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773-2020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3773-2020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3773-2020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3773-2020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3773-2020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30

B43

DB32

江苏地方标准

DB32/T3773—2020

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industrializationandintegratedecologicalcultivationinrice

fields

2020-04-08发布2020-05-15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773—2020

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的环境要求、田间工程、养殖系统建设、水稻栽培、水

产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收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地区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1733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1009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industrializationandintegratedecologicalcultivationinricefields

在稻田中利用1%~3%的面积,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和集排污装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进行高密度

养殖,将其余的面积作为净化区对流入的养殖尾水进行生物综合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水体循环利

用。

4环境条件

4.1水质

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

4.2面积

选择四周安静、水源充足、田块平整、交通便捷的稻田,单个面积以30亩~50亩为宜,符合NY5361

和NY/T847的要求。

1

DB32/TXXXX—2020

5田间工程

田块四边(预留建养殖区域除外)在田埂内侧距田埂2m处开挖环沟与基坑相通,沟面宽3.0m~

5.0m,深0.8m。取出土用于堆埂,埂高0.8m~1m,坡比1:1,在靠道路一侧修机耕道,宽3.0m~

4.0m、长5.0m~7.0m,环沟内预埋涵管,满足农机通行需要。布局示意图详见附录A。

6养殖系统建设

6.1养殖系统布局

6.1.1养殖区域

应选择稻田靠近交通方便的道路一侧作为养殖系统建设区域。

6.1.2基坑开挖

田埂内侧开挖呈长方形的基坑,基坑底部的长宽比与硬化区域的长宽比一致,底部面积不超过稻田

面积5%。基坑下挖1.6m深,四周坡比1:3,均夯实。工业化养殖水槽建在基坑中间位置,面积控制

在稻田面积3%内,呈长方形布局。挖出的土沿水槽一端边缘用于搭建宽0.6m~1.0m、高0.6m的导

流墙,长度根据稻田面积大小确定,夯实后两端分别连接环沟,形成导流墙。田块挖土区域总面积按

SC/T1135.1要求。布局示意图参见附录A。

6.1.3硬化区域

采用不锈钢框架或玻璃钢板材质,要求底板平整;硬化宽度30m,硬化长度根据水槽条数确定,

硬化长度为aN+(N+1)b。a指水槽宽5.0m,b指水槽间距0.6m,N指水槽条数。布局示意图详见附录

A。

6.2水槽建设

6.2.1水槽结构

水槽建在基坑底部硬质底板中部,呈长方形,规格为:长25m,宽5.0m,深1.8m~2.0m,横向

走道宽0.6m,纵向走道宽1.2m,为拼装式结构。水槽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录B。

6.2.2水槽材料

槽体以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为宜,拦鱼网采用304不锈钢材料。所用材料及其规格参见附录C。

6.3集排污系统

在水槽出水口处以建平底型集排污设施为宜,宽3.0m,长度为水槽建设总长,吸污采用自动型轨

道式方法。

6.4动力配备

推水增氧设备,功率以1.6kW/100m2为宜,由镀锌主管路,PE注塑材质的增氧格,单向阀及管路

固定并联系统组成。田块中养殖水槽区对面环沟两角处各安装1台1.6kW功率的推水设备。

底增氧系统,功率以1.0kW/100m2为宜,由低噪音的宽频高压轴连鼓风机、镀锌主管路、PPR

支管路、抗菌增氧管、不锈钢底座组成。

吸污系统,采用6kW水泵系统、3kW牵引系统,由不锈钢导流槽、不锈钢吸污槽、滑触线系

统、电控系统组成。

2

DB32/T3773—2020

7水稻栽培

7.1品种

品种选择按SC/T1135.1的要求。

7.2密度

每年5月中旬6月初种植水稻,可采用机插或人工移栽方式进行,操作按NY/T1733规定的执行。

7.3.施肥方法

初次开展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的稻田,施肥方法应按SC/T1009的要求执行。已开展过工业化生态

综合种养的稻田无需施肥。

8苗种放养

8.1水产苗种

苗种应选用经国家审定的新品种、良种,从良种场或正规苗种场购入。

8.2放养时间

2月以后,注水至插秧区域水深10cm左右后,养殖水槽开始放养苗种,也可分级养殖,轮捕轮放;

环沟放养品种一般为蟹、虾、鱼为主。放养时间、数量及规格,参见附录D。

8.3日常管理

8.3.1投饲管理

养殖水槽内鱼类使用膨化颗粒饲料,符合NY5072规定。稻田环沟不投或少量投饵。

8.3.2水质调控

按春秋宜浅、冬夏宜深原则,按稻田中开挖面积计算,一般每隔15d~20d用10kg/亩~15kg/亩生

石灰化水泼洒。

8.3.3污物处理

每1d~2d将集污区的污物吸出分散在水稻种植区,为综合种养提供营养源。

8.3.4防逃管理

小龙虾、河蟹、鳖养殖用水泥板、铝塑板等建防逃墙;及时检查水槽拦鱼网牢固及贴合情况,视苗

种规格大小采用适宜的聚乙烯网片缝合在拦鱼网上防逃,待苗种长大后拆除。

8.3.5生产记录

保存2年以上。

9病害防治

9.1水产品

渔药使用按NY5071执行。

3

DB32/TXXXX—2020

9.2水稻

按SC/T1009的要求执行。

10收获

10.1水产品

根据市场行情,结合养殖品种上市规格,适时捕捞。

10.2水稻

水稻成熟后,应及时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或移出稻田。

4

DB32/T3773—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稻田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布局示意图

A.1稻田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布局示意图如图A.1。

图A.1稻田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布局示意图

5

DB32/TXXXX—202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水槽结构示意图

B.1水槽结构示意图见图B.1。

图B.1水槽结构示意图

6

DB32/T3773—202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所用材料及其规格

C.1不锈钢、玻璃钢水槽

不锈钢水槽(钢板厚度1.2mm)、玻璃钢水槽(钢板厚度3.5mm),每60cm有一龙骨,底部硬

化区域(不锈钢框架:龙骨4cm,板厚1.2mm,宽度45cm;玻璃钢板:龙骨4cm,板厚3.5mm,宽

度45cm,长度根据水槽面积自定),走道采用玻璃钢格栅板。

C.2304不锈钢拦鱼网材料见表C.1

序号材料参数

1网片304不锈钢,网眼2厘米,150丝

2框架304不锈钢方管,壁厚1.4mm

3贴板304不锈钢板壁厚0.6mm

4铆钉304不锈钢

表C.1304不锈钢拦鱼网材料

7

DB32/TXXXX—202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养殖模式参考

D.1放养模式参见表D.1。

表D.1放养模式参考

序号主养品种放养规格放养密度放养时间

亲虾10㎝~15㎝5Kg/亩9月~10月

1克氏原螯虾

幼虾3㎝~4㎝0.5万尾/亩3月~4月

3月份围网暂养,待6月下旬

2河蟹100只~200只/Kg200~300只/亩

拆除网围

月下旬~月初

3青虾1000尾~1200尾/㎏1.5-2.0万尾/亩12

月~月

4中华鳖400g~500g/只50只/亩78

D.2水槽水槽主养品种参考(单条)参见表D.2

表D.2水槽主养品种参考(单条)

序号主养品种放养规格(g/尾)放养密度(万尾)放养时间

1杂交黄颡鱼12~1542月~3月

2加洲鲈6~815月~6月

3团头鲂80~10022月~3月

4异育银鲫30~5022月~3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DB32/T377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明宝、张朝晖、张永江、陈焕根、黄春贵、张敏、梅肖乐、盖建军、郭闯、

王苗苗、李琴、杨思雨、高帆。

I

DB32/T3773—2020

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的环境要求、田间工程、养殖系统建设、水稻栽培、水

产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收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地区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1733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1009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田工业化生态综合种养industrializationandintegratedecologicalcultivationinricefields

在稻田中利用1%~3%的面积,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和集排污装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进行高密度

养殖,将其余的面积作为净化区对流入的养殖尾水进行生物综合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水体循环利

用。

4环境条件

4.1水质

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

4.2面积

选择四周安静、水源充足、田块平整、交通便捷的稻田,单个面积以30亩~50亩为宜,符合NY5361

和NY/T847的要求。

1

DB32/TXXXX—2020

5田间工程

田块四边(预留建养殖区域除外)在田埂内侧距田埂2m处开挖环沟与基坑相通,沟面宽3.0m~

5.0m,深0.8m。取出土用于堆埂,埂高0.8m~1m,坡比1:1,在靠道路一侧修机耕道,宽3.0m~

4.0m、长5.0m~7.0m,环沟内预埋涵管,满足农机通行需要。布局示意图详见附录A。

6养殖系统建设

6.1养殖系统布局

6.1.1养殖区域

应选择稻田靠近交通方便的道路一侧作为养殖系统建设区域。

6.1.2基坑开挖

田埂内侧开挖呈长方形的基坑,基坑底部的长宽比与硬化区域的长宽比一致,底部面积不超过稻田

面积5%。基坑下挖1.6m深,四周坡比1:3,均夯实。工业化养殖水槽建在基坑中间位置,面积控制

在稻田面积3%内,呈长方形布局。挖出的土沿水槽一端边缘用于搭建宽0.6m~1.0m、高0.6m的导

流墙,长度根据稻田面积大小确定,夯实后两端分别连接环沟,形成导流墙。田块挖土区域总面积按

SC/T1135.1要求。布局示意图参见附录A。

6.1.3硬化区域

采用不锈钢框架或玻璃钢板材质,要求底板平整;硬化宽度30m,硬化长度根据水槽条数确定,

硬化长度为aN+(N+1)b。a指水槽宽5.0m,b指水槽间距0.6m,N指水槽条数。布局示意图详见附录

A。

6.2水槽建设

6.2.1水槽结构

水槽建在基坑底部硬质底板中部,呈长方形,规格为:长25m,宽5.0m,深1.8m~2.0m,横向

走道宽0.6m,纵向走道宽1.2m,为拼装式结构。水槽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录B。

6.2.2水槽材料

槽体以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为宜,拦鱼网采用304不锈钢材料。所用材料及其规格参见附录C。

6.3集排污系统

在水槽出水口处以建平底型集排污设施为宜,宽3.0m,长度为水槽建设总长,吸污采用自动型轨

道式方法。

6.4动力配备

推水增氧设备,功率以1.6kW/100m2为宜,由镀锌主管路,PE注塑材质的增氧格,单向阀及管路

固定并联系统组成。田块中养殖水槽区对面环沟两角处各安装1台1.6kW功率的推水设备。

底增氧系统,功率以1.0kW/100m2为宜,由低噪音的宽频高压轴连鼓风机、镀锌主管路、PPR

支管路、抗菌增氧管、不锈钢底座组成。

吸污系统,采用6kW水泵系统、3kW牵引系统,由不锈钢导流槽、不锈钢吸污槽、滑触线系

统、电控系统组成。

2

DB32/T3773—2020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