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_第1页
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_第2页
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_第3页
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_第4页
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教育类型:基础教育论文类型:学科研究类高中化学论文题目: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作者姓名:杨想花族别:藏性别:女学校名称:玛纳斯县一中联系方式编:832200单位地址:玛纳斯县文化路2号玛纳斯县第一中学单位电话:0994--6665284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杨想花玛纳斯县一中832200摘要:化学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授课更加有效果,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文将对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中“氨的喷泉实验”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又节省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演示实验喷泉改进教学设计AfountainofammoniaexperimentimprovementYANGXianghuaManascountyno.1middleschool,832200,chinaAbstract:Chemistrydemonstrationexperimentinchemistryteachingoccupiesapivotalposition,doagoodjobinthedemonstrationexperimentcannotonlymaketheteachingmoreeffective,morecanimproveth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chemistry.O'clockwillbechemistryrequireda"fountainofammoniaexperiment"inthefourthchapterimprovementmakestheexperimentaleffectismoreobvious,andsavetimetoachievebetterteachingeffect.Keywords:ExperimentaldemonstrationThefountainimprovement“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题目的确立氨的喷泉实验要想成功有一个更加好的实验效果要注意三个方面:1、圆底烧瓶要干燥好。2、圆底烧瓶中要有足够的氨气。3、装置的气密性一定要好。作为演示实验要注意的方面有:1、实验效果要明显。2、所用时间要得当,不能太长。鉴于这方面的要求,我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反复尝试,不能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所以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大家分享。对比与改进此图为教材上“氨的喷泉实验”装置,本装置由圆底烧瓶、一个双孔塞、烧杯、导管(带止水夹)、胶头滴管组成。此装置在时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装置的气密性不易保证。2、胶头滴管中装水不太方便。3、作为演示实验装置不易移动,不利于学生的观察。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在反复实验中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认真思考总结之后对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避免了以上装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实验效果更加的可观。水(滴有酚酞)此图是我反复思考后的改进装置,我的装置选用两个单孔赛,装水的将烧杯改为可压缩的矿泉水瓶,用一根导管将圆底烧瓶与矿泉水瓶相连接,在实验时只需要轻轻捏动盛水的矿泉水瓶子,让瓶里的水有一点进入烧瓶中即可引发实验,实验装置简单,现象十分明显,学生除了可以看到形成喷泉、溶液颜色变红的现象之外,还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子明显的变瘪了。根据这些现象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和实验实验的原理。正好可以抛出问题:(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谈论后回答。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本装置还可以方便拿到学生座位当中去完成实验,便于学生观察。本实验一出来,学生顿时就会对这堂课产生兴趣,让本节课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水(滴有酚酞)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因为一节完整的课时间是40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了我本节课要讲授的题目:氨、铵盐两个内容。接下来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三维目标将在其中展现出来。【教学过程】[师]展示粮食短缺导致的饥荒与氮的固定的关系,以生活引入体现人工固氮()的重要性。人工固氮在于合成了氨气,使得固氮变得简单,可靠。从而引出本节学习题目:氨、铵盐。[生]听讲,理解。[师]拿出一瓶浓氨水找学生上来闻气味,之后讲述教材中的喷泉实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方案,然后为学生演示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实验改进的思路。[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师]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思考题,学生讨论3min.、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2)、溶液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3)、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生]讨论回答:(1)、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2)、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3)、a.装置的气密性好;b.烧瓶内要有足够的氨气c.烧瓶要干燥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是铵盐性质的学习,我的讲课方式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回忆家里铵态氮肥的色、态、味。以及家里施肥时所先用的方法入手。学生一听兴趣大增,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农业方面的知识。然后由我总结铵盐的知识点,让大家在快乐回忆中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师]同学们,请问你们家里的氮肥在色、态、味上有什么特点呢?家里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施肥的呢?[生]是白色的晶体颗粒,有刺激性气味,家里常用的施肥方式是挖个坑埋在作物下面。也有学生提出他们家里是使用的滴灌。[师]非常好。铵盐的物理性质大家已经轻松地总结出来了。它的化学性质也可以了解的差不多了。(1)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溶水吸热(2)受热易分解(不稳定性)(3)与强碱共热易生成氨气(该原理可用于制NH3或NH4+的检验)如:NH4NO3+NaOH==NH3↑+H2O+NaNO3NH4++OH-==NH3↑+H2O[师]本节的知识点讲授完毕,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大人物,这个人有着天使与魔鬼两个称号是为什么呢?【资料】弗里茨·哈伯德国化学家,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就对化学工业有力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哈伯先后到柏林、海德堡、苏黎世上大学。上学期间,他还在几个工厂中实习,得到了许多实践的经验。他喜爱德国农业化学之父李比希的伟大职业——化学工业。读大学期间,哈伯在柏林大学霍夫曼教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关于有机化学的论文,并因此获得博士学位。1904年,哈伯在两位企业家答应给予大力支持开始研究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并于1909年获得成功,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哈伯也从此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为表彰哈伯的这一贡献,瑞典科学院把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虽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但哈伯这一行径,仍然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学家们的谴责,哈伯的妻子伊美娃也以自杀的方式以示抗议。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评价,同指一人而言,令人愕然。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百度百科:,/q/1365283214068544【3】刘怀乐著.中学化学教学文集[M]重庆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