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12053-2016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 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_第1页
FZT 12053-2016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 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_第2页
FZT 12053-2016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 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_第3页
FZT 12053-2016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 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_第4页
FZT 12053-2016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 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2016-10-22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1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本标准规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复合纤维(以下简称本标准适用于环锭纺机制的棉混用比例在50%以上的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不适用于特种用途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GB/T398—2008棉本色纱线GB/T2910.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GB/T2910.1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FZ/T01050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析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3.1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产品以不同混纺比和线密度分类。3.2棉纤维的代号为C、PTT/PET复合纤维的代号为PTT/PET,精梳代号为J。示例:线密度为18.5tex的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纱,棉纤维含量80%,PTT/PET复合纤维含量4要求4.1项目24.2分等规定4.2.1同一规格、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等品为等外品。4.2.3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纱线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4.3.1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50%以上)的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表1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50%以上)的技术要求公称线密度等级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V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V千米棉结个/km≤十万米纱疵个/10⁵m≤优一二土3.0一一优一二88优一二士2.088一一优一二一8一一8优一二士2.0一8一一8优一二士2.0一8一一831.1及以上优一二一5一一534.3.2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50%以上)的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表2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50%以上)的技术要求公称线密度等级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线断裂强度≥单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V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优一二—士2.0 一土2.0土3.0土2.0一31.1×2及以上一一4.3.3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纱线其他技术要求: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纱线的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为±1.5%。例如,C/(PTT/PET)70/30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纱线,则允许含量为:棉68.5%~71.5%,PTT/PET复合纤维31.5%~28.5%。纤维含量偏差超过士1.5%时,评该批产品为等外品。5试验方法5.1试验条件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5.2取样规定从检验批次中随机抽取20个筒纱,各项目所需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按表3规定,若检验批中的筒4纱数小于20个,则全部抽取作为样品。表3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纱线各项目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的规定简子数个每简试验次数总次数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1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1十万米纱疵61注: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可进行在线产品取样,具体取样规定参见附录A。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则以成品质量检验为准。5.3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摇取绞纱长度应按GB/T4743—2009规定执行,其中线密度变异系数采用程序1,线密度采用程序3。公称线密度的100m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B计算,线密度偏差率将烘干后的绞纱折算至100m质量,并按式(1)计算: (1)式中:D——线密度偏差率,%;m——“100m”试样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ma——“100m”试样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5.4单纱(线)断裂强度及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916规定执行。5.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200%)试验按GB/T3292.1规定执行。5.6十万米纱疵试验5.7纤维含量偏差试验按GB/T2910.1、GB/T2910.11执行,纤维含量以公定质量比表示。5.8试验结果的表示一批纱的各种试验结果是由该种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种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度,除已规定者外,按表4规定执行。5表4计算值的数值修约位数规定保留小数位数单纱(线)断裂强度/(cN/tex)1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1线密度变异系数/%1线密度偏差率/%1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1千米棉结/(个/km)整数十万米纱疵/(个/10⁵m)整数百米质量(每批平均)/(g/100m)3平均线密度/tex1折算质量用回潮率/%26检验规则按FZ/T10007规定执行,其中成包净重验收按GB/T398—2008规定执行。按FZ/T10008规定执行。8其他用户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的,供需双方可另订协议。6(资料性附录)在线产品取样及计算A.1在线产品取样周期及卷装形式A.1.2取样的卷装形式为管纱。A.2在线产品取样数及试验次数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应稳定,并不得故意偏离标准条件。A.2.2在线产品取样数见表A.1。表A.1在线产品取样数生产同一品种的开台数123456730及以上每机台上采取管纱数65321总管纱数取样时不得均在车头或车尾取样,不得取同一锭带上的4个管纱。A.2.3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摇取1缕,总数为30次(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的产品,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可相应减少拔管数,拔取15个管纱,每管摇取2缕)。2次,总数为60次(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者,可每份试样15个管纱,每管测试4次),若为股线,每份试样为15个管纱,每管测2次,总数为30次。采用全自动纱线强力试验仪的取样数,纱线均为20个管纱,每管测5次,总数为100次。A.2.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需在各机台随机抽取10个管纱,试验次数为10次。(规范性附录)PTT/PET复合纤维与精梳棉混纺本色纱线百米质量的计算可按干重混纺比例计算,见式(B.2),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其中棉公定回潮率为8.5%,PTT/PET复合纤维标准回潮率为0.4%。a)以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b)以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W——公定回潮率,%;复合纤维公定回潮率,%;复合纤维干燥质量混纺百分比例;复合纤维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例。B.2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g)按式(B.3)计算,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m₄—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