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3857-2023 变压器专用设备 卧式绕线机_第1页
JB-T 3857-2023 变压器专用设备 卧式绕线机_第2页
JB-T 3857-2023 变压器专用设备 卧式绕线机_第3页
JB-T 3857-2023 变压器专用设备 卧式绕线机_第4页
JB-T 3857-2023 变压器专用设备 卧式绕线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压器专用设备卧式绕线机2023-07-28发布IJB/T3857—2023前言 Ⅱ引言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 15技术要求 25.1总则 25.2环境适应性 25.3性能要求 25.4装配要求 35.5安全保护 45.6外观质量 4 46试验方法 56.1空载运转性能试验 56.2负荷运转性能试验 56.3环境适应性检测 56.4装配质量检验 56.5安全保护检测 56.6外观质量检验 66.7噪声检测 67检验规则 68标牌、包装、运输和贮存 68.1标牌 68.2包装 68.3运输和贮存 79安装使用与维护 7表1基本参数 2表2关键部件装配质量要求 3表3缝隙质量要求 4表4关键部件装配质量检验 5表5液压、气动系统检验 5Ⅱ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代替JB/T3857—2010《变压器用卧式绕线机》,与JB/T3857—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卧绕机的基本参数(见表1,2010年版的表1);——增加了数控系统的要求及检测方法(见5.4.5、6.4.4);——更改了缝隙质量要求(见表3,2010年版的表4);——删除了耗能指标要求(2010年版的5.8和6.7)。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节能西安启源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海鸿电气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明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置信智能电气有限公司、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忠平、梁庆宁、刘晓燕、蔡会艳、刘杰、蔡定国、张晓同、邹红、刘庆才、杨红英、亢延军、周利波、田磊、马宇华、褶冠星、顾小虎、徐帮恒、潘理达。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9年首次发布为JB/T3857—1999,并入了JB/T9656—1999《卧式绕线机技术条件》的内容(JB/T9656—1999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BK92001—1988),2010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本文件以提升变压器制造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其领域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为目的。基于变压器线圈绕制工艺的现状,为适应变压器线圈容量、质量发展要求,提出对JB/T3857—2010《变压器用卧式绕线机》进行修订。在适应变压器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方面,补充完善了卧式绕线机的型号及数控系统内容,对可能影响变压器线圈质量的工艺过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于变压器线圈制造工艺不同,导致绕线过程中对转速、张力、转矩等值要求不同,对能耗指标影响较大,因此删除了耗能指标要求。本次修订为推动卧式绕线机在先进技术、能效提升方面健康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撑。1变压器专用设备卧式绕线机标牌、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安装使用与维护。本文件适用于变压器专用设备中卧式绕线机的制造。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1182—201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GB/T2900.39电工术语电机、变压器专用设备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13306标牌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2900.3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4型号4.1变压器专用设备中卧式绕线机(以下简称“卧绕机”)采用组合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如下所示://改型代号第二主参数第一主参数特性代号设备代号4.2设备代号:用“卧绕机”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组合“WRJ”表示。4.3特性代号:用“Y”表示带压紧的设备。4.4第一主参数:用承载载荷的最大质量1t、3t……的阿拉伯数字1、3……表示。4.5第二主参数:用可绕制线圈最大直径800mm、1200mm……的阿拉伯数字800、1200……表示。4.6改型代号,第一次省略,第二次以后以A、B、C……表示。25技术要求5.1总则本文件规定了卧绕机的基本性能参数。用户对卧绕机功能或参数有特殊要求时,可另行与制造厂协商。5.2环境适应性卧绕机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海拔在1000m以下;——环境温度在-10℃~40℃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在30%~85%范围内(温度为20℃±5℃时);——电源电压的波动值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5.3性能要求卧绕机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基本参数序号参数型号1最大承载质量t1352最大线圈直径mm3主轴中心高度mm4主轴最大转矩N·m5花盘至尾架顶尖距离mm500~800~1500~2000~6主轴转速范围0~2000~1000~100~77绕制精度*8排线精度b绕制精度是指在主机花盘开始正常旋转后,设置花盘停止时,实际停止位置与预设位置的角度误差。b排线精度是指设备正常绕线过程中,排线机构沿设备轴向的导线绕制精度。35.4装配要求关键部件装配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关键部件装配质量要求序号精度要求1主轴孔/顶尖径向圆跳动误差mm2花盘端面轴向圆跳动误差mm花盘直径≤10001000<花盘直径≤20003主轴轴线与尾架顶尖轴线同轴度误差液压、气动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液压泵连续工作4h,液压油温升小于40K;——液压、气动系统应无漏油、漏气现象;——液压系统管路(硬管)排列整齐、畅通无阻,并用管夹固定;——液压缸动作平稳,不应有冲击和爬行现象;——液压系统中应有过压保护措施。5.4.3锻、铸、焊接件锻、铸、焊接件应符合以下要求:——各零部件锻件无裂纹、夹层、折叠、锻伤等缺陷;——各零部件铸件工作表面光整,无夹渣、砂眼、疏松、黏砂等缺陷;——焊接件的焊缝均匀一致,无漏焊、烧穿、裂缝等缺陷,焊缝形式与尺寸应符合GB/T985.1的电气控制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电气控制系统布线整齐、走线合理,导线接头采用冷压连接方式,连接牢靠,接线盒、穿线盒及其入口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伺服电动机、变频电动机电缆无中间接头,各信号线、各类导线的颜色符合机床电气方面的有关规定;——电气控制系统有良好的过电压、过电流保护装置,并符合GB/T5226.1的要求;——电气控制系统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接地方式符合GB/T5226.1的要求;——电气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符合GB/T5226.1的规定,工作安全可靠。数控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数控系统的功能满足卧绕机的使用要求,由供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具体功能及有关参数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 数控系统具有自动、手动操作功能,程序编辑功能,自诊断功能和报警显示功能,4——数控系统的硬件稳定、可靠,符合系统通信要求。卧绕机具有通信协议及接口,能够与其他设备和系统实现互联互通。5.5安全保护5.5.1卧绕机应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润滑、操作和安全等各种标志,这些标志应醒目并保持清晰。5.5.2高速运转的外露件应有保护装置。5.5.3在安装设备或部件的地沟处或操作位置上的地沟处应装地沟盖板。5.5.4卧绕机应有良好的电气接地装置。5.5.5机动往复部件应设置可靠的限位装置。5.5.6运动中有可能脱落的零部件应设置防松装置。5.5.7动力系统应确保安全,应有可靠的保险装置。5.5.8电气控制部分应确保其功能可靠,应有防触电的标志和安全措施。5.6外观质量5.6.1外观表面不应有明显凸起、凹陷和其他损伤。5.6.2卧绕机的防护罩应坚固及不易变形。5.6.3卧绕机部件外露结合面不应有超出设计规定的明显错位。门、盖与卧绕机本体的结合面应贴合,贴合缝隙应符合表3的规定;卧绕机电气柜、控制柜等门、盖周边与其相关件的缝隙应均匀,缝隙不均匀值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表3缝隙质量要求单位为毫米序号要求1结合面边长s2错位值≤2343错位不匀称值*≤1124贴合缝隙值“≤12——5缝隙不均匀值°≤12—a错位不匀称值指外露结合边缘同一边或对应边最大错位偏差与最小错位偏差之差值。b缝隙不均匀值指门、盖与卧绕机本体间最大缝隙值与最小缝隙值之差值。5.6.4外露的焊缝应平直、均匀。5.6.5各种管道应排列整齐、美观,颜色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区分。5.6.6漆膜应色泽均匀,光滑平整,且附着力不小于4B等级的要求,其不应有杂色斑点、条纹及黏附物、起皮、发泡及油漆剥落等现象。5.6.7各种标牌应文字清晰、图形正确,安装在便于操作者观察的位置,并应平整牢固,无歪斜。5.7噪声卧绕机正常运转时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5dB(A)。56试验方法6.1空载运转性能试验卧绕机装配完成后,应进行整机联动空载运转性能试验,试验应从卧绕机主运动机构最低速度开始,逐步升高速度。首先各单机应进行空载运转性能试验不少于2h,然后全线应进行空载运转性能试验不少于2h,试验从低速至高速连续进行,运行时观察运行的平稳性、动作的灵活性。空载运转性能试验结果应符合5.4~5.7的要求。6.2负荷运转性能试验空载运转性能试验合格后,在条件具备情况下,进行负荷运转性能试验,检测设备性能参数应符合5.3规定的要求。6.3环境适应性检测空载运转性能试验前应进行卧绕机工作环境、电压波动情况检测,检测工具是温度计、湿度计、0.5级电压表,检测结果应符合5.2的要求。6.4装配质量检验6.4.1关键部件装配质量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关键部件装配质量检验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技术要求1主轴孔/顶尖径向圆跳动误差用百分表检测符合表2的规定2花盘端面轴向圆跳动误差用百分表检测3主轴轴线与尾架顶尖轴线同轴度误差用定位轴和千分表检测6.4.2液压、气动系统的检验方法见表5。表5液压、气动系统检验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技术要求1漏油、漏气目视检测符合5.4.2的要求2温升用温度计测量6.4.3电气控制系统的动作部件通过目视检测,结果应符合5.4.4的要求。6.4.4数控系统检测应按以下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5.4.5的要求:——打开数控系统人机界面,在连续运转试验过程中检查数控系统各项功能;6.5安全保护检测6.5.1卧绕机通电后,检查其动作应符合设备的功能要求。6.5.2卧绕机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以及绝缘强度应按GB/T5226.1的规定进行检查和检测。6.5.3安全防护装置应进行动作试验3~5次。6.5.4其他项目采用目测。6.5.5安全保护检测结果应符合本文件5.5和GB/T5226.1的要求。66.6外观质量检验6.6.1目测油、气、电等管、电路安装排列状况。6.6.2用常规量具测量非加工面间的结合错位值,目测外露加工面和涂层表面的质量。6.6.3油漆颜色用色卡进行检测,漆膜附着力用十字或X刻划法进行检测。6.6.4外观、防护罩、外露结合面焊缝应目视检测。6.6.5外观质量检测结果应符合5.6的要求。6.7噪声检测6.7.1环境条件:环境背景噪声(声压级)比卧绕机正常运行时低,至少应低10dB。6.7.2检测工具:精密级声级计。6.7.3检测过程应符合以下要求:——将声级计置于1500mm高度处,面对被检卧绕机;——启动被检卧绕机并正常运行;——在卧绕机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距其表面1000mm处,设四点测量噪声,做好记录。6.7.4数据处理:选出四个方向中噪声的最大值,作为卧绕机的噪声值,结果应符合5.7的要求。7检验规则7.1卧绕机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时应附有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装箱单以及必要的技术资料。7.2出厂检验项目按6.1及6.4~6.7执行,用户有特殊要求时按要求增加检验项目。7.3卧绕机有以下情况之一时,需要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投产鉴定;——结构、材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质量;——长期停产恢复生产;——国家各级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同一型号设备连续生产超过5年。7.4型式检验应按第6章全部项目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第5章的要求。8标牌、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牌8.1.1标牌尺寸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8.1.2卧绕机标牌应包括下列内容:——产品型号、名称、主要参数;——制造厂名称、商标;——制造日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