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及其类方的研究与应用课件_第1页
柴胡及其类方的研究与应用课件_第2页
柴胡及其类方的研究与应用课件_第3页
柴胡及其类方的研究与应用课件_第4页
柴胡及其类方的研究与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柴胡及其类方的研究与应用柴胡的研究与应用一、考证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饮片有北柴胡、南柴胡之分。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以根入药,常于秋季采集,又有秋柴胡之名;又因其药材根头膨大,少弯曲而质较韧,不易折断,故称硬柴胡。《本草汇言》说:“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南柴胡主产于我国南方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其根与北柴胡相比较细,多弯曲不直,质地娇软,故称软柴胡、细柴胡。

早在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单味柴胡治疗头痛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

柴胡是张仲景方中的重要药物,《伤寒论》入7方次,《金匮要略》入7方次。

有人曾对全国330位国家级名中医进行临床经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名中医擅长使用的药物序列中,柴胡位居第三可见柴胡是一味临床常用的药物。二、性味功用升清: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黄芪等用于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散邪:张景岳《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温散配生姜,补散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清热: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用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丹皮、栀子等药味。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用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三、柴胡体质“柴胡体质”源自于中医经方体质理论,最早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中医十大类方》中提出。该理论认为,不同体型、体貌的患者在辨证用药上有不同点,将临床诊疗思路从单纯的症状辨别以及对病论治转向辨体质论治。

柴胡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柴胡以及柴胡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代表方有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

柴胡体质的人,在形态上表现为体型中等或偏瘦,但肌肉比较坚紧,显得壮实。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舌苔正常或偏干。一般主诉症状为吃完就胀,有嗳气、反酸、烧心、头晕、头痛等症状,腹上角按之较硬,有疼痛感。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

该类人群常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胆囊炎、脂肪肝、急慢性胰腺炎、胃炎、便秘等疾病。(通过按压腹壁肌肉也是诊断柴胡体质的重要手段)

柴胡体质的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四肢冷(不温)这种“冷"不是通常所说的“阳虚”。“冷”这个概念不仅仅见于“阳虚”,更多的出现于“阳郁”。所谓“阳郁”由于阳气郁结,阳气不达四肢,致四肢不温。这种“冷”一般不超过肘部。如何鉴别“阳虚”和“阳郁”?除了“冷不过肘”外,从脉象看,阳郁见弦脉,而“阳虚”多见沉、缓、微脉,且比“阳虚”脉有力。从舌诊来说,阳郁的舌象一般与正常无异,或者稍有白腻或偏干;而阳虚者舌体胖大,或有齿痕、水滑。2.敏感性柴胡体质的人性格具有两面性,存在着矛盾的因素,一方面他们为人爽直,好相处,但是另一方面较为敏感多疑。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外界坏境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可以表现在天气或气温一变,或感冒,或皮肤过敏,或失眠等,这些症状反复出现,或定时出现。

另外,柴胡体质的人往往有情志上的问题,或易怒,或抑郁,或有一种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不畅。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辨柴胡体质歌诀:体形偏瘦面暗黄,青黄青白乏泽光;皮肤干燥肉坚紧,舌老暗紫苔正常;舌不淡胖脉弦细,情绪好时饮食香;胸胁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颈肩酸;月经不调少腹痛,经前乳胀痛经联;经血有块经色暗,四肢常冷烦拘挛。四、药证柴胡证是关健,胸胁苦满往热寒。柴胡主治往来寒热和胸胁苦满。仲景使用柴胡量最大的方剂是小柴胡汤,为“半斤”,据《伤寒论》小柴胡汤在使用中需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变化。小柴胡汤中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均可以减去,惟柴胡、甘草不可去,可以认为小柴胡汤所主治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与柴胡的主治十分相关。另外《伤寒论》中证名“往来寒热”者有6处,1处无方,5处有方者分别为小柴胡汤3,柴胡桂柱干姜汤1,大柴胡汤1。可见,往来寒热与柴胡相关。所谓“往来寒热”,主要指患者的自我感觉,即一种寒热交替感。这种寒热变替感包括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过敏,如特别畏风、怕吹空调等。再推而广之,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音响、气味的变化过敏乃至心理的过敏都可以认为是往来寒热的延伸。临床上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女性月经病等出现“往来寒热”的症状。往来寒热与体温高低不成正相关,其中有体温高者,如感冒发热、疟疾,但也有体温正常者,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寒热理解为发热。

“往来寒热”的“往来”含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二指无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琢磨,比如癫痫及一些神经性官能症。临床上,凡具有“往来”、“休作有时”特征的疾病也可使用柴胡类方。清代医家费伯雄曾用含有柴胡的处方治疗1例隔日彻夜不眠的奇症,近代名医岳美中先生用小柴胡汤治愈每日正午全身无力的小儿;日本有报道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都是以“往来”和“休作有时”为辨证依据的。所谓“胸胁苦满”,除了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外,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此外,日本学者还将胸部胁肋部的疼痛、肿块,乃至头面身体两侧的疼痛、肿块,以及耳部疾患,女性乳房的胀痛与结块,甲状腺的肿胀、耳疾等归属于此。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有“柴胡带”的说法。

由于在情绪低落时可以出现胸闷叹气、腹胀、食欲乃至性欲下降等,所谓“默默不欲饮食”。所以,一些神经症、忧郁症等精神神经性疾病也与胸胁苦满有关。六、应用柴胡以疏肝解郁为基本功效,是疏肝解郁的要药,也是柴胡类方的君药。

1.使用柴胡应注意患者的体质状态:即所谓“柴胡体质”。

2.注意配伍

传统上柴胡极少单味使用,与之相配最多的是甘草。《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条下诸多加减条文中不能减去的药物,除柴胡外,就是甘草。可以说小柴胡汤的核心是柴胡和甘草。柴胡与甘草有协同作用。宋代《普济本事方》以柴胡、甘草同用,治疗伤寒之后体瘦肌热,名“柴胡散”。

3.用量有讲究

柴胡大量(15g以上)治疗往来寒热,小量(10g以下)用于胸胁苦满。小柴胡汤中柴胡用半斤,七、柴胡常见配伍药对八、影响柴胡功效的因素柴胡质轻清,有升散、疏泄之性。中医界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重庆堂随笔》指出:“柴胡为妇科妙药,但不可概治阴虚阳越之体。”柴胡是否劫肝阴,历来有争议。柴胡究竟是否劫肝阴,关键在于界定劫肝阴的标准。柴胡虚实之证都可使用,实证多用以清热解表截疟,劫阴之弊不显重要。然而虚证,阴血亏损者,就不同了,还是以不再耗损阴血为妙。

从柴胡有升散达外的功能来看,如肾阴亏损、肝阳亢旺者,当慎用或忌用。但临床上三阳外感用大量亦无碍,对肝胆疾患为必用之药,量大些亦无妨。若用量大,服用时间久,虑有伤阴之弊,应当注意。

此外,日本曾有小柴胡汤导致肝功能损害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使用者简单地对病用药,而不是对小柴胡汤证用药。九、柴胡“劫肝阴”说

总之,临床应用柴胡,当明其力与功。其力在于用量,小量则升清,中量则疏达,大量则发散,临床当酌情衡量。其功在于配伍,遇桂枝则发,合白芍则疏,遇黄芩则清,遇升麻则升,遇龙牡则镇,配伍得当,疗效则大增,而组合之机又贵在辨证。柴胡类方的研究与应用

—小柴胡汤

柴胡类方是中医的十大类方之一(黄煌著《中医十大类方》)。在《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剂共有6首,共同组成了治疗少阳病的方剂群。其中小柴胡汤主治少阳本证。

时逸人认为,小柴胡汤属和解益气法,小柴胡汤证“盖因中气虚,不能抵御外邪,故虚人或疲倦后之感冒,多有此种传变。欲壮中气而御外邪,非用人参不可,识透此决,始识仲景用参之精义。”

柯韵伯谓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唐容川谓小柴胡汤为治疗痨咳之良剂。一、概述二、研究三、应用3.3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常常表现为右上腹不适、肝区隐痛、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与胸胁苦满相似。可以考虑使用柴胡剂——甘柴合剂(甘草、柴胡各半)每次10ml,每日3次(相当每天甘草、柴胡各15g),小儿减半。特别对降谷丙转氨酶较为突出(新医药学杂志,1974,2:18)。实验研究,柴胡配伍甘草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更为明显。小柴胡汤也是首选方剂,但应小剂量长期服用。柴胡应取小剂量在5~10g为宜。小柴胡汤有相当于干扰素样作用。小柴胡汤用于肝病要注意掌握适应证。3.4过敏性疾病

遇到过敏原即发病,如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具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此外,患者大多对风冷过敏,属往来寒热的范畴。可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加荆芥10g,防风10g,连翘15g;慢性荨麻疹、湿疹、皮炎见有紫斑、瘀斑、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疼痛、局部皮肤肥厚脱屑者,可用血府逐瘀汤。3.5支气管炎、迁延性咳嗽

《伤寒论》小柴胡汤条下,有“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的记载。临床见迁延型咳嗽、感冒后咳嗽反复不止,服用抗生素无效者,用该方确有疗效。3.6甲状腺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瘤,出现胸胁苦满者,可用小柴胡汤加生牡蛎、知母等。3.7艾滋病

日本人发现艾滋病人服用小柴胡汤3个月以后,T淋巴细胞开始增加,说明小柴胡汤预防艾滋病有效。试验证实,小柴胡汤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8耳疾

如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等。3.9结核性胸膜炎(干性、湿性)、肺结核患者有胸痛、发热、咳嗽时,可投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加牛大力(牛大力,别名猪脚笠、金钟根、山莲藕、倒吊金钟、大力薯)、铁包金、十大功劳、穿破石治疗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满意。对浸润性肺结核、颈淋巴结核也颇有疗效,尤其对创口久久不能愈合者,具有卓著疗效。小柴胡汤与抗痨药并用,有相须作用(协同作用),还能减少其神经毒性作用。3.10发热(微热)

《伤寒论》中有微热的条文,均不是纯表证得微热,而是里证的微热,此含义与西医病灶性微热有相同之处。凡由于病灶感染,热型属微热者,如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慢性胆囊炎肾盂肾炎等,均应投小柴胡汤,对功能性微热或身有热感的患者,亦可投小柴胡汤。3.11产后发热

产褥感染发热(38℃以上),投小柴胡汤,退热迅速。小柴胡汤对妊娠恶阻具有欲吐微热者有良效。热入血室是小柴胡汤本证。3.12儿科病

虚弱儿多与某些特殊体质有关。渗出性体质,多见于2岁多的小儿,其体白胖,触之皮肤肌肉松弛、柔软,最易感冒,每感冒则发喘鸣,常患湿疹;胸腺淋巴体质,多见于3~4岁、7~8岁小儿,常患咽扁桃体肥大,常常对药物过敏。此类患儿投小柴胡汤,有改善体质的倾向,促使疾病向愈。4.合方应用4.1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该合方用于①非肿瘤性乳房肿块,触之柔软而疼痛,常伴有胸痛或月经来潮时加剧者有良好的疗效;②腮腺炎伴发睾丸炎或结核性睾丸炎,红肿热痛不明显者;③面部粉刺(青年痤疮),呈暗红色或黄褐色隆起伴胸胁苦满,或下腹部有压痛者,投之有良效。4.2小四五汤即小柴胡汤与四物汤、五苓散合方,适应症广泛,对急性肾炎、各型慢性肾炎疗效显著,尤其对消肿、消除蛋白尿和红细胞,以及改善全身状态,有效而且持久。(此合方可与强的松并用)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其它方剂。4.3特发性浮肿特点是颜面浮肿以眼睑为重,四肢浮肿以下肢为重,尤其劳动后和立位时最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