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_第1页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_第2页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王阳明(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训练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训练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乐观意义的。因为从道德训练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行分别。知必定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熟悉和道德意识必定表现为道德行为,假如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打算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办法,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根据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头,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见“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学问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视了客观学问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缘由归于王学的弊端。

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全部的胜利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转变你自己。

儒家尚仁,偏于敛,

墨家兼爱,累于均,

法家严术,弱于道,

成大业者,当包涵并蓄,

首尾兼顾且功守具备.

看明朝的那些事,最神的莫过王阳明,于是找来他的书,原来就觉得没时间看,乍一看又是文言,基本没信念了,可是“知行合一”那四个字还是有无比的魅力,偷空硬着头皮看了两段,没想到为人生打开一片新的天空。

我敢打包票,“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大部分人都没有正确理解,而且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理解,让我们陷入苦痛之中。

老王的解释比较老了,我就做一个现代版的吧呵呵,再顺便完善一下。

基本的意思是,知行合一,就是知与行是一体的,不行分割的,同生共死的,不行能先知再行,也不行能先行再知。

迷惑了吧呵呵。

其实老王在解释的时候没有详细把学问是个什么东西界定好,这也不怨他,他那时候的学问是比较狭窄的,只是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内容,而蚂蚁有几条腿,元素周期表该怎么画这类的内容根本不会纳入他的学问范畴,所以只要搞清晰“知行合一”所指的“知”,并不包括资料性的学问就行了,这个“知”仅仅包括你需要去实践的那些学问,比如如何跟别人相处融洽啦,如何找个好对象啦这类的。

在王阳明那里,知和行的关系,是不行分割的(又重复了一遍),就是说,只有你去实践了,你才拥有这个学问,你不去做,即使你看多少书,学多少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学问。举个例子,就说如何面对压力吧,你可以看到许多人都在写类似《抗压指南》的东西,但你会发觉,当你真正面对压力的时候,他们说的那些都没用了,你对压力的感觉和他们描述的并不完全一样,即使有相像的地方,也不能套用他们的解决方法来缓解压力,你只有自己去摸索,总结出一套自己面对压力的方法,才能最终克服压力的困扰,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你之前学到的东西都是白搭,铺张时间,只有你真正身处其中了,才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每个人都不一样,别人无法代替,唯一的学习方法就是身临其境,就是实践。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去借鉴别人的胜利阅历的缘由。

把知与行割裂开来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只做不想的,就是那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n次的人,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傻瓜,有一些,但不多;另一种是只想不做的人,这种人我们称之为空想家,完全的空想家不多,但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某些时候某些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