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课件_第1页
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课件_第2页
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课件_第3页
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课件_第4页
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必修Ⅲ考点1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12

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从命题角度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积极影响、儒家思想合理成分以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途径和影响理解和知识应用;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涉及。因此,考生复习时可将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与今天的道德传承、公民意识和人文精神相联系,加深对“时代变迁需要对其伦理观念进行扬弃”的认识;可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从内容、地位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理解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实际上是儒家不断吸收借鉴其他学派的过程。3【运用提升】(2010·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观点主张,借此反映历史学科热点——三农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上。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思上看,显然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主张,故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5[备选题](2010·山东卷)“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6【解析】B78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9

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10解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材料反映了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的思想。前者反映了“仁”积极进取的一面,后者则反映了“仁”自律敬畏的一面。两者和谐统一,充分表达了仁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为人处世精神。11【运用提升】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12【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而孔子思想是封建思想,二者有根本区别,另外18世纪的中国已闭关自守,中法不存在频繁的文化交流,排除A、B、C即可。1314孟子的“仁政”与孔子的“仁”的关系【辨析】孟子“仁政”学说不是对孔子“仁”思想的简单的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15展,其主要特点是国家采取措施干预经济生活。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16【运用提升】(2011年辽宁联考)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17【解析】B。“仁者爱人”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两者都崇尚秩序,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18[备选题]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19【解析】C2021【背景材料】2011年1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于在北门广场举行“孔子”塑像落成仪式。新落成的“孔子”青铜塑像由吴为山创作,高7.9米,石头基座高1.6米,总高为9.5米。由青铜制成的孔子雕像矗立在国博北广场中心,正对着东长安街,以孔子站姿为造型,面部表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长髯垂胸,衣袂飘飞,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雕像身体部分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巨石,似高山,气势磅礴,古朴雄浑。基座上题写有“孔子”两个大字及其生卒年份。“孔子”青铜塑像落成的新闻一经媒体广泛报道,立刻得到社会热烈反响。2223【知识链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提出“礼”的学说,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主张德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教育对象。他还编撰文化典籍“六经”。24【运用提升】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25材料二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26请回答:(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7【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分析。第(1)问中的“理由”依据材料一中“孔子的学说……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分析,从材料二中找出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第(2)问,注意关键词“历史影响”、“现实意义”;第(3)问,综合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消极的方面,但也存在积极的方面,要善于学习其积极的因素,克服其消极的因素。28【参考答案】(1)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代表中华文明,拔高了孔子的地位。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2)历史影响: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3)应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29301.(2011·福建卷)《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31【解析】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德礼为政教之本”,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322.(2010·浙江卷)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3【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343.(2011·浙江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35【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该题通过“小国寡民”这一切入点考查中西方的古代文明。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由此判断②③与题意无关。答案是C。36374.(2011·温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A.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B.倡导重义轻利C.道德的重要D.无等级名分差别38【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孔子的仁爱之心是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等,墨子的兼爱的范围要大,甚至是推广到敌人,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墨子的爱无等级名分。395.(2011·上杭模拟)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40【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比较。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是荀子的唯物思想,D是荀子的民本思想,两者不属于法家思想;C强调礼仪和法治并重,这与法家强调法治反对礼治的思想相违背;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416.(原创)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4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阶段性特征的理解。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允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即主张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4344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