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1页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2页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3页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4页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背景助读知识链接根底梳理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简朴的葬礼,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所做的伟大奉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背景助读知识链接根底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因此,恩格斯的这篇在特定环境、特定场合,以特定身份发表的讲话,悲哀而不形于外,颂扬而不借助于藻丽,以婉曲之意倾吐了悼念之情。讲话凝重悲壮,深沉感人,处处闪耀着演讲者思想的光辉,充分显示出庄严凝重的演讲风格,不愧为悼念型演讲的典范。背景助读知识链接根底梳理1.恩格斯(1820—1895),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卡尔·马克思的挚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主要著作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手稿》等。2.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文”“哀辞”“吊文”“祭文”等。现代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专用哀悼文体。本文属于后者。背景助读知识链接根底梳理1.注字音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根底梳理2.写汉字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根底梳理3.解词语(1)不可估量:不能轻易估计推算出来,形容数量大或成就高。(2)繁芜丛杂:多而杂乱,又没有条理。(3)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4)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决,不可动摇。背景助读知识链接根底梳理4.辨近义(1)摸索

探索辨析:“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试探着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例句:①许多地区经过近期实践,已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产业扶贫”路子。②《匿名》并不是试图让已经过去的先锋文学“死灰复燃”,王安忆显然做了新的探索。背景助读知识链接根底梳理(2)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辨析:三个词意思相近,但也有细微的区别。“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蜻蜓点水”,比喻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外表,形容做事浅薄不深入。例句:①“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不会浅尝辄止,它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常态。②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浮光掠影地浏览根本无法吸收其精华。③到基层调研是实打实的工作,不能蜻蜓点水,点个卯就走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1.统观全文,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奉献有哪些?参考答案:(1)理论方面:①发现了人类历史开展的一般规律;②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③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2)实践方面: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工作;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还”起了什么作用?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还”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人类历史开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重大意义是:剩余价值的发现让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一下子“豁然开朗”了。3.文章在写完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后,为什么还要概述他在其他领域的发现?参考答案:说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照应。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十分标准的悼词。悼词结构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局部,其写法如下表。请根据表格提示,简要写出本文每局部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①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情形;②评价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③表达对马克思的思念之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体会语句含义,鉴赏表现手法1.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指什么?参考答案:“主要的”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说明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2.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比照,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不可替代的导师,同时也说明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能给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抗拒的敌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如何理解“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一句的深刻含义?参考答案: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最好的总结。4.这篇悼词在表现手法上是怎样将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的?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全文以议论为主体,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高度凝练、概括,是议论和抒情的根底;抒情的成分贯串全文,对马克思逝世的悼念和惋惜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对马克思杰出奉献和伟大人格的崇敬赞颂之情溢于言表,具有感人的力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从个人开展的角度看,我们应从马克思的身上借鉴哪些有用的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和你平常的积累谈谈你的看法。提示:马克思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典范,如他的志向、人格、对人类社会的思考等。参考答案: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在维也纳欢送大会上的演说 恩格斯亲爱的同志们!今天晚上我受到了当之有愧的接待,在我离开这个会场以前不能不对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我必须说,可惜现在只能由我来享受我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了。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送的。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确实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里,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里,直到澳大利亚,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大的国家,在那里社会民主党没有成为一支不容无视的力量。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强国。这使我感到骄傲!我们没有白活,我们能够自豪地、满意地回忆自己的事业。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在德国,有人曾想用暴力来镇压运动。每一次,社会民主党都以资产阶级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做了答复。在每一次新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的选票总是不可遏止地增长,这使资产阶级战栗,使卡普里维战栗,使所有的执政者战栗(暴风雨般的掌声)。刚刚一位讲演人提到,在国外,社会民主运动总是被人估计缺乏。亲爱的同志们,我走过维也纳的街道,看了资产阶级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会场大为活泼),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华美堂皇的市政厅大厦。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缺乏了(掌声雷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那时候我正在伦敦,看到了英国报纸记者们的那种惶恐的样子。当时他们报道说,7月9日无产阶级占领了维也纳,而且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巧妙地占领了它。(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与会者一再高呼:“恩格斯万岁!”)(1893年9月14日)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思维训练

1.恩格斯:“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送的。”该句话表现出恩格斯什么精神?“这个意义”是指什么?参考答案:表现出恩格斯谦虚的精神。“这个意义”指“由我来享受我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参考答案:无产阶级在那天占领了维也纳的市政厅大厦,使资产阶级感到害怕(或答“旧世界的坍塌由此开始”),这一天,无产阶级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力量。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朋友们: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永远连在一起了。1843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以及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劣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与菲力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着动乱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预,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劣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入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继续了很长时间。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的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她的一生表现了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分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1881年12月5日(选自《中外名人演讲精粹》,中国书籍出版社)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品读提示本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篇文章都是恩格斯悼念无产阶级革命战友的演讲悼词。在表达方式上,两篇文章都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不仅使演讲词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不同之处在于,本文以记叙为主,以作者自己的陈述,表现了燕妮对革命运动的积极投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那么以议论为主,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对马克思伟大人格的崇敬、赞颂之情溢于言表。在情感表达上,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悼念和惋惜之情,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鼓励、鼓舞人心。

素材开发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马克思名言:1.“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2.历史成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认这类教诲呢?3.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运用方向志向、目标、选择

素材开发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恩格斯在本文中对马克思的人格魅力有着高度的评价:“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是的,一个伟大的人物,其功绩不仅表达在事业方面,还表达在人格方面。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和以她为代表的杰出物理学家:“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这段话用来评价马克思的伟大人格,也是十分恰当的。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必须有非凡的人格作支撑。运用方向人格魅力、人格与成就

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素材开发学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与抒情议论是作者对人物或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和主张的一种与表达、描写、抒情、说明并列的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