称试验参数1振动耐久标称频率范围10Hz~150Hz加速度9.8m/si扫描循环数扫描循环时间8min试验轴向3轴试验持续时间480min2冲击耐受加速度峰值脉冲持续时间各方向脉冲数正向3次、反向3次试验轴向3轴3碰撞加速度峰值98m/s²脉冲持续时间各方向脉冲数正向1000次、反向1000次试验轴向3轴换相开关外壳或其专用防护外壳及换相开关主回路结构件为非金属材料的,应具有阻燃性,应能耐受特定等级的灼热丝试验。灼热丝试验的试验温度应从表10中选取。表10灼热丝试验温度试验温度℃容差℃换相开关空载进行换相动作,完成一个顺序换相及逆序换相动作为一个动作循环,动作次数记为6次;装置应能连续完成不应小于17000组循环动作,累计动作次数不应小于10万次。换相开关接入额定阻性负荷进行换相动作,完成一个顺序换相及逆序换相动作为一个动作循环,动作次数记为6次;装置应能连续完成不应小于1700组循环动作,累计动作次数不应小于1万次。非频繁动作场合的换相开关,动作寿命可参照执行。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3—2016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4—2018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2—2018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6—2017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7.18.1.5浪涌(冲击)抗扰度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5—2019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8—2006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10—2017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装置应能承受GB/T17626.12—2013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1MHz和100kHz抗扰度装置在非通信工作状态下,其传导发射限值要求应符合表n规定。须率范围MHz发射限值准峰值平均值0.15~0.5(不含Q:S0.5~30装置在非通信开链状态下,其辐射发射限值应符合表12规定。频率范MH²在10m测量距离处辐射发射限值(准峰值30~23230~1000(不心8试验方法根据装置安装位置及防护措施的不同,按7.2的规定选取合适的防护等级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照GB/T4208相关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满足选取的防护签级要求。根据GB/T14048.1—2012中附录G的试验方法,对换相开关输入端子相邻相别之间、换相开关内部相邻的裸露的母线之间、裸露的导电部件与其附近非带电金属部件之间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满足根据表13规定的试验回路选取合适的试验电压等级,选用绝缘电阻表对相关回路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在正常条件下测得各回路绝缘电阻应满足7.4.1的要求。根据表13规定的试验回路选取合适的试验电压等级,使用耐压仪对相关回路进行介质强度的测试,在正常条件下各试验回路应满足7.4.2的要求。根据表13规定的试验回路选取合适的试验电压等级,使用雷电波发生器对相关回路进行冲击电压的测试,在正常条件下各试验回路应满足7.4.3的要求。表13绝缘性能试验回路序号试验回路换相开关输入回路对地(外壳)输出回路对地(外壳)非导通回路对输出回路控制单元独立电源回路对地(外壳)电压采集回路对地(外壳)电流采集回路对地(外壳)独立电源回路对采集回路电压回路对电流回路RS485对地(外壳)通信网口对地(外壳)检查装置接地措施及配置,必要时使用量具测量接地螺栓的规格,其应满足7.5的要求。装置与外部电路完全断开,使用微电阻测量仪器,一端接入装置主保护接地端子,一端接入装置可触及的金属部件,施加10A的交流试验电流,分别测量出装置各裸露金属部件与装置主保护接地端子的连接电阻,应满足7.5的要求。装置外壳为金属外壳时,测试仪器探头接入装置主保护接地端子进行测试;外壳为非金属外壳时,外壳表面应包裹铜箔,并将测试仪探头接入进行测试。装置通电运行于表14规定的工况下,输出端接入100%额定阻性负荷,使用泄漏电流测试仪器按照图2规定的人体阻抗模拟电路,按GB/T12113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装置的人体接触电流,其应满足7.6的要求。表14换相开关运行工况A相工况B相工况C相工况N相工况地线工况OO〇O表14(续)A相工况B相工况C相工况N相工况地线工况〇OOOO〇〇OOO〇OOOOOOOOOOOO注:符号“O”表示外部电路为断开状态;符号“●”表示外部电路为闭合状态。R₃——1500Ω;R₀——500Ω;R₁——10000Ω;C₅——0.22μF;图2人体阻抗模拟电路(加权感知电流/反应电流)根据7.7规定项目,对装置功能配置进行检查和试验,装置包含的控制单元和换相开关的功能应满足7.7的要求。控制单元或集成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及换相开关试验接线如图3所示。换相开关在正常状态下,按照图3方式进行试验接线,检查换相开关各回路状态,将示波器电压探头接入换相开关输出端口,电流互感器接入换相开关输出相线。DL/T2256—2021ACACAC换相装置控制装置电压表示波器电流表A相C相N相RLC负载图3装置性能试验电气接线示意图调节三相输入电压为装置额定电压,调节RLC负载,使换相开关接入表15规定的不同大小、不同特性的用电负荷,对控制单元进行参数设置,控制换相开关在不同负荷条件下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使用示波器测得在不同负荷条件下、不同换相操作下换相开关的换相时表15负荷特性负荷性质负载率纯阻性(1.0±0.02)阻感性(0.8±0.02)注:括号中为负荷功率因数。换相开关在正常状态下,按照图3方式进行试验接线,检查换相开关各回路状态,将示波器电压探头接入换相开关输出端口,电流互感器接入换相开关输出相线。调节三相输入电压为装置额定电压,调节RLC负载,使换相开关接入表15规定的负载率为100%两种性质的用电负荷,对控制单元进行参数设置,控制换相开关在不同负荷条件下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使用示波器记录在不同负荷条件下、不同换相操作下换相开关的换相暂态电流波形,分析读取换相动作前负荷电流峰值及换相动作后5个周波内负荷电流最大暂态值,按照公式(2)计算涌流倍数,I——换相动作后五个周波内负荷电流最大暂态值;I——换相动作前五个周波内负荷电流峰值。换相开关在正常状态下,按照图3方式进行试验接线,检查换相开关各回路状态,将示波器电压探头接入换相开关输出端口,电流互感器接入换相开关输出相线。调节三相输入电压为装置额定电压,调节RLC负载,使换相开关接入表15规定的负载率为5%两种性质的用电负荷,对控制单元进行参数设置,控制换相开关在不同负荷条件下进行“A→B、B→C、调节三相输入电压在80%~120%额定电压范围内变化,频率为50Hz,调节RLC负载,使换相开调节三相输入电压为额定电压,频率在49Hz~51Iz范围内变化,调节RLC负载,使换相开关接换相开关模拟量采集应采用标准表法进行精度测试,采集误差按照公式(4)计算,计算结果应满换相开关接通回路施加装置额定负荷电流,监测各监测点温度(监测点选取应符合表7的要求)以及被测装置周围环境温度,当监测点温度变化连续1h不超过1K/h时,认为各监测点温度达到稳定,这时各监测点温升应满足7.10的要求。装置周围环境温度测量时,应至少布置两个温度监测点,均匀布置在被测装置附近1m远的位置,高度与被测装置重心等高,使用温升油瓶来防止空气流动和热辐射对温度测量的影响,环境温度换相开关接通回路施加装置额定负荷电流,使用高精度电压表测量输出端口与输出端口的电压,测试结果应满足7.11的要求。控制单元或集成有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各端口输入额定的电压或者电流,使用高精度电压表或电流表,伏安法测试出各个端口的功耗值,测试结果应满足7.12的要求。换相开关按GB/T14048.1—2012中8.3.4.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参数按表8中规定选取,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接入负载率为5%的纯阻性用电负荷时,顺序换相和逆序换相的换相时间应满换相开关及控制单元各回路应满足7.13.2、7.13.3规定的过载参数要求。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换相开关接入负载率为5%的纯阻性用电负荷时,顺序换相和逆序换相的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装置放置在低温箱内部,不通电,按GB/T2423.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待达到表1规定等级的低温温度后开始计时,温度保持2h后;装置通电运行,检查装置通电后应能正常启动运行;然后在设定低温温度环境下连续通电运行2h后,接入负载率为5%的纯阻性用电负荷,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换相开关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的要求;然后将装置断电,温度以不超过1℃/min的变化率升温,待低温箱内部温度恢复到20℃,取出装置检查,装置外观应完好,外壳表面应无变形、裂纹等现象。装置放置在高温箱内部,不通电,按GB/T2423.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待达到表1规定等级的高温温度后开始计时,温度保持2h后;装置通电运行,检查装置通电后应能正常启动运行;然后在设定高温温度环境下连续通电运行2h后,接入负载率为5%的纯阻性用电负荷,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换相开关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的要求;然后将装置断电,温度以不超过1℃/min的变化率降温,待高温箱内部温度恢复到20℃,取出装置检查,装置外观应完好,外壳表面应无变形、裂纹等现象。装置按GB/T2423.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条件按7.14规定的参数执行,在试验结束前2h内,测量相关部位的绝缘电阻及介质强度应满足7.4的要求。试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状态,装置外观应完好,外壳表面应无变形、裂纹等现象,其固定作用的金属构件应无锈蚀、氧化现象。装置通电应能正常工作,接入负载率为5%的纯阻性用电负荷,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换相开关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的要求。装置按GB/T2423.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参数按表9规定的参数执行,试验结束后,装置结构应稳定、牢固,无零部件松动、损坏,脱落,通电后应运行正常,接入负载率为5%的纯阻性用电负荷,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换相开关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装置按GB/T2423.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参数按表9规定的参数执行,试验结束后,装置结构应稳定、牢固,无零部件松动、损坏,脱落,通电后应运行正常,接入负载率为5%的纯阻性用电负荷,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换相开关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的要求。装置按GB/T2423.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参数按表9规定的参数执行,试验结束后,装置结构应稳定、牢固,无零部件松动、损坏,脱落,通电后应运行正常,接入负载率为5%的纯阻性用电负荷,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换相开关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换试验按GB/T5169.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参数选择可参见附录C,试验参数按表10规定的参数执行。试验部位一般选择非金属外壳、专用非金属防护外壳、载流端子(座)。对于较大的被试部件可取样测试,取样尺寸不小于20mm×20mm。合格判据为以下两种情况的一种:a)试验结束后,被试部件没有燃烧或灼热。b)试验结束后,被试部件的火焰或灼热在移开灼热丝之后的30s内熄灭,且绢纸不起燃。换相开关接入机械寿命试验平台,施加额定输入电压,设置换相开关自动运行,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开启计数器进行动作次数的累计,当累计次数达到7.17.1规定的次数后结束试验。试验过程中装置应连续运行,不应出现拒动、短路等现象,试验结束后装置结构应牢固可靠,紧固件不应松动、脱落。换相开关接入电气寿命试验平台,施加额定输入电压及额定负荷电流,设置换相开关自动运行,进行“A→B→C→A”“A→C→B→A”的换相操作。开启计数器进行动作次数的累计,当累计次数达到7.17.2规定的次数后结束试验。试验过程中装置应连续运行,不应出现拒动、短路等现象,试验结束后装置结构应牢固可靠,紧固件不应松动、脱落,试验结束时换相时间应满足7.8.2.1的要求。装置在抗扰度试验中出现技术规范内性能正常或性能或功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则发射试验时,装置输入交流额定电压,接入负载率为5%的纯阻性用电负荷,设置换相开关自动进行“A→B、B→C、C→A”“A→C、C→B、B→A”的换相操作,电磁发射限值不应超过表11及表12规定限值,则判定为合格。按GB/T17626.3—201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参数按7.18.1.1规定执行。按GB/T17626.4—201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参数按7.18.1.2规定执行。按GB/T17626.2—201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参数按7.18.1.3规定执行。按GB/T17626.6—201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参数按7.18.1.4规定执行。8.20.2.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5—201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参数按7.18.1.5规定执行。按GB/T17626.8—200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参数按7.18.1.6规定执行。按GB/T17626.10—201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参数按7.18.1.7规定执行。按GB/T17626.12—201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参数按7.18.1.8规按GB/T925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按7.18.2.2规定判定。9检验规则装置试验一般分为出广试验和型式试验,试验项目详见表16。表16试验项目一览表序号试验项目出厂试验型式试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外观与结构检查√8.12苏护等级试验√8.23电气向与爬电距离试验√8.34绝缘性能试验绝缘电阳√√8.4.1分质强府√8.4.2沙请电压√8.4.35接地性能试验8.56接触电流词√8.67功能试影√x8.78性能试验换相时间试验√√7.8.2.18.8.1换相涵流试验√7.8.2.28.8.2过零投切试验√7.8.2.38.8.3电源影响试验√7.8.2.6、7.8.2.78.8.4模拟量采集精度试验√√7.8.1.1、7.8.2.48.8.5三相电流不平衡度试验7.8.1.28.8.69通信性能试验√8.9温升试验√8.10导通压降试验√√8.11功率消耗试验√√8.12过载试验√8.13低温性能试验√6.1.18.14表16(续)序号试验项目出厂试验型式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