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1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2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3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4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组成:1、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重点与难点2、分析学生,了解学情3、设计教学方式及方法1、课前探究设计2、新课导入设计3、教学结构设计4、课堂总结设计1、评价试行结果2、修改教学设计方案课前系统

课堂系统

课后系统

说教材

课前系统

课程标准教材地位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

课前系统

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说教材

课前系统

本课是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一课,该单元阐述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中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外交政策作出的巨大调整,本课正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开篇之作,且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贯穿于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因此学习本课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教材地位说教材

课前系统

本课总共分三个子母,我将它概括为两个大问题,即: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提出和在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成就。教材内容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二战”后国际关系突出特点;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结合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掌握渐进式的历史探究学习“三步法”即(了解-理解-见解)

情景再现历史比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各抒己见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苏建交;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过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说教材

课前系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说教材

课前系统

说学生

课前系统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历史时已经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历史知识较浅,学生只是简单的了解,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了,对新中国的外交一知半解,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奥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说教学方式和方法

课前系统

见解理解了解根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的具体教学方式:渐进式模式的历史探究学习“三步法”:教学方法:谈话式的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讲解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设计组成:1、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重点与难点2、分析学生,了解学情3、设计教学方式及方法1、课前探究设计2、新课导入设计3、教学结构设计4、课堂总结设计1、评价试行结果2、修改教学设计方案课前系统

课堂系统

课后系统

课前探究设计

课堂系统

课前指导: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设计意图:对导学案的设计力求简单明了,即与教材紧密结合,注重对教材知识的梳理,构建教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朋友们,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另一个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要合作以达到共赢!新课导入设计

课堂系统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2分钟)新课导入设计

课堂系统

新课导入设计

课堂系统

和平?!我们的立场是…….停战!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系统

(1)渐进式模式的学习探究第一步:“了解”——了解历史事实、历史线索、阶段特征。①自主探究一: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②自主探究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在新中国初期的具体表现③自主探究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8分钟)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系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方针

含义

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胜利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于孤立。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系统

时间外交成就意义1949—19501953—1955

1954年

1955年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同苏联等17国正式建交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席、各位代表: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思考:1、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2、“求同存异”方针在现今社会是否被应用呢?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系统

(2)渐进式模式的学习探究第二步(20分钟)“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合作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特点和意义。(视频)合作探究二: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设计意图: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深化认识。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系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特点和意义。(视频7分钟)合作探究一《周恩来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再现历史,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获得认识。国际因素国内因素1953年12月,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印度方面赞同(首次提出)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双方同意这一基本原则,并将它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历史背景:1955年,万隆会议。(最终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功实践深远影响:1953年——1955年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系统

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格局。首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其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近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根据材料,请分析“一边倒”方针的国际形势?报告一报告二报告三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系统

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国家利益结论: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思路引领:合作探究二课堂总结设计

课堂系统

教学小结:组织学生阅读【本课要旨】,以谈话法按照板书引导学生回顾,点明教材重点与难点。(4分钟)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形势走向国际舞台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课堂总结设计

课堂系统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B.亚非会议C.雅尔塔会议D.日内瓦会议2.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下列哪个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求同存异”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实行了下列哪种外交方针A.“一边倒”B.“一大片”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4.以下哪一项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求同存异C互不干涉内政D和平共处…….课堂总结设计

课堂系统

(3)渐进式模式的学习探究第三步(2分钟)“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通过几组图片展现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外交,播放《歌唱祖国》,使学生在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明确认识:弱国无外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堂总结设计

课堂系统

让我们与祖国一起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