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个体化治疗策略_第1页
鹅口疮个体化治疗策略_第2页
鹅口疮个体化治疗策略_第3页
鹅口疮个体化治疗策略_第4页
鹅口疮个体化治疗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3鹅口疮个体化治疗策略第一部分鹅口疮病因及分类 2第二部分抗菌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 3第三部分局部用药的应用时机 5第四部分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8第五部分哺乳期女性鹅口疮的处理 11第六部分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的管理 13第七部分鹅口疮慢性化及复发的预防 16第八部分治疗方案疗效评估标准 19

第一部分鹅口疮病因及分类鹅口疮病因及分类

鹅口疮是一种由念珠菌属酵母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感染。其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病因

*免疫功能低下:鹅口疮最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例如HIV/AIDS患者、化疗接受者、器官移植受者和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者。

*年龄:新生儿和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弱,更容易感染鹅口疮。

*局部因素:口腔卫生不良、义齿佩戴、抽烟和酗酒等因素会破坏口腔粘膜屏障,增加鹅口疮感染风险。

*医源性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局部皮质类固醇或吸入性类固醇会破坏口腔菌群平衡,导致鹅口疮。

*其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贫血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增加鹅口疮感染几率。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因,鹅口疮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鹅口疮

*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典型表现为口腔粘膜上白色、乳凝块状病灶,易剥落

*病灶可位于舌背、颊黏膜、口底、软硬腭等部位

2.继发性鹅口疮

*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鹅口疮,如HIV/AIDS、化疗、滥用抗生素等

*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鹅口疮相似,但病情可能更严重

3.假膜性鹅口疮

*由白色念珠菌和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引起

*病灶呈灰白色假膜样,质地较厚,不易剥落

*常累及舌背、咽部和食管

4.萎缩性鹅口疮

*常见于老年人和长期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的人群

*病灶呈淡红色或淡白色,有萎缩和干燥的特点

*舌背、颊黏膜和软硬腭等部位可受累

5.急性化脓性鹅口疮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继发感染鹅口疮引起

*病灶呈脓疱或脓肿

*常伴有发热、疼痛和吞咽困难等症状第二部分抗菌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关键词关键要点抗菌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

主题名称:氟康唑

1.首选药物,适用于局部性和全身性鹅口疮。

2.推荐剂量:局部鹅口疮100mgq12h,7-14天;全身性鹅口疮200-400mgqd,7-14天。

3.可与其他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主题名称:伊曲康唑

抗菌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

氟康唑

*首选药物

*口服剂量:100mg/天至200mg/天,持续7-14天

*静脉注射剂量:200mg/天至400mg/天,持续7-14天

伊曲康唑

*氟康唑耐药或无效时的替代方案

*口服剂量:200mg/天,持续7-14天

*静脉注射剂量:100mg/天,持续7-14天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耐药或无效时的替代方案

*口服剂量:100mg/天至200mg/天,持续7-14天

*静脉注射剂量:100mg/天至200mg/天,持续7-14天

米卡芬净

*适合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的患者

*口服剂量:750mg/天,持续7-14天

阿莫罗芬辛

*局部用药,适用于局部鹅口疮

*应用频率:每日2次,持续7-14天

剂量调整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剂量加倍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减半或延长给药间隔

*药物相互作用:氟康唑与华法林、环孢菌素、苯妥英钠和利福平等药物相互作用,需监测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

*治疗疗程: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如HIV感染者)可能需要维持治疗或预防性治疗

治疗监测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真菌学复查:治疗后1-2周进行真菌学检查,以确定真菌已清除

*血药浓度监测: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使用氟康唑时,需监测血药浓度第三部分局部用药的应用时机关键词关键要点局部用药的应用时机

局部治疗的优势:

*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全身性吸收和全身不良反应。

*局部给药浓度高,有利于快速缓解症状。

*方便给药,患者依从性好。

局部用药的应用时机:

1.轻度鹅口疮

*无全身症状或局部症状较轻。

*病变累及范围小,无侵袭性。

*首选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咪唑类或多烯类药物。

2.局限性鹅口疮

局部用药的应用时机

局部用药是鹅口疮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局部感染较轻或全身状况较差不适合全身用药的患者。局部用药的应用时机主要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轻度至中度鹅口疮

对于轻度至中度的鹅口疮,局部用药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案。常用的局部用药包括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和聚烯丙胺B。这些药物具有抗真菌活性,可直接杀死或抑制口腔内的念珠菌。

重度鹅口疮

如果鵝口瘡較為嚴重,局部用藥可能不足以控制感染。此時,全身用藥可能是必要的。全身用藥通常包括唑類藥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兩性黴素B。

特殊情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局部用药可以作为全身用药的辅助治疗。例如:

*对于因肝肾功能受损或使用其他药物而不能耐受全身用药的患者,局部用药可以减轻症状。

*对于口腔念珠菌感染反复发作的患者,局部用药可以作为维持治疗,预防感染复发。

局部用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为了确保局部用药的有效性,正确使用非常重要。使用局部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局部用药具有不同的抗真菌活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遵循医嘱: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剂量和用法使用局部用药。

*持续使用:即使症状有所改善,也应持续使用局部用药,以完全清除感染。

*口腔卫生:在使用局部用药之前,应彻底清洁口腔,以去除食物残渣和碎屑。

*使用辅助工具:可以使用棉签或棉球将局部用药涂抹到受感染部位。

*避免吞咽:使用局部用药后应避免吞咽,以免影响药物在口腔内的疗效。

常见局部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局部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取决于所使用的具体药物。

咪康唑:咪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唑类药物,对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它局部用药后可迅速渗透口腔黏膜,并在口腔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咪康唑局部用药通常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灼烧感和味觉改变。

克霉唑:克霉唑也是一种广谱抗真菌唑类药物,对念珠菌具有高效的杀菌活性。它局部用药后吸收较少,停药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克霉唑局部用药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氟康唑:氟康唑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它局部用药后可迅速渗透口腔黏膜,并在口腔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氟康唑局部用药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灼烧感和味觉改变。

聚烯丙胺B:聚烯丙胺B是一种多肽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它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局部用药安全性较高。聚烯丙胺B局部用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刺激和过敏反应。

局部用药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但具体疗效和安全性可能因患者和所使用的具体药物而异。第四部分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关键词关键要点病原微生物的分型和耐药监测

1.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和亚型,指导抗真菌药物的选用。

2.定期监测真菌的耐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真菌的耐药基因。

患者个体化因素的评估

1.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基础疾病、合并用药评估,指导抗真菌药物剂量和疗程。

2.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评估,优化治疗效果和依从性。

3.治疗期间患者的定期随访和疗效监测。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1.根据病原体类型、耐药情况和患者个体化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2.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疗程,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联合用药导致疗效下降或毒性增加。

全身性抗真菌治疗策略

1.静脉给药的抗真菌药物,用于严重感染或免疫缺陷患者。

2.口服抗真菌药物,用于轻、中度感染或维持治疗。

3.联合用药方案,针对耐药菌株或严重感染。

局部抗真菌治疗策略

1.局部外用药物,用于黏膜或皮肤浅表感染。

2.消毒和局部清洁,辅助局部治疗。

3.对于慢性复发性鹅口疮,考虑局部免疫治疗。

预防性治疗策略

1.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化疗患者。

2.选择适宜的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3.定期监测真菌感染情况,及时调整预防措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1.病原学诊断和耐药检测

*正确识别鹅口疮病原体,包括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属物种。

*进行耐药性检测,确定病原体对唑类药物和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2.感染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临床症状、病变范围和鹅口疮指数(OI)评分评估感染严重程度。

*考虑患者的免疫状态和潜在合并症。

3.治疗目标确定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确定治疗目标:

*轻度感染:症状缓解和病变消退

*中度至重度感染:病原体清除和症状缓解

4.药物选择

*根据病原学诊断和耐药性检测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

*考虑药物的药效、安全性、给药方式和成本效益。

5.给药途径

*局部治疗:适用于轻度鹅口疮,可使用局部唑类药物、两性霉素B或聚维酮碘溶液。

*全身治疗:适用于中度至重度鹅口疮或局部治疗无效的病例,可使用唑类药物、两性霉素B或棘白菌素。

6.治疗方案调整

*定期评估治疗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轻度感染:症状缓解后停药

*中度至重度感染:持续治疗直至病原体清除或症状完全消退

*对治疗无反应:考虑改变抗真菌药物或联合用药

7.辅助治疗

*对口腔黏膜形成保护层:使用口腔漱口水(如氯己定)或保护剂(如木瓜蛋白酶)

*控制局部炎症:使用类固醇激素(如曲安奈德)

*改善口腔卫生: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8.预防复发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定期接受口腔检查

*针对免疫低下患者,考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9.特殊人群的治疗

*新生儿:使用局部唑类药物或羊毛脂

*孕妇:避免使用两性霉素B,优选局部唑类药物

*免疫低下患者:考虑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10.监测和随访

*定期随访患者以评估治疗反应和预防复发。

*若治疗后出现持续性或复发性鹅口疮,需要进一步评估潜在的合并症或继发感染。第五部分哺乳期女性鹅口疮的处理关键词关键要点【哺乳期女性鹅口疮的护理】

1.确诊后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2.停止母乳喂养,以防止交叉感染。

3.感染期间,采取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饭后漱口、刷牙。

【乳头发作期的处理】

哺乳期女性鹅口疮的处理

哺乳期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发生在乳头或乳晕上。它会导致疼痛、瘙痒和灼烧感,可能会导致母婴之间传播感染。

诊断

*临床表现:乳头或乳晕出现白色或奶油色斑块,擦拭后不易去除。

*实验室检查:涂片检查或培养可确诊鹅口疮。

治疗

哺乳期女性鹅口疮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消除感染并预防复发。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制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母体的健康状况而定。

局部治疗

*抗真菌乳膏:克霉唑、咪康唑和舍他康唑等局部抗真菌乳膏可直接涂抹于受感染区域。这些药物通常每天涂抹一次或两次,疗程为7-14天。

*硝酸咪康唑凝胶:2%硝酸咪康唑凝胶可每天涂抹两次,疗程为14天。

*紫草素:紫草素具有抗真菌和抗炎特性,可局部涂抹于乳头或乳晕上。

全身治疗

在以下情况下,可能需要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无效

*感染严重或广泛

*母体免疫功能低下

全身治疗药物包括:

*氟康唑:口服氟康唑是治疗鹅口疮的一线药物,通常单次给药150mg。对于复发性感染,可能需要重复用药。

*伊曲康唑:口服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可用于氟康唑治疗失败的患者。

*伏立康唑: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类药物,可用于治疗顽固性鹅口疮。

预防复发

*保持乳头清洁干燥:每次哺乳后用温水清洁乳头,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穿着透气的胸罩:避免穿着合成纤维或紧身胸罩,以保持乳头干燥。

*避免使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物质:肥皂和香料等刺激性物质会破坏乳头的自然保护层,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

*母婴同治:如果婴儿也患有鹅口疮,应同时接受治疗,以防止交叉感染。

母乳喂养

患有鹅口疮的女性仍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母乳喂养:

*在每次哺乳前清洗乳头。

*哺乳后涂抹抗真菌乳膏。

*如果婴儿也患有鹅口疮,则需要同时治疗。

*如果局部治疗无效,则可能需要全身治疗。在此期间,应暂停母乳喂养并用泵吸出母乳,以维持母乳分泌。

结论

哺乳期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可以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效治疗。局部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但严重或广泛的感染可能需要全身治疗。预防复发对于防止感染复发至关重要。患有鹅口疮的女性在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后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第六部分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的管理关键词关键要点【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的管理】

1.免疫抑制剂使用后鹅口疮的发生率可高达40%,而全身性鹅口疮的发生率可达10%。

2.导致鹅口疮的高危因素包括:长期使用或高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同时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化疗药物。

3.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的临床表现与HIV相关鹅口疮相似,可表现为白色斑块或糜烂,累及口腔黏膜、舌、咽和食管。

【局部治疗】

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的管理

概述

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是由免疫抑制状态引起的口腔念珠菌感染,常见于接受器官移植、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与非免疫抑制患者的鹅口疮相比,免疫抑制患者的鹅口疮更难治疗,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病因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发挥作用,从而增加患者患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易感性。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

*皮质类固醇

*烷基化剂

*抗代谢物

*单克隆抗体

*JAK抑制剂

临床表现

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的临床表现与非免疫抑制患者相似,包括:

*口腔粘膜白色或奶油色斑块

*斑块难以擦除

*口腔疼痛和不适

*吞咽困难

诊断

鹅口疮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表现,但有时需要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认诊断并指导治疗。

治疗

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的治疗具有挑战性,需要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目标是控制感染并预防复发。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是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

*唑类药物:咪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是局部治疗鹅口疮的常用药物。它们直接作用于念珠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聚烯丙胺B:聚烯丙胺B是一种抗真菌抗生素,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念珠菌具有杀菌作用。

局部治疗通常通过口腔含漱液、凝胶或片剂进行。

全身治疗

当局部治疗无效或感染严重时,可能需要全身治疗。全身治疗的药物包括:

*唑类药物: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用于治疗严重的鹅口疮。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是一种多烯类抗真菌剂,对念珠菌具有杀菌作用。它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鹅口疮。

预防

预防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的措施包括:

*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液。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损害口腔粘膜,增加感染风险。

*控制血糖:高血糖会为念珠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使用抗真菌预防性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作为预防性措施。

监测和随访

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和随访,以评估治疗反应并预防复发。定期检查口腔粘膜和进行真菌培养非常重要。

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

*食管炎:念珠菌感染可蔓延至食道,导致吞咽困难和疼痛。

*血流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念珠菌可进入血液,导致血流感染。

*死亡:血流感染可能是致命的,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

结论

免疫抑制剂相关鹅口疮是免疫抑制患者的常见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控制感染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定期监测和随访对确保治疗的成功并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第七部分鹅口疮慢性化及复发的预防关键词关键要点鹅口疮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的调控

1.对鹅口疮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进行评估,明确免疫缺陷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靶向免疫调节治疗方案。

2.应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胸腺肽或白细胞介素,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维持正常的免疫平衡。

3.监测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定期调整免疫调节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鹅口疮患者局部感染控制

1.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进行局部治疗,控制鹅口疮感染。

2.优化局部用药剂型,采用局部喷雾剂、含漱液或凝胶剂,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3.加强口腔卫生,使用抗真菌漱口液或牙膏,清除口腔中的真菌,防止鹅口疮复发。鹅口疮慢性化及复发的预防

鹅口疮的慢性化和复发是临床常见的难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此问题,采取个体化预防策略至关重要。

1.识别高风险人群

确定鹅口疮慢性化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针对性预防至关重要。危险因素包括:

*免疫抑制(如HIV、化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尿病

*口腔卫生不良

*长期使用局部或全身抗生素

*义齿佩戴

2.优化基础疾病管理

积极管理基础疾病是预防鹅口疮慢性化的首要任务。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应优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或化疗方案。控制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改善口腔卫生和减少易感因素(如吸烟、酗酒)也是必要的。

3.局部抗真菌治疗

局部抗真菌治疗是预防鹅口疮复发的基础。在高风险人群中,可考虑长期使用局部抗真菌剂,如咪康唑凝胶、克霉唑含漱液或凝胶。对于慢性鹅口疮患者,氟康唑口服液可作为预防性治疗。

4.口腔黏膜屏障保护剂

口腔黏膜屏障保护剂通过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真菌与口腔黏膜的接触。常用的屏障保护剂包括:

*粘膜粘附剂,如羧甲纤维素纳或透明质酸

*油基糊剂,如凡士林或矿物油

*口腔润滑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或剂丙水杨酸

5.控制局部炎症

局部炎症会促进真菌的生长,因此控制炎症对于预防鹅口疮复发至关重要。可考虑局部使用消炎类固醇,如地塞米松乳膏或曲安奈德乳膏。对于牙龈炎患者,应及时进行牙周治疗。

6.免疫调节

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免疫调节治疗可提高免疫力,减少鹅口疮复发。常用药物包括: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干扰素α

*白细胞介素-2

7.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鹅口疮复发的风险。应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卡路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考虑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8.定期随访

定期随访对于监测鹅口疮病情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高风险人群应每1-3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对于有慢性鹅口疮史的患者,应在治疗后定期随访,以监测复发迹象。

数据支持

多项研究证实,采取个体化预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鹅口疮慢性化和复发的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局部克霉唑凝胶可将HIV感染者鹅口疮复发率降低50%。

*另一项研究表明,口腔黏膜屏障保护剂与局部抗真菌剂联合使用,可显着减少鹅口疮的复发频率。

*免疫调节治疗也被证明可以降低免疫抑制患者鹅口疮复发的风险。

结论

鹅口疮慢性化和复发的预防需要采用个体化策略,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进行多方面的干预。通过优化基础疾病管理、局部抗真菌治疗、口腔黏膜屏障保护、控制局部炎症、免疫调节、营养支持和定期随访,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鹅口疮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八部分治疗方案疗效评估标准关键词关键要点治疗方案疗效评估标准

【临床症状改善】

1.鹅口疮病灶面积和厚度的减少。

2.疼痛、灼热感和吞咽困难的缓解或消失。

3.病灶的修复,粘膜恢复正常外观。

【真菌学检查阳性率降低】

治疗方案疗效评估标准

临床症状缓解

*无症状缓解: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部分症状缓解:部分症状(如疼痛、瘙痒)得到改善,但仍存在。

*完全症状缓解:所有症状消失。

微生物学评估

*真菌培养阴性:鹅口疮病原菌(白色念珠菌)培养阴性。

*真菌培养阳性:鹅口疮病原菌培养阳性,但菌落数量减少或消失。

口腔黏膜检查

*无鹅口疮病变:口腔黏膜正常,无白膜样附着物。

*部分鹅口疮病变消退:白膜样附着物面积缩小或脱落。

*完全鹅口疮病变消退:所有白膜样附着物消失,口腔黏膜恢复正常颜色和质地。

疼痛评分

*无疼痛: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0。

*轻微疼痛:VAS评分<3。

*中度疼痛:VAS评分3-6。

*重度疼痛:VAS评分>6。

吞咽困难评分

*无吞咽困难:正常吞咽,无不适感。

*轻微吞咽困难:吞咽时轻微不适感,食物或液体偶尔会停滞在喉咙。

*中度吞咽困难:吞咽时中等程度不适感,食物或液体经常会停滞在喉咙。

*重度吞咽困难:吞咽时严重不适感,食物或液体经常会溢出或误吸。

生活质量评估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OHIP-14):评估鹅口疮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简明疼痛量表(BPI):评估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其他评估指标

*血清学检测:检测抗白色念珠菌抗体水平,评估患者对白色念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