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地域 第十六讲 辽、西夏、金的崛起和强大_第1页
中国历史地理地域 第十六讲 辽、西夏、金的崛起和强大_第2页
中国历史地理地域 第十六讲 辽、西夏、金的崛起和强大_第3页
中国历史地理地域 第十六讲 辽、西夏、金的崛起和强大_第4页
中国历史地理地域 第十六讲 辽、西夏、金的崛起和强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地理地域第十六讲辽、西夏、金的崛起和强大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民族的自觉最盛、曾为东洋历史开一新纪元的,是五代时崛起于北方的契丹民族。——宫崎市定中国的东北方,为安、史以来长期的藩镇割据所隔绝,久不与中国中央相通。此一部分人遂与异部族武力相结合,而形成一个新国家。这一个国家,遂还为中国本部之强敌。这又是此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端。——钱穆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代的兴衰辽国、即契丹也。盖东胡之种,在潢水之南,本鲜卑之旧地也。自后魏以来,名见中国。初,契丹之先,有一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八男子。一男子即大贺氏也。八子分为八部,……部之长,号大人。常推一人为王,得建旗鼓。……〔耶律〕阿保机强并八部为一部,乃僭称皇帝。自号天皇王,称年曰神册(916)。……晋高祖立,求援于〔耶律〕德光,割幽、蓟十六州与之。——《东都事略》卷一二三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天祚帝道宗兴宗1101-11251055-11011031-1055951-969969-982982-1031穆宗景宗圣宗947-951926-947916-926世宗太宗太祖圣宗在位的50年是辽朝的鼎盛时期。一、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代的制度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921),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卷四五《百官志》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代的制度北、南枢密院分别是北、南面官的最高机构。北枢密院以下北面官制,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包括北、南大王院、大惕隐司(管皇族事务)、大国舅司(管后族事务)、夷离毕院(管司法)、大林牙院(管起草文书)、敌烈麻都司(管礼仪)等。南枢密院以下南面官制,则设有中书省、御史台、大理寺、翰林院等汉地传统机构。契丹、奚以及其它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州县。

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代汉官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代的制度辽部族、州县不完全由国家直接管辖,又有隶于斡鲁朵及头下者。斡鲁朵,意为宫帐或宫殿。辽每一皇帝即位,都建立自己的斡鲁朵,其下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部族州县,构成独立的经济军事单位。为皇帝等个人私有,死后由家属后代继承。头下,全称头下军州,又作投下,为贵族领地。贵族将战争中所掠或皇帝赏赐的人口自置城堡管理,即为头下,又称“私城”。“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内蒙古宁城辽中京遗址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 南京析津府:北京东京辽阳府:辽宁辽阳 西京大同府:大同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代的制度-四时捺钵辽设有五京,但严格说来皆非正式首都,而类似于镇抚地方的首府,真正首都和朝廷是设在皇帝流动的行在——捺钵。“捺钵”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辽朝皇帝以及大部分贵族和高级官员一年四季往返于四时捺钵之间,圣宗(982-1031)以后更成为定制。“捺钵”是整个辽国的政治中心,不仅有关游牧各部的重大问题要在这里决策,汉地一切重要政务也都要从这里取旨处理。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代的制度-四时捺钵避寒、议政、猎虎十月至正月上旬永州广平淀冬捺钵射鹿七月中旬至十月庆州伏虎林秋捺钵避暑、议政四月中旬至七月中旬永安山、炭山夏捺钵捕鹅、钓鱼正月上旬至四月中旬长春州春捺钵活动内容时间主要地点四时捺钵刺鹅锥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有鹅之处举旗,探骑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鹘。救鹘人例赏银绢。皇帝得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举乐。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契丹文铜镜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陈国公主墓辽代制度及辽、北宋关系辽与北宋的关系979年,高粱河之战986年,雍熙北征“不敢北向”1004年,澶渊之盟1120年,宋、金“海上之盟”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俘获,辽亡二、西夏的崛起和强大西夏的崛起李彝兴,夏州人也,本姓拓跋。唐末有思恭者,镇夏州,讨黄巢有功,赐姓李氏,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宋〕太宗用宰相赵普之策,欲委〔李〕继捧以边事,令图之。召赴京师,赐姓赵氏,名保忠,……〔李〕德明遣使来贡,明年上表归款,……真宗嘉之,以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平西王,终其身三十余年不敢窥边。

——《东都事略》卷一二七西夏的崛起和强大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德明死,子元昊袭位。元昊即位后首先放弃唐、宋王朝赐与的李、赵二姓,改本家族姓氏为嵬名氏,又自行创立开运、广运等年号。下达秃发令,恢复本族旧俗,又创制西夏文字。西夏的崛起元昊,性凶鸷,多猜忌,晓浮图学,通汉文字。既长,数劝德明反。……宝元元年(1038),元昊反,……僭号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东都事略》卷一二七西夏的崛起和强大西夏的崛起和强大西夏的制度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宋史》卷四八六《夏国传下》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传上》西夏的崛起和强大西夏王陵位于银川西部、贺兰山东麓。存帝陵九座,陪葬墓二百零八座。西夏的崛起和强大西夏的崛起和强大西夏文“火急驰马”铜敕牌西夏的崛起和强大西夏文雕版印经西夏的崛起和强大黑城遗址(又称黑水城、哈剌浩特,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曾出土大量西夏文文献。上世纪初,俄国人科兹洛夫在此两次发掘,运走大批西夏文刊本、写本及其他文物,这使得俄国成为世界西夏学中心之一。后斯坦因也发掘出一批文献运往英国。

三、金与南宋的和战女真族的崛起《三朝北盟汇编》卷三“女真,古肃慎国也。……五代时,始称女真。……契丹阿保机乘唐衰乱,并吞诸番三十有六,女真其一焉。阿保机虑女真为患,乃诱其强宗大族,移置辽阳以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金史》卷一《世纪》“五代时,契丹尽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属于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金与南宋的和战完颜部基本将生女真统一为规模更大的部落大联盟。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号金,是为金太祖。定都于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南),称上京。金与南宋的和战末帝1234↓哀宗1224-1234→宣宗1213-1223→卫绍王1208-1213↓海陵王1149-1161←世宗1161-1189←章宗1189-1208↓熙宗1135-1149→太宗1123-1135→太祖1115-1123金朝帝系金与南宋的和战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俘获,辽亡。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分兵两路南下,攻破开封。1127年,金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贵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金与南宋的和战金初国家制度中央:勃极烈辅政制勃极烈是女真社会中部落酋长,专用于中央辅政会议成员,皆以宗室贵族担任,人数不定,有谙版(大)勃极烈、国论(国家)勃极烈、阿买(第一)勃极烈等名目。

地方: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亦是女真族原有的社会组织,金朝建立后将其制度化,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战则以之统军(或称百夫长、千夫长),平时则按其进行行政管理。

金与南宋的和战金“移改达葛河谋克印”金与南宋的和战1141、1164年,金、南宋两次和谈以后,两国边界稳定在淮水、大散关一线,这导致了金朝政治和经济重心自北向南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女真人定居于中原地区,加速了金汉化的过程。1149年,海陵王即位。他下令扩建燕京城,修筑宫室,于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定名中都大兴府。拆毁上京宫殿,将宗室贵族及其所属猛安谋克尽行迁入内地,太祖、太宗陵寝一并迁至中都近郊。此举标志金朝统治重心的内移,亦为北京建都之始。金与南宋的和战金与南宋的和战金入主中原后的制度及社会变化金熙宗废除勃极烈会议,建立听命于皇帝的汉式政务机构三省六部,贵族专政色彩大为减弱。《金史》卷五五《百官志》: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罢中书、门下省,止置尚书省”。金与南宋的和战金入主中原后的制度及社会变化《金史》卷四五《刑志》:章宗泰和元年(1201)“十二月,所修律成,凡十有二篇:一曰《名例》,二曰《卫禁》,……十二曰《断狱》。实《唐律》也,但加赎铜皆倍之,增徒至四年、五年为七,削不宜于时者四十七条,增时用之制百四十九条,因而略有所损益者二百八十有二条,余百二十六条皆从其旧。又加以分其一为二、分其一为四者六条,凡五百六十三条,为三十卷,附注以明其事,疏义以释其疑,名曰《泰和律义》”。金与南宋的和战金入主中原后的制度及社会变化金版图确定以后,有计划地把大量猛安、谋克从东北移入中原、华北以及陕西、陇右之地,名为屯田军。因为猛安、谋克户不能适应生产方式的转变,惟酒是务,竟有一家百口,垅无一苗者。猛安谋克户贫困化以及相关的积弱现象,成为金朝难以根除的一大痼疾。猛安谋克户入居中原既久,多习汉语,衣汉服,效仿汉族生活、享乐习惯,本民族原有之尚武精神逐渐沦丧,走向积弱。金与南宋的和战南宋的建立靖康二年(1127)五月,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后迁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1127-1279)。宋徽宗听琴图金与南宋的和战南宋宰相最擅权者,为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四人。盖南宋宰相兼总兵财,权莫与比。一人得政,俨然首辅,其他执政,陪位诺画而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南宋文官立像金与南宋的和战绍兴和议秦桧汪伯彦黄潜善主和岳飞宗泽李纲主战《宋史》卷四七三《秦桧传》:“桧两据相位,凡十九年,……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又阴结内侍及医师王继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之。”金与南宋的和战绍兴十一年(1141年),高宗、秦桧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同年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金与南宋的和战邓广铭著金与南宋的和战绍兴和议1141年,高宗、秦桧与金朝重定和议。①南宋仍称臣于金,皇帝由金册封,保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②宋每年向金纳“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③两国以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宝鸡西南)一线划界。是年为高宗绍兴十一年,故史称“绍兴和议”。金与南宋的和战隆兴和议采石之战:至1161年,金海陵王大举南侵,企图于采石(今马鞍山南)渡江。南宋文臣虞允文亲临前线,组织江边溃军及民众进行防御,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