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1页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2页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3页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4页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forelectricvehicleoff-boardconductivechargermodel

(征求意见稿)

图1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

路二条1号,100761)。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中充电模块部件的相关术

语和定义、分类、应用环境、功能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

及贮存,适用于非车载充电模块中的充电模块部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

(12h+12h循环)

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

弦)

GB/T2423.55-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h:锤击试验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797.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降水和风

GB4824-2013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

GB/T17626.4-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4-200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

GB/T18487.1-2015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8487.2-2017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充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GB/T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T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GB/T29317-201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GB/T29318-2012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

NB/T33008.1-201X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GB50343-201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传导式充电

充电机采用有线方式给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进行充电。

3.2限压整定值

充电模块稳压工作时设定的输出电压。

3.3限流整定值

充电机限流工作时设定的输出电流。

3.4额定输出电压

在本标准中即为充电模块在正常工作时的最高输出电压。

3.5额定输出电流

在本标准中即为充电模块在最高输出电压时的最大输出电流。

3.6额定输出功率

在本标准中即为充电模块额定输出电压与额定输出电流的乘积。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3.7电压纹波因数

脉动直流电压的峰值与谷值之差的一半,对该直流电压平均值之比。

3.8输出电流扩展系数

恒功率段的最大输出电流与额定输出电流的比值,即输出电流扩展系数

3.9休眠待机功耗

充电模块停止内部不必要的电路工作,只保留后台通讯、充电唤醒、状态指示灯等功能,

此时充电模块的输入功率,称为休眠待机功耗。

4产品系列(功率等级分类和电压等级)

4.1输出功率额定值等级

10、15、20、30、40、60kW。

4.2输出直流电压标称值等级

500、750、950V。

5应用环境

5.1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20℃~+55℃;

相对湿度:5%~95%,无冷凝。

海拔:≤2000m,(1000m以上降额,每升高100m降额1℃)。

环境等级:污染等级3。

在特殊环境下,模块的使用应在厂家和用户之间协商。

5.2环境适应要求

防护等级:

模块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4208-2008中IP20。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

模块内印制线路板、接插件等电路应进行三防处理。

防锈(防氧化)保护:

模块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取双层防锈措施,非铁质的

金属外壳也应具有防氧化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

6充电模块分类

6.1按使用环境条件

6.1.1正常使用环境

——户内型使用充电模块;

——户外型使用充电模块

6.1.2特殊使用环境

根据GB/T18487.1-2015中14.2节规定的特殊使用条件分类。

6.2按安装使用场所

根据充电模块噪声最大值和充电机抗扰度要求,区分充电模块不同的安装使

用场所:住宅区和非住宅区。

6.3按充电模块输入特性

充电模块根据与其连接的供电系统分类:

——交流电网(电源)供电充电模块;

——直流电网(电源)供电充电模块。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7性能功能要求

7.1输入要求

7.1.1输入电压范围

充电模块输入电压和电流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

额定电压±15%。

表格输入电压和电流要求

交流供电充电模块输入方式输2入电流额定值In/A输入电压额定值/V

1In≤32单相/三相220/380

2In>32三相380

7.1.2交流输入频率

交流输入电源频率为50Hz±1Hz。

7.1.3交流输入电压畸变率(建议分级)

交流输入电压应为正弦波,在非正弦含量不超过额定值10%时,充电模块应

能正常工作。

7.1.4输入功率因数

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模块输入功率因数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格输入功率因素要求

实际输出功率P/额定输出功率P输入功率因数

O3N

20%≤PO/PN≤50%≥0.95

50%<PO/PN≤100%≥0.98

7.2输出要求

7.2.1输出范围

7.2.1.1输出电压电流范围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a)输出电压范围。直流输出电压可分为三个等级:200V-500V,250V-700

V,500V-950V。

b)额定输出电流。额定输出电流优选值:20A,30A,40A,50A,60A。

7.2.1.2恒功率输出

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充电模块具备恒功率输出特性。

充电模块工作在恒功率段时的最低输出电压处,最大输出电流应大于充电模

块的额定输出电流。(此项需要更清晰具体的描述)

7.2.1.3输出功率与耐环境温度关系

针对充电模块耐高温/低温特性,充电模块耐高温/低温能力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格充电模块耐高温低温能力级别要求

等级输出功4率/耐高温耐低温

ⅠP额≥75℃≤-35℃

ⅡP额≥70℃≤-35℃

ⅢP额≥65℃≤-35℃

ⅣP额≥60℃≤-35℃

ⅤP额≥55℃≤-35℃

7.2.2输出电压误差

在恒压状态下,输出直流电压在本标准7.2.1.1a)中规定的相应调节范围

内,充电模块输出电压误差不应超过±0.5%。

7.2.3输出电流误差

在恒流状态下,输出直流电流设定在额定值的20%~100%范围内,在设定

的输出直流电流大于等于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过±1%;在设定的输出

直流电流小于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过±0.3A。

7.2.4稳压精度

当输入电源电压在额定值±15%范围内变化、输出直流电流在额定值的0~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100%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直流电压在本标准7.2.1.1a)规定的相应调节范围内任

一数值上,充电模块输出电压稳压精度不应超过±0.5%。

7.2.5稳流精度

当输入电源电压在额定值±15%范围内变化、输出直流电压在本标准7.2.1.1

a)规定的相应调节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直流电流在额定值的20%~100%范围内

任一数值上,充电模块输出电流稳流精度不应超过±1%。

7.2.6输出电流扩展系数

恒功率段的最大输出电流与额定输出电流的比值,即输出电流扩展系数,应

符合表5的要求。

表格输出电流扩展系数要求

等级5输出电流增益

Ⅰ1.1≤ρ<1.2

Ⅱ1.2≤ρ<1.3

Ⅲ1.3≤ρ<1.4

Ⅳ1.4≤ρ<1.5

Ⅴρ≥1.5

7.3加权效率

等级效率

Ⅰη≥96%

Ⅱ95%≤η<96%

Ⅲη<95%

7.4休眠待机功耗

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模块的休眠待机功耗,,应符合下表要求,且不大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于50W。

等级休眠待机损耗/额定功率

Ⅰρ<0.025%

Ⅱ0.025%<ρ≤0.05%

Ⅲ0.05%<ρ≤0.1%

7.5通信功能

充电模块需具备接口电路可与监控电路(系统监控单元)连接,在监控电路

(系统监控单元)控制下应具有以下功能:

1-遥测:充电模块输出电压、充电模块输出电流;

2-遥信:充电模块工作状态(开/关机、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

3-遥控:开/关机,限流/恒压调节。

7.6保护功能

7.6.1输出短路保护

充电模块应具有输出侧短路的自动保护性能,当故障排除后,充电模块应能

接受指令后可以恢复工作。

7.6.2输出过压保护

充电模块应具有输出过压保护功能,输出过压后能自动告警。

7.6.3交流输入缺相保护

当交流输入缺相时,充电模块应具有缺相关机保护的功能并告警,电网电压

恢复正常后,接收到开机命令恢复工作。

7.6.4交流输入过、欠压保护

充电模块应能监视电网电压的变化,当交流输入电压值过高或过低时,充电

模块应具有关机保护的功能并告警,电网电压恢复正常后,接收到开机命令恢复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工作。

7.6.5过温保护

当充电模块内部温度达到保护设定值时,应能自动告警与保护,故障排除后,

接收到开机命令恢复工作。

7.6.6熔断器保护

充电模块为限制某些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充电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端口应设有

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功能。(没有熔断器的风险是否有?)

7.6.7风扇故障告警

充电模块若采用风冷散热方式,当风扇发生故障时,本地应有故障显示,发

出并上传故障信号。充电模块应根据内部温度确定降容输出或关断。

7.6.8面板指示功能

充电模块应具有面板指示功能,能够显示充电模块运行正常、故障等状态。

7.7机械冲击

充电模块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规定的机械冲击测试。充电模块在不

带包装的条件下按GB/T2423.5-1995试验Ea的要求与方法进行试验,峰值加速度

为150m/s2,持续时间为11ms,3个垂直方向各连续冲击3次共18次。试验后性能

不应降低。

7.8机械振动

充电模块应有足够的耐振动性能,能承受规定的机械振动测试。充电模块在

不带包装的条件下按GB/T2423.10-2008试验Fc的要求与方法进行试验,频率为

10Hz~55Hz,振幅为0.35mm,周期时间为每根轴线方向30min。试验后性能不应

降低。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7.9噪声

正常试验条件下,交流输入为额定值,充电模块在额定输出功率,在周围环

境噪声不大于40dB的条件下,距离充电模块水平位置1m,垂直位置1/2高度处,

测得噪声最大值应满足表xx的要求。

表格充电模块不同噪声级别对应安装使用场所

噪声等级1噪声最大值/dB安装使用场所

Ⅰ级噪声≤55公寓、住宅、医疗区域等

商业、休闲、娱乐场所

Ⅱ级55<噪声≤65

地下停车库等

公交专用充电站、高速公路、

Ⅲ级噪声>65dB

城际互联、工业区等

7.10高低温和湿热性能

7.10.1低温性能

按GB/T2423.1-2008中试验Ad规定的方法执行,试验温度为5.1规定的下限

值,待达到试验温度2小时后开机,充电模块应能正常启动。试验温度持续工作2

小时后,测试充电模块的稳流精度应符合7.2.5的规定。试验前、试验期间、试

验后,充电模块应能正常工作。

注:正常工作是指充电模块的带载、通信、显示及各项保护功能都应正常,

不允许有功能丧失。

7.10.2高温性能

按GB/T2423.2-2008中试验Bd规定的方法执行,试验温度为5.1规定的上限

值,待达到试验温度后启动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应能正常工作。试验温度持续2

小时后,测试充电模块的稳流精度应符合7.2.5的规定。试验前、试验期间、试

验后,充电模块应能正常工作。

注:正常工作是指充电模块的带载、通信、显示及各项保护功能都应正常,

不允许有功能丧失。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7.10.3交变湿热性能

按GB/T2423.4-2008中试验Db规定的方法执行,试验的高温温度为(40±

2)℃,循环次数为2次,在试验结束前2h进行介电强度试验和测试绝缘电阻,

其中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介电强度按表3规定值的75%施加测试电压。试

验结束后,恢复至正常大气条件,通电后检查充电模块各项功能应正常。

注:正常工作是指充电模块的带载、通信、显示及各项保护功能都应正常,

不允许有功能丧失。

8安全要求

8.1电击防护要求

8.1.1总体要求

电击防护要求应满足图1的要求,该图包含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的各种设计方

案,充电模块中每个电路的决定性电压等级决定了要求的最低防护水平。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图2电击防护措施的功能概括

注:不同的电路、绝缘和充电模块零部件在本流程图上因选择不同的路径而采用不同的防电击方法。

8.1.2决定性电压等级及其防护要求

电击防护措施取决于表6规定的决定性电压和表7规定的防护措施决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a)如充电模块符合表1的工作电压限值要求,但不能满足表格2防护措施的要求,电

路的决定性电压等级应提高到更加严酷的等级。

b)直接相连或仅由功能绝缘隔开的两个电路应视为一个单一电路;

c)电击危险防护应保证任意故障造成可接触电路或可接触导体部件不应出现高于决

定性电压等级A的限值的电压;

d)可接触接地导体应保证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和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至少存在基

本绝缘;

e)可接触未接地导体应该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和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存在双重绝

缘、加强绝缘或保护隔离。

决定性电压等级的限值

工作电压限值

V

决定性电压等级

交流电压(有效值)交流电压(峰值)直流电压(平均值)

UACLUACPLUDCL

≤25≤35.4≤60

A

(≤16)(≤22.6)(≤35)

25~5035.4~7160~120

B

(16~33)(22.6~46.7)(35~70)

>50>71>120

C

(>33)(>46.7)(>70)

注1:括号中的数值适用于预定安装在潮湿环境的充电模块或充电模块零部件。

注2:决定性电压等级A的电路允许在故障条件下在0.2s时间内限值达到判定等级B的限值。

电路的防护要求

电路决定直接接触电与接地零部件之与相邻的未接地可与相邻决定性电压等级

性电压等击防护要求间的绝缘触及带电零部件之电路之间的绝缘

级间的绝缘ABC

A否fffpb)pb)

B是bpba)ba)

C是bpba)

注1:f表示功能绝缘,与相邻电路之间的绝缘按照电压最高的电路来确定。

注2:b表示基本绝缘,与相邻电路之间的绝缘按照电压最高的电路来确定。

注3:p表示保护隔离,与相邻电路之间的绝缘按照电压最高的电路来确定。

1如果所考虑的电路和相邻电路与可触及的导电部件和决定性电压等级A电路之间按照电路的最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高电压进行绝缘或隔离,以确保足够的保护前提下,允许在两个电路之间采用功能绝缘。

2如果被考虑电路的防止直接接触由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或挡板或外壳来提供,则允许在被考虑

电路和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决定性电压等级C电路之间使用基本绝缘,该基本绝缘要按照隔离

电路的最大电压来确定。

8.1.3防止直接接触

防止直接接触的措施是指防止人员接触不符合8.1.2要求的带电零部件,不同电路

间的绝缘要求如图3所示,防止直接接触应通过如下采用一个或多个措施来实现。

f)开放式组件和装置不需要直接接触防护措施,但设备的操作说明书应明确要求最终

产品或安装完成后必须提供防护措施;

g)预定安装在封闭电气操作区域的产品不需要直接接触防护措施;

h)维修人员接触区的危险带电电路应作适当的隔离防止无意触碰;

i)提供保护的外壳和安全栅,其零部件应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不可拆卸。

不同电路之间的绝缘要求

电路和相邻电路之间的电路和非接地可接触

考察电路相邻电路

绝缘零部件之间的绝缘

决定性电压等级B基本绝缘附加绝缘

决定性电压等级A

或C加强绝缘功能绝缘

决定性电压等级B基本绝缘附加绝缘

决定性电压等级B

或C加强绝缘加强绝缘

注:基于电路中决定性电压等级较高电路的电压。

8.1.4直接接触保护

通过决定性电压等级防护

A

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之间满足图2的保护隔离的要求的决

定性电压等级A电路不需要提供防止直接接触的防护。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注1:虚线区域:直接接触保护;

注2:点划线区域:与直接接触保护电路之间有保护隔离;

注3:UM1:任意电压,接地或不接地;

注4:UM2:决定性电压等级为A级,接地或不接地。

图3通过决定性电压等级A和保护隔离进行保护

通过保护阻抗保护

如果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的连接是通过保护性阻抗,且可触

及电路或部件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保护隔离满足要求,则该电路

和导电部件无需直接接触的防护。

保护阻抗的设计应该同时满足限制电流和限制放电能量的要求:

j)保护阻抗限制电流

保护阻抗的设计应保证在任何工况下可接触带电零部件上测得的通过保护阻抗流向地

和流向可同时触及零部件之间的电流,不能超过3.5mAa.c.或10mAd.c,如图3所示。

保护阻抗的设计和测试需要考虑承受它所连接的电路的脉冲电压、瞬态电压以及工作电

压。

注1:U:危险电压,接地或不接地

1

注2:可触及零部件的接触电流限制在I≤3.5mAa.c.或10mAd.c.,包括流向地和流向可同时接触

零部件的电流。

注3:虚线区域:有直接接触防护

注4:点划线区域:与需要直接接触防护的电路之间有保护阻抗和保护隔离

图4通过保护阻抗方式进行保护

a)保护阻抗限制放电能量

保护阻抗应保证在任何工况下可同时接触零部件之间出现的放电能量不能超过表4

的充电电压和电容限值,如图4所示。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注1:虚线区域:有直接接触防护

注2:点划线区域:与需要直接接触防护的电路之间有保护隔离

注3:对于接地电路,充电限制适用于从可触及零部件到地以及可同时接触零部件之间。

图5通过限制放电能量进行保护

可接触电容和充电电压限值

电压电容电压电容

VµFkVnF

7042.418,0

7810.024,0

803.851,6

901.2100,8

1000.58200,4

1500.17400,2

2000.091600,133

2500.061

3000.041

4000.028

5000.018

7000.012

限制电压保护

将电压降低到判定等级A以下,同时该电路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和决定性电压等级C

之间之间的保护隔离符合要求,该电路不要求直接接触的防护。

——在正常工作和单一故障的情况下应保证该分压电路两端的电压U2不超过决定性电压

等级A。

——此种保护方式不能用在保护等级II或不接地的电路上。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注:U:危险电压,接地

1

注:U:决定性电压等级A

2

图6通过电压限制进行保护

8.1.5间接接触的防护

带电零部件和可接触导体之间的绝缘

设备的可触及导电部分之间的隔离的绝缘要求、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满足本标准

规定。

类保护保护连接和接地

I–

I类保护的设备应该提供可靠的保护接地和保护连接,以确保可接触导体部件与外部保

护接地导体的连接满足保护连接的要求。

a)保护连接的要求

用于连接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方式中,为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应选择以下方式之一:

——直接通过金属接触;

——通过其它导电部件,这些部件在充电模块或零部件按规定使用时不会被卸掉;

——通过专门的保护连接导体;

——通过充电模块的其他金属元器件。

b)保护连接的规格

在故障期间,保护连接应保持有效并应能承受故障引起的最大热应力和动应力,保护连

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配有小于或等于16A过流保护装置的充电模块,测试中或测试结束后保护连接

的阻抗值不应大于0.1Ω。

——对于配有大于16A过流保护装置的充电模块,测试中或测试结束后保护连接部分电

压降不应大于2.5V。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c)外部保护接地导体

当充电模块采用I类保护时,通电后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应始终保持连接。除非配线

设计另有规定,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要符合表5的要求。如果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经

过插头和插座或者类似断开装置,保护接地导体应先接通后断开。

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

充电模块相导体的横截面积S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最小横截面积Sp

mm2mm2

S≤16S

16<S≤3516

S>35S/2

注1:只有当外部保护接地导体使用与相导体采用相同的金属时,本表的取值有效。否则,外部保护接地导体

横截面积应使其电导率与本表规定等效。

注2:如果外部保护接地导体不是电源电缆或电缆外层的一部分,若有机械保护情况下横截面积应不小于

2.5mm2,若无机械保护情况下横截面积应不小于4mm2。

d)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连接方式

每个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应使用单独的连接方式,外部保护导体的连接应满足满足表

5的要求且不应用作其他连接的机械组件。

保护导体的连接应使用附录B的第7个符号进行标识,保护接地线缆使用黄绿相间的颜色。

e)保护接地导体及接触电流

对于插头连接的单相充电模块,接触电流不应超过3.5mAa.c.或10mAd.c.;

对于其他充电模块,若接触电流超过3.5mAa.c.或10mAd.c.,应采用下列一个或多

个保护措施并标识附录B的第15个警告符号:

——采用固定连接且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至少为10mm2(铜)或16mm2(铝);

——采用固定连接且在保护接地导体中断的情况下自动断开电源;

——采用工业连接器且多导体电缆中的保护接地导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2.5mm2并提供充

足的应力消除机制。

类保护双重或加强绝缘

II–

按II类保护进行设计的设备或设备零部件,在带电零部件和可触及表面之间应提供满足

以下要求的绝缘:

k)按II类保护设计的设备不应为外部保护接地导体提供连接方式。但外部保护接地

导体只是通过该设备到达串接的其他外部设备,这个要求不适用。对于后一种情况,

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和它的连接方式,跟设备的可触及表面以及根据8.3.5要求使用

了保护接地、特别低电压、保护阻抗和限制放电能量的电路之间,要使用基本绝缘。

这个基本绝缘应适应串接设备的额定电压。

l)II类保护设备若采用金属外壳,外壳上可为等电位连接导体提供连接措施。

m)II类保护设备为接地导体提供的连接措施与设备的带电部位之间应绝缘。

n)II类保护设备应使用附录B的第12个标识。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8.1.6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一般要求

如果跨在绝缘上的电压的基频高于30kHz,除了本章节的要求,绝缘还要符合GB/T

16935.1的要求,高频工作电压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认方法参考GB/T16935.4的表1

和表2。

绝缘电压

根据电路系统电压和过电压级别,表6规定了脉冲耐受电压和暂时过电压。

低电压电路的绝缘电压

123456

系统电压脉冲耐受电压暂时过电压

VV(峰值/r.m.s.)

过电压等级V

IIIIIIIV

50Vrms或71Vdc33050080015001770/1250

100Vrms或141Vdc500800150025001840/1300

150Vrms或213Vdc8001500250040001910/1350

300Vrms或424Vdc15002500400060002120/1500

600Vrms或849Vdc25004000600080002550/1800

1000Vrms或1500Vdc400060008000120003110/2200

注1:电网电路不允许插值,其他回路可以。

注2:最后一行只适用于单相系统,或三相系统中的线电压。

注3:过电压只适用于电网电路。

电气间隙

功能绝缘、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的最小电气间隙应满足表7的要求,海拔2000米和以

上使用的设备,电气间隙要根据附录D的修正因子进行修正。按表7确定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

时,应根据高一级的脉冲电压、1.6倍暂时过电压的、1.6倍工作电压的两倍三者中结果最严

酷的工况进行选择。

电气间隙

123456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脉冲电压用于确定电路及其周边之用于确定电路及其周边之

最小电气间隙

间绝缘的暂时过电压(峰间绝缘的工作电压(重复

mm

值)或用于确定功能绝缘峰值)

的工作电压(重复峰值)污染等级

VVV123

N/A≤110≤710.010.20a0.80

N/A2251410.010.200.80

3303402120.010.200.80

5005303300.040.200.80

8007004400.100.200.80

2500160010001.5

4000260016003.0

6000370023005.5

8000480030008.0

120007400460014.0

注1:允许插值。

注2:暂时过电压和工作电压的电气间隙源自于GB/T16935.1表A1。第2列的电压大约为耐受电压的80%;第3

列的电压大约为耐受电压的50%。

PWB上为0.1mm。

爬电距离

功能、基本和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应满足表8要求,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应为表8

的数值的两倍。

根据GB/T4207中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绝缘材料分为四组:

——绝缘材料分组ICTI≥600;

——绝缘材料分组II400≤CTI<600;

——绝缘材料分组IIIa175≤CTI<400;

——绝缘材料分组IIIb100≤CTI<170。

爬电距离(mm)

123456789101112

工作电压印制线路板

其他绝缘体

平均值(PWB)a

(7.3.7.5.2污染等级污染等级

)12123

绝缘材料分组绝缘材料分组

VbcbIIIIIIaIIIbIIIIIIaIIIb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20.0250.040.0560.350.350.350.870.870.87

50.0250.040.0650.370.370.370.920.920.92

100.0250.040.080.400.400.401.01.01.0

250.0250.040.1250.500.500.501.251.251.25

320.0250.040.140.530.530.531.31.31.3

400.0250.040.160.560.801.11.41.61.8

500.0250.040.180.600.851.201.51.71.9

630.040.0630.200.630.901.251.61.82.0

800.0630.100.220.670.951.31.71.92.1

1000.100.160.250.711.01.41.82.02.2

1250.160.250.280.751.051.51.92.12.4

1600.250.400.320.801.11.62.02.22.5

2000.400.630.421.01.42.02.52.83.2

2500.561.00.561.251.82.53.23.64.0

3200.751.60.751.62.23.24.04.55.0

4001.02.01.02.02.84.05.05.66.3

5001.32.51.32.53.65.06.37.18.0

6301.83.21.83.24.56.38.09.010.0

8002.44.02.44.05.68.010.01112.5d

10003.25.03.25.07.110.012.51416

12504.26.34.26.3912.5161820

1600ee5.68.01116202225

20007.510.01420252832

250010.012.51825323640

320012.5162232404550

400016202840505663

500020253650637180

6300253245638090100

800032405681100110125

10000405071100125140160

这些列也适用于PWB上的元器件和零部件,以及公差控制相当的其他爬电距离。

所有材料分组。

除IIIb以外的所有材料分组。

污染等级3,630V以上,一般不推荐使用IIIb组材料。

1250V以上,采用4至11列的适当数值。

注:允许插值。

固体绝缘

固体绝缘的实现方式及要求应满足表9的要求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固体绝缘的实现方式及相关要求:

固体绝缘实现方

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双重绝缘加强绝缘

薄膜材料(厚度≥

1层1层2层1层

0.2mm)

薄膜材料(厚3层,任意两层2层,任意一层,

1层1层

度<0.2mm)满足7.1.7.7.2满足7.1.7.7.2

PWB内层同层相

≥0.2mm≥0.2mm≥0.4mm≥0.4mm

邻电路之间

绕组元器件的清

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

漆或磁漆

涂覆材料满足GB\T16935.3的要求

灌封材料≥0.2mm≥0.2mm≥0.4mm≥0.4mm

8.1.7存储能量导致电击危险的防护

充电模块应保证断电后电容器存储的电荷满足如下要求:

o)对于不使用工具即可断开的设备,断电后暴露导体放电到电压低于决定性电压等级

A级或存储电荷量低于规定限值所需的放电时间应不超过1秒;

p)在维修人员接触区或安装时可以移动的电容器,断电后暴露导体放电到电压低于决

定性电压等级A级或存储电荷量低于规定限值所需的放电时间应不超过10秒;

q)若上述要求不能满足,则应应在外壳、电容器的保护屏障或电容器附件等清晰可见

的位置标注附录B中第21个警告符号以及放电时间。

8.2能量危险的保护

8.2.1危险能量等级的确定

出现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则认为存在危险能量等级:

1.电容器电压等于或大于2V,且60秒之后功率超过240VA。

f)电容器电压U等于大于2V,按以下公式计算的电能E超过20J:

E=0.5CU2.......................................................................................(1)

式中:

——E是能量,单位为焦耳(J);

——C是电容,单位为法拉(F);

——U是测得的电容器电压,单位为伏特(V)。

文档名称文档密级

8.2.2操作人员接触区

充电模块应保证操作人员接触区的可触及电路不产生能量危险,并考虑金属物体桥接的

时候可能会引起伤害。除了限制能量外,也可采用屏障、护栏等方式防止接触。

8.2.3维修人员接触区

位于操作面板后面、在维修或安装时可以移动的电容器,充电模块断电之后电容器

存储的电荷应不构成能量危险。

充电模块断开电源之后,充电模块内部的电容器应在10秒之内放电至能量低于的

20J;若上述要求不能满足,则应应在外壳、电容器的保护屏障或电容器附件等清晰可见的

位置标注附录B中第21个警告符号以及放电时间。

对于储能元件(如电池或超级电容)在被测设备关模块或与外部电源断开保持有电功能,

应提供挡板或绝缘来防止无意接触危险带电零部件,应在在挡板或绝缘等醒目位置标注附录

B中第21个警告符号。

8.3温度限值

充电模块所使用的材料和部件的温度限值应满足表10~表13的要求。

绕组及其绝缘系统总温度限值

绝缘等级温度限值温度限值

(表面粘贴热电偶(线圈阻值变化法和多点埋入式热电

法)偶法)

(℃)(℃)

ClassA(105°C)9095

ClassE(120°C)105110

ClassB(130°C)110120

ClassF(155°C)130140

ClassH(180°C)150160

ClassN(200°C)165175

ClassR(220°C)180190

ClassS(240°C)1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