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中围手术期管理_第1页
腹腔穿刺术中围手术期管理_第2页
腹腔穿刺术中围手术期管理_第3页
腹腔穿刺术中围手术期管理_第4页
腹腔穿刺术中围手术期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腹腔穿刺术中围手术期管理第一部分围手术期评估:明确穿刺适应症、评估穿刺风险、制定手术计划。 2第二部分穿刺前准备:禁食禁饮、导尿、气管插管、全麻或局部麻醉。 4第三部分术中操作:穿刺部位选择、穿刺器械选择、穿刺操作规范、穿刺部位缝合。 6第四部分术后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穿刺部位观察、穿刺引流液监测、并发症预防。 9第五部分术后护理:穿刺部位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 12第六部分并发症预防:抗生素应用、穿刺部位感染预防、穿刺部位出血预防、肠瘘预防。 14第七部分术后随访:定期复查穿刺部位、评估穿刺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17第八部分围手术期管理原则:安全第一、有效穿刺、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19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评估:明确穿刺适应症、评估穿刺风险、制定手术计划。关键词关键要点明确穿刺适应症

1.腹膜炎/腹腔脓肿:可经超声、CT或MRI确定位置及大小,选用合适的穿刺方法。

2.腹水:可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恶性肿瘤等引起,穿刺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3.腹腔异物:可因手术遗留、外伤或穿孔等原因进入腹腔,可经穿刺取出。

4.腹腔积血:可因外伤、手术或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穿刺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5.肠梗阻:穿刺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肠梗阻,尤其适用于非梗阻性肠梗阻。

6.腹腔脓肿:穿刺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腹腔脓肿,尤其适用于深部脓肿或多发脓肿。

评估穿刺风险

1.出血风险: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INR和APTT等指标,以确定出血风险。

2.感染风险:评估患者免疫功能、基础疾病、近期接受手术或治疗的情况,以确定感染风险。

3.穿刺部位风险:评估穿刺部位的组织结构、血管分布、神经分布等,以确定穿刺部位的风险。

4.麻醉风险:评估患者麻醉耐受性、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以确定麻醉风险。

5.并发症风险:评估患者是否有相关并发症,如肠粘连、腹膜粘连、腹腔积水等,以确定并发症风险。围手术期评估

围手术期评估是腹腔穿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明确穿刺适应症、评估穿刺风险、制定手术计划,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明确穿刺适应症:

明确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是评估的第一步。腹腔穿刺术的主要适应症包括:

*腹腔内积液或脓液的诊断和引流;

*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止血;

*腹腔内肿块或病变的穿刺活检;

*腹腔内药物或化疗剂的给药;

*腹腔内腹水的引流。

2.评估穿刺风险:

评估穿刺风险是围手术期评估的另一个关键环节。穿刺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穿刺部位感染的风险:穿刺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存在菌群,穿刺操作可能导致菌群进入腹腔,引发感染。

*穿刺部位出血的风险:穿刺部位的血管丰富,穿刺操作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引起出血。

*穿刺部位脏器损伤的风险:穿刺部位邻近重要脏器,穿刺操作可能导致脏器损伤,如肠道穿孔、肝脏损伤等。

*穿刺部位肿瘤种植的风险:穿刺操作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种植在穿刺部位,导致肿瘤转移。

3.制定手术计划:

根据穿刺适应症和穿刺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手术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部位的选择应考虑穿刺适应症、穿刺风险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穿刺针具的选择:穿刺针具的选择应考虑穿刺部位、穿刺深度以及穿刺目的。

*穿刺操作的步骤:穿刺操作的步骤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按照穿刺技术操作。

*术后护理措施:术后护理措施应包括穿刺部位的护理、引流液的管理以及患者的观察。第二部分穿刺前准备:禁食禁饮、导尿、气管插管、全麻或局部麻醉。关键词关键要点【禁食禁饮】:

1.禁食6-8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降低呕吐、误吸风险。

2.术前禁食有助于减少胃内容物积聚,降低胃肠道内容物反流至气道风险。

3.术前禁饮有助于减少胃肠蠕动,降低胃肠道内容物反流至气道的风险,并有利于胃肠道的恢复。

【导尿】:

禁食禁饮

穿刺前至少8小时禁食和禁饮。这是为了防止呕吐和误吸,这两者都是严重的并发症。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被允许在穿刺前喝少量水。

导尿

穿刺前必须进行导尿,以防止膀胱充盈干扰手术。导尿还可以在穿刺过程中防止尿液泄漏。

气管插管

对于预计穿刺时间较长或存在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可以确保氧气供应并防止呼吸道阻塞。

全麻或局部麻醉

穿刺可以采用全麻或局部麻醉。全麻适用于需要进行长时间穿刺的患者,或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局部麻醉适用于穿刺时间较短、疼痛较轻的患者。

术前准备

在穿刺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确保其适合手术。这些检查包括: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生化指标。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腹部X线或CT扫描。

*心电图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

*呼吸功能检查:以评估肺功能。

术中监测

穿刺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以确保其安全。监测项目包括:

*血压:应每5-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

*心率:应每5-15分钟测量一次心率。

*呼吸频率:应每5-15分钟测量一次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应每5-15分钟测量一次血氧饱和度。

*体温:应每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术后护理

穿刺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防止并发症。这些护理措施包括:

*休息:穿刺后应卧床休息至少24小时。

*镇痛:应给予患者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抗生素:应给予患者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补液:应给予患者补液,以纠正脱水。

*饮食:穿刺后应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活动:穿刺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

并发症

穿刺的并发症包括:

*感染:穿刺部位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出血:穿刺过程中或术后均可能发生出血。

*肠穿孔:穿刺针头可能意外刺穿肠道,导致肠穿孔。

*腹膜炎:穿刺后腹膜腔内的液体可能会感染,导致腹膜炎。

*死亡:穿刺虽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程序,但仍存在死亡的风险。第三部分术中操作:穿刺部位选择、穿刺器械选择、穿刺操作规范、穿刺部位缝合。关键词关键要点穿刺部位选择

1.穿刺部位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2.常用穿刺部位包括右下腹麦氏点(McBurney'spoint)、左下腹兰氏点(Lanz'spoint)、耻骨上区、脐周等。

3.具体选择穿刺部位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穿刺目的、穿刺器械的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

穿刺器械选择

1.穿刺器械的选择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2.常用穿刺器械包括穿刺针、穿刺套管、穿刺刀、穿刺钳等。

3.具体选择穿刺器械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穿刺目的、穿刺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

穿刺操作规范

1.穿刺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穿刺操作的关键步骤包括:皮肤消毒、局部麻醉、穿刺、插管、引流。

3.穿刺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血管、神经、肠管等重要组织和器官。

穿刺部位缝合

1.穿刺部位缝合是穿刺术中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穿刺部位缝合的方法有很多种,应根据穿刺部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

3.穿刺部位缝合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组织。术中操作

穿刺部位选择

*腹腔穿刺术的穿刺部位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目的而定。常用的穿刺部位有:

*上腹部正中线,脐上1-2厘米处。

*右下腹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

*左下腹部阑尾点,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

*穿刺部位应避开血管、神经和脏器。

穿刺器械选择

*腹腔穿刺术常用的器械有:

*穿刺针:穿刺针的粗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目的而定。一般情况下,穿刺针的直径为1.2-1.5毫米。

*穿刺套管:穿刺套管的内径应大于穿刺针的直径。一般情况下,穿刺套管的内径为2-2.5毫米。

*穿刺导丝:穿刺导丝用于在穿刺针的引导下进入腹腔。穿刺导丝的粗细应根据穿刺针的直径而定。一般情况下,穿刺导丝的直径为0.8-1.0毫米。

*穿刺器械包:穿刺器械包中包含了穿刺针、穿刺套管、穿刺导丝等器械。

穿刺操作规范

*穿刺术前准备:

*患者应排空膀胱。

*手术部位应剃毛并消毒。

*患者应采取仰卧位。

*穿刺部位应局部麻醉。

*穿刺操作步骤:

*在穿刺部位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将穿刺针插入穿刺部位。

*将穿刺套管沿穿刺针插入腹腔。

*将穿刺导丝沿穿刺套管插入腹腔。

*将穿刺套管退出。

*将穿刺导丝固定在皮肤上。

*穿刺术后处理:

*穿刺部位应加压包扎。

*患者应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穿刺部位缝合

*穿刺术后,应将穿刺部位缝合。缝合方法有:

*一针一线缝合:用一把缝合针将穿刺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缝合在一起。

*二针一线缝合:用两把缝合针将穿刺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缝合在一起。

*皮内缝合:用一根缝合线将穿刺部位的皮肤缝合在一起。

*缝合后,应在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第四部分术后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穿刺部位观察、穿刺引流液监测、并发症预防。关键词关键要点【术后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以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状态,是否有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

-血压过低时,可给予输液扩容或升压药治疗。

-脉搏过快或过慢时,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或机械通气治疗。

-体温过高时,可给予退烧药或物理降温治疗。

2.穿刺部位观察:

-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感染等情况。

-如有红肿、渗血,可给予局部冷敷或加压包扎止血。

-如有感染迹象,如局部疼痛、化脓等,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术后穿刺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污染。

3.穿刺引流液监测:

-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等。

-正常情况下,引流液应为淡黄色或淡血色,量少。

-如引流液颜色异常,如发红、发黑等,或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

-引流液应定期更换,以保持引流通畅。

4.发并发症预防:

-术后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腹腔感染、出血、肠梗阻等。

-为预防腹腔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为预防出血,可给予止血药或输血治疗。

-为预防肠梗阻,可给予肠道蠕动促进剂或灌肠治疗。术后观察

术后观察是腹腔穿刺术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穿刺部位观察

术后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感染等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穿刺引流液监测

术后应监测穿刺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以便了解腹腔内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并发症预防

术后应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

*抗生素预防感染

*止痛药预防疼痛

*抗凝药预防血栓形成

*营养支持预防营养不良

*心理支持预防焦虑和抑郁

术后护理要点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渗液。

*遵医嘱服用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抗凝药等。

*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并发症处理

如果术后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感染: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疼痛、渗液等,严重时可引起腹膜炎。

*出血:表现为穿刺部位出血不止,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肺栓塞。

*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减轻、乏力、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抑郁等,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渗液。

*遵医嘱服用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抗凝药等。

*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五部分术后护理:穿刺部位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关键词关键要点【穿刺部位护理】:

1.在术后第一天,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敷料,并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穿刺部位。

2.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在穿刺部位周围涂抹消炎药膏,以防止感染。

【引流管护理】:

术后护理

1.穿刺部位护理

1.1穿刺部位观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2穿刺部位护理:穿刺部位每日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一次,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1.3穿刺部位包扎: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并用胶带固定,以防止感染和渗血。

2.引流管护理

2.1引流管观察:密切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如有堵塞或渗漏,及时报告医生。

2.2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一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

2.3引流管固定:引流管用胶带固定在皮肤上,以防止引流管脱落或移位。

3.饮食指导

3.1饮食原则:术后早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3.2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产气食物等,以免加重腹胀、腹痛等症状。

3.3饮食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活动指导

4.1活动建议:术后早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腹痛、出血等症状。

4.2活动量逐渐增加:术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从床上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再到户外活动。

4.3活动注意事项:活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腹痛、出血等症状。第六部分并发症预防:抗生素应用、穿刺部位感染预防、穿刺部位出血预防、肠瘘预防。关键词关键要点抗生素应用

1.抗生素应用有助于预防腹腔穿刺术后感染。

2.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穿刺部位和菌群情况进行。

3.抗生素的应用应遵循合理的用法和用量。

穿刺部位感染预防

1.穿刺部位感染是腹腔穿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2.穿刺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保护等。

3.穿刺部位感染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穿刺部位引流等。

穿刺部位出血预防

1.穿刺部位出血是腹腔穿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2.穿刺部位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损伤血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等。

3.穿刺部位出血的治疗包括止血治疗、输血治疗等。

肠瘘预防

1.肠瘘是腹腔穿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

2.肠瘘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损伤肠管、穿刺部位缝合严密、术后饮食管理等。

3.肠瘘的治疗包括肠瘘修补术、肠外营养支持等。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应用是预防腹腔穿刺术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性应用。

*术前抗生素应用:一般在术前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一次性抗生素,以降低术中和术后感染的风险。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

*术中抗生素应用:在穿刺过程中,应根据穿刺部位的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抗生素。如果穿刺部位为肠道,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肠道菌群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甲硝唑等。

*术后抗生素应用:术后应继续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情况下,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为7-10天。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则应延长抗生素应用时间。

穿刺部位感染预防

穿刺部位感染是腹腔穿刺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预防穿刺部位感染,应注意以下几点:

*穿刺部位的选择:尽量选择无菌部位进行穿刺,如腹壁、腹股沟区等。

*穿刺部位的消毒:术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伏、酒精等。

*穿刺针的消毒:穿刺针应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高压蒸汽消毒等。

*穿刺技术的掌握:穿刺技术应熟练,避免多次穿刺或穿刺过深,以减少组织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穿刺后护理:穿刺后应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用手触摸或抓挠。如果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渗出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穿刺部位出血预防

穿刺部位出血是腹腔穿刺术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为了预防穿刺部位出血,应注意以下几点:

*穿刺部位的选择:尽量选择无大血管分布的部位进行穿刺,如腹壁、腹股沟区等。

*穿刺技术的掌握:穿刺技术应熟练,避免多次穿刺或穿刺过深,以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穿刺后压迫止血:穿刺后应立即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以防止出血。压迫止血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止血药物的应用:如果穿刺部位出血较多,可局部应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止血粉等。

*输血治疗:如果穿刺部位出血严重,可考虑输血治疗。

肠瘘预防

肠瘘是腹腔穿刺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预防肠瘘,应注意以下几点:

*穿刺部位的选择:尽量选择无肠管分布的部位进行穿刺,如腹壁、腹股沟区等。

*穿刺技术的掌握:穿刺技术应熟练,避免多次穿刺或穿刺过深,以减少组织损伤和肠瘘的风险。

*肠道准备:术前应进行肠道准备,以减少肠道菌群和粪便对穿刺部位的污染。常用的肠道准备方法包括口服泻药、灌肠等。

*抗生素应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抗生素预防肠道菌群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甲硝唑等。

*营养支持:术后应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肠瘘的风险。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第七部分术后随访:定期复查穿刺部位、评估穿刺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关键词关键要点【术后定期复查穿刺部位】:

1.穿刺部位复查时间:术后1-2天内以及7-10天后,以后每半个月至1个月随访一次,直至穿刺部位完全愈合。

2.穿刺部位复查内容: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液、感染等异常情况。

3.穿刺部位复查方法:通过视诊、触诊、叩诊等方法检查穿刺部位的情况。

【穿刺部位愈合情况评估】:

术后随访:定期复查穿刺部位、评估穿刺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1.术后随访的必要性

腹腔穿刺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评估手术效果、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随访内容包括:

-穿刺部位检查:检查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感染等并发症。

-腹腔穿刺液检查:复查腹腔穿刺液的性状、颜色、细胞学检查和微生物培养等,以评估穿刺效果和是否有继发感染。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腹部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评估腹腔穿刺术后的引流情况和腹腔内是否有其他病变。

-症状评估:询问患者术后是否有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以评估穿刺术后的恢复情况。

#2.术后随访的频率

术后随访的频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术后早期应每周随访一次,2-4周后改为每2周一次,4-8周后改为每月一次。随访时间至少持续6个月至1年。

#3.术后随访的注意事项

-穿刺部位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饮食指导:术后早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活动限制:术后早期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穿刺部位出血或感染。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感染药物、止痛药等药物治疗。

#4.术后随访的常见并发症

腹腔穿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穿刺部位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疼痛、渗液等。

-腹腔出血:穿刺术中或术后均可发生腹腔出血,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等。

-肠穿孔:穿刺术中或术后均可发生肠穿孔,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等。

-腹腔脏器损伤:穿刺术中或术后均可发生腹腔脏器损伤,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等。

#5.术后随访的处理原则

一旦发现术后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穿刺部位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清创引流。

-腹腔出血: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止血。

-肠穿孔: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修补肠穿孔。

-腹腔脏器损伤: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修补腹腔脏器损伤。第八部分围手术期管理原则:安全第一、有效穿刺、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关键要点安全第一

1.严格遵守医疗法规和操作规程,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避免盲目穿刺。

2.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评估、设备检查、消毒隔离等。

3.在穿刺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有效穿刺

1.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避开重要器官和血管。

2.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确保穿刺准确、有效。

3.使用合适的穿刺针,减少穿刺造成的损伤。

4.在穿刺过程中,注意保持穿刺针的稳定,避免穿刺针滑脱。

减少并发症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的发生。

2.掌握正确的穿刺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重要器官和血管。

3.在穿刺过程中,随时注意穿刺针的走向,避免误伤。

4.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

1.给予患者术后镇痛治疗,缓解疼痛。

2.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的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康复。

4.定期复查患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围手术期管理

1.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腹腔穿刺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围手术期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有效穿刺、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原则。

3.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

4.围手术期管理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围手术期管理原则

腹腔穿刺术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