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及脊柱损伤成品课件两篇_第1页
脊柱及脊柱损伤成品课件两篇_第2页
脊柱及脊柱损伤成品课件两篇_第3页
脊柱及脊柱损伤成品课件两篇_第4页
脊柱及脊柱损伤成品课件两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脊髓及脊柱损伤204X教学课件工作汇报科研报告汇报人:小1知CONTENTS目录01概述02临床表现03脊柱与脊髓损伤的检查04脊髓与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01概述脊髓和脊柱的解剖生理特点脊柱(columnavertebrali)是躯干的中轴,位于背部,上接颅骨,下连髋骨。脊柱椎骨(vertebrate)椎间盘(disciintervertebrales)韧带(ligamenta)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1块骶骨和1块尾骨成人脊柱总长度约70cm,约占全身长度的2/5。其中椎间盘占骶骨以上脊柱总长的1/4,在长时间静卧或站立时,脊柱长度可因椎间盘水分含量变化及椎间盘的变形而有1~3cm的差异。脊髓和脊柱的解剖生理特点脊柱的生理功能脊柱具有支持体重、维持重心,吸收震荡,保护脊髓以及人体运动等重要功能。腰椎的生理功能腰椎是躯干的主要负重区。人体姿势与腰部负荷直接有关,负荷大小依次为:坐位〉直立〉卧位脊髓和脊柱的解剖生理特点聚划算脊髓和脊柱的解剖生理特点脊髓(medullaspinalis)是延髓的向下延续,由环椎上缘起,至第二腰椎上缘终于圆锥,分颈髓、胸髓、腰髓三段。脊髓发出前后根神经索构成31对脊神经根,包括颈节8、胸节12、腰节5、骶节5、尾节1。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和脊柱的解剖生理特点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因脊柱生长速度较脊髓快,故成年人除颈段神经根以接近水平进入相关颈椎椎间孔外,其它神经根逐渐向下斜行,至腰椎则形成马尾状时几成垂直。脊柱、脊髓损伤原因高坠01

足、臀、背、头着地地面撞击力脊柱胸腰段屈曲状态垂直背部遇凸起物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爆裂骨折伸展性损伤车祸02脊柱、脊髓损伤原因(1)挥鞭样损伤(whiplashinjury)多见于高速行驶之车辆急刹车及撞车时。(2)安全带损伤(saftybelt-resultedinjury)多见于乘坐高速汽车腰系安全带。典型表现椎体后缘高度增加,椎间隙后部张开。矿井塌方、房屋倒塌、钝性暴力作用头、肩部、背部重物打击脊柱、脊髓损伤原因03

脊髓受到脊柱的良好保护,绝大多数脊髓损伤是由脊柱的损伤引起的。脊柱、脊髓损伤机制

(一)直接暴力

脊柱的直接暴力损伤是指暴力直接作用于脊柱,造成脊柱的损伤,如工具打击、车辆撞击、辗压等,是机械性外力与脊柱直接接触,产生挤压、冲击以及脊柱的异常运动的结果。常伴有受力处软组织损伤。

(一)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是指暴力作用于人体后通过力的传导或人体的运动引起脊柱异常运动的结果。实践中较为常见,机理也较为复杂。脊柱的受力方式及损伤效应脊柱受力垂直压缩压缩屈曲分离屈曲爆裂性骨折压缩性骨折伸展性损伤脊柱纵轴暴力方向(1)(2)(1)垂直分力较大,主要产生上下椎体间的压缩,易发生压缩骨折(2)水平分力较大,主要产生椎体间的前后移位,易发生脱位。脊柱的受力方式及损伤效应间接暴力所致的脊柱损伤与暴力的方向有密切关系脊椎间接暴力的基本类型力的传导见于人体坠落后头、肩、足、臀部着地,人体重力沿脊柱传导,产生局部损伤。类似垂直压缩,常在脊柱稳定和活动的交界处,如胸12~腰1引起损伤。脊柱的屈曲人体受力后,身体猛烈屈曲(如高坠、交通意外等),超过脊柱的曲度范围而发生损伤。类似压缩屈曲受力,如发于胸、腰段交界处和颈椎的上段。脊柱的伸展人体因后背着力(如高坠时背部遇障碍物或刹车时车内人体突然后仰等)而过度伸展,超出脊柱正常伸展极限而发生牵拉损伤。类似分离屈曲,常见于颈椎的中下段。

脊柱的屈曲

脊柱的伸展

脊椎间接暴力的基本类型

02临床表现脊柱损伤临床表现颈椎损伤颈3~颈7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颈部疼痛,头部呈强迫性固定,可合并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胸腰椎损伤

脊柱最常发生损伤的部位,若合并脊髓损伤,常为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的混合损伤。附件损伤

易漏诊,或误诊为软组织损伤,可后遗腰痛及脊柱不稳。脊髓损伤临床表现脊髓损伤的分类原发性脊髓损伤脊髓震荡(concussionofspinalcord)脊髓挫裂伤(contusionofspinalcord)继发性脊髓损伤脊髓水肿脊髓受压椎管内出血是脊髓损伤中最轻的类型。为可逆性脊髓功能紊乱的特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以及植物神经支配器官功能丧失,在24小时之内开始逐渐恢复。脊髓损伤临床表现脊髓震荡横贯性损伤是脊髓实质,包括神经纤维束和神经细胞的严重破坏。多见于椎体脱位、后关节骨折脱位、骨片和椎间盘等直接侵入椎管并较长时间压迫脊髓所致,少数见于枪弹、锐器等开放性损伤。临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运动完全瘫痪,浅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一般留有终身性的后遗症。脊髓中心性损伤综合征脊髓中央灰质部损伤,多见于颈椎后伸及爆裂性骨折所致。其特点为上肢截瘫重于下肢,感觉不全丧失。01脊髓前部损伤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多见于脊柱的伸展性屈曲引起的骨折,其特点为截瘫平面以下的深感觉存在,而运动、浅感觉丧失,有括约肌功能障碍。02脊髓后部损伤综合征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丧失,而浅感觉与运动瘫痪程度不等。03脊髓半侧损伤综合征脊髓一侧损伤,锐器刺伤脊髓的一侧或脊椎单侧脱位所致。特点损伤侧运动瘫痪,而健侧感觉障碍。04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不完全性损伤分析脊髓损伤注意要点损伤平面。脊柱与脊髓节段不同步,故损伤脊柱的位置并不代表脊髓的位置。损伤平面位置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脊髓损伤不限于一个髓节,因水肿、出血及牵拉作用,上下数个髓节可同时受累。

03脊柱与脊髓损伤的检查脊髓损伤的检查全身及局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其他辅助检查

脊髓损伤,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障碍。检查时嘱伤者闭目,可从感觉障碍区向健处或过敏区域逐步移行,注意左右相应部位的比较。根据体表节段或周围性分布区域详细纪录。神经系统检查感觉(1)浅感觉

以针尖轻刺皮肤检查痛觉;以冷(5℃-10℃)、以热(40℃-50℃)水刺激皮肤,检查温觉;用棉签触划皮肤,检查触觉。(2)深感觉

以振动的音叉,置于躯干和肢体骨隆突处,检查震动觉;检查者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伤者拇指(拇趾)关节两侧,用右手扳动关节作伸屈运动,让伤者闭目回答“向上”或“向下”;让伤者闭目将其肢体放置在某种位置上,询问伤者能否明确回答肢体所处的位置,检查关节位置觉。神经系统检查感觉运动肌张力嘱被检者安静放松,不要做随意运动,检查者用手触摸肌肉的硬度或被动运动被检者关节,根据其被动活动时阻力大小判断肌张力的高低。可记录为:肌张力增高、正常、降低。肌张力降低,肌肉弛缓柔软,被动运动阻力小,关节活动范围加大;相反,肌张力,肌肉变硬,被动运动阻力增高。肌力肌肉收缩的力量。按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程度把肌力分为6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能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即病人能做全幅度的活动,但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5级—正常肌力运动反射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病理反射Babinsk’ssign,Chaddock,Oppenheim,Gordon。其他辅助检查腰椎穿刺和奎氏试验磁共振检查诱发电位检查脊柱检查一般检查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2)CT检查脊椎畸形及活动度测量脊柱稳定性检查如有脊柱损伤,应通过阅片或摄片,以明确有无脊柱骨折,骨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等;有无脊柱骨折畸形愈合;有无椎间盘膨出、突出及脱出等;有无椎体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和。如脊柱损伤影响腰部活动时,应仔细测量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时的活动程度,并计算腰部活动度。脊柱检查脊柱有关节段活动范围与测量方法脊柱稳定性检查检查棘突是否有后凸、棘突周围肿胀、棘突间距离有否加大、棘突排列是否在一条直线。损伤修复的X线征象脊柱整体的排列和生理弧度基本正常。压缩椎体高度已部分恢复,骨小梁结构正常附件的骨折线消失,有骨纹理通过损伤节段椎体间有连续性骨桥形成手术植骨已生长成活,与受骨区融合成一片手术后12月内固定器无变形、松动、移位或断裂

04脊髓与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有严重外伤史,如高坠、塌方或车祸伤病关系脊髓与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损伤认定损伤程度轻微伤脊柱韧带损伤轻伤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外伤性脊柱骨折或脱位;外伤影响脊髓功能短期能恢复重伤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或多根脊神经损伤,伴功能障碍

脊柱损伤后立即发生脊髓功能丧失,损伤水平以下肢体弛缓性瘫痪,感觉、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经过数日或1~2周后,脊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短期是指2周以内。其机理可能是外力影响下脊髓神经元之间的轴突和纤维联系以及化学介质传递的短暂性功能障碍。关于外伤影响脊髓功能、短期内能恢复的鉴定脊髓与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第八十条:脊柱骨折或者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或者多根脊神经损伤。伴有脊髓损伤,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如单瘫、截瘫)、大小便功能障碍、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应鉴定为重伤。多根脊神经损伤,指两根以上脊神经损伤,且引起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的,应鉴定为重伤。脊柱骨折或者脱位,虽伴有脊髓损伤或者多根脊神经损伤,但症状明显轻微的可以不评定为重伤。脊髓损伤和脊神经损伤须有影像学和/或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予以支持。脊髓与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关于脊柱骨折或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或者多根脊神经损伤的鉴定颈椎骨折或者脱位:环、枢椎骨折与脱位(半脱位或暂时性脱位)、椎体骨折、小关节半脱位、脱位等。胸腰椎骨折与脱位:胸、腰椎椎体骨折棘突骨折、横突骨折、关节突骨折、椎弓骨折、椎板骨折等。以上均应评定为轻伤。脊髓与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关于脊柱骨折或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或者多根脊神经损伤的鉴定椎骨的压缩性骨折和脱位的椎体及其碎片、脱出椎间盘的损伤和压迫、椎板骨折陷入、关节突骨折和脊髓血管损伤等均可使脊髓受损、脊髓损伤和脊髓压迫。椎体骨折片和脱位使脊神经挫伤或撕裂、压缩或脱位的椎体以及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神经根二根以上。以上均为评定为重伤。脊髓与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典型案例

XXX,被他人用刀刺伤背部、腰部及腿部等处。多发伤,右侧血气胸,胸髓损伤;胸1、2(脊髓)损伤,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右侧XXX,被他人用刀刺伤背部、腰部及腿部等处。多发伤,右侧血气胸,胸髓损伤;胸1、2(脊髓)损伤,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右侧胸腔积液,右第9肋骨骨折。检查:第1、2胸椎棘突右侧皮肤有一条1.5厘米×0.9厘米稍高于皮肤的疤痕,其下方有一条1.5厘米稍高于皮肤的疤痕,右侧胸部第2肋间至腹股沟区皮肤痛感觉减退,左侧下肢温度觉减退。右下肢肌力二级至三级,肌张力减退,双上肢及左侧下肢肌力均为五级,右侧巴氏征(+)、奥氏征(+)。2张颈部MRI片示:胸1平面脊髓右侧损伤。他人用刀刺伤背部、腰部及腿部等,致胸1平面脊髓右侧损伤及右侧胸腔积液、右第9肋骨骨折等损伤,伤后给予营养神经、活血化瘀及胸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目前本中心检见其右下肢活动功能障碍,右侧病理征阳性。参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中第八十一条之规定,其脊髓损伤影响脊髓功能已构成重伤。脊髓与脊柱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谢谢观看204X教学课件工作汇报科研报告汇报人:小1知脊柱1脊柱的基本概述2相关韧带3相关肌肉4脊柱的稳定机制5脊柱的负荷学习目标脊柱的基本概述1定义:脊柱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接而成,自上而下可分为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一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和椎间盘连接而成。2脊柱的4个生理曲度: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尾椎后凸3脊柱的基本功能:脊柱为人体运动中的中轴具有支持躯干、负重、减震、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4脊柱功能单位脊柱功能定位:又称脊柱的运动单位节段,它包括相邻的俩个脊柱及其之间的连接结构。脊柱功能单位是脊柱节段运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影响脊柱整体功能运动。脊柱的运动节段从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俩部分。其前部分包括俩个相邻的椎体,其间的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后部分包括相应的椎弓,关节突关节、横突、棘突以及其间的韧带。椎弓和椎体形成椎管以保护脊髓。脊柱的相关韧带脊柱的韧带主要韧带将其分为俩组:1)前部韧带:主要有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前纵韧带较后纵韧带宽厚且坚韧,附着于椎体的前缘有助于对抗脊柱过度后伸;后纵韧带附着在椎间盘后面的束状带,离旋转中心很近,它在保护脊柱免于过度屈曲中作用很小,但可以防止椎间盘的向后脱出,保护脊髓免受椎间盘突出物的压迫。2)后部韧带:主要有椎间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囊韧带。椎间韧带位于脊柱矢状面旋转中心后面,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脊髓免于过度屈曲。棘间韧带对于控制节段的作用不明显,而棘上韧带具有制约屈曲活动的功能,在脊柱稳定性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再侧屈是横突间韧带可以伸长,它在对抗侧屈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黄韧带具有限制过度前屈之作用。关节突关节囊韧带短但很强壮,可以在脊柱侧屈时提供最大的抵抗力。脊柱韧带的主要作用:维持脊柱的稳定、为相邻脊柱传递载荷、保护脊柱平稳的生理运动和保护脊髓。脊柱的相关肌肉脊柱的肌肉依其功能和属性,可分为俩大群:(1)整体稳定肌:这类肌肉为较表层的肌肉,颈部有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头夹肌、头最长肌、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髂肋肌,腰部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腰方肌及臀部肌肉群等,其收缩时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产生较大的力及较大范围的动作,可抗施加在躯干上的外来负荷,主要用于产生运动及辅助记住稳定性。(2)局部稳定肌:这类肌肉为较深层的肌群,有多裂肌,颈部有头长肌、颈长肌、头后大/小直肌,头后上/下斜肌、腰部包括腹横肌、横突棘肌、棘突肌等,他们有的直接与椎体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有的则是通过各肌肉的协调收缩调节腹内压来维持椎体间的稳定。产生较小的力及轻微运动或无运动。深层核心肌群主要用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脊柱稳定性。椎旁肌在维持脊柱直立姿势发挥作用,对于稳定性产生影响。躯体重心在前、后、侧方的移位分别需要背肌、腹肌和腰大肌的的活动保持平衡。腹肌和腰肌可使脊柱的屈曲开始启动,随着屈曲力矩的增加,骶棘肌活动逐渐增强,以控这种屈曲活动,而髋部肌可有效的控制骨盆前倾。骶棘肌及腹肌是脊柱侧屈的动力,对侧肌参与运动调节。在腰椎完成轴向旋转活动时俩侧的背肌和腹肌均产生活动,同侧和对侧肌产生协同作用。拼多多总体肌肉和核心肌肉的区别整体肌肉核心肌肉特征浅层:离动作轴较远深层:较靠近动作轴跨多椎节附着到每一个椎节产生动作并提供大的铰链功能控制椎节动作:椎节间铰链功能强力收缩时产生压迫性负荷第一种类肌肉维持的比例较多为肌耐力脊柱肌肉及其稳定功能腹肌躯干屈曲(仰卧起坐及蜷曲运动)稳定骨盆对抗向前转动的力量。

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双侧收缩使躯干屈曲;一侧的腹外斜肌与对侧的腹内斜肌共同收缩使躯干对角旋转合并屈曲;同侧腹外斜肌及腹内斜肌收缩使躯干侧屈。控制对抗造成脊柱后弯或侧弯的外在负荷,稳定骨盆(与腹直肌共同作用)对抗向前转动力量,与腹横肌同时收缩增加腹内压使胸腰椎筋膜产生张力减轻脊椎负荷。

腹横肌导致旋转提供额状面与矢状面的稳定性,吸气时对抗横膈膜的拉力稳定肋骨,深层维持提供腰椎椎间关节稳定性。

多裂肌脊柱伸直及对侧旋转对抗脊椎屈曲及旋转力矩及对侧侧屈力矩稳定脊椎,提供核心稳定度及椎间硬度(深层维持),缩肚脐及紧固运动会活化以维持脊椎。

椎节间旋转肌及横突间肌这些肌肉内含丰富的肌梭,比起产生动作力矩较可以感知椎体的位置及动作理论上,这些肌肉在所在位置在姿势受干扰时可以小幅度调节椎节以稳定脊椎。

浅层竖脊肌主要的躯干伸直肌;将胸椎在骨盆上伸直使脊椎后弯;脊椎侧弯及向后平移重力控制下躯干前后弯活动度的拮抗剂,长铰链提供躯干总体肌肉对应外在负荷避免躯干松垮

髂腰肌(髂肌及腰大肌)主要的髋关节屈曲及腰椎伸直肌;髂腰肌会对腰椎产生向前剪力正常站立时复合肌肉没有脊椎稳定功能,髂肌稳定腰椎及髋关节,因而间接影响脊柱姿势,腰肌协调稳定腰椎在额状面上的稳定,特别在重力施加在对侧时。脊柱的稳定机制记住的稳定机制是指承受内在及外在负荷的情况下,组成脊柱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