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训练-人口的变化含答案_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训练-人口的变化含答案_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训练-人口的变化含答案_第3页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训练-人口的变化含答案_第4页
2022届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训练-人口的变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的变化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隼份一削隼份一削健弭案8L41r生阁人口井苴取/S车在缘.我国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045年开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增速 B.生育观念 C.生育政策 D.外来移民.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B.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C.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D.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3.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应()A.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B.发展教育,提高乡村人口素质C.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国策D.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如表为亚洲部分国家某年人口自然增长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全世界2.20.91.3甲国1.930.531.40乙国0.791.01-0.22丙国3.370.512.86丁国2.260.751.514.乙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婴儿死亡率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人口大量外迁 D.外来移民数量少5.表中四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典型的过渡模式的是()A.甲 B.乙 C.丙 D.T下图为1990~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增长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00城的人口2Q10■建成区曲朝2000城的人口2Q10■建成区曲朝6.图示时期我国城镇人口与建成区面积()2019年舟A.呈同步增长趋势 B.呈持续增长趋势 C.前者增长较快 D.后者增长辐度小.图示时期我国城镇人口和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城市环境污染C.控制城市房价上涨C.控制城市房价上涨D.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下表是我国四个直辖市2019年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及城镇化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直辖市面积(万km2)年末总人口(万人)0〜14岁少儿抚养比(%)65岁及以上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城镇化率(%)a1.641215413.3414.6628.0186.60b1.195156213.2315.5628.8083.48cO.634242813.6222.0735.6888.30d8.240312424.7222.6147.3366.80全国960.014000523.8017.8041.5060.60.三类抚养比数据均较接近的两个直辖市是A.上海和重庆 B.上海和天津 C.北京和重庆 D.北京和天津.直辖市d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较高的原因是①出生率较高②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③人均GDP较高④第三产业比重较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为应对人口问题,我国先后于2013年实行“单独二孩”、2015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2012—2019年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人口出生率(如)人口死亡率(%).近年来,我国人口A.总量逐年增加 8.自然增长率上升 C.调控成效显著 D.老龄化程度减轻.为应对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我国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B.适当延迟结婚年龄C.适度提早退休年龄 D.继续调整生育政策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人口好长胴珀 人口自然增反事一一--人稗率.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住房紧张 B.产业升级 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下列做法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是()A.加快工业发展 B.大量迁入人口 C.利用区域外的资源D.进行人工降水中国人口危机渐行渐近,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峻。近年出生人口大幅减少,生育意愿大幅降低,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下图示意1949-2048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及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00—出生人口I万A)2500■500—出生人口I万A)2500■2OQ01500一35003000-二II1IIg峭”手。舌Ms卢磬6W15.1980年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启动,但1979—1988年期间出生人口依然在波动上升,原因是()A.育龄妇女数量增加 B.经济的快速发展C.计划生育政策放宽 D.偏远地区生育意愿强.推测导致2020年之后出生人口总体下降的可能原因有()①生活成本高、子女抚养成本高 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③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消失 ④晚婚晚育、单身丁克等现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①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 ④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市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迂出人口比重(题徽西州川1015 20 25过人人口比重佛】迂出人口比重(题徽西州川1015 20 25过人人口比重佛】.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迁移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迁移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A.①② B.③④19.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A.使河南省的老龄化进程加快C.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②农民工年龄偏高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C.①③ D.②④B.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D.缓解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读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年龄住「第四批及口以上批次溜第三批「第四批及口以上批次溜第三批区第二批■第一批5品544(M43g3420-24llh-1460% 40% 20% 00“60% 40% 20% 0.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从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动表现的主要特点是()。A.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开始,女性人口组和0〜5岁人口组的儿童呈现回迁趋势B.家庭男性人口年龄组在各批次迁居人口中一直处于迁居人口结构最高比例C.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体D.在各年龄人口组中,老年人口组在家庭迁居人口总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香港特别行政区陆地面积约为1104km2,人口约730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市区平均人口密度2.1万平方千米。下图示意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合理容量发展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时间23.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容量大主要得益于时间23.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容量大主要得益于()①生活消费水平低 ②气候条件优越③科技水平高 ④矿产资源丰富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24.制约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 8.自然资源状况 C.填海造陆 D.地区开放程度第H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显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流动人口为2.6亿人,比2000年增加1.2亿人,增长81%;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材料二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年龄构成数量比重0~14岁人口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177648705人占13.26%注: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6.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66557万人占49.68%

农村人口67415万人农村人口67415万人占50.32%注: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反映出的中国人口特点。(6分)⑵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⑶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们可通过哪些措施来解决?(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伴随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材料二我国2009~2015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和财政养老补贴示意图。材料三西部省某山村原有居民208人,人们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过着清贫的生活。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民陆续外出打工、经商,逐渐迁出了大山。如今,山村里只剩下两位80多岁的老人和一条狗。⑴从年龄结构的角度出发,说明人口老龄化加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⑵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6分)⑶结合材料三,请你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提出几条建议。(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祁连山脉东段山区的天然植被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长期以来,当地居民在此开辟土地发展农牧业。当地的农作物密度和放牧密度普遍较低,居民大多比较贫困。为了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改善祁连山脉脆弱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寻祁连山脉东段山区农牧民逐步迁出,安置在山脉北麓的景泰川电力提水灌区(简称景泰川灌区)。截至2016年年底,当地政府从祁连山脉东段向景泰川灌区移民约28万人,退耕约14万公顷,退牧约66万只羊。研究表明,该地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价值十分显著,而退牧后植被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增加的生态价值很小。下图示意祁连山脉东段山区生态移民迁出地和安置区位置。> 迁出地和安置区位置。> 迁出地。 县城'・・;•・抵脉 省级舁同界卷旗区⑴说明祁连山脉东段山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⑵分析祁连山脉东段山区生态移民的必要性。(6分)⑶阐述退耕退牧对该地的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C;2.D;3.A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婚配性别比是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之比。读图可知,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图示时间内婚配性别比大于1,表明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女性人口数量(这也是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造成的),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生育政策调整,人口性别比得以改善,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045年开始下降(注意该图表示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分配性别比,大龄未婚人口是指33~40岁的年龄组人口,2051年和2045年该年龄组的人口,大多出生于最近十来年,适逢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时期),C正确;经济增速、生育观念、外来移民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2.读图可知,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结合婚配性别比的概念可知,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使得农村的未婚女性数量减少,农村未婚男性数量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加大,农村和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较大,D正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收入更高,城镇大量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迁往农村的可能性小,AB错;图中显示农村婚配性别比大于城镇婚配性别比,且两者差距增大,如果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则农村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减小,而城镇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增大,结果是农村婚配性别比与城镇婚配性别比的差距缩小,C错。故选D。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和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通过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使农村大量未婚女性在本地就业,从而可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A正确;与提高人口素质、发扬尊老爱幼传统关系不大,BD错;宣传男女平等国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口性别比,但相比于A选项而言,该措施见效较慢,且该措施我国已倡导多年,并且“鼓励生育”描述也不是很恰当(注意鼓励生育与我国目前实行的全面二孩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排除C。故选A。答案:4.B;5.C解析:4.表中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且出生率与死亡率均较低,故判断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故选B。5.表中丙国人口增长模式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的特点,是典型的“高一低一高”的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C。答案:6.B;7.D解析:6.读“1990—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与建成区面积增长图”可知,1990—1995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而同期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在加快,城镇建成区面积与城镇人口增长不同步增长,A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在1990—2019年间,无论建成区面积还是城镇人口增长率都大于零,说明呈持续增长趋势,B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在1990—2019年间,城镇人口增长率低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C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在1990—2019年间,城镇人口增长率变化幅度大约在5%左右,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变化幅度达10%多一点,由此可得,建成区面积增长幅度大,D错误。故选B。7.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是否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抑制城市房价的上涨,A、B、C错误。据图可以看出城镇人口与建成区面积呈持续增长趋势,过快增长的建成区面积与较慢城镇人口增长,会占用大量土地和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D正确。故选D。答案:8.D;9.A解析:8.想要解答本题,首先要判断出a、b、c、d分别代表哪个直辖市。结合常识可知,重庆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三个城市,故d为重庆市。而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人口数量排序应该是上海多于北京多于天津,故a为北京市,b为天津市,c为上海市。从表格中可以看出,a和b的三类抚养比数据最为接近,故选D。9.四大直辖市中,重庆市位于中西部地区,相对于其他三个直辖市而言发达程度要低一些。因此大量的重庆青壮年外出务工,直接导致其老年抚养比上升。同时相对于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育龄人口而言,重庆市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较强,因此其少儿抚养比也高于北京、上海,故①②正确,答案为A选项。③④表述不恰当,北京和上海比重庆发达,其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GDP都高于重庆。故选A。答案:10.A;11.D解析:10.本题结合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热点,通过人口数据统计图考查相关人口问题。从图中数据可知,我国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大于0,可推知人口总量逐年增加;通过计算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升有降,虽经过几次生育政策调整,但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偏低,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调控成效不明显。故选A。11.本题结合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热点,通过人口数据统计图考查相关人口问题。综合上题所述,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依然严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因为本国人口数量多,不适合大量接纳外来移民,延迟结婚年龄会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早退休年龄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短缺状况。继续调整生育政策,探索适度促进人口增长,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故选D。答案:12.D;13.B;14.C解析:12.图示期间,④时期之前人口净迁移始终为正值,迁移人口数量一直增加,④时期迁移人口数量最多;②时期之前,人口自然增长出现波动,基本稳定,②-④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自然增长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到④时期,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的人口数量都达到最多,所以D项正确。故选D。.外来迁移人口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导致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迁入人口开始减少,B正确。③时期以后,是迁入图示地区的人开始减少,但仍然是迁入状态,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众多、水源丰富、工业发达,但突出问题是矿产资源(如能源资源)贫乏,加强该地与其它地区的联系,解决这一发展瓶颈,可以提高C项正确。大量迁入人口不会影响环境承载力;东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进行人工降水意义不大。故远C。答案:15.A;16.B;17.C解析:15.在计划生育前,由于生活情况的改观,人们大量生育,导致人口增加,育龄妇女也随之增加,故A选项正确;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能证明人们生活水平增加不能证明人口增长,故B选项错误;我国从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一直是正常实施,直到最近几年老龄化突出,才开放二胎政策,故C选项错误;偏远地区可能受一部分生育意愿的影响但是不能作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故选A。.①随着经济发展,生活的成本增加,独生子女要抚养老人的数量增加,压力变大,故①正确;②社会养老体系完善,年轻人不再考虑养老问题,生育意愿降低,故②正确;③老龄化加速为出生人口下降到来的影响,故③错误;④晚婚晚育、单身丁克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出生人口下降,故④正确,所以ACD错误,故选B。.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主要是缓解儿童教育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没关系,②不对。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都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合理措施,①③④正确,故选C。答案:18.C;19.B解析:18.本题考查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知识。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会引起就业机会向内地转移,故而吸引农民工回流本省,①项正确。内地就业环境改善会吸引沿海劳动力回流本省,③项正确。农民工年龄高低与其选择就业地点无关,②项错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低与其选择就业地点亦无关,④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故选C。19.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劳动力回流本省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B项正确。劳动力人口大多是青壮年,其回流会延缓河南省老龄化进程,A项错误。劳动力回流是因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迁移,可以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C项错误。劳动力迁回会增加河南省人地矛盾,D项错误。故选B。答案:20.B;21.C;22.D解析:20.由图可知,第一批人口流动均为男性且以20~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可以判断出这些劳动力主要是外出务工,因此影响第一批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B。.第二批人口迁移以女性人口组为主,第三批则是0~14岁的儿童,第四批及以上批次流动人口主要是55岁及以上的老人、10~24岁的男性和女性人口组、0~4岁的儿童,因此从图中看不出女性和0~5岁人口组有回迁趋势;家庭男性人口只是在第一批人口流动中占比例最高。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从第二批之后,迁居主体逐渐过渡至老人和儿童;各年龄组中,10~14岁的少年儿童在总迁居比例中所占比例最小。故选C。.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时期,家庭人口的主要迁居方向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选D。答案:23.A;24.B解析:23.香港经济发达,生活消费水平较高,①错误。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气候条件优越,②正确。香港经济发达,科技发达,对资源的利用率高,人口的容量大,③正确。香港矿产资源匮乏,④错误。A②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在各个影响因素中自然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香港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制约香港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状况,B正确。香港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科技水平不是制约香港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A错误。填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填海造陆不是制约香港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C错误。香港地区开放程度高,地区开放程度不是制约香港人口容量增加的首要因素,D错误。故选B。.答案:(1)人口增长速度慢;流动人口数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出现人口老龄化。(2)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教育年限的延长;养育子女的成本提高导致出生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3)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适当延长退休年龄;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人口增长速度慢;人口比2000年增加1.2亿人,增长81%,流动人口数量大且增长速度快;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出现人口老龄化。(2)现代型模式是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所以主要分析其出生率低和死亡率低的原因。出生率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人们的生育观念的转变。同时,养育子女的成本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教育年限的延长,女性育儿时间推后均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低: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3)我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凸显,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应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老龄化问题不断凸显,劳动力短缺,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另外,可依据现状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等。26.答案:(1)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需求减弱,影响经济发展;从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生产;老龄化加剧,使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提高少年儿童的比率,降低老年人口的比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