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01026-201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_第1页
FZT 01026-201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_第2页
FZT 01026-201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_第3页
FZT 01026-201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_第4页
FZT 01026-201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多组分纤维混合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多组分纤维混合物本标准规定了多组分纤维混合物纺织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四组分及以上纤维混合物纺织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经定性鉴别后的多组分纤维混合物纺织品,用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去除非纤维物质,确定适当的溶解方案,选择规定的化学试剂,把混合物中某一个或几个组分纤维溶解,从溶解后质量的减少或剩余纤维的质量计算出各组分纤维的质量百分率。4试剂和设备使用GB/T2910所采用部分规定的设备和试剂。5调湿和试验大气按GB/T2910.1规定执行。6取样和预处理7分析步骤及结果计算根据多组分纤维试样的定性结果,确定试样溶解方案;对于顺序溶解方案,按式(1)~式(3)进行多组分纤维试样定量化学分析计算;其他溶解方案,可在此基础上参照执行,详见附录A中相关示例。2单次试验结果,按GB/T8170修约到两位小数;最终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按7.1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定量化学分析(净干质量百分率)对于n组分纤维混合物试样(四组分及以上),按照顺序溶解方案逐步溶解去除n-1组分,表1所试剂1组分1(P₁) 组分2(P₂)组分3(P₃)组分k-1(Fx-1). (2P₁ (3)d.,.—第n组分在第i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m——试样净干质量(经预处理后),单位为克(g);d,——第k组分在第j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第i组分在第j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P₁——第1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第1个溶解组分),%。注1:对于二组分混纺产品(n=2),式(1)注2:对于三组分混纺产品(n=3),式(1)~式(3)可简化,与GB/T2910.2中8.2.4方案4计算公式对应。3 (4) (5)P₁——第i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i取值1~n-1),%;m;——第i组分净干质量(i取值1~n),单位为克(g);Pa——第i组分公定质量百分率,%;P;——第i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P₄——第k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A,——第k组分公定回潮率,%;A;——第i组分公定回潮率,%;8试验报告 (6) (7)b)混合物的全部组分或某单一组4A.1方案1(顺序溶解)纤维组分溶解试剂第一组分(F)第二组分(P₂)需三组份(P₃)第四组分(P)3庭(等(A.1)~………P₁=100-P₂-P₃=B…………P₁——第一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P₂——第二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P、——第四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不溶组分),%;5d₄₁——第四组分在第一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₄,₂——第四组分在第二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₄₃——第四组分在第三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m——试样净干质量(经预处理后),单位为克(g)。A.1.2应用示例A.1.2.1概述1)试样经预处理后干重m=1.1854g;2)试样按照GB/T2910.4方法采用1mol/L碱性次氯酸钠第一次处理后干重(锦纶+粘纤+棉):3)上述残留物r₁按照GB/T2910.7方法,用甲酸做第二次处理后残留物(粘纤+棉)干重:4)上述残留物rz按照GB/T2910.6方法,用甲酸/氯化锌在70℃做第三次处理后残留物(棉)干表A.2所示为该四组分混合物溶解d值列表,相应d值来源于GB/T2910.4、GB/T2910.7和表A.2四组分混合物溶解d值列表甲酸甲酸/氯化锌70℃羊毛 棉A.1.2.2净干质量百分率应用式(A.1)~式(A.4),计算得到四组分纤维净干质量百分率:P₁(羊毛)=100-31.90-28.71-35.20=4.19%A.1.2.3公定质量百分率按照GB9994规定,毛织物中羊毛公定回潮率14%,锦纶4.5%,粘纤13%,棉8.0%,应用7.3中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公定质量百分率计算式(6)和式(7):6P₁A(羊毛)=4.40%,Pza(锦纶)=30.71%;P₃₄(粘纤)=29.89%,P₄a(棉)=35.00%。A.2方案2(其他溶解方案)A.2.1概述a)第一个样品——经预处理后试样干重m₁=1.4284g;——按照GB/T2910.18方法采用75%硫酸溶解(桑蚕丝十腈纶+棉),剩余(羊毛)干重:r(羊毛)=——经预处理后干重m₂=1.4200g; 按照GB/T2910.4方法采用1mol/L碱性次氯酸钠溶解(羊毛十蚕丝),剩余(腈纶十棉)干P₁(桑蚕丝+腈纶+棉)=100-25.66=74.34%GB/T2910.12。羊毛十桑蚕丝 棉P₁(羊毛+桑蚕丝)=100-25.58-20.83=53.59%7羊毛25.66%,桑蚕丝27.93%;腈纶20.83%,棉25.58%。按照GB9994规定,羊毛(毛织物)公定回潮率14%,桑蚕丝11%,腈纶2.0%,棉8.0%,应用标准P₁A(羊毛)=26.81%,P(桑蚕丝)=28.41%;P₃₄(腈纶)=19.47%,P₄A(棉)=25.31%。羊毛26.8%,桑蚕丝28.4%;(一)第一个样品1)经预处理后试样干重m₁=1.42842)按照GB/T2910.18方法采用75%硫酸溶解(桑蚕丝+腈纶),剩余(羊毛+聚酯)干重:3)按照GB/T2910.4方法采(二)第二个样品2)按照GB/T2910.4方法采用1mol/L碱性次氯酸钠溶解(羊毛十蚕丝),剩余(腈纶+聚酯)干重:r(脯纶十豪酶)=0.6555g;分(羊毛),第三组分(聚酯纤维),表A.4所示为该四组分混合物溶解d值列表,相应d值来源于表A.4四组分混合物溶解d值列表(其他溶解方案)羊毛聚酯纤维8P₁(桑蚕丝+腈纶)=1.00-25.41-21.32=53.27%分(腈纶),第三组分(聚酯纤维),表A.5所示为该四组分混合物溶解d值列表,相应d值来源于表A.5四组分混合物溶解d值列表(其他溶解方案)羊毛+桑蚕丝 聚酯纤维P₁(羊毛+桑蚕丝)=100-25.33-20.83=53.84%A.3.2.3两块试样聚酯纤维平均值为25.37%,则四组分混纺织物净干质量百分比为: 晴纶20.83%,聚酯纤维25.37%。按照GB9994规定,羊毛(毛织物)公定回潮率14%,桑蚕丝11%,腈纶2.0%,聚酯纤维0.4%,应用标准7.3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公定质量百分率计算按式(6)~式(7);P₁₄(羊毛)=22.70%,Paa(桑蚕丝)=33.67%;P₃a(腈纶)=19.84%,Pa(聚酯纤维)=23.79%。9B.1五组分混纺织物定量化学分析计算公式(顺序溶解)B.1 第二组分(F2)G第三组分(P₃)第四组分(P₄)第五组费(PsE式(B.5)。(B.1)~Ps=mP₄PsP₁=100-P₂-P₃-P₄-P₅P₁——第一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第一个溶解组分),%;P₂---第二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第二个溶解组分),%;P₃——第三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第三个溶解组分),%;P、——第四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第四个溶解组分),%;Ps——第五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不溶组分),%;位为克(g);d₂第二组分在第一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₄₁——第四组分在第一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₄₂——第四组分在第二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m——试样净干质量(经预处理后),单位为克(g)。1)试样经预处理后干重m=1.2421g;2)试样按照GB/T2910.4方法采用1mol/L碱性次氯酸钠第一次处理后干重(锦纶+腈纶+粘纤+聚酯):r₁=0.6046g;3)上述残留物r₁按照GB/T2910.7方法,用甲酸做第二次处理后残留物(腈纶+粘纤+聚酯)干4)上述残留物r₂按照GB/T2910.12方法,用二甲基甲酰胺做第三次处理后残留物(粘纤+聚表B.2所示为该五组分混合物溶解d值列表,相应d值来源于GB/T2910.4、GB/T2910.7、甲酸羊毛 一聚酯结果P₁a(羊毛)=7.732P(第一组分(P₁) 第二组分(P₂) 第三组分(P₃) 第四组分(P₄)第五组分(P₅)第六组分(P₆)(C.1)~式(C.6)。P₁=100-P₂-P₃-P₄-P₅-P₆Ps——第六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不溶组分),%;位为克(g);ds₄—第六组分在第四种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2)试样按照GB/T2910.4方法采用1mol/L碱性次氯酸钠第一次处理后干重(锦纶+腈纶+粘纤+棉+聚酯):r₁=0.5164g;3)上述残留物r;按照GB/T2910.7方法,用甲酸做第二次处理后残留物(腈纶+粘纤十棉+聚4)上述残留物r₂按照GB/T2910.12方法,用二甲基甲酰胺做第三次处理后残留物(粘纤+棉+5)上述残留物r₃按照GB/T2910.6方法,用甲酸/氯化锌在70℃做第四次处理后残留物(棉+6)上述残留物r₄按照GB/T2910.11方法,用75%硫酸做第五次处理后残留物(聚酯)干重:rs=表C.2所示为该六组分混合物溶解d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