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1先秦文学 简答题_第1页
【题库】1先秦文学 简答题_第2页
【题库】1先秦文学 简答题_第3页
【题库】1先秦文学 简答题_第4页
【题库】1先秦文学 简答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文学史简答题汇编PAGE10-先秦文学简答题1.简述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答: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一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等。一、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之外,还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一)散文中:《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话,如《逍遥游》之鲲鹏变化。至于曹植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洛神赋》,更是利用神话素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创作。(二)诗歌中:用神话入诗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楚辞《离骚》中各种神灵纷至沓来。此后的诗人,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以神话入诗,如李商隐诗云:“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三)小说、戏曲中:用神话作素材的也很多,主要是借助于神话的奇特的想象,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为《西游记》。二、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从而于神话原型中感受到其情感体验,缓解现实的压力。如: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的时候,便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巡游天界,求得心灵的抚慰。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仅将神话看作素材,更当成了全部的精神寄托,表现了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的厌弃。三、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创作方法却是浪漫的。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能启发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了重要作用。2.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答:《诗经》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一、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A《诗经》作品以朴素自然的写实风格为基调,主表现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从干预时政的怨刺诗,到描写生活的农事诗,都是他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B《诗经》中的作品,抒情叙事都有很强的写实性,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如《豳风·七月》、《魏风·硕鼠》、《魏风·伐檀》都是代表性作品。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艺术特征的主要标志,三者的运用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如《豳风·七月》几乎通篇都用赋的手法进行描述;“比”即打比方,借物比喻某种本事或情感,如《卫风·硕人》用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庄姜的美丽;“兴”即起兴发端,多用于诗歌开头以引出所咏对象,并其联想、象征、烘托等效果,《周南·关雎》以关雎鸟的鸣叫引出描写主人公对窈窕淑女的思慕。总之,赋比兴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性体系,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作有直接启发作用。三、复沓结构和四言句式。(1)《诗经》多为四言句式,四句独立成章,间杂二到八言,两节拍的四言句具很强的节奏性,节奏鲜明而短促。(2)复沓结构包括重章叠韵,即一首诗中若干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更换少数的字词而反复咏唱,便于记忆和传唱,且在表义和加强抒情性上有好的效果;如“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四、多样化的押韵方式。(1)常见的押韵方式是一章只押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落在偶句上,是我国诗歌最基本的押韵方式;(2)并有句句押韵、换韵,乃至少数无韵之作,显示出《诗经》在押韵上的灵活多样。五、具音乐美的语言特色。(1)对动词、名词运用准确,表现出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如《芣苢》中以“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写出采摘的不同情形。(2)重言及叠韵的使用颇有特色,音节舒缓悠扬,具有音乐美与和谐感,如“关关、灼灼”等词的运用。总之,《诗经》语言生动多样,后人称之“以少总多”、“情貌无遗”。3.简要概括一下《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答:《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首先,《诗经》开启了我国抒情诗的传统,自此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中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大多数是抒情言志之作,自《诗经》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此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其次,《诗经》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A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B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的诗文变革,即以“风雅”的深刻现实性和崇高的思想性,及质朴明朗的风格来矫正诗坛长期存在的颓靡风气。又如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等。再次,《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了成功的艺术借鉴。A《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B《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如《古诗十九首》、汉乐府民歌均可见《诗经》之影响。C《诗经》中的兴象,意境等也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最后,《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A《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形成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向民间文学学习的优良传统。如欧阳修学习民歌“定格联章”而创“鼓子词”《渔家傲》,或是明代前七子倡导的“真诗在民间”主张。另外,《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如后世诵、铭等四言句式和骈文的四六句均可追溯到《诗经》。总之,《诗经》衣被后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4、简述《论语》的语言特色/艺术风格;【改动一下即可: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语言艺术】答:《论语》是先秦语录体散文的重要代表,以记言为主,言近旨远,词约义丰,具有独特的魅力与特色,试列举如下:首先,《论语》中记述人物的语言简洁传神,善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音容笑貌,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率尔而对”可见子路的自负莽撞,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可见孔子的雍容和顺。其次,《论语》善于通过不同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形象,使之生动具体;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写出孔子的淡泊名利,从容自得。而“累累若丧家之狗”则写出孔子流离时的苦难与落魄。再次,《论语》中时或使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显得生动形象,或耐人寻味;如“朝闻道,夕死可矣。”以朝夕的对比夸张地突出了对于道的渴慕,语言简洁有力。又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了安定团结、人心归顺的政治局面。最后,《论语》语言凝练简洁,深入浅出,有格言化的特色,言近旨远;孔子善以简练语言表达深刻见解,于中传达对人生、现实的思考,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且此类语言以其凝练而哲理深邃,为后人适用,有较强的生命力。5.《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答:《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该书反映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其艺术特点可见诸一下两大点:长于论辩。A《盂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却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B首先,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常是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这种特点在一些长篇论辩文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C其次,“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如《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趋势。D此外,《孟子》中也有少数就近取譬,用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如《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人物毕肖,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二、风格上则气势浩然。A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B且《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三、《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精练准确,形成了一种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6.简述《庄子》一书的文学成就。答:《庄子》一书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说理散文集,于先秦说理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A《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B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如《逍遥游》前半部分,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主旨,却一笔带过,予人以新奇之感和惊警效果。二、意出尘外的想象和虚构。A《庄子》中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如《逍遥游》中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三、形象恢诡的论辩。A《庄子》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在论辩过程中,常又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及充沛的情感。B如《逍遥游》末,庄子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四、富有诗意的语言。A《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B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庄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如《齐物论》写大风,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7、简述《荀子》一书的艺术特色。答:《荀子》是荀子自著的说理散文著作,以其严谨、细密的文风凸显其特色,试列举如下:(一)严密的逻辑性;《荀子》中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全书基本内容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说理文,由篇名即可知文章中心,如《性恶》、《天论》等.(二)长于论证;荀子长于充分利用分析、综合等说理形式,从各个角度展开论证。如《劝学》中,从“学不可以已”开头,点出中心论题,此后分别从“学”的必要性,“学”的方法等方面展开,结尾总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而前后照应,清晰论证全篇。(三)语言丰富,善用修辞;《荀子》中文章比喻灵活,或正面设喻,或反面设喻,无所不用。且随着比喻的连续转换,形成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错落有致,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再者《荀子》中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既富有论辩色彩而又有文学韵味。8.简答《韩非子》中寓言的特点。答:《韩非子》是说理散文,其中的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这是《韩非子》最具文学意味的一点。其寓言特点可见诸如下:一、归纳系统性;自韩非始,方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形成独立文学体裁。如《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都是寓言专集。二、取材现实;《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较具真实感。三、思想深刻性;韩非的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其法家思想及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如“郑人买履”、“郢书燕说”等具有的讽刺力量,“矛与盾”等表现出的哲学智慧,都是韩非寓言思想深度的反映。四、构思巧妙性;《韩非子》内容虽平实,但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如《外储说左上》中的“棘刺母猴”,三个人物各侧重其性格的一端,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五、影响深远;《韩非子》中的许多寓言,千百年流传不衰,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都以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9、简述《韩非子》的艺术特色。【结合题八】答:《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韩非的代表作,其文说理精密,论证透辟,形成其独有的艺术特色,试列举如下:(一)长于排比罗列,详细立论;《韩非子》中部分篇章以数目为题,如《五蠹》、《十过》,鲜明反映了文章的阐述角度。论证中或多方举例,或就一个方面着重剖析,如《十过》分列君主治国的十种过失,具体鲜明。从而韩文虽长篇大论,却段落分明,层次清晰,避免了过长而情感茫然之弊。(二)善以寓言及比喻形象阐明观点;韩非子擅用比喻,一般一事一喻,以简单的比喻点拨事理,使之更加明朗。再者韩非常用寓言以说理,或是将植物拟人化,或是取自日常生活,再通过夸张描写达到讽刺或批判的效果。如“守株待兔”用以批判因循守旧必定失败的人。10.为什么说《左传》是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答:《左传》虽为历史著作,却有相当重要的文学价值,尤其在叙事方面达到相当水平,刘知几《史通》言:“盖左氏为书,叙事之最。”总之,《左传》标志我国古代叙事散文的成熟,其表现如下:首先,叙事完整而极富故事性与戏剧性,尤擅描写重大战争,体现出高超的记事能力;《左传》不限于单一描述交战过程,而力图深入揭示战争的酝酿过程,诸矛盾的激化乃至于经验教训。如晋楚城濮之战,从双方的战争准备到两军相接,再到具体进攻及交代战后政局,于千余字中清楚交代战争的全过程,情节波折而叙事有条不紊。其次,人物刻画细致生动;《左传》中说论及的人物,如烛之武、宫之奇等,无不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甚至通过连续记载人物的事迹以阐述人物性格的发展,如记述重耳从不成熟的落魄公子,经过十九年在外的流亡生活,“艰难险阻,备尝之矣。”培育出其卓越才略,最终成为一方霸主。再次,语言简洁而辞令优美;《左传》继承并发展了“春秋笔法”,语言简明精炼,委婉有致,极富形象性。如以“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寥寥数语间尽见战争之激烈与残酷。且《左传》中的行人辞令尤为精彩,如烛之武退师一篇中以周密说理剖析了秦、晋、郑三国间关系,从而达到劝退秦兵的结果。由上可见,《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1.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答:《战国策》是一部以记叙战国时策士说客活动及其辞说为主要内容的史传著作,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其文学成就可见诸于以下几方面:人物塑造丰富鲜明;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为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高节之士如鲁仲连等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的不同类型。《战国策》写人,继承《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如《齐策四》中写冯谖客孟尝君的三件事迹,可大致展现其一生。二、语言艺术“文辞之胜”;后人以“辩丽横肆”概括《战国策》的语言特色,其中的策士廷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并大量使用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如“画蛇添足”。以达到辩说的目的,体现了其时纵横捭阎时代特征,标志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三、思想内容深刻独特;《战国策》在思想内容上异于《左传》等著作,形成其独特观念体系。书中展现了较为明显的个人意识,表现了纵横家提倡趋“利”,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人生观,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人本主义的萌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2、简述《国语》的艺术特色;答:《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鲁、周、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一、反映儒家崇礼重民思想;《国语》继承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而主张人神并重,注重人民的地位与作用,以民心之向背为施政之依据。如《鲁语》中鲁太史评晋人弑其君厉公,以暴君被逐罪有应得为由,主张臣民之举无可厚非。二、记言为主;《国语》中多记朝聘、讽谏等言辞,逻辑缜密而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显得生动活泼而又富于形象性。如《周书》中周襄王不许晋文公请遂,辞婉义正。三、叙事具戏剧性;《国语》中穿插一系列故事,表现出其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的特点,展示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晋书》中写晋献公诸子争位之事,从骊姬谋划,申生受冤而亡,到重耳流亡,均波澜起伏。当中复穿插滑稽插曲,如写重耳子犯相骂的对话,幽默有趣。四、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国语》在记叙某一国的事情时会于一定篇幅内集中写出某一个人物的言行,如《晋书四》专写晋文公。这种集中篇幅专写一人的方式,显示出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然而只是材料的汇编而非有意将之组合成完整传记,故不算人物传记。总之,《国语》以记言为主,而于叙事及人物刻画方面亦颇有特色,于文学史上有其独到地位。13.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有什么影响?答: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时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及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A出现诸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作品。B且因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产生于历史著述中,影响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的传统。14、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散文的影响?答:先秦说理散文是我国散文创作的典范,以其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及语言艺术,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试列举如下:首先,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早期的语录体及对话体在后世均可找到模拟之作,如扬雄拟《论语》作《法言》。成熟于战国后期的专论体说理文是我国说理文的主要形式,在体制及说理方法上对后世说理文有深远影响。其次,先秦说理文具形象性和抒情性,具备文学意味,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先秦说理文在依靠逻辑推理及抽象思辨的基础上,灌注了浓烈的情感,并有寄寓深刻意义或浓厚抒情的寓言,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影响。如韩愈的散文气势磅礴,可见与孟子散文的密切联系。又如李白散文豪放奇特,亦有庄子散文之风。再次,先秦说理文中的寓言,以其深厚的意蕴和生动的艺术特征,独立成一种文学样式,成后世散文创作一种方式;如柳宗元的寓言创作在题材、思想倾向及浪漫主义风格等方面都可见《庄子》寓言的影响。最后,先秦散文在语言艺术上有所突破,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为后世散文创作语言上的发展奠定基础;如后世常用的修饰手法—对偶、夸张、比喻等,在先秦说理文中即已成型,直接影响后世的语言修辞。15、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产生什么影响?答:先秦历史散文尤为《左传》、《战国策》和《国语》,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第一,直接影响后世历史著作的内容和风格;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内容上汲取乃至直接采用先秦历史散文,如“赵世家”。而其体例是对先秦编年体、国别体史书的继承和发展。且《春秋》的褒贬是非和《左传》的秉笔直书等精神也为司马迁所继承。此后的《资治通鉴》等书亦可见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第二,成为古代散文家进行写作的典范;如汉初的政论家贾谊、晁错仍保留战国纵横家的风格,而唐宋以后的古文创作,在语言和表现方法上很大程度受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如韩愈的《董公行状》的辞令极其接近《左传》。第三,对后世古典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左传》等先秦历史散文的教化意识和寓讽于行文的成书特征,直接导致后代小说创作普遍出现教化贯穿全文的叙事风格。且《左传》等以“君子曰”来评述故事的做法为后人所借鉴,如唐传奇、《聊斋志异》等均可见明显痕迹;其次,先秦历史散文奠定了我国古典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表现为顺叙为主,插叙为补充的方式,与西方灵活的叙事方式有较大差别;最后,我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及其性格发展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历史散文已初具规模。即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语言及生动的细节描写以刻画人物,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这是《左传》、《国语》等写人的共同特点。第四,对戏曲创作的影响;【参见题十二第四点】16.简述《离骚》的艺术特征。答:《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首先,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以香草和装饰隐喻其奋发自勉、苏世独立的人格及对理想的追求,是其内在人格的外在呈现。其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其次,形成香草美人的象征和意象。A是屈原立足楚国地方文化而首创得之。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君王或诗人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B诗篇以夫妇喻君臣,形象生动,深契情境,显得哀婉缠绵,且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C其中的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并支持和丰富了美人意象。D这种将将物与我、情与景融合的比兴,使物具有象征的性质,情具有更具体的寄托。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再次,诗歌形式和语言上有所创新。A《离骚》学习借鉴了楚歌的形式特点,并吸收了当时新体散文的笔法.从而增强了诗句的容量和表现力;B此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尤其是对“兮”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使《离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此外,《离骚》中充满着浓郁的浪漫色彩。A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幻想的形式表达生活的波涛在内心所激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现实中遭到失败后,他乘坐由飞龙驾驶的宝车,腾空而逝,辞国远游,显示出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17.简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答:屈原对后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所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李白诗云“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亦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总之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可见诸如下:一、其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首先,屈原的遭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的普遍经历,故其精神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影响。如陆游报国无门,慨叹道:“《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可见屈原以其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其次,其为理想而顽强不屈地批判现实的精神,突破儒家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等处世原则,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二、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1)屈原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新的诗歌样式,在句式和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A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词语繁复,重视外在形式,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B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并在诗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在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增强了诗的音乐美。(2)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A主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等,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雄伟壮丽的图景,如望舒先驾、飞廉奔属。使诗歌呈现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3)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其“香草美人”意象结合了屈原自身遭遇及其人格魅力,更富有现实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