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土壤调查规程》-报批稿_第1页
《富硒土壤调查规程》-报批稿_第2页
《富硒土壤调查规程》-报批稿_第3页
《富硒土壤调查规程》-报批稿_第4页
《富硒土壤调查规程》-报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

CCSP85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XX/TXXXX—XXXX

富硒土壤调查规程

RegulationforSurveyofSelenium-richSoil

(报批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XX/TXXXX—XXXX

II

DBXX/TXXXX—XXXX

富硒土壤调查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富硒土壤调查的调查总则、调查工作流程和要求、调查报告编制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富硒土壤调查及富硒产业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铜的测定

GB5009.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锌的测定

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

GB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5009.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

GB5009.1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

GB5009.1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

GB5009.2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GB/T14506.1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硫量测定

GB/T14506.19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9部分:铅量测定

GB/T14506.28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

GB/T14506.30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

GB/T14506.32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2部分:三氧化二铝等20个成分量测定混合酸分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14506.3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3部分:砷、锑、铋、汞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

光光谱法

GB/T14550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1714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22105.1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22105.2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GB/T22105.3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3部分:土壤中总铅的测定

GB/T22499富硒稻谷

1

DBXX/TXXXX—XXXX

DZ/T0253.1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动植物样品分析方法第1部分:锂、硼、钒等19个元素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

DZ/T0253.2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动植物样品分析方法第2部分:硒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DZ/T0279.1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部分:三氧化二铝等24个成分量测定粉末压片—X

射线荧光光谱法

DZ/T0279.2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2部分:氧化钙等27个成分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法

DZ/T0279.3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3部分:钡、铍、铋等15个元素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质谱法

DZ/T0279.5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5部分:镉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Z/T0279.13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3部分:砷、锑和铋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

光谱法

DZ/T0279.14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4部分:硒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DZ/T0279.17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7部分:汞量测定蒸气发生-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DZ/T0279.18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8部分:镉量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DZ/T0279.27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27部分:有机碳量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DZ/T0279.34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34部分:pH值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DZ/T029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DZ/T0380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

HJ680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695土壤有机碳的测定燃料氧化-非分散红外法

HJ780土壤和沉积物无机元素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HJ784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803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HJ805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HJ835土壤和沉积物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仪

HJ921土壤和沉积物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LY/T1239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

LY/T1243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NY/T295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

NY/T600富硒茶

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1121.5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NY/T1377土壤pH的测定

NY/T3115富硒大蒜

NY/T3116富硒马铃薯

NY/T3420土壤有效硒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TD/T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DB13/T2702富硒农产品硒含量要求

DB36/T566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

DB50/T705富硒农产品

2

DBXX/TXXXX—XXXX

DB64/T1221宁夏富硒农产品标准(水稻、玉米、小麦及枸杞干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富硒土壤selenium-richsoil

硒元素含量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土壤硒标准值且污染物含量低于GB15618风险管制值的农用地土

壤(包括耕地、园地和林地土壤)。

[来源于:DZ/T0380-2021,有修改]

3.2

硒物质来源sourcematerialsofselenium

为土壤供给硒元素的地质体或稳定硒储库,通常表现为富硒沉积岩、火山岩、第四纪沉积物等。

3.3

富硒土壤调查surveyofselenium-richsoil

查明地块表层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土壤、岩石和农产品中硒元素含量并进行评价分级,分析土壤硒

的空间分布规律、成因来源及生物富硒率的过程,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4调查总则

4.1调查对象

表层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土壤、岩石和农产品。

4.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表层土壤:查清表层土壤中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2)剖面发生层次土壤:查清垂向剖面土壤中硒含量与分布规律,判定是否具有稳定硒物质来源。

3)岩石:查清岩石中硒的含量,判定是否具有稳定硒物质来源。

4)农产品:查清农产品中硒与重金属的含量,评价安全性及富硒率。

4.3调查比例尺

1/50000比例尺:查明土壤硒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圈定富硒土壤重点区。

1/10000或更大比例尺:进一步开展重点区详查,厘定富硒地块的数量及质量,查明硒物质来源,

服务富硒农产品生产与富硒土地开发。

4.4调查要求

3

DBXX/TXXXX—XXXX

表层土壤和农产品调查按DZ/T0295中1/5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要求执行。开展富硒土壤调查的农用

地应包括TD/T1055规定的01耕地(0101水田、0102水浇地、0103旱地)、02种植园用地(0201果园、

0202茶园、0204其他园地)和03林地(0301乔木林地、0302竹林地、0305灌木林地、0307其他林地)。

5调查工作流程和要求

5.1样点布设

5.1.1布设原则:

a)应具备针对性,点位覆盖调查区大宗农产品种植区或周边可以开发利用的农用地;

b)应具备代表性,点位在同一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中心地块及地块中心;

c)应具备继承性,充分分析已有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

划定重点调查范围进行点位布设。

5.1.2布设方法:

a)表层土壤:1/50000比例尺土壤样点布设密度为4点/km2~16点/km2,1/10000比例尺土壤样

点布设密度为20点/km2~64点/km2,更大比例尺按照土地利用单元布设。按照土地利用单元

布设时,正常情况下面积≥500m2的土地利用单元布设1个样点,土地利用单元面积<500m2

时,与相邻同类型土地利用单元合并到面积≥500m2布设1个样点;

b)剖面发生层次土壤:覆盖多种类型成土母质进行布设,剖面位置选择在无明显人为扰动的地

点。土壤剖面采样密度≥1点/10km2;

c)岩石:选取地层连续性出露区域布设采样断面,断面方向应大体垂直于地层走向。覆盖该地

区80%以上出露地层,分不同岩性进行采集,每类地层及每种岩性至少采集1件岩石样品;

d)农产品: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和实地调研结果布设大宗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样点,布设密度为1

点/4km2~1点/km2,均匀覆盖所有农用地类型。水稻、小麦、油菜等大宗农作物每种布设数量

至少30件,茶叶、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每种布设数量至少15件,用于计算农产品富硒

率。

5.2样品采集

5.2.1表层土壤

表层土壤样品采集方法按DZ/T0295中7.1执行。以野外实际确定的采样点为中心,采用“X”形或棋

盘形布设分样点,分点距中心点位20m~30m。每个子样点的采样深度为表层0cm~20cm,先用铁锹

挖出采样坑,用竹片或竹铲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土壤,再采集样品。将采集的各子样点土壤掰碎,

挑出根系、秸秆、石块、虫体等杂物,充分混合后,四分法留取1000g~1500g装入棉布样品袋。每个

子样点的采样部位、深度及重量要求一致,一个混合土壤样应在同一具有代表性的农用地采集。每个样

品采集完毕后,采样工具清洗干净后,再用于下一个样品采集。

5.2.2剖面发生层次土壤

采集时间为上一茬作物收割后,下一茬作物施肥前。借助槽型取样钻采集剖面发生层次土壤,剖面

深度一般控制200cm或更深,残积区土壤剖面以采到成土母质为准,运积区土壤剖面以出现潜水为准。

根据土壤发生层特征(如颜色、结构、质地、石砾含量等)划分土壤层次,在同一层次内多点采集土壤

样品组成一个样品,总重为500g~1000g。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划分方法见附录A。单个土壤剖面最少

4

DBXX/TXXXX—XXXX

采集3个不同剖面发生层次土壤样品,如果分层数小于3,则控制最大采样间隔为25cm进行某层次多

层采样。

5.2.3岩石

在布设采集点采取新鲜基岩,在每个主点周围一定范围内(三分之一点距),敲取5处~8处同一地

层同一岩性的岩石样品组成一个混合样,装入洁净的棉布袋,每块岩石的最大质量不得超过50g,样品

总重为400g~500g。

5.2.4农产品

农产品样品采集方法按DZ/T0295中7.4执行。于农作物收获盛期,在采样点地块内视不同情况采

用棋盘法、梅花点法、对角线法、蛇形法等进行多点取样,采集农产品的可食用部分。然后等量混匀组

成1件混合样品,大型果实由5棵~10棵以上的植株组成(即分点样),小型果实由10棵~20棵以上的

植株组成。用剪刀采集水稻、小麦籽粒部分,装入网兜;摔打晒干的成熟油菜荚,采集油菜籽装入布袋;

茶叶采集是要保证采集一芽两叶的部分,装入网兜,于阴凉通风处保存;水果采集后立即装入聚乙烯塑

料袋,扎紧袋口,以防水分蒸发,并及时送样。农产品样品的采集量一般为待测试样量的3倍~5倍,

通常情况下,谷物(水稻、小麦)、油料(油菜籽)、干果类为300g~1000g(干重),茶叶为1000g(鲜

重),水果、蔬菜类为1000g~2000g(鲜重)。

5.3分析测试

5.3.1土壤样品

土壤样品包括表层土壤和剖面发生层次土壤样品。必测指标:硒、土壤酸碱度、总有机碳、砷、镉、

铬、铜、汞、镍、铅、锌、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苯并[a]芘。选测指标:有效硒、阳离子交换量。

对应分析方法见表B.1。

5.3.2岩石样品

必测指标:硒。选测指标:硫、总有机碳、砷、镉、铬、铜、汞、镍、铅、锌。对应分析方法见表

B.2。

5.3.3农产品样品

必测指标:硒、镉、砷、无机砷(仅限水稻)、铅、汞、铬。选测指标:锌、镍、铜。对应分析方

法见表B.3。

5.4评价

5.4.1富硒土壤等级评价

富硒土壤等级依据DZ/T0380规定的硒标准阈值进行划定,条件参考GB156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

和风险管制值,农产品富硒率计算方法参照附录C,具体见表1。

5

DBXX/TXXXX—XXXX

表1富硒土壤等级评价

级别土壤酸碱度土壤硒含量值mg/kg条件

pH≤7.5≥0.40(1)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有机物污染物含量均

清洁富硒低于GB156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

pH>7.5≥0.30

(2)农产品富硒率≥30%。

pH≤7.5≥0.40(1)镉、汞、砷、铅、铬含量高于GB15618

规定的风险筛选值但低于风险管制值,且有机

一般富硒

pH>7.5≥0.30物污染物含量低于风险筛选值。

(2)农产品富硒率≥30%。

pH≤7.5<0.40

不富硒-

pH>7.5<0.30

注:上述评价针对表层土壤进行;林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参考园地。

5.4.2硒物质来源稳定性判断

依据剖面发生层次土壤样品硒含量判定富硒土层厚度,结合总有机碳含量、重金属含量、岩石硒含

量综合判断富硒土壤是否具有稳定硒物质来源,具体见表2。

表2硒物质来源稳定性判断

富硒土层厚度其他指标来源是否稳定

仅0-20cm深度剖面土壤样品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否

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大于11.6g/kg,与硒共生

仅0-50cm深度剖面土壤样品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的元素含量稳定,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有机是

物污染物含量均符合GB15618标准筛选值。

0-50cm及以下深度剖面土壤样品硒含量均达到富存在富硒地层,母质层土壤(或岩屑、基岩、

硒标准岩石风化产物)等样品硒含量≥1.0mg/kg。

5.4.3富硒产业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将富硒产业开发利用潜力划分为5个等级:高度适宜、中等适宜、适度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

一般富硒土壤依据条件2划定后,应对农产品样品进行检测,如果该地块现种植品种的农产品污染物含

量低于GB2762规定的限量值,或通过一定农艺措施将超标农产品调整为安全未超标农产品,才可最

终划定为适度适宜和一般适宜,否则为不适宜。具体见表3。

表3富硒产业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条件1:富硒土壤等级条件2:硒物质来源是否稳定潜力等级

是高度适宜

清洁富硒

否中等适宜

是适度适宜

一般富硒

否一般适宜

不富硒-不适宜

6

DBXX/TXXXX—XXXX

6调查报告编制

富硒土壤调查并划分类别后需进行报告编写,编写提纲参照附录D,章节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

增减。

7

DBXX/TXXXX—XXXX

A

A

附录A

(资料性)

土壤剖面发生层次

A.1土壤剖面发生层次

A.1.1O层(有机物质表层):由分解的枯枝落叶或泥炭堆积而成。全为有机物,一般在森林或草原地

区发育。

A.1.2A层(腐殖质层):由于植物生长或人为耕作导致有机质积累而形成。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比下

层深,结构疏松,根系多。

A.1.3E层(淋溶层):由于大量黏粒和铁氧化物向下淋溶形成。颜色较淡,呈砂性。

A.1.4B层(淀积层):由于黏粒、铁铝氧化物和碳酸钙淀积形成。呈块状,颜色相对A层更红、更亮。

A.1.5C层(母质层):形成土壤的母质。包括半风化的母岩,发育原始结构的坡积物、冲积物、洪积

物、风积物、湖积物、海积物等沉积物。

A.1.6R层(基岩层):微弱风化的各种基岩。槽型取样钻无法挖动,如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片岩

等。

A.1.7在实际野外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有些土壤层次会缺失。具体情况包括:

a)除部分森林、草原草甸土壤外,其余缺失O层;

b)受强烈侵蚀,A层全部侵蚀,缺失A层;

c)淋溶作用不明显,强烈侵蚀,耕作破坏,缺失E层;

d)新形成的土壤,无明显淋溶,缺失B层。

野外典型土壤剖面发生层次见图A.1。

图A.1典型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图

8

DBXX/TXXXX—XXXX

B

B

附录B

(规范性)

样品测定指标分析方法

B.1土壤样品测定指标分析方法

土壤样品测定指标推荐分析方法见表B.1。

表B.1土壤样品测定指标分析方法

测试指标类型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

硒必测原子荧光光谱法DZ/T0279.14;HJ680

必测DZ/T0279.34;NY/T1377;NY/T1121.2;LY/T

酸碱度离子选择电极法

1239

重铬酸钾容量法DZ/T0279.27

总有机碳必测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HJ695

原子荧光法GB/T22105.2;DZ/T0279.13;HJ803;HJ680

砷必测

X射线荧光光谱法HJ780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DZ/T0279.18

镉必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803

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0279.1;HJ780

铬必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Z/T0279.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803

X射线荧光光谱法HJ780

铜必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Z/T0279.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79.3;HJ803

汞必测原子荧光法GB/T22105.1;HJ680

X射线荧光光谱法HJ780

镍必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Z/T0279.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79.3;HJ803

原子荧光法GB/T22105.3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

铅必测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0279.1;HJ78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Z/T0279.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79.3;HJ803

锌必测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0279.1;HJ780

9

DBXX/TXXXX—XXXX

测试指标类型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80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Z/T0279.2

气相色谱法GB/T14550;HJ921

六六六总量必测

气相色谱-质谱法HJ835

气相色谱法GB/T14550;HJ921

滴滴涕总量必测

气相色谱-质谱法HJ835

气相色谱-质谱法HJ805

苯并[a]芘必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HJ784

有效硒选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NY/T3420

阳离子交换量选测交换-蒸馏-容量法NY/T1121.5;NY/T295;LY/T1243

B.2岩石样品测定指标分析方法

岩石样品测定指标推荐分析方法见表B.2。

表B.2岩石样品测定指标分析方法

测试指标类型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

硒必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DZ/T0279.14

硫选测燃烧-碘酸钾滴定法GB/T14506.13

总有机碳选测重铬酸钾容量法DZ/T0279.27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GB/T14506.33;DZ/T0279.13

砷选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14506.3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14506.30;DZ/T0279.5

镉选测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DZ/T0279.18

铬选测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14506.28;DZ/T0279.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14506.30;DZ/T0279.3

铜选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14506.32

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14506.28

蒸气发生—冷原子荧光光谱法DZ/T0279.17

汞选测

原子荧光光谱法GB/T14506.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14506.30;DZ/T0279.3

镍选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14506.32

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14506.28

铅选测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0279.1

10

DBXX/TXXXX—XXXX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14506.30;DZ/T0279.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14506.3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4506.1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14506.30

锌选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14506.32

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0279.1

B.3农产品样品必测指标分析方法

农产品样品必测指标推荐分析方法见表B.3。

表B.3农产品样品必测指标分析方法

测试项目类型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GB5009.93;DZ/T0253.2

硒必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5009.268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5009.15

镉必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5009.268;DZ/T0253.1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GB5009.11

砷必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5009.268;DZ/T0253.1

无机砷必测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GB5009.1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5009.12

铅必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5009.268;DZ/T0253.1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GB5009.17

汞必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5009.268

原子吸收石墨炉法GB5009.123

铬必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5009.268;DZ/T025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5009.14

锌选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5009.268;DZ/T025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GB5009.268

原子吸收石墨炉法GB5009.138

镍选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5009.268;DZ/T025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GB5009.268

原子吸收光谱法GB5009.13

铜选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5009.268;DZ/T025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GB5009.268

11

DBXX/TXXXX—XX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