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S-167-1-2010关于发布《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 167-1-2010)的公告-PDF解密_第1页
JTS-167-1-2010关于发布《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 167-1-2010)的公告-PDF解密_第2页
JTS-167-1-2010关于发布《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 167-1-2010)的公告-PDF解密_第3页
JTS-167-1-2010关于发布《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 167-1-2010)的公告-PDF解密_第4页
JTS-167-1-2010关于发布《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 167-1-2010)的公告-PDF解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第20号1—2010,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原《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本标准第3.2.3条、第3.2.4条、第3.2.12条、第3.4.1条、第3.4.8条、第4.1.9第12.1.2条、第12.2.3条、第13.2.9条和第13.3.3条中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修订说明本规范第3.2.3条、第3.2.4条、第3.2.12条、第3.4.1条、第3.4.8条、第4.1.9第12.1.2条、第12.2.3条、第13.2.9条和第13.3.3条中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本规范共分15章和9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本规范编写人员分工如下:2附录A~附录E:陈奉琦张黎明柴信众附录F~附录H:吴忠仁曹义国附录J:陈奉琦本规范于2009年12月9日通过部审,2010年5月24日发布,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运输部水1 2术语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2作用与作用效应组合 3.3桩基布置和桩的轴向刚性系数 4梁板式码头设计 4.1一般规定 4.2板 4.3梁 4.4桩帽 4.5靠船构件 5无梁板式码头设计 6墩式码头设计 7桁架式码头设计 8大水位差码头设计 8.1一般规定 8.2多层系靠结构 8.3独立浮式系靠结构 9柔性靠船桩码头设计 10接岸结构及岸坡设计 11.1一般规定 11.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1.3施工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11.4施工测量定位与竣工测量 13构件预制、吊运及安装 13.1构件预制 213.2预制构件吊运、存放及装驳 13.3预制构件安装 14现场浇筑混凝土 15接岸结构施工 附录A水平集中力的横向分力在排架中的分配 (55)附录B四边简支板承受集中力荷载的弯矩计算 (57)附录C铰接板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附录D桩帽顶面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70)附录E无梁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71)附录F控制网等级、定位方法和定位仪器选择 附录G坐标转换 (75)附录H夹桩螺栓和垫板 附录J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条文说明 11.0.4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2桩基承台的简称。由一组基桩和将这组基桩连成整体的上部平台共同构成的结构。2.0.2前桩台frontpiledplatform2.0.3后桩台rearpiledplatform2.0.4梁板式码头concreteslabsandbeamswharf桩台上部结构主要由梁和面板组成的高桩码头。2.0.5墩式码头dolphinwharf2.0.6桁架式码头wharfofskeletoncontruction上部结构中含有桁架的高桩码头。2.0.7无梁板式码头wharfofconcreteslabswithoutbeam2.0.8大水位差高桩码头wharfwithbigwaterleveldifferenc设计高、低水位差大于10m的高桩码头。2.0.9柔性靠船桩breastingclusteredpiles采用桩基,依靠桩身弹性变形吸收全部或部分靠泊能量的构筑物。2.0.10接岸结构structureconnectingshore码头平台或引桥与后方陆域衔接处的结构。 33.1.3高桩码头按平面布置可分为连片式(图3.1.3-1)和墩式(图3.1.3-2),连片式码43.1.12高桩码头各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表3.1.上部结构3.1.13.3码头上部结构在伸缩缝和沉降缝分段处,可采用悬臂式结构或简支结构。分段处的缝宽可取20~30mm。当有抗震要求时或可能产生较大温差时缝宽应根据计算3.1.14码头面应设排水坡和泄水孔,排水坡度可取5%~10%。耗层与面板同时浇筑时,其厚度不应小于20mm,分开浇筑时不应小于50mm。磨耗层混3.1.17预制构件的搁置面宜采用水泥砂浆找平,砂浆厚度宜取10~20mm,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20。 3基本规定53.2.1高桩码头承受的作用可分为下列4类:3.2.7.1持久状况作用效6结构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作用分项系数 3基本规定7船舶系缆力船舶撞击力船舶挤靠力水流力波浪力83.2.1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的 3基本规定93.3.7.2当软土或回填土层较厚时,向岸基桩的斜度应适当减小或采用直桩,接岸部位抛石范围内不宜使用向岸斜桩。3.3.8靠近接岸结构的灌注桩设计,应考虑接岸结构或回填土产生的侧向压力作用。3.3.10桩基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计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的有关规定执行。3.3.11桩的轴向刚性系数宜根据试桩确定。当无试桩资料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嵌岩桩或支承在岩基上的桩:式中K——桩的轴向刚性系数(kN/m),即桩顶轴向单位变形所需的轴向力;L₀——桩在计算泥面以上长度(m);Ep——桩材料的弹性模量(kPa);Ap——桩身横截面面积(m²);C桩入土部分的单位变形所需的轴向力(kN/m),变形包括土中桩身的压缩变形与桩端下土的沉降变形两部分;T——系数(m-¹),宜取115~145,采用钢管桩时,宜取小值;Qm——单桩垂直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3.4.1海港高桩码头应进行结构耐久性设计。3.4.2结构耐久性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明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2)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进行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S153—3)对钢管桩及其他钢结构进行防腐蚀耐久性设计;(3)明确高性能混凝土和特殊防腐蚀措施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4)明确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正常维护的内容与要求;对于特殊重要的结构物或处于严重侵蚀环境下的结构,提出使用期内定期检测的要求。3.4.3高桩码头应考虑设置检测、维修的通道和空间。3.4.4海港高桩码头结构的布置和构造宜采取提高结构耐久性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3.4.4.1结构的形状、布置和构造应有利于避免水、水汽和有害物质在混凝土表面的(1)直线形构件的最小边长不小于保护层厚度的6倍;(2)曲线形构件的最小曲率半径不小于保护层厚度的3倍。3.4.8装卸散装盐或其他腐蚀性较强货种的码头应采取措施防止有害物质渗透锈蚀 4梁板式码头设计4.1.5码头排架间距应结合码头使用特点、自然条件和施工工艺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4.1.7横梁和基桩组成的排架按平面问题计算应考虑水平集中力的横向分力在各排架4.1.8梁板式码头分段缝宜采用凹凸缝,凹凸缝的构造(图4.1.8)应符合下列规定。4.1.8.1凹凸缝的齿高可取200~400mm,齿宽不宜过短;分段处凹凸缝的缝宽可取20~30mm,沿码头宽度方向筋沿厚度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受力示意图4.1.8.3沿齿槽的凸型边沿可设Ⅱ型加强钢筋,并布斜筋4.1.10全直桩码头的结构受力分析可根据码头结构的布置特点和受力特性,参照第4.2.2两边支承两边自由的板可按单向板计算。四边支承板长边与短边的计算跨度之比大于或等于2时可按单向板计算,长边与短边的计算跨度之比小于2时可按双向板4.2.3单向板和双向板的计算跨度可按下列方法确定。4.2.3.1简支板的计算跨度(图4.2.3a)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计算剪力时 4梁板式码头设计 式中₀——计算跨度(m);h——板的厚度(m),大于单侧板的搁置长度时取单侧搁置长度。4.2.3.2连续板的计算跨度(图4.2.3b)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计算弯矩时(2)计算剪力时式中B₁——梁的上翼缘宽度(m);l——梁的中心距离(m);l₀——计算跨度(m);l₄—净跨(m)。4.2.4叠合板的内力可按下列方法计算。4.2.4.1自重和施工荷载产生的内力可按简支板4.2.4.2可变作用产生的内力,当板与梁整体连接时(图4.2.4),可按连续板采用弯矩系数法计算;当板4.2.5集中荷载在单向板或双向板上的传递宽度可按下列方法计算。4.2.5.1平行板跨方向的传递宽度可按下列公式(1)单个集中荷载(图4.2.5-1)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式中a₁——集中荷载在平行板跨方向的传递宽度(m);a₀——集中荷载在平行板跨方向的接触宽度(m);(2)多个集中荷载(图4.2.5-2)式中S——最外两侧集中荷载的中心间距(m);a₀——集中荷载在平行板跨方向的接触宽度(m);4.2.5.2垂直板跨方向集中荷载传递宽度的计算方法应与平行板跨方向相同。4.2.6单向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宽度,可按下列方法计算。4.2.6.1平行板跨方向的弯矩计算宽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平行板跨方向的弯矩计算宽度(m);a₁——集中荷载在平行板跨方向的传递宽度(m)。4.2.6.2垂直板跨度方向的弯矩计算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中置荷载(荷载接触面积中心位于1/2板宽至y≥0.5be)的弯矩计算宽度(图 K——与板的宽跨比有关的系数,当B/l₀≥2.5l₀——板的弯矩计算跨度(m);x——荷载接触面积中心至支座边的距离(m);b₁——集中荷载在垂直板跨方向的传递宽度(m);(2)偏置荷载(荷载接触面积中心位于自由边附近,且y<0.5b。)的弯矩计算宽度式中y——荷载接触面积中心至板自由边的距离(m);b'.集中荷载位于自由边附近时,沿垂直板跨方向的弯矩计算宽度(m)。4.2.6.3当有多个集中荷载同时作用,弯距计算宽度重叠时,其计算宽度可取最外两侧集中荷载分布宽度之和的1/2与最外两侧集中荷载中心距离之和(图4.2.6-3)。4.2.7单向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剪力计算宽度可按下列方法计算。4.2.7.1平行板跨方向的剪力计算宽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平行板跨方向的剪力计算宽度(m);a₁——集中荷载在平行板跨方向的传递宽度(m)。4.2.7.2垂直板跨方向的剪力计算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中置荷载(荷载位于1/2板宽附近,且y'≥0.3x+1.8h₀)的剪力计算宽度式中y'荷载接触面积边缘至板边的距离(m);h₀——板的有效高度(m);式中y'——荷载接触面积边缘至板边的距离(m);x——荷载接触面积中心至支座边缘的距离(m);的剪力计算宽度h₀——板的有效高度(m);4.2.8单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宽度可按单位宽度计。M=mM₀m——弯矩系数,根据板厚与肋高之比(图4.2.9)按表4M₀——按简支板计算时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kN·m),在计算M₀时,应考虑各项图4.2.9梁板断面示意图跨中跨中(2)当板与梁整体连接时,跨中弯矩取按四边简支板计算的跨中弯矩值的0.525倍,支座弯矩取按四边简支板计算的跨中弯矩值的-0.75倍。 f——混凝土轴心受拉强度设计值(MPa),对叠合板,取预制板和叠合层中混凝h₀——板的有效高度(mm)。4.2.11.2冲切锥体的周长(图4.2.11)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x——荷载接触面积中心至支座边缘的距离(面积的15%。(1)当板的宽跨比小于或等于1.0时,不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20%;(2)当板的宽跨比大于或等于1.5时,板中1/2板跨范围内,不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4)横向分布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250mm。采用对称弯起搭接形式(图4.2.16a),非叠合板可采用环扣搭接形式(图4.2.16b)或其4.2.17码头面板顶层设置构造钢筋时,其配筋率可取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在横梁顶面垂直于梁的长度方向宜增设短筋(图4.2.17)。4.2.18板的搁置长度应根据计算确定,简支板不宜小于200mm,叠合板不宜小于150mm。板跨度小于3m时,搁置长度可适当减小。单向 4.2.19后桩台和引桥可采用铰接空心板。小型码头也可采用空心板,但应采取设置边梁等措施加强码头整体性。4.2.20铰接空心板的截面应根据计算确定。空心板的孔洞可采用如图4.2.20所示的形式,选型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板的肋宽不应小于80mm,孔洞的顶、底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70mm。孔洞较大时,应验算孔顶强度。4.2.21铰接空心板之间的纵向拼缝宜做成铰接形式(图4.2.20)。缝内可采用C30以4.2.22铰接空心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可采用荷载横向分布法或有限条分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法可按附录C计算。对于孔洞较大的空心板,尚应验算孔顶冲切强度。4.3.1梁系结构采用平面方法计算时,纵梁根据梁与支座连接情况、支座宽度等结构特点,宜选取简支梁、弹性支承连续梁等计算模型进行内力分析,也可采用其他适合结构特点的计算模型。4.3.2简支梁的计算跨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弯矩计算时(2)剪力计算时式中l——计算跨度(m),不大于1.05l;e——搁置长度(m)。4.3.3连续梁结构宜按考虑支座宽度的弹性支承连续梁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4.3.3.1按考虑支座宽度的弹性支承连续梁计算时,支座可近似按支座宽度范围内均匀分布的弹簧考虑,计算图式如图4.3.3所示。式中k——分布弹簧单位长度刚性系数(kN/m²);K——支座竖向刚性系数(kN/m),取横梁或桩帽在支座中心处产生单位竖向位移式中k——单个弹簧刚性系数(kN/m);K——支座竖向刚性系数(kN/m),取横梁或桩帽4.3.4连续梁结构分别按式(4.3.4-1)和式(4.3.4-2)计算支座的相对刚性系数和相对K——支座总竖向刚性系数(kN/m),取横梁或桩帽在支座中心处产生单位竖向位 4梁板式码头设计按点支承的连续梁计算的条件αβ允许的上限值中心距。计算的弯矩和剪力可进行削峰处理,取计算值距支座中点1/4支座宽度处的数4.3.7.1全部由单桩支承时(图4.3.7a),计算跨度宜取桩轴线与梁底面线交点之间4.3.7.2单桩和叉桩支承时(图4.3.7b),计算跨度宜取单桩轴线和叉桩的两轴线交码头前沿泥面与实际斜坡面交点的1/2处(图4.3.8)。4.3.11双层系靠船的梁板式码头(图4.3.11),码头系靠船部分结构应包括靠船构件、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b)b)图4.3.7横向排架计算跨度示意图4.3.6条进行。图4.3.11双层系靠船的梁板式码头结构示意图 4.3.17.2当简支结构承4.4.1.1桩帽平面尺寸应取其顶面尺寸和底面尺寸的较大值。顶面尺寸和底面尺寸(4)桩帽外包最小宽度,截面小于或等于600mm×600mm的方桩取150mm,管桩与桩帽为铰接连接时取0.25倍桩径,与桩帽为嵌固连接时取0.4倍桩径。小于0.5倍桩帽宽度,且不得小于600mm。4.4.2.2桩帽顶面纵横向钢筋配筋率之比不应超过1.5。方桩桩帽受力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6mm,管桩桩帽受力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8mm。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4.4.2.3方桩桩帽水平箍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帽水平箍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水平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4.4.2.4桩帽受力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5%。长度的要求(图4.4.2)。4.4.2.6叉桩桩帽底面在每根桩范围内应不少于4根纵向和横向箍筋通过。数量不4.4.2.7当桩帽尺寸较大,宜设置水平拉筋,拉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可取图4.4.2桩帽钢筋布置图4.4.4.2叉桩桩帽沿横梁轴线方向,当斜桩轴线与横梁轴线的平面夹角小于或等于式中F——桩帽顶面一侧荷载合力的设计值(N);取荷载合力点至两桩中心连线的水平距离,沿横梁搁置方向取值与直桩桩f;——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MPa);h₀——截面有效高度(mm)。4.4.6桩帽裂缝宽度验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4.4.7桩帽与横梁的连接应牢固。连接形式可采用预埋钢筋或在桩帽顶面两侧设帽耳 4.4.7.1采用预埋钢筋时,重要工程预埋钢筋应根据计算确定,一般工程可在桩帽顶面沿横梁轴线预埋两排插筋,插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与桩帽纵向钢筋的间距协调。预埋钢筋埋置深度和伸入梁内的长度均应满足钢筋锚固要求。4.4.7.2采用帽耳时,帽耳宽度不宜小于250mm,帽耳与横梁之间应用钢筋连接。4.4.8桩帽混凝土应采用干施工浇筑工艺。4.5.1靠船构件可分为悬臂梁式和悬臂板式。靠船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4.5.1.1悬臂梁式靠船构件截面可采用矩形、T形、Ⅱ形和4.5.1.2作用在悬臂梁式靠船构件上的全部船舶撞击力应由一个靠船构件承受,并按击力作用位置应根据水位和防冲设备等情况确定。4.5.1.4悬臂梁式靠船构件之间宜设置纵向水平撑(图4.5.1),水平撑与靠船构件外边线的净距不得小于100mm。B-BA-A图4.5.1水平撑与靠船构件连接示意图4.5.1.5悬臂板式靠船构件应按悬臂板进行设计。4.5.2靠船构件的底高程应满足船舶安全停靠的要求。4.5.3当停靠干舷较低的小型船舶或顶推驳时,可设置浮护舷或其他防护措施。4.5.4当采用浮护舷时,应防止其在低水位时进入码头下。4.5.5预制悬臂式靠船构件伸入现浇横梁中不得少于50mm。靠船构件的受力钢筋应伸入横梁,并宜与横梁顶层钢筋焊牢或采用其他可靠的锚固措施。4.5.6设有上横梁和下横梁时,应适当增加横梁悬臂端箍筋,加强靠船构件与上横梁和5无梁板式码头设计5.0.1无梁板式码头上部结构可由面板、桩帽、靠船构件等构件5.0.2无梁板板带的计算宽度(图5.0.2)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b₄——纵向排架计算板带宽度(mm);5.0.3无梁板纵向板带和横向板带的计算跨度均可按第4.3.7条规定确定。 图5.0.7桩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划分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1)支座弯矩,桩上板带75%,跨中板带25%;(2)跨中弯矩,桩上板带55%,跨中板带5.0.9无梁板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应分别乘以经验折减系数m。均布荷载时折减系数m可取0.7;集中荷载时折减系数m可取1.0。制构件提高一级。接缝钢筋的连接宜采用环形接头(图5.0.11)。环形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倍受力钢筋直径,环形钢筋的弯曲半径不应小并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宜小于16mm。 6.0.5.4底部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取0.15%。6.0.7.1刚架或桁架结构设置底部平台时,平台厚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6.0.8.1墩体结构边缘至最外一排基桩外边缘的距离,当桩径或桩宽小于等于600mm时,不小于300mm;当桩径或桩宽大于等于1000mm时不小于0.4倍桩径或桩宽且不小于500mm。 7桁架式码头设计7.0.7小型码头可将桁架作为刚性桩台计算桩力(图7.0.7);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7.0.15桁架立柱和下弦杆截面边长不宜小于400mm,桁架整榀或分榀预制时,所有杆7.0.16相邻桁架宜设置增加码头纵向刚度的设置垂直剪刀撑或单斜撑,其截面边长不宜小7.0.17桁架节点处各杆件的中心线应交会于一点,节点处截面应局部加大(图7.0.17),其抹角尺寸不应小于150mm。节点处应根据构造要7.0.18连接多杆件的节点在保证各杆件连接图7.0.17桁架节点构造示意图 8.1.1大水位差码头可采用梁板式、框架式、桁架式和墩式等结构型式,系靠船设施可采用多层结构或浮式结构。8.1.2大水位差梁板式码头和框架式码头的顶层面板、纵梁和横梁可按梁板式码头的有关规定设计,大水位差桁架式码头应按第7章的规定设计。8.2多层系靠结构8.2.1具有多层系靠结构的框架式码头(图8.2.1)主体结构应由基桩和空间框架构成,8.2.2框架式码头的内力可按空间结构计算。8.2.3框架式码头中,各结构段立柱与基桩、横梁、纵撑、横撑之间应可靠固接;同一轴线上各跨钢筋混凝土纵、横撑宜设计成连续结构,且主筋应伸过端部立柱轴线后进行锚固。8.2.4框架式码头的多层系靠结构可按桁架式码头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8.2.5设置多层系靠船结构的梁板式码头(图8.2.5)横向排架内力可将横梁、靠船立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8.2.6设置多层系靠船结构的梁板式码头基桩宜采用钢管桩,系靠船结构宜采用钢结图8.2.5设置多层系靠船结构的梁板式码头结船立柱图8.2.7多层系靠船结构的桥机墩式码头结构示意图力混凝土梁不应超过跨度的1/600;伸臂端部最大挠度对钢梁不应超过伸臂长度的8.2.13桥式起重机作业时,简支伸臂吊车梁伸臂部分的横向变形 8大水位差码头设计8.3.1单独设置浮式系靠船设施的梁板式码头(图8.3.1)码头平台的桩基可采用全直8.3.2作用在平台横向排架上的撞击力应考虑浮式系靠船设施各部位吸能的影响。梁8.3.5单独设置浮式系靠船设施的桥机墩式码头(图8.3.5)设计应按本章有关规定9.0.3防冲设施可采用钢桁架式结构或由钢桁架和橡胶护舷组成的复合式结构。钢桩或多桩时,桩的中心间距宜取2~3倍桩径。柔性靠船桩的水平刚度系数应控制在500~ 10接岸结构及岸坡设计10.0.2高桩码头接岸结构型式可采用直立式(图10.0.2-1)或斜坡式(图10.0.2-2)。10.0.4斜坡式接岸结构应根据地基、水深和挡土深度等条件选型,并应符合下列等方法,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深层水泥搅拌等方法。地基加固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头基槽开挖超深允许值,对液性指数大于等于0.75或标贯击数小于等于14的I、Ⅱ类土可取800mm,对对液性指数小于0或标贯击数大于等于30的Ⅲ、IV类土可取500mm。 11测量定位11.2.3.5GPS点位应选在方便使用和保存的位11.2.3.6GPS点间需要通视时,应在附近设方位点,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11.2.5.1CPS测量控制网中作为起算点的高级控制点不得少于2个,并宜选第3个11.2.5.2GPS测量控制网宜在测区内布设成独立基线构成的多边网或附合路线。超过2mm,图根点不得超过3mm。(2)观测时间不少于30min;(3)采样时间间隔为15~30s;(4)观测卫星不少于4颗,卫星分布象限不少于2个;(5)观测时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不大于8;11.2.6.3外业观测应统一采用世界协调时。观测期间应注意观测仪器的工作状态, 11测量定位有效的观测时间和记录数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观测数据转存备份。11.2.6.5数据处理应采用专业软件。人工干预采用自动处理方式处理的数据时,应11.2.6.6外业数据质量检验和复核应满足下列要求:(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小于10%;(2)同一条边任意两个观测时段的成果互差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2倍;(3)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分量闭合差限值按下式计算:Wx=Wy=W₂=±3√n·8式中Wx,Wy,W₂——坐标分量闭合差;n——闭合环中的边数;δ——按平均边长计算的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4)同步观测闭合环闭合差限值按下式计算:式中W(x,y,z)——同步观测闭合环的闭合差;n——闭合环中的边数;δ——按平均边长计算的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5)附合线路的坐标增量闭合差按式(11.2.6-1)计算,其中n为附合线路的边线;(6)单支线两个时段基线解算结果互差小于相应等级精度指标的√2倍。11.2.6.7外业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重测或补测。重测或补测的分析结果应写入数据处理报告。11.2.6.8GPS网的最小无约束平差宜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GPS网的最小约束平差可在WGS-84坐标系、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中进行。必要时,可利用局部拟合的转换参数进行WGS-84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坐标转换参数应进行间的平面边长、坐标方位角和相应的精度评估信息。11.2.7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1.2.7.1各级三角网或三角锁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表11.2.7-1采用。四等46≤1/100000(首级)≤1/70000(加密)一级24二级12图根 1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11.2.7.2各级量距导线技术要求应按表11.2.7-2采用。量距导线技术要求表11.2.7-2导线相对闭合差2412图根111.2.7.3各等级电磁波测距导线的技术要求应按表11.2.7-3电磁波测距导线技术要求表11.2.7-3导线总长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闭合差四等46 一级24二级12图根 111.2.7.4GPS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应按表11.2.7-4采表11.2.7-4GPS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表11.2.7-4固定误差比例误差系数相邻点平均距离限制一级二级图根 11测量定位11.3.2.1各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应按表11.3.2采用。检测已测测测较差(mm)(双面尺)平原山区附合或支线支线附合或环路四等图根一4②控制网布设成结点网时,结点与结点或起算点间的路线长度,应小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的路线长度的0.7倍。11.3.3.1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应按表11.3.3采用。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表11.3.3附合或环形闭合差四等388图根23四等高程应精确到1mm,两次高差不应大于2mm;图根高程应精确到5mm,两次高差不应大于10mm。11.3.4采用GPS高程控制网应符合下列规定。11.3.4.1采用GPS进行高程控制测量计算GPS网点的正常高时,应至少采用3个能11.3.4.2GPS高程所用的已知水准点距测区不宜超过15km,并应有1个及以上等级(1)按附录F选择定位方法; 12.1.10沉桩控制标准、质量要求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12.2.2夹桩应根据受力情况进行 13.1.1’预制场地的布置应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合理安排,减少场内搬运和工序间的干扰,13.1.2临时性预制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3)受水位变化和风浪的影响小,易于排水;(4)利用原有码头面作预制场地时,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荷载不超过码头的设计荷载;(5)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少。13.1.3上部结构预制偏差应符合表13.1.3的规定。允许偏差(mm)梁板空心板梁π型板高度(厚度)凹凸面毛面±10宽度 的弯曲矢高8边板外沿5其他8不大于13边板外沿5其他8顶面两对角线之差 13.1.4混凝土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的有关规定。13.1.5预制构件上应注明工程名称、构件型号、混凝土浇筑日期和施工编号。 13.1.6预制构件出厂前应进行验收。13.2.1预制构件吊运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需提前吊运,应经验算。13.2.2预制构件采用绳扣吊运时,其吊点位置相对设计规定位置偏差不应超过13.2.3预制构件吊运时应使各吊点同时受力,并应防止构件产生扭曲。吊绳与构件水13.2.4预制构件吊运时应缓慢起落。13.2.5桁架吊运时应有足够的刚度,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13.2.6有特殊吊运要求的构件,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施工具体情况,必要时采用特制的吊运工具或采取加固措施。13.2.7预制构件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3.2.7.2按两点吊设计的预制构件,可用置,必要时应采用多点垫或其他方式存放。按三点吊以上设计的预制构件,宜采用多点支13.2.7.3不同规格的预制构件宜分别存放。13.2.8多层堆放预制构件时,其堆放层数应根据构件强度、地基承载力、垫木强度和存放稳定性确定。各层垫木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其位置偏差不应超过±200mm。13.2.10存进贮存场的预制构件应按规定继续进行养护。13.2.11用驳船装运预制构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驳船甲板面上均匀铺设垫木,并适当布置通楞,垫木顶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并(2)按支点位置布置垫木时,位置偏差不超过±200mm;(3)装运多层预制构件时,各层垫木在同一垂直面上。13.2.12驳船装运预制构件应注意甲板的强度和船体的稳定性,宜采用宝塔式和对称的间隔方法装驳。吊运构件时,应使船体保持平稳。13.2.13驳船长途运输预制构件时,应采取下列措13.2.14陆上运输预制构件时,各支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防止过猛震动。在斜(1)测设预制构件的安装位置线和高程控制点13.3.4.2水泥砂浆找平厚度宜取10~20mm,超过20mm应采取措施。13.3.7采用预制安装桁架或刚架结构时,钢筋接头和铁件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预制构件安装偏差应符合表13.3.8的规定。允许偏差(mm)梁空心板梁板 侧面竖向55不大于20不大于15不大于15 13构件预制、吊运及安装续上表允许偏差(mm)梁空心板梁板 结构前沿线14.0.7无掩护水域现场浇筑混凝14.0.8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前,锤击沉桩处与现场浇筑混凝土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帽或局部降低上部结构底标高的措施(图14.0.9)。 14.0.10码头伸缩缝和沉降缝的构造及填缝材料的品14.0.11现场浇筑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的防腐14.0.13利用刚完工的码头作施工场地时应根据施工载荷进行核算,并应采取防止码头破损或污染的保护码头面层施工偏差应符合表14.0.14的规定。表14.0.14允许偏差(mm)码头面层平整度(用2m靠尺检查)655板块伸缩缝顺直差(每20m)15.0.1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应满足保证码头岸坡稳定的设计要求。15.0.2码头施工区挖泥应满足下列要求:(2)按设计或施工的开挖要求进行阶梯形分层挖泥;不应大于1m。设计另有规定时应满足设计要求。15.0.5接岸结构岸坡回填土和抛石不15.0.6.2接岸结构采用板桩式时,回填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板桩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全距离。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期间,对正在施工部位和附近受影响的建筑物或岸坡定期进行沉降和位移好记录;附录A水平集中力的横向分力在排架中的分配附录A水平集中力的横向分力在排架中的分配水平集中力的横向分力在排架中的分配系数受力排架12345651236123471234 812345912345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续上表受力排架123456123456附录B四边简支板承受集中力荷载的弯矩计算P——集中荷载标准值(kN);q——单位面积上的荷载(kPa);b₁——集中荷载沿l₀方向的传递宽度(m)。B.0.2非对称于板中心的集中荷载所产生的弯矩标准值,可按迭加原理按下列方法近B.0.2.1荷载作用在对称轴上(图B.0.2-1)可按下列公式计算:M₀=a₀P=α₀a₁b₁qM₀=β₀P=β₀a₁b₁gM₀=β₀P=β₀a₁b₁q不作用在对称轴上集中荷载示意图附录B四边简支板承受集中力荷载的弯矩计算x0x0000o×x 续表B.0.₀ 续表B.0.1 续表B.0. 一一一 附录B四边简支板承受集中力荷载的弯矩计算续表B.0. 一 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附录C铰接板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C.0.2板的抗弯刚度与抗扭刚度比例参数可按下式附录C铰接板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rr0T1122330445051T21323044406554101r213243401T2132434055406附录C铰接板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12345r0234501230440658306931000J₆₃J₇.₁r1106721000773100006631)7721000附录C铰接板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12r236744000066附录E无梁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E.0.1.2计算横向排架应按纵向排架内力分析得出的支座反力,通过试算找出使横E.0.2无梁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配筋板带弯矩的分配原则为集中荷载产生的弯距由计1-#1纵向排架;2-#2纵向排架;3-横向排架;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h,——垫层厚度(m);l₀——计算跨度(m),可按节4.3.7条规定确定;l₀——计算跨度(m)。建筑物离岸距离(m)直伸导线二级导线一级导线四等导线二级导线结点导线二级导线一级导线四等导线插网、插点二级小三角一级小三角四等三角四等三边导线、矩形混合控制网平台扩大扇形网一级导线四等导线四等三边三角、三边网一级小三角四等三角四等三边国家B级GPS测量水准网等级四等四等四等AABBBBBBCCCCCCDDDDDDE自动跟踪定位法EEEEEFFFFG GGaDJ₆(经纬仪)abDJ₂(经纬仪)bbbbCDJ₁(经纬仪)CCcCCd测距仪(I~Ⅱ级)ddddd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建筑物离岸距离(m)eeeeeefffffg gghS₃、S₁、S₀.s水准仪S₀,sAp=(Yp-Y₀)sina+(Xp-X₀附录H夹桩螺栓和垫板γxN₀≤2Tf(H.0.1)螺栓与垫板规格可按表H.0.2选用。螺栓直径(mm)面积(mm²)厚度(mm)8单根螺栓施于桩壁压力设计值T(kN)(2)螺栓上紧至使垫块嵌入夹桩木内1mm左右。附录J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陈奉琦(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程泽坤(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宏(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吴忠仁(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张黎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金晓博(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钟相尧(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柴信众(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曹义国(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曹称宇(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鲁子爱(河海大学)李德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吴敦龙(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程泽坤(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陈奉琦(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吴忠仁(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金晓博(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曹称宇(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张晓红(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董方(人民交通出版社)管理组人员名单:程泽坤(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陈奉琦(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金晓博(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曹称宇(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曹义国(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3一般规定 3.1一般要求 3.2作用与作用效应组合 3.3桩基布置及桩的轴向刚性系数 3.4耐久性 4梁板式码头设计 4.1一般规定 4.3梁 4.5靠船构件 5无梁板式码头设计 6墩式码头设计 8大水位差码头设计 8.1一般规定 8.2多层系靠结构码头 8.3独立浮式系靠结构码头 9柔性靠船桩码头设计 10接岸结构及岸坡设计 11测量定位 11.2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1.3施工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13.1构件预制 13.3预制构件安装 14现场浇筑混凝土 15接岸结构和岸坡施工 附录C铰接板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置3层以上的系靠船结构或浮式系靠船设施的结构。目前这类码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3.3.1,3.3.2码头横向排架基桩常用的布置形式有两种,即由直桩和叉桩(或斜桩)组对摩擦桩,桩单位沉降所需轴向力C值原规范是根据138根打入式钢筋3.4.1~3.4.3海港高桩码头混凝土结构经常与海水接触并处于潮湿环境中,氯离子侵工结构耐久性调查结果可知,执行87版规范以前建造的海港高桩码头,多数龄期在10~缝,需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维修。也有少数码头龄期在30年以上,才开始大规模维修如不考虑任何防腐蚀措施,根据经验测算,其使用寿命3.4.4复杂的结构形式从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受力性能等多方面分析,都对防腐蚀不超载)的前提下,使用年限一般可达30年。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如果要求更长的工作码头均布置有斜桩,以抵抗各种水平力。自20世纪80年代成功研制预应力大直径管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