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902-202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规范_第1页
DB32T3902-202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规范_第2页
DB32T3902-202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规范_第3页
DB32T3902-202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规范_第4页
DB32T3902-202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80

B11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902-2020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regulationsforgeochemicalmonitoringofcultivatedlandquality

2020-11-06发布2020-12-06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902-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社锋、汪媛媛、许伟伟、吴新民、任静华、金洋、黄顺生、廖启林、陈晨、

曹磊。

II

DB32/T3902-2020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点布设、监测频次、样品采集、监测指标

与分析方法、监测资料整编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13食品中铜的测定

GB5009.14食品中锌的测定

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

GB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5009.18食品中氟的测定

GB5009.1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5009.138食品中镍的测定

GB5009.2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7468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14550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

DD2005-02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DD2005-03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

DD2014-1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要求

DZ/T0064.5地下水质检验方法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

DZ/T0064.17地下水质检验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铬

DZ/T0064.22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铜、铅、锌、镉、锰、铬、镍、

钴、钒、锡、铍及钛

DZ/T0064.26地下水质检验方法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汞

DZ/T0064.38地下水质检验方法原子荧光法测定硒

1

DB32/T3902-2020

DZ/T0064.80地下水质检验方法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锂等39个元素

DZ/T0253.1~.4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动植物样品分析方法

DZ/T0258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DZ/T0279.1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部分:三氧化二铝等24个成分量测定粉末压片-X射线

荧光光谱法

DZ/T0279.2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2部分:氧化钙等27个成分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

子发射光谱法

DZ/T0279.3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3部分:钡、铍、铋等15个元素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质谱法

DZ/T0279.5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5部分:镉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Z/T0279.7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7部分:钼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Z/T0279.11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1部分:银、硼和锡量测定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法

DZ/T0279.13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3部分:砷、锑和铋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

谱法

DZ/T0279.14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4部分:硒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DZ/T0279.15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5部分:锗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DZ/T0279.16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6部分:锗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Z/T0279.17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7部分:汞量测定蒸气发生-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DZ/T0279.18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18部分:镉量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DZ/T0279.20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20部分:钨和钼量测定碱熔-催化波极谱法

DZ/T0279.22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22部分:氯和溴量测定离子色谱法

DZ/T0279.27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27部分:有机碳量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DZ/T0279.28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28部分:硫量测定燃烧-碘量法

DZ/T0279.29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29部分:氮量测定凯氏蒸馏-容量法

DZ/T0279.34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34部分:pH值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636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70水质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HJ694水质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HJ784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834土壤和沉积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LY/T1225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LY/T1232森林土壤磷的测定

LY/T1234森林土壤钾的测定

NY/T295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

NY/T1119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NY/T1121.5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ISO17586土壤质量--稀硝酸提取微量元素的方法(Soilquality-Extractionoftrace

elementsusingdilutenitricacid,ISO17586-2016)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DB32/T3902-2020

3.1

耕地cultivatedland

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地。

[GB/T33469-2016,定义3.1]

3.2

耕地质量cultivatedlandquality

耕地满足作物生长和清洁生产的程度,包括耕地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两个方面。

[改写NY/T1119-2012,定义3.2]

3.3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cultivatedlandqualitygeochemicalmonitoring

使用统一的监测手段,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地球化学指标进行调查采样、分析

测试、综合研究的活动集合,以达到对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现状实时掌控的目的。

[改写DD2014-10,定义3.2]

3.4

监测点monitoringsite

为进行耕地质量地球化学长期定位监测而设置的取样地块。

[改写DD2014-10,定义3.3]

3.5

土壤混合样soilmixturesample

在监测点内,由采集的多个耕层土壤子样等量均匀混合而成的土壤样品。

4监测点布设

4.1资料收集

监测点布设前应收集以下资料:

a)国土空间规划、农业资源调查规划、最新的国土空间调查资料;

b)地质图、行政区划图、土壤类型图、土壤环境质量图、最新版交通图、最新版水系图;

c)工矿企业分布情况、周边环境现状信息;

d)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农用地分等定

级;

e)以往耕地质量监测资料等。

4.2监测分区划分

4.2.1监测分区原则

根据工矿企业分布、耕地土壤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等,划分为三类监测区,分别为:重点

监测区、次要监测区和一般监测区。

4.2.2监测分区范围

3

DB32/T3902-2020

各类监测区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重点监测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五市;

b)次要监测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三市;

c)一般监测区,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

4.2.3监测点级别划分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点分为四级:

a)一级监测点:区域性监测点,主要监测基本农田,兼顾蔬菜基地、设施农用地、园地、经济林

等;

b)二级监测点:针对已有土壤污染资料布设的监测点,主要监测

1)以往各类土壤调查发现的耕地污染区;

2)耕地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增长幅度大的地区;

3)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

c)三级监测点:针对污染源布设的监测点,主要监测燃煤发电厂、金属加工企业(钢铁、冶金、

电镀、电池等)、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化学品制造和畜禽养殖厂等污染源周边耕地土壤;

d)四级监测点:针对土壤环境问题严重(达中度污染以上或发现有农产品超标等)的耕地布设。

4.3监测点布设原则

4.3.1针对性

监测网应与省或市耕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规划等相吻合,确保95%以上的监测点全部控制在基本

农田或大片耕地,并确保能长期监测。

4.3.2合理性

每一个监测点布设应有明确的监测目的,监测点应尽量部署在所监控区域内的耕地分布区的几何中

心,涉及到多个地块的可选取靠近中心部位的最大地块布设。

4.3.3代表性

综合考虑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等因素,选取最具代表性

区域布设。

4.3.4均匀性

同一级别监测点,尽量分布均匀。

4.3.5差异性

根据人为活动强度、耕地分布连片程度、已有地球化学资料等差异,不同监测分区之间监测点稀疏

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

4.3.6继承性

监测网要充分依据以往的相关调查、监测成果资料,确保不同时期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数据

能有机联系起来,布设的监测点能最大限度地继承以往监测或调查所保存的相关信息。

4.4监测点布设密度

4

DB32/T3902-2020

4.4.1监测点布设密度应依据以下主要原则:

a)土壤主要养分元素、有害元素、健康元素等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状况;

b)土壤污染类型和耕地质量地球化学变化趋势;

c)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4.4.2监测点最低布设密度应满足表1的要求,密度计算运用半方差函数参见附录A。

表1监测点布设最低密度值表

序号地级市最低密度值

1南京市1个/16km2

2无锡市1个/9km2

3徐州市1个/36km2

4常州市1个/16km2

5苏州市1个/9km2

6南通市1个/25km2

7连云港市1个/36km2

8淮安市1个/36km2

9盐城市1个/36km2

10扬州市1个/25km2

11镇江市1个/16km2

12泰州市1个/25km2

13宿迁市1个/36km2

4.5监测点布设方法

4.5.1总体要求

监测点布设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套合土壤类型图、土壤环境质量图、工矿企业分布图等,

应按设定的监测密度布设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监测点。

4.5.2一级监测点

一级监测点布设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在均匀性原则的基础上,应优先布设于基本农田区、连片性好的耕地;

b)尽可能保留符合条件的以往调查采样点;

c)选择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布设作为监测基准,每个地级市原则上

布设2个。

4.5.3二级监测点

二级监测点布设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a)以往调查已发现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超标的区域均应布设至少一个监测点,轻度污染以上面积

超过4km2区域,按每4km2增加1个监测点;

b)土壤污染物含量增长较快(10年增加30%以上)且临近风险筛选值的区域;

c)土壤酸化严重(10年pH值下降0.5个单位以上)的区域。

4.5.4三级监测点

5

DB32/T3902-2020

应在所选定的典型工业污染附近1-2km范围内部署,监测点部署在污染源主风向的下风口或排污口

下方、靠近污染源的位置。

4.5.5四级监测点

选择土壤污染达中度以上或发现有农产品超标的耕地布设,除监测耕地土壤外,还同点采集灌溉水、

大气降尘、农产品等介质进行监测,数量一般不超过总监测点的5%。

4.6监测网构建

四类监测点分别布设完成后,叠合成一张图,读取点位坐标(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坐标格式:经纬度,度),根据坐标在最新卫星影像图上(分辨率至少达到1m)进行检

查,对监测点位进行优化,并开展野外实地勘查确认,进一步优化后构成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

5监测频次

一级监测点每四年监测一次,二级监测点每两年监测一次,三级和四级监测点每年监测一次。

6样品采集

6.1样点选择

每个监测点土壤应尽可能均匀一致,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样点选择应符合以下要

求:

a)选择土壤自然状态良好,地面平坦,各种因素都相对稳定的地块;

b)选择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的粮食作物、蔬菜基地(包括大棚和生态种植园)及特色农产品种植的

代表性地块;

c)选择远离公路、村庄、城市垃圾堆放点、工业及生活排污口等潜在污染源的地块;

d)监测点一经设定,如无特殊情况,应保持其稳定性,长期不要变动。监测点选定后,应记录其

详细坐标(坐标系统:CGCS2000;坐标格式:经纬度,度),监测样点记录表格式参见附录B。

6.2土壤样品采集

6.2.1采样准备

样品采集前,应准备好采样工具、工作底图和采样记录表等,测定重金属的样品,应用竹铲、竹片

直接采集样品。

6.2.2样品采集

6.2.2.1每次监测应在每年的同一时间段采集,采样时间一般在农作物收割后,夏季农作物种植前,

早于农作物施肥期。

6.2.2.2在相对独立完整的监测点地块上,应按照“S”形、“X”或者棋盘形布设子样点,按照“等

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采集子样。

6.2.2.3每个子样采集深度为0cm~20cm耕作层土壤。若需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垂向分布时,则应按

土壤发生层次或20cm等间距采集土壤剖面样品。

6.2.2.4一个混合样应由5个~10个子样组成,混合后用四分法取1kg~2kg,其余部分弃去。

6

DB32/T3902-2020

6.2.2.5采样同时,应有专人填写样品袋号、采样记录、详细的点位描述,拍摄照片。定点标绘、质

量监控及样品记录等操作应符合DZ/T0258的相关要求。

6.2.3样品处理与保存

用于无机指标测试的土壤样品应先装入A4纸大小的布袋内,为避免样品间互相污染,应在布袋外再

套自封袋或塑料袋。用于有机化合物测定的样品需置于250ml大小的棕色玻璃瓶内,压实装满,低于4℃

保存。

6.2.4样品运输

土壤样品运输前应填写送样单,送样单与样品标签、采样记录应核对无误并分类装箱。运输过程中

严防样品损失、混淆和玷污。

6.3灌溉水样品采集

6.3.1样品采集

6.3.1.1每次监测应在每年的同一时间段采集样品。

6.3.1.2渠灌水应在渠首取样;井灌水应以抽水取样;排水应从排水出口或受纳水体取样。

6.3.1.3灌溉高峰期采集水样时,现场应测试pH、水温等参数,同时由专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

6.3.1.4定点标绘、质量监控及样品记录等操作应符合DZ/T0258的相关要求。

6.3.2样品处理与保存

6.3.2.1测试项目不同,盛装水样的容器和保护剂也应各不相同,容器和保护剂要求如下:

a)测试Pb、Zn、Cu、Cd、Cr、Ni、Co、Mn、Se、As等含量的水样,用聚乙烯塑料瓶或玻璃瓶盛

装,在澄清水样后,立即在1000mL水中加入10mLHNO3(1:1)或10mLHCl(1:1)摇

匀;

b)测试Hg含量的水样,用聚乙烯塑料瓶盛装,预先在盛水样的塑料瓶中加入50ml浓HNO3和10

ml质量分数为5%的K2Cr2O7溶液,再注入所采集的1000mL水样,摇匀。

6.3.2.2水样保存应符合DZ/T0258的相关要求。

6.3.3样品运输

灌溉水样品运输前应填写送样单,送样单与样品标签、采样记录应核对无误。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注

意防震、防冻、防晒、防污染。

6.4农作物样品采集

6.4.1采样准备

农作物可食部分采集前,首先应了解整个田块面积、地形及作物长势。目测作物株密度、高矮、籽

实大小及成熟度等,据此进行分类,并估算每类面积比例,然后分类选点取样。样株应有充分代表性,

采样时应避开株体过大或过小、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以及田边路旁的植株。

6.4.2样品采集

6.4.2.1每次监测应在每年的同一时间段采集样品。

6.4.2.2在农耕区土壤采集点,根据当地作物种类,采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等代表性农

作物可食部分,农作物样品布设应与土壤样点一致。在每个土壤样点周围30m×30m范围内,每种农作

7

DB32/T3902-2020

物分别在同一田块四角及中心位置各采集1个子样(共5个子样),混合成一件样品。采集位置距离道

路间隔应在2m以上。

6.4.2.3样品采集同时,应由专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

6.4.2.4定点标绘、质量监控及样品处理等各项操作应符合DD2005-02和DZ/T0258的相关要求。

6.4.3样品处理与保存

6.4.3.1应将样品洗净后及时干燥。通常先将新鲜样品在80℃~90℃烘箱中杀青15min~30min,

然后降温至50℃~60℃,逐尽水分,时间需视鲜样水分含量而定,大约12h~24h。对于某些特殊

元素如Hg、As的测定,宜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法,或在50℃以下烘干。

6.4.3.2样品保存应符合DZ/T0258的相关要求。

6.4.4样品运输

农作物样品运输前应填写送样单,送样单与样品标签、采样记录应核对无误。运输过程中保持样品

干燥。

6.5大气干湿沉降物采样

6.5.1采样准备

在土壤样品采集点附近,选择易于放置大气干湿沉降物集尘缸的地点。准备集尘缸,集尘缸的开口

和深度尺寸应为80cm~120cm,材质聚乙烯塑料或陶瓷材质。每个监测点准备2个清洗干净的集尘缸备用。

6.5.2大气干湿降尘物采集

6.5.2.1将清洗干净的2个集尘缸放置在距地面10m以上的平台上,每个集尘缸相距3m以上。集尘

缸放置时间为1年或半年,需专人看护。

6.5.2.2详细记录集尘缸放置点编号、经纬度及周围环境情况等。

6.5.2.3当发现集尘缸损坏或丢失时,启用备用缸,并记录时间;当缸内湿沉降快要溢出时,用清洁

的缸盖将集尘缸盖好,并启用备用缸,记录时间。

6.5.2.4集尘缸中溶液和沉淀应分别采集。

6.5.2.5集尘缸清洗、放置、回收应符合DD2005-03的相关要求。

6.5.2.6监测点应用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且有详细的点位文字描述和照片。

6.5.3样品处理与保存

6.5.3.1集尘缸中溶液和沉淀应分别处理和保存。

6.5.3.2用虹吸法吸取集沉缸上清液至另一容器中,测定上清液的总体积。将剩余的沉淀物和悬浊液

转移至合适的容器中,测定其重量。

6.5.3.3将上清液搅拌均匀。取上清液500ml于塑料容器中,加入1:1硝酸10ml,用于检测溶液中

金属元素(汞除外)。取上清液500ml于塑料容器中,加入5%重铬酸钾溶液5ml,用于检测溶液中

汞元素。剩余的1500ml上清液,移至塑料容器中,作为副样,将准备好的样品密封送至实验室。

6.5.3.4将剩余的沉淀物和悬浊液转移至合适的容器中,密封送至实验室。

6.5.4样品运输

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运输前应填写送样单,送样单与样品标签、采样记录应核对无误。样品在运输

过程中注意防震、防冻、防晒、防污染。

8

DB32/T3902-2020

6.6样品库

应建立专门的样品库,土壤、农作物可食部分等能够长期保存的样品要入库保存。样品库应保持低

温、干燥、通风。

7监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7.1一般要求

7.1.1土壤监测指标主要为养分元素、有害元素及土壤理化性质,部分监测点选测重金属形态分析以

及有机污染物指标;

7.1.2大气干湿沉降物、灌溉水和农作物监测指标主要为有害元素。

7.2土壤样品

7.2.1必测指标

包括Cd、Hg、Pb、Zn、Cu、Cr、Ni、As、Mo、S、B、N、P、K、pH值、总有机碳(TOC)、速效钾、

有效磷,对应分析方法按照表2执行。

表2土壤样品必测指标分析方法

监测指标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79.5

Cd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DZ/T0279.18

Hg蒸气发生—冷原子荧光光谱法DZ/T0279.17

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0279.1

Pb、Zn、Cu、Cr、Ni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79.3

A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DZ/T0279.1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79.7

Mo

碱熔-催化波极谱法DZ/T0279.20

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0279.1

S

燃烧—碘量法DZ/T0279.28

B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法DZ/T0279.11

N凯氏蒸馏—容量法DZ/T0279.29

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0279.1

P、K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Z/T0279.2

pH值离子选择电极法DZ/T0279.34

总有机碳(TOC)重铬酸钾容量法DZ/T0279.27

速效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LY/T1234

酸性(或中性)土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有效磷LY/T1232

碱性土壤:分光光度法

7.2.2选测指标

9

DB32/T3902-2020

Sb、Se、Ge、Cl,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滴滴涕(DDTs)、多环芳烃(PAHs)、邻苯二甲

酸酯等塑化剂有机污染物总量及其相关同分异构体含量、微量元素有效态、机械组成等,对应分析方法

按照表3执行。

表3土壤样品选测指标分析方法

监测指标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

Sb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DZ/T0279.13

Se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DZ/T0279.14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DZ/T0279.15

Ge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79.16

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DZ/T0279.1

Cl

离子色谱法DZ/T0279.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蒸馏-容量法NY/T295、NY/T1121.5

滴滴涕(DDTs)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GB/T14550

多环芳烃(PAHs)高效液相色谱法HJ784

邻苯二甲酸酯气相色谱-质谱法HJ834

微量元素有效态0.43稀硝酸提取法ISO17586

机械组成吸管法LY/T1225

7.3灌溉水样品

7.3.1必测指标

总氮、总磷、Mn、Co、Ni、Pb、Cd、Cu、Zn、Cr、Hg、Se、As的含量和pH值共14项。各项指标

的分析方法按照表4执行。

表4灌溉水样品必测指标分析方法

监测指标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

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

总磷

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67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Z/T0064.22

Mn、Co、Ni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064.8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Z/T0064.22

Pb、Cd、Cu、Zn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064.8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Z/T0064.22

C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064.80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铬DZ/T0064.17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68、DZ/T0064.26

Hg

原子荧光法HJ694

10

DB32/T3902-2020

表4灌溉水样品必测指标分析方法(续)

监测指标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064.80

Se

原子荧光法DZ/T0064.38、HJ69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064.80

As

原子荧光法HJ694

pH值玻璃电极法GB/T6920、DZ/T0064.5

7.3.2选测指标

应根据灌溉水质实际情况和工矿企业废水排污种类增加其他监测指标。

7.4农作物样品

7.4.1必测指标

农作物可食部分必测指标为Cd、Hg、Pb、Zn、Cu、As、Cr、Ni、Se、F共10项,对应分析方法按

照表5执行。

表5农作物样品必测指标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5009.15

C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53.1

Hg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GB5009.17、DZ/T0253.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5009.12

P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53.1

原子吸收光谱法GB/T5009.14

Zn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53.1

原子吸收光谱法GB/T5009.13

Cu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53.1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GB5009.11

A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53.2

原子吸收石墨炉法GB5009.123

Cr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53.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5009.138

Ni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0253.1

Se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GB5009.268、DZ/T0253.3

F扩散-氟试剂比色法GB/T5009.18、DZ/T0253.4

7.4.2选测指标

应根据农作物产地土壤、灌溉水和大气质量状况,增加选测指标。

11

DB32/T3902-2020

7.5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

7.5.1必测指标

包括总降尘量、pH值、As、Cd、Cr、Cu、Hg、Pb等。干沉降物必测指标分析方法应符合7.2的相

关要求,湿沉降物必测指标分析方法应符合7.3的要求,总降尘量的计算应符合DD2005-02的相关要求。

7.5.2选测指标

应根据监测点大气质量情况和工矿企业废气排放种类,增加选测指标。

8监测资料整编

8.1监测资料组成

监测资料包括:

a)收集的所有资料;

b)监测点布设图、实际采样图、航点航迹图及监测样点记录卡;

c)监测数据。

8.2建立数据库(存档)

将各监测区域的取样点位、监测样点基本信息、监测数据、评价结果等导入数据库存档。

12

DB32/T3902-2020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半方差函数

A.1定义

半变异函数又称半变差函数,半边异矩,是地统计分析的特有函数。区域化变量Z(x)在点x和x+h

处多的值Z(x)与Z(x+h)差的方差的一半称为区域化变量Z(x)的半变异函数,记为r(h),具体表示如公式

(1)所示:

2

1N(h)

.....................................................(A.1)

r(h)Z(xi)Z(xih)

2N(h)i1

式中:

Z(x)——区域化随机变量,并满足二阶平稳假设,即随机变量Z(x)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因位移而

改变;

h——两样本点空间分隔距离;

——在空间点处的样本值;

Z(xi)Z(x)xi

——在处距离偏离的样本值…,;

Z(xih)Z(x)xihi1,2,N(h)

N(h)——分隔距离为h时的样本点对总数。

A.1.1变异分析

图A.1半变异函数图

13

DB32/T3902-2020

如图显示,半变异值的变化随着距离的加大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半变异函数是事物空间相关系数

的表现,当两事物彼此距离较小时,半变异值较小,反之,半变异值较大。

半变异函数曲线图反应了一个采样点与其相邻采样点的空间关系,此外,它对异常采样点具有很好

的探测作用。在半变异曲线图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间隔为0时的点和半变异函数趋近平稳时的拐点,

由这两个点产生四个相应的参数:块金值(Nugget)、变程(Range)、基台值(Sill)、偏基台值(Partial

Sill)它们的含义表示如下:

块金值(Nugget):理论上,当采样点间的距离为O时,半变异函数值应为0,但由于存在测量误差

和空间变异,使得两采样点非常接近时,它们的半变异函数值不为0,即存在块金值。

基台值(Sill):当采样点间的距离h增大时,半变异函数r(h)从初始的块金值达到一个相对稳定

的常数时,该常数值称为基台值。当半变异函数值超过基台值时,即函数值不随采样点间隔距离而改变

时,空间相关性不存在。

偏基台值(PartialSill):基台值与块金值的差值。

变程(Range):当半变异函数的取值由初始的块金值达到基台值时,采样点的间隔距离称为变程。

变程表示了在某种观测尺度下,空间相关性的作用范围,其大小受观测尺度的限定。在变程范围内,样

点间的距离越小,其相似性,即空间相关性越大。当h>R时,区域化变量Z(x)的空间相关性不存在。

当限定的样本点间隔过小时,可能出现曲线图上所有r(h)≈Nugget,即曲线为一近似平行于横坐

标的直线,此时半变异函数表现为纯块金效应。这是由于所限定的样本间隔内,点与点的变化很大,即

各个样点是随机的,不具备空间相关性,区域内样点的平均值即是最佳估计值。此时只有增大样本间隔,

才能反映出样本间的空间相关性。

14

DB32/T3902-2020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监测样点记录表格式

B.1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样品主要包括土壤、农作物及根系土、大气干湿沉降物、灌溉水等。

B.2土壤、农作物及根系土、大气干湿沉降物、灌溉水记录卡分别见表B.1~表B.5。

表B.1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土壤样品采集记录卡

监测点编号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天气

所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组)

监测点具体位置

GPS编号样品(袋)号是否基本农田

拍摄照片编号方位角是否同时有机污染物采样

中心点坐标X=Y=

X=X=X=X=

4个分点坐标ESWN

Y=Y=Y=Y=

耕作层厚度(cm)采样土壤深度(cm)耕地熟制

作物名称品种

作物特征

(长势、株高(cm)、穗长(cm)、估产(斤

/亩)、饱满度等)

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壤侵蚀土地盐渍化高程

质地颜色土地沙化土地利用其它特征

干湿

农药、施肥情况

灌溉情况采样点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周边生态环境状况

描述

备注

采样人:记录人:检查人:

15

DB32/T3902-2020

表B.2农作物及根系土采样记录表

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大队)组(社)天气

样品编号:根系土样品编号:

作物品种:居民姓名:

横坐标X:纵坐标Y:高程Z:

植物样品类型():1籽实2根3茎4叶5果实6蔬菜

植物样品鲜重(g):籽实();根();茎();叶();果实()

土壤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