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羽散文的艺术风格-_第1页
刘白羽散文的艺术风格-_第2页
刘白羽散文的艺术风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白羽散文的艺术风格刘白羽散文的艺术风格

摘要:刘白羽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创作了大量抒情意味极浓的散文篇章,同时又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作者的哲理思考,是启发作者心往神驰的思想力量;从对闪光事物的捕捉、生活感兴的触发,到严峻深沉地展开哲理思索,这是刘白羽散文散文构思的一般过程;同时,作者的哲理思索、主观理想和被描写的客观形象得到完美的统一,散文意境更加深邃。

关键词:刘白羽;散文;抒情;哲理思索

一、哲理思索,是启迪读者心往神驰的思想力量

刘白羽善于把诗的“触角〞伸向光明、纯洁、壮美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美好事物,如喷薄的红日、冲天的炮火、一往无前的江轮、熠熠放明的灯火等等,这使他的散文获得鲜明的美感和洋溢着一股浓郁的诗意。但不仅如此,他能够透过这些美好事物的表象,洞察底蕴,挖掘本质,借以展开一种严峻而深沉的哲理思索,这是刘白羽散文立意的一个显著特色。

众所周知,刘白羽曾经是一位随军记者,一位驰骋千里战场的军人。“作为一个在尘土飞扬的行军路上走过的人,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上走过的人,今天回想起来,在最初一刹那,就象一下看到灿烂的阳光,心中说不出那么欢欣,鼓舞,幸福,喜悦。因此,祖国建设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经叩击作者的心弦,便很自然地引起他对“血与火〞的思索,从历史深处和革命高度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概括。从对散光事物的捕捉、生活感性的触发,到严峻深沉地展开哲理思索,这是刘白羽散文构思的一般过程。这种哲理思索象火花一闪,把作者立意的思路照得通明;同时,它也是引领读者感受作品诗意的思想之光。

例如?长江三日?,这篇散文是刘白羽的代表作。作者用浓艳的画笔,描绘出一副色彩斑斓的长江的油画,热情讴歌了深邃的革命哲理。第一日,文章叙写江轮由重庆到三峡前的一段历程,着重突出长江形态各异的美。水天一色、滚滚江流是作者的感受,在黑夜中冲破惊涛骇浪、奋勇前行的江轮,是作品贯穿始终的主体形象,作者把它们与当时的时代、当时的生活联系起来了:“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表达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由于这一思想的交融,江轮便成为当时整个革命事业的诗意象征了,“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索,也便成为贯穿全文的内在思想红线。第二日,作者叙写了江轮穿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惊险情形,以及三峡的雄伟壮观、磅礴气势。显然,这一局部含蓄地把“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索引向深处。其中,突出渲染江轮与狂风恶浪、暗礁险滩的搏斗,并穿插对两岸层峦叠嶂的精描细刻及山川历史、优美传说的表达,初看起来似乎全是写实,但读者从“看起来这清滩的声势十分吓人,但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路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数句,便能够领会哲理思考的旨意:领航人只有用胆识和智慧征服暗礁险滩,才能开辟一条无往不胜的道路。第三日,文章叙写长江“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的秀丽景色和作者穿过三峡后的恬淡心境。巧妙的是,其间穿插了卢森堡?狱中书简?中的两段话,用以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决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这把“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考推到新的境界。作者启发读者去思考,无产阶级在开辟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前仆后继,百折不挠,以生命和热血去“凝聚〞“最自由最强大的光芒〞。作者说:“我不能意识到,今天我们整个大地,所吐露出来的那一种芬芳、宁馨的呼吸,这社会主义生活的呼吸,正是全世界上,不管亚洲还是欧洲,在美洲还是在非洲,一切先驱者的血液,凝聚起来,而发射出来的最自由最强大的光芒。〞至此,文章的哲理思索到达了高潮和顶峰。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哲理思索是作品立意和构思的“中心点〞,文章虽然落墨于山河画卷,却处处着眼于哲理的诠释。因此,风格高昂,诗意浓烈,气势壮阔,诗情、画意与哲理交融,浑然一体了。如果没有这个“凝光点〞,这篇作品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冲动人心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

二、哲理诠释包含在鲜明的形象中,化真理为形象

哲理如诗,被称为“哲理诗〞,绝大多数过于抽象,缺少诗情画意。可是,好作品不多。好的散文总是在鲜明的形象中包含着一种哲理的诠释,用高尔基的话说,“把真理化为形象。〞刘白羽的散文思索有他的特点:常常寓意于纯洁、光明、壮美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从中寄托着无产阶级情怀和崇高理想。因此在他的笔下,被描写的具体事物,就成为充满诗情、充满生机、富有战斗美的典型形象了。例如,?日出?一轮晶光耀眼的旭日,是躁动于黑夜之中而终于战胜黑暗、夺取世界光明的大智大勇的形象;?长江三日?的江轮,是冲破惊涛骇浪、开辟前进道路迎接灿烂灯火的“航船〞;?樱花?中的樱花,不是那种象征着武士道精神的樱花,而是傲雪怒开、迎接风雨的日本人民革命精神和革命热情的写照;?海哥?中波澜壮阔、旋卷向前的大海,那么可以看成在打倒“四人帮〞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继续新长征的雄姿……这些富于个性的主体形象,分别活泼在散文篇章里,贯穿每一部作品的始终。这样,作品的哲理意义,绝不是抽象的呼喊,而是形象化的有层次的阐释,是诗与哲理的结合。

刘白羽还善于把对客观事物的哲理思索,凝成一首诗或一两句诗句,这是他哲理思索的特点,也是他散文创造意境的特点。如:

?日出?――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

?灯火?――灯火;

?青春的闪光?――一个新世纪的早晨;

?长江三日?――“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红玛瑙?――“地球是个红玛瑙,我爱怎雕就怎雕……〞四句诗;

?火光照红海洋?――“火光照红海洋〞;

?海歌?――“我爱海涛飞白雪〞一首诗;

这一两句诗句或一首诗,是散文的点眼之处,是创造意境的“焦点〞。?长江三日?,如果作者不是在描绘长江画卷中展开诗的哲理想象,那江天、风雾、礁石、恶浪、两岸青山、江轮的千里航程,自然不会组成一幅比现实画面更瑰丽、更雄伟、更理想的画面。?红玛瑙?如果不是以“地球是个红玛瑙,我爱怎雕就怎雕〞一首诗作为照耀全文的“眼点〞,作品就会流于对回延安后一般见闻的叙写,意境就会显得浅薄苍白,那些至理诗情的抒写就失去了诗的元素。因为有了诗的“焦点〞,所以,作者的哲理思索、主观理想和被描写的客观形象更完美的得到统一,散文的意境更深邃、更具有诗的情调和色彩。由此可见,刘白羽在散文的立意上,用活了古人“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经典,又有了多少自己独特的创造!

三、哲理思索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

必须指出,刘白羽的哲理思索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他在答复如何捕捉和表现生活诗意的问题时,谈过?火光照红海洋?这篇散文的创作经验和体会。他说:“……我自己从生活中观察得来,成为我的一句诗,于是我写下了‘火光照红海洋’这毫无神秘之处。很显然,这种诗意本来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但要经过人们的观察、认识、想象,而后才能努力地把它表达出来。〞诗意来源于现实生活,哲理思索是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想象〞。刘白羽善于通过哲理思索,把生活的诗意提炼为散文的诗意。

哲理的深处,是诗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