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冯显中)_第1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冯显中)_第2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冯显中)_第3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冯显中)_第4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冯显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冯显中)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因此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实质上就是近代化的过程。近代化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思想上的人文化、理性化、科学化。还有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近代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要点:转型与近代化宏观把握社会转型:微观分析政治转型:经济转型:思想转型:生活习俗转型: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非主动转型,而是被迫转型)

政治转型与近代化1、由封建君主专制政权转变成列强控制下的封建专制政权(两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转变)2、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转型为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转型与近代化1、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出现2、传统手工生产转型为机器生产(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工业化3、从自我封闭且狭小的国内市场,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化、市场化思想转型与近代化1、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科学化2、传统的儒家思想地位受到冲击,中体西用的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出现——民主化、理性化生活习俗转型与近代化从中国传统习俗转变成西式化或中西融合的习俗——文明化、大众化美国《纽约时报》记者19世纪中后期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戍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请回答:结合材料看看广州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哪些因素推动这样的变化?答:①变化:广州城市生活的近代化程度加深。②因素:列强的经济侵略,广州经济结构的变动等近代化的开端:艰难起步政治上:主权丧失,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民革命运动爆发;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民主化道路尚待开启。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走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自然经济仍将占主体地位,近代化举步维艰。思想上:“制夷长技”及“中体西用”等思想,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开始向西方学习;但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天朝上国的思想并未根除。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引入,逐渐多元化;但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根本上的变革,城乡差异、地域差别巨大。材料一李鸿章等创办轮船招商局时在筹集资本上作了一次创新,学习西方股份制企业,向民间发行股票。《申报》发表评论说:“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人一开,公司因之云集。”招商局股票的发行,可以说标志着中国经济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材料二晚清的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清朝洋务运动反映出来的却是官方对大工业的垄断,官商勾结。商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和得到政府庇护。就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而言,李鸿章身为官员却同时也是企业的「老板」,这种双重地位造成的利益冲突,贪污成风。

请回答:据材料,李鸿章所办轮船招商局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性质: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但有一些民营资本的加入,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但同时没有摆脱封建官僚的束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从而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劝学篇》一进呈,……洋人亦大为吹嘘,《教务杂志》连续译载,译者伍德布里奇牧师的前言且说:“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请回答:以宣扬“中体西用”为主的《劝学篇》,是否能使中国人“苏醒过来”?为什么?①不能完全苏醒,但对思想解放有一定的作用。②原因:“中体西用”的思想根本上是维护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次上,不能完全唤醒中国人;但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有识之士已承认器物上的不足,开始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下表所列为1890年代以前大部分中国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家庭对西方文化所抱的态度。1890年代以前「中国读书人对于西方文化的冷淡」事例1861至1894年间清廷陆续开设新式学堂,力图培养西方语文、专门科技和军事等方面人才,但士大夫阶层不愿送子弟入读,因此收效甚微。1870年代学者间非常流行的读书指南

张之洞所著《书目答问》中没有西方学问的内容。1890年代初期,各地书院所开设的课程,大体以儒家传统学问(经史子集)为主,西方学术只占极小的比例。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读书人对西方文化冷淡的原因。原因:1、天朝上国的思想并未根除。2、传统的儒家思想乃是社会主流思想,西方的文化还没有能完全融入中国人的生活,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3、读书人的观念还停留在考科举入仕途的理念,而西方文化并非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真题辨向07年广东高考29题【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真题辨向08年广东高考27题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conceptsofchinaandthe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真题辨向组别材料结论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不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09年广东高考26题真题辨向09年广东高考27题[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拓展训练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