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孩子的家庭教育_第1页
浅谈孩子的家庭教育_第2页
浅谈孩子的家庭教育_第3页
浅谈孩子的家庭教育_第4页
浅谈孩子的家庭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孩子的家庭教育239班高岳锴家长一、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既是生命的延续,也是事业的延续。所以,从古到今,为人父母,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才、成功,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一)林则徐的故事。林则徐当年赶考,因为年龄比较小,人也长得很瘦小,被父亲架架着,进了考场。当时,监考官看见后,心想这个小孩,究竟能不能考上,得先出题试一试。于是,考官出了个上联,叫“以父为马”,让林则徐对出下联。林则徐不假思索,对出了下联:“望子成龙”。林则徐的父亲,为了儿子“成龙”,宁愿当牛做马,自己也在所不惜。事实上,林则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发愤读书学习,个人最终成名成功,成为清朝的一品大员、封疆大吏。虎门销烟,大家都很熟悉。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他在教育子女后辈方面,也留下了一些耐人品味的话,如:“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反受其害;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反损其志”。林则徐说了这么多“留钱做什么”,那他到底要给后代留什么呢?我想,就是一种自强、自立和正直为人的精神。农村有一句俗话,叫“家有万贯,不如烂店”。经商开店,也是一项事业。还有一句俗话,叫“家有万贯,不如薄艺在身”。薄艺,就是有一门手艺,有一门本事。作为父母,应给孩子留什么?要留事业,要留本事,这就要靠教育。当然,许多方面的本事,要靠学校来教育。作为家长来说,主要是规范他做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把事业做好,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421”家庭,也就是“四个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在全国尤其是城镇地区,已经逐步成为一种主体。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上辈的人,兄弟姊妹都多,大多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在那一个时候,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心态上比较平和。因为,“东方不亮西方亮,阴了南方有北方”。而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三代人、两个家庭,都围着一个宝贝转。现在,一个孩子,承载着两大家族、三代人的全部希望和幸福!因此,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谁都不愿意马虎,谁也不敢去马虎。对于这一点,我想各位家长,体会一定很深刻,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尽管大家都很忙,仍然要放下家务,放下生意,放下工作,参加今天下午家长会的深层次原因吧?因为,对子女,信念不倒,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均为收获。强化挫折教育,磨练孩子意志,应为当务之急。(三)如何去教育孩子?我个人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爱之有度,斥之有理,罚之得当”。1、关于“爱之有度”。爱子女是人之天性。但是,再深的父爱和母爱,也不能代替孩子自身的探索;再好的爸、再好的妈,也不可能陪儿女一生一世。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性。例如:(1)对孩子爱之过度—溺爱。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2)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一直接送,不让孩子出门,怕孩子被人欺负,怕不安全,怕孩子受累。就像是保护小鸡一样,整天把娃扇到自己的翅膀底下,不让孩子与外界、与社会接触,造成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孩子长大之后,严重缺乏与人交往、与人相处的能力,对社会了解不够,很难适应社会环境,生存能力不强。(3)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心就软了。即使明明知道孩子在提无理要求,但还是经不住孩子的哭哭啼啼,只好算了,完全答应他。孩子要吃什么,满足他;要什么玩具,给他买;吃饭自己不动手,大人一勺一勺的喂,还蛮有理由:“娃还小哩”!结果,孩子都进了幼儿园了,还要老师喂饭。可以说,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一方面养成了孩子的娇气,另一方面养成了孩子的霸气,这是独生子女的显著特点。(4)包办孩子的一切。能包办就包办,能代替就代替,甚至有代孩子做作业、写作文的现象。使孩子生理上虽然断了奶,但心理上还有依赖现象而未断奶。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作为家长,应给孩子适度的爱,正确的爱,做到爱而不宠,养而不娇。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常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关爱子女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出现逆反和反叛?有一个寓言故事,叫《豪猪的哲学》。说是有一群豪猪,像刺猬一样,挤在一起过冬,它们老有一个困惑,不知道在一起什么样的距离最好,离得稍远一点吧,相互借不到热气,就会非常的冷。于是,大家就往一起凑,结果一旦凑近了,彼此身上的棘刺,就又扎着对方了。于是,就又开始远离,但是再远一些的话,大家又会感到寒冷。冷了就凑近,凑近就受伤,然后又远离,多次磨合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堤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由此可见,最恰当的距离,就是彼此既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父母和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非爱行为”。什么叫非爱行为呢?大凡为人父母者,可能绝大多数的人,会对孩子经常说:我们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啊,你为什么不好好地念书呢?所有这些,都算“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一位英国心理学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目的。世间几乎所有的爱,大家都想最后到一起。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尽早地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就越成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无论父母对孩子,还是老师对学生,一旦没有了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就会到《论语》中说的,到了“数”这个阶段。一切过于密集了,彼此不再独立了,这就潜藏着隐患。也就是距离疏远,甚至崩溃已不远了。人间最高的境界,莫过“花未全开,月未全圆”。花一旦全开了,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了,马上就会缺损了。花未全开,月未全圆,人的内心,才会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师生之道,都是如此。稍留一点分寸,就会海阔天空。在寒冷的冬季,孩子冻得发抖,在这个时候,作为父母,是给孩子直接取暖,还是给孩子一把镰刀?答案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鸡鹰合养的故事。人也要像鹰那样在大自然中经历风雨、开阔视野、敢于挑战,在险恶环境中不断地磨练自己,这样才能张开理想的翅膀飞向那美丽广阔的蓝天,去实现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朋友,要和孩子交朋友。面对孩子,要能弯下腰,俯下身子,倾听心声,去交朋友,达到通心、告诫、互动,要由单一的父子关系,变成父子加朋友关系,要由单一的师生关系,变成师生加朋友关系,更好地“因人施教”。“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孩子成长中,朋友伴随人生,也影响着人生。好朋友是一本书,能打开整个世界,是一盏指路明灯,免使你走上岔道;坏朋友是迷魂药,可让你丧失理智,是一把利欲钢刀,注定你必受伤害。因此,要教育好孩子,懂得交友之道,正确进行交友。孔子讲,“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是好朋友?第一,正直坦荡的朋友;第二,宽容谅解的朋友;第三,广见多识的朋友。什么是坏朋友?第一,性情暴躁的朋友;第二,优柔寡断的朋友;第三,心怀鬼胎的朋友。究竟如何交朋友,近君子而远小人?必须把握好两条:第一是意愿,第二是能力。“意愿”,就是心存仁爱,追求与人为善。“能力”,就是知人之智,善辨贤愚优劣。如果做到了这些,在朋友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孩子的人生航船,一定会驶向辉煌的彼岸!2、关于“斥之有理”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对于孩子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影响,主要有三条:一是遗传优秀的基因。二是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与孩子平等交流。各位家长可以想一下孩子同自己顶嘴的事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顶嘴的次数可能会越多。那么,大家有没有认真地想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和大人顶嘴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做错了事,但对父母的批评不服气时;二是孩子没有做错事,父母冤枉了他时;三是孩子做错了事,他感到处理不公正时;四是有些事孩子不想马上做,父母逼他去做时;五是大人心情不好,拿孩子出气时。以上这些情况,不一定孩子全对,但父母可能确实有做得不太妥当的地方。从孩子方面来看,顶嘴有孩子的原因,现在的孩子接受教育较早,看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接受知识较多,他们的知识面比父母当年肯定要宽得多。这样,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强了,要求独立的心理也强了,顶嘴也可能是他们表达自己判断的一种特定方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追求独立性,要加强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和孩子的“品行”不能相提并论。孩子表达自己的判断,不可能像大人那样圆滑和委婉。所以,对孩子的顶嘴,不要一概斥之为不礼貌,不尊敬长辈,要区别对待,要斥之有理。一是无礼要讲清道理;二是正直的表现,敢于直面真言,要保护其正直性。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感到无论做什么,有理才能站得住脚,这对发展孩子的个性很有帮助。摆事实,讲道理,孩子一开始可能不会很有章法和条理。但这是一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学会从各种困境中摆脱出来,练就坚强的性格。反之,如果一味地压制孩子,让孩子把委屈吞进肚子里,只能造就委曲求全或满怀忧愤的性格。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表扬和批评的关系。过份的表扬会使孩子养成听不进批评的坏习惯,反之,不切合实际的批评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失去批评的效果,甚至会和孩子形成对立。对孩子而言,他或许对父母的表扬听得多了,不怎么在意,但对老师的评价却非常看重,这一点,我想我们的家长会身有同感。老师的一句表扬、一次鼓励会让孩子快乐几天、几周,甚至使孩子记一辈子,而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感觉被老师长期忽视,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会逐渐丧失对自己的自信。因此,我们的老师应当对学生多采用“赏识教育法”,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当好孩子的表率。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要一致,不能此一时、彼一时,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也无原则,一概禁止、斥责,说话不算数。家长如果说错了或做错了,应当认错,甚至道歉,为孩子树立知错即改的好榜样。这样,家长的威信才会更高,教育效果也会更好。有的家庭虽然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不准玩,什么时间后不准看电视等等,但家长却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打麻将、喝酒划拳,有的看电视看到深夜等。我想,这样做对孩子肯定是很难制约的,也很难给孩子起到良好的表率。(三)关于“罚之得当”孟子讲过:“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恶”。“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们认为,按照唯物辩证法,一分为二地分析,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人性“善”的一面,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孝敬之心、责任之心、包容之心。孝敬之心,是对父母有责任感,对家庭也有责任感,再扩展到更大层面,就是社会责任感了。“包容之心”,就是对别人,不求全责备,能够包容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理解人,谅解人,包容人,这是一种传统美德。一个能够包容人的人,必定是心胸开阔的人,是能够凝聚人心的人,是有望成功的人。关于人性中的“恶”,也可概括为三句话:私欲、贪婪、惰性。私欲,除了神仙,人人都有。人是凡胎肉体,都有七情六欲,没私欲是“仙人”,有私欲是“凡人”,私欲寡是“圣人”。三国时代的曹操认为,爱占便宜是人的天性。因此,他选人用人“唯才是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如果没有了私欲,自然就少了原动力。人在生活满足了之后,才能谈上更高的境界。但人的欲望虽属天性,若贪得无厌以至贪婪,就会成为万恶之源。至于“惰性”问题,也是人皆有之。出最小的力气,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成本,求最大的成果,这是人的共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人性特点出发,要正确运用必要的惩戒手段,做到罚之得当,达到抑恶扬善。毛驴上山时,要采用“一推、二拉、三打”的办法。(四)关于准确定位1、有一个民间故事,说有个人养了一只小猴和一头小驴。小猴子很机灵,它总在房上跳来跳去。主人见人就夸,也给它好吃好喝。小驴子看猴子老受表扬,也想学小猴子一样上房。有一天它踩着柴垛,艰难地上了屋顶,把屋顶瓦片踩破了一大片,结果被主人拖下来暴打了一顿。小驴子很不理解,想自己终于做成了小猴子做的事情,为什么它受表扬,而自己挨打呢?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猴善上树,驴善载物,各有所长。关键是要对自己准确定位,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充分地发挥出来,不要盲目追求,盲目仿效。如果说,小驴子能够在拉车载物方面,实实在在地干事,干出一定的成绩,肯定也会得到表扬和奖励。你的孩子属什么类型,要准确定位,有六个类型供选择,并定向培养。(1)狮子型果断强势(2)蜜蜂型事必躬亲(3)猴子型聪明灵活(4)孔雀型善于表现(5)绵羊型亲切温和(6)海豚型睿智博学网上13392人选择,其中狮子型占19%;绵羊型占38%;海豚型30%;蜜蜂型、猴子型、孔雀型加起来占13%。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类型?2、最近,生命科学提出了,人体结构有三最:最精密、最复杂、最灵巧。大家学过化学,石墨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但分子结构不同,性质就自然不同,用途就大相径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就是其中的奥秘。人体从分子水平说,细胞里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基因片段,基因片段上有碱基对。人体有30亿个碱基对,碱基对在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状进行排列。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组合,用高等数学去计算,应该有多少种顺序?要组合成多少个体?世界上共有60亿人口,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上面,我之所以要讲这么多,只是想阐述一个观点:一个人从刚出生那时起,智商就基本确定了,而情商在后天才逐步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生成才路千条,不只上学一条道。凤凰卫视报道,北大的校长讲:“北大学生卖肉,没什么了不起!”如果能卖得很科学,能根据不同的部位,讲清肉的烹饪用途,再按照烹饪科学规律,向顾客提出好的建议,照样可以卖上好价钱,这也是一种个人才能。再比如卖菜吧,如果能按照营养知识,按照烹饪技艺要求,知道如何合理搭配,懂得吃什么补什么,这也是一种个人能力。还有,像从事足疗行业,按“足下藏玄机”理论,若能够“妙手显神通”,准确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做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养生,使人延年益寿,就绝对能够赢得顾客,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我们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干什么?到底能够干什么?一定要准确地定位,一定要正确地选择,并据此引导和教育。要把孩子禀赋当中,最为优秀的那一面,切实发挥到最大值,力争发挥到极致,这才是教育子女的最大成功,才是教育真正有所作为的关键,才是“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体现。二、为什么要开展“四德教育”?(一)儒家学说,核心是“仁”,也就是“爱人”,理论体系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当然,“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是,辩证的看,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国民性,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忠义仁勇”:<<<<千百年来,关羽作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在海内外华人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因而被尊为“关公”。<<<<人们敬慕关羽的“忠义仁勇”,因而从封建朝廷到民间,都对他广泛尊崇,“忠义仁勇”,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尽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十年“文革”期间,提出了“破四旧”,进而批林批孔,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使得那一段时间的学生,也就是今天35-50岁左右的这一茬人,在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方面,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大的断代,由此出现了一些社会性问题。现在,我们之所以抓“四德教育”,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断代问题”进行弥补。

第二,社会原因。关于“四德”教育,我们一提出来,经过这么一段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为什么能够得到社会各界认可?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当然,对这个问题,我研究的还不够深,思考的还不够全面。我认为,最起码的是,我们抓住了家长、社会以及大家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什么是焦点问题?大家都知道,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有四个特点:一是思想颓废;二是行为失范;三是诚信缺失;四是心态失衡。关于思想混乱,行为失范,这主要是社会影响。现在的人,思维方式多是发散式的,是全方位的,想想什么就想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有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这和我们的法制整个配套还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还包括有法不依的问题。所谓的诚信缺失,现在社会上的假冒伪劣,大家到处可以找到,可以列举很多的例子。像咱们经常看到的办证,到处给墙上喷广告。今天覆盖了,明天还会有。办什么证,都是假证。你要什么图章,都可以给你刻来。现在网络上的虚假很多,通过信息告知你获得了什么奖,到什么地方领奖,如果没有时间来领,给他寄什么费,实质就是诈骗,令人防不胜防!所谓的心灵扭曲,有关专家在研究中国目前的社会现象时,提了三个矛盾和问题。1.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比如环境恶化的问题,地球变暖的问题,海平面上升的问题等等。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问题。现在人们收入的差距在拉大,行业之间的差距在拉大,部门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过去的人,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现在的人,是“一边吃肉,一边骂娘”。人们心里都不平衡,这就是矛盾。3.自己与自己的矛盾。现在的人,思想上浮躁,心理上烦躁,情绪上焦躁,工作上急躁。对于这些现象,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在哪里都可以找到。这一系列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从源头上解决,就跟治理腐败一样,必须关口前移,就要靠教育,从小学阶段抓起,解决好基础性的问题。“四德”教育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的一个载体,提供的一个平台,提供的一个抓手,所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第三,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现在人们讲,与世界接轨。企业的管理模式,好多是学外国的经验。很多企业和用工单位,在招聘用人的条件中,大多有高学历的要求: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大专以上,甚至要硕士、博士。其实,企业和用工单位的许多工作,都是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的。也就是说,这些工作,没有高学历也能完全胜任。这种学历“高消费”的结果,助长了人们盲目追求高学历的风气,形成了一种误导:似乎有了高学历,才会有一份好工作,永远不下岗。正是这种社会心理,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有一位老教师在回忆自己的教育生涯时,曾不无感慨地讲,原来在学校里那些不好管的、比较“顽皮捣蛋”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许多人都当上了厂长、经理和老板,变得很有出息。而那些原来在学校里所谓的顺听、顺教的“乖孩子”,却成了厂长、经理、老板的打工仔。原因是什么?我想就是典型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本本主义,尽信书,没有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现在许多高层次的部门招聘人,着重考察的是素质和能力。当然,先要看文凭,其次是要面试。面试出的题目,不是你想象的题目,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的琐碎的事情,看你的判断能力,看你的道德品质,看你的价值取向。好多人认为,对知识的要求只占20%,理念、价值观、行为习惯要占80%。有一个经理,招聘员工时,用了两个方子。一是通过其它的考核,到了经理谈话这一关,在楼道上设置一些很小的障碍,比如说扫帚、簸箕、报纸、书籍乱放,看你是一下跨过去,还是整理好过去,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决定你能不能被录取。再一个,来了以后,有的经理,接了电话就出去了,看你在这个房间的行为是什么。你是耐心等待,你是翻阅报纸,翻阅文件,就是这么一点小事,决定你的命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什么时候,应当是在未成年人的时候。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阶段。1921—1949年,这29年时间,中华民族站起来了;1949—1978年,这29年时间,中华民族富起来了;1978—2007年,这29年时间,中华民族强起来了。现在,在强起来的基础上,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梁启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从现在的学生抓起,让他们首先强起来。我们提出并实施“四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三种精神”和“四种能力”。“三种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四种能力”:归纳知识的学习能力,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推陈出新的创造能力,适应竞争的生存能力。促使学生处好“四个关系”,构建“四个和谐”:处好亲情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处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处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团队;处好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从最小的事抓起,从点滴的事抓起,从身边的事抓起,从学生能够做到、能够做好的事抓起。现在的孩子,思想开放,意识超前,思维活跃,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缺乏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我们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全面铸造新一代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博大精深,要全面地继承和发扬,需要每一个人终生去追求。因此,我们以传统教育为核心,以诚信教育为基点,以《守则》教育为基准,突出传统美德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强化道德实践,注重创新实践,设计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争做好事”四张小卡片,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向父母问一声好,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