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语文四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信的第一手史料。120年来,经海内外学者的共同探索,其中的历史文化奥秘逐渐揭开,甲骨学也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显学。甲骨文发现至今,甲骨文研究主要在文字考释和殷商史料的解析利用方面,而在甲骨学研究领域,持续不断的甲骨文材料的发现、整理和著录,甲骨残片缀合、甲骨组类区分、甲骨文例语法研究等诸多方面堪成规模,特别是近世整宗性甲骨著录集、大型甲骨文献集成于各种完备工具书的相继问世,无不为甲骨文与甲骨学研究的发展积聚起相当的能量。当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也引发了“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1928年至1937年的15次殷墟发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1950年迄今仍在继续的殷墟考古发掘,不仅使一座失落的商王国都城重新进入今人的视野,而且也促进了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殷墟在世界文明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随之确立。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甲骨文研究就始终受到国家与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在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就把《甲骨文合集》的编辑撰写列为历史学科重点项目。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是把甲骨文研究提高到与中华优秀文化体系构建相关的战略高度,聚焦于如何满足人们对有关历史知识的渴求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层面。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甲骨文在世界文化中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和对社会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历久弥新的影响力。当然,相比于过去,如今的甲骨文研究有很多有利条件,近些年来,出土的战国文字较多,特别是许多地下简帛文献的再发现,如清华简、上博简、郭店简、包山简等。简文保留了很多古老字体的写法和用法,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找出其字形变化的源与流,比以往考释甲骨文强调形、音、义分析增加了更多的可参照素材,方法论上比过去严密,视野也大为开阔,研究日趋精密化,应该纳入甲骨文例,将单字放在整体语境中,汇总各种资料信息以全方位深入分析其“多态性”字义词性。要言之,甲骨文研究迎来了新机遇,我们应认准方向,坚守底线,拒绝乱象,把握好甲骨文研究与应用的深化发展趋势,在古文字与古史研究领域不断进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摘编自《光明日报》)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它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极高。B.甲骨文发现至今,甲骨文研究是以文字考释和殷商史料解析利用为主。C.15次殷墟发掘引发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殷墟考古的持续发掘。D.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社会各方始终高度重视甲骨文的研究工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方法为论据来阐明作者的观点。B.文章从甲骨文研究的重点、发展和成就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C.第五段把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论证甲骨文的研究取得了进步。D.文章通过列举具体事例证明了甲骨文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甲骨学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殷墟甲骨文的历史文化的部分奥秘被揭开了。B.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甲骨文在世界文明史上重要地位的确立。C.满足人们对有关历史知识的渴求也是目前我国甲骨文研究的重要目的。D.甲骨文例语法研究结合了甲骨文例,分析了它的“多态性”字义词性。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寂寞书院冷叶文玲①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②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③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④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⑤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⑥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⑦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⑧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⑨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⑩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⑪就在这小小屋舍的粉墙上,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⑫介绍又说,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⑬令人再次怦然心动的还有后面一条: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⑭我一改往常对一些花花绿绿景地中的道具不屑一顾的习惯,特别有兴味地坐在了那张古朴而漆色斑驳两头翘卷的讲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样古朴的木椅上,遥忆着自己的做学生年代和当教师年代。⑮我在这案后椅上凝然端坐的一刻间,思绪汹涌,滋味万千,人生的许多体味似乎都齐齐在这一刻聚集。⑯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⑰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⑱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⑲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选自《美文十年精华》有改动)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⑤段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山书院的寂寞,表达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失望,对功利世俗的不满。B.文章第⑦段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壁立千丈的嵩山,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柏树,与书院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C.文章第⑨段抓住古柏这一意象,古柏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嵩阳书院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厚重而富有底蕴。D.全文紧紧扣住“寂寞”和“冷”来写。然而在书院的寂寞冷清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火热的内心,以及他对书院的矛盾忧思。2.文章第⑧段划线句中的“根”和“功德”具体是指什么,请联系全文进行概括分析。3.作者为什么说“寂寞和冷清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哪里有花,哪里安家李迪我明天就搬家了。贺福平说着,从帐篷里拿出小板凳让我坐。他是山西永和县王家崖村的养蜂人。李老师,我们养蜂人就是这样,追着花走,哪儿有花,哪儿安家,处处无家处处家。搬家的货车装得满满的,除了生活用品,全是蜂箱。不管是装车还是卸车,蜂都烦。它们受不了震动,一不注意就飞出来蜇人。我和媳妇整天挨蜇,指甲心,耳根子,比火燎还疼。不过,疼归疼,挨蜇不是坏事。蜂毒防病,我从不感冒,也没害过关节炎。得了,蜂箱码好了,蜂也安静了。出发!天再冷都得走。节气是养蜂人的命,要是抓不住,养着养着,蜂就没了。到了地方,安营扎寨。人是次要的,先候蜂。不管多累,睡前一定去蜂场转一圈儿。就是躺下来,眼睛闭上了,心还在蜂场。蜂场不能乱建,除了防止蜂水土不服,还要看附近有没有医院,有没有养殖场。这些地方免不了有抗生素。蜂采进去,蜜就出问题了。收蜜的来了,一化验,老贺,你这蜜里有抗生素啊!我说没有的事!人家说你自己去化验,费用我出。我说,化验就化验,费用不用你管。结果,当真有!一找原因,挨医院近了。下一站,辽宁锦州。荆条花正旺!锦州的荆条花谢了,再去海拉尔采油菜花。海拉尔过季了,又去呼伦贝尔草原。锦州的荆条是野生的,海拉尔的油菜不长虫。我踏遍万水千山,就为寻找干净的花。永和的槐树是野生的,酸枣也是野生的,这些都是最放心的蜜源。李老师,我带着蜂,追着花,在回永和采槐花蜜之前,帐篷扎在云南红土地上,一扎就是上百天。油菜花黄,蚕豆花香,月亮照在山坡上,山下小河淌。然后,湖北,河南,跟着节气,寻花酿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唯有养蜂人,夜夜帐篷歇。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永和的槐花开了,漫山遍野!养蜂人回来了,回到家乡赶槐花。回到了家,见到了妈。泪眼望着泪眼,泪花连着泪花。李老师,你不知道,当初我养蜂就为了她老人家。我父亲很早就撒手西去,妈一个人拉扯我们长大。我早早学会了开车,在物流公司拉货。后来,妈身体一直不太好,跑了几个医院都查不出原因。有人跟我说,给你妈喝点儿蜂王浆试试。我不信,医院都看不明白咋回事,蜂王浆能管用?想不到喝了两盒,我妈说身上有劲儿了。我突发奇想,如果我学会养蜂,我妈就能经常吃上蜂王浆了。我提出改行养蜂,家里家外没一个点头的,说外行人养蜂,上去一个败一个,钱得赔光。我说谁天生是内行?还不都是学的。到哪儿去找师傅呢?想来想去,眼睛突然一亮,哎,我运的货里也有蜂啊!托运人就是养蜂者,他们不就是现成的师傅吗?就这样,我学会了养蜂。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是:不养不知养蜂难,养起蜂来破了产。一上手,接连失败五年,赔得底朝天!各种原因:掌握不准花开时节,追不上好蜜源;技术不过硬,关键时候掉链子。媳妇哭成泪人。我说别哭,养蜂场不相信眼泪!没人能板得动我这头犟牛,走到天黑也不回头。就在这时候,扶贫的好政策下来了,旱天得雨救了我的急!我拿上扶贫款,重打鼓另开张。总结经验,四处求教,一下子来了个大爆发,当年就挣了六十万!养蜂这门技术,就是到了九十岁,还要学。要每天学,每天问,千万不能牛!蜂飞出窝才能把蜜采回来,可有的蜂飞出去就回不来了,和人一样,病了。这个学问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话说回来,蜂又是最听话的。你不用说赶快干活儿去,它们自己就该干啥千啥了。我最瞧得起它们,觉得它们跟我一样,用不着谁说啥!我养蜂,吃尽苦中苦;蜂采蜜,同样吃尽苦中苦。蜂王产下一个卵,二十天这只蜂就出房了,就锻炼翅膀认家门。没过两天就开始干活儿了。蜂最多能活六十天。从生到死,差不多三十天都在干活。干完就老了。科学家说,蜂的一生,飞行距离是地球的三圈半!为了给生活带来甜蜜,它们就是这祥辛苦,一想起来我都会流泪。我心疼它们!我的两个孩子都念了大学,是我用一瓶一瓶的蜂蜜供的。我媳妇说,你们还想念书,我们接着供!李老师,你知道吗?我的名字还是我妈给起的呢。当年起名字,妈说,就叫福平吧,把福装在瓶子里,一生就安稳了!没想到,如今我真的把福装在瓶子里了!(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哪里有花,哪里安家”,既通俗、风趣、合韵,又有意化用贺福平说过的话语,巧妙点出了养蜂人的职业特点和生活追求。B.开头两段文字对于读者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有提示作用,读者由此出发,可以想见当时两人可能一个滔滔不绝、一个侧耳倾听的场景。C.文中多次提到蜜蜂的生活习性,这样写既能体现贺福平对养蜂事业的热爱,也能借物喻人,以蜜蜂采花酿蜜来象征养蜂人的奉献精神。D.本文主要叙写养蜂人逐花迁居的生活,题材不算新颖,但文中“扶贫的好政策下来了”等语句的存在,赋予了文章不一般的时代内涵。2.养蜂人贺福平的话语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3.本文主要以养蜂人贺福平聊天中的自述来组织文章,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廉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轨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借常员数/缺则补/B.廉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轨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C.廉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就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D.廉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就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屠,亦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和尚、佛塔、寺庙。文中“浮屠”与王安石《游衰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襄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指相同。B.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C.烧尾,是指唐代大臣新授宫时向皇帝献食,亦可指唐代士子新登第或升迁的庆贺宴席。文中即是第一个意思。D.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两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以指日月、天地、昼夜、寒暑、君臣等,文中指国家大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瑰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扬州地处都会,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都趁机捞取很多钱财,而苏瑰任扬州长史时,严格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分文不取。B.苏瑰公正处事,直言进谏。百姓担心来俊臣再次被起用,写信给苏瑰。苏瑰承诺绝不会错待一个小人;武后要建佛寺,立庙塔,苏瑰从容讽议,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C.苏瑰为人耿直,不怯权贵。郑普思私结党羽并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力争追究到底;公卿大臣初次为官,照例“烧尾”,苏瑰出任仆射,独不献食。D.苏瑰志存大节,独发谠言。中宗驾崩后,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辅政。宗楚客等讨好太后,要求停止相王辅政,苏瑰坚决反对。最终削除相王辅政,苏瑰称病不再上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2)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5.请结合文本和下面两则选自《新唐书·酷吏列传》的材料,概括来俊臣被贬州参军时,“人惧其复用”的三点原因。(1)武后以为谅,擢累侍御史,按诏狱,数称旨。后阴纵其惨,胁制群臣,前后夷千馀族。生平有纤介,皆入狱死。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2)久之,俊臣纳贾人金,为御史纪履忠所劾,下获当死。后忠其上变,得不诛,免为民。长寿中,还授殿中丞,坐脏贬同州参军事,暴纵自如,夺同僚妻,又辱其母。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第一句写丈夫因当兵死于战场,女人只好孤苦一人住在山中的茅草屋中,概括地写出了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命运。B.颔联的“犹”字和“尚”字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C.颈联写官府残酷掠夺所造成的结果。“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形象地写出山中寡妇生活艰难的境况,很有艺术感染力。D.在诗的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E.这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诗人的情感通过刻画人物和描写生活场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2).这首诗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______________。(《论语》(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______________,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7、微写作。下面是主席讲话中用的典故,请你从这句话中提炼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超过100字)“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出自《尚书》8、微写作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手下请求去寻找,楚王说:“不用找了,楚人遗弓,楚人得之’,何必寻找呢?”孔子听了此事,说:“楚王心胸不大,‘人失弓,人得之’,何必非要楚人捡到不可呢?”老子听了此事,说:“连人也应该去掉,失弓,得之,对天地而言,弓不失也不得。”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1.C2.A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C项,“15次殷墟发掘引发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殷墟考古的持续发掘”强加因果,“引发了”前后无因果联系。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A项,“主要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方法为论据”缩小了论据范围,还有甲骨文的研究内容、甲骨文研究的重视等。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A项,因果倒置。B项,偷换概念,原文是标志着殷墟在世界文明史上重要地位的确立不是甲骨文。D项,于文无据。文中并没有对甲骨文例语法研究作如此阐释。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2、1.B2.“根”是指嵩阳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流传下来的教育精神。“功德”指书院传承丰硕的教育成果:①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②自由开放、尊重个体发展的教育思想。③民主和谐、以德化人的教育理念。3.①书院选址和自然环境寂寞冷清。居于深山腹地,攀登艰难。创办书院的人刻意选择了一个寂寞冷清的地方;现在的书院历尽风霜,疏于修整,游人甚少,被遗忘已久,更见寂寞冷清。)②秉承书院精神,坚守高尚精神的人是寂寞冷清的。管理者没有用书院来营利,不向世俗投降,在寂寞中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有行中人才会来到书院寻古。③传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屈服,坚守高尚的精神品格是我们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历史责任,这就是一种宿命。【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与书院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错误,第⑦段主要运用的是比喻、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壁立千丈的嵩山,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柏树,表现书院的冷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理解词语的本意,然后结合语境,理解该词语的语境意和深层含义,另外,还要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此处的“根”是指嵩阳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流传下来的教育精神。“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这里所说到“功德”,是指书院传承丰硕的教育成果,具体来说,书院实行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其自由开放、尊重个体发展的教育思想,其民主和谐、以德化人的教育理念等,都是其“功德”。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要求,“作者为什么说‘寂寞和冷清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抓住关键词“寂寞”、“冷清”和“宿命”,找到文中对应的文段,结合全文进行概括。首先从书院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看,第⑦段中描绘了其自然环境,背倚壁立千丈的嵩山,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柏树,都衬托了书院的冷清寂寞;其次,从书院传达的内在精神来看,秉承书院精神,坚守高尚精神的人是寂寞冷清的。书院的管理者没有用书院来营利,不向世俗投降,在寂寞中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有行中人才会来到书院寻古,这也是寂寞的;最后,从书院带给我们的启示来看,传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屈服,坚守高尚的精神品格是我们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历史责任,这就是一种宿命。3、1.C2.(第一问)①多为短句,简洁明快;②常化用熟语,通俗生动;③语带情感,富有生活气息。(第二问)①为人坦诚,个性爽直;②阅历丰富,善于交谈;③坚强乐观,热爱生活。3.①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文章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紧凑;②可以更大限度地坦露养蜂人的心灵,使贺福平的个性得以更真实的表现,赞美养蜂人勤劳进取的主题更明晰;③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场亲切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以蜜蜂采花酿蜜来象征养蜂人的奉献精神”说法有误。C项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贺福平是一个养蜂人,话语中时常提及蜜蜂的生活习性,这是其职业习惯使然,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贺福平对于蜜蜂生活习性的描述,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说明,而是带着情感的评价性介绍,例如,他介绍蜜蜂的生命周期,用的表达是“差不多三十天都在干活。干完就老了”“为了给生活带来甜蜜,它们就是这样辛苦”,可见,文中写蜜蜂的生活习性,的确还有表现贺福平形象特征,以及以蜜蜂喻指养蜂人的用意。到此,C项的分析鉴赏还是正确的,但选项后半部分说“以蜜蜂采花酿蜜来象征养蜂人的奉献精神”,这就显然误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了。文中关于蜜蜂采花酿蜜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如“蜂飞出窝才能把蜜采回来,可有的蜂飞出去就回不来了,和人一样,病了”“蜂采蜜,同样吃尽苦中苦”“二十天这只蜂就出房了,就锻炼翅膀认家门。没过两天,就开始干活儿了”等,从这些内容看,养蜂人贺福平对蜜蜂的赞美,主要集中在蜜蜂的勤劳辛苦,与之对应的,作者以蜜蜂喻指养蜂人,用意也应是赞颂他们勤劳进取的精神品质,而不是“奉献精神”。故选C。2.本题考查考生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鉴赏文学形象的能力。本试题共设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话语”“特点”,第二问要求回答“形象特征”,两问的内在逻辑关系用“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加以提示。试题这样设问,既符合塑造人物形象时“言为心声”的文本特点,也符合文学审美鉴赏中“品味语言”与“感受形象”紧密关联的特点。从审题的角度看,回答第一问,考生要梳理贺福平的话语,从中归纳抽象其话语特点;回答第二问,则要由贺福平的话语出发,合理推断其形象特征。在梳理答题思路时,考生要注意到,“话语特点”与“形象特征”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归纳“话语特点”与归纳“形象特征”的过程也因此不宜截然分开。事实上,由于全文以贺福平的自述为主,因此梳理贺福平的话语等于梳理贺福平的身份属性和生活经历;而对人物身份属性和生活经历的梳理,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贺福平的话语特点。从文中可以得知,贺福平是一个中年人,身份是职业养蜂人,有两个上完了大学的孩子,一个老母亲,他与媳妇常年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由这些信息出发,结合贺福平的话语内容和全文以贺福平的自述为主的结构特色,我们可以得出对贺福平最深的印象——太“会说”了。贺福平的“会说”,显然与他爽直的个性、丰富的阅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关,由此我们就可以概括出贺福平的形象特征。而贺福平的这些形象特征,与他的话语特点相关,比如,因为为人坦诚,个性爽直,所以说话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因为阅历丰富,善于交谈,所以说话常能化用熟语,如诗句、俗语、流行语等,通俗生动;因为热爱生活,坚强乐观,所以说话情感丰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任何文章都有构思写作、谋篇布局的问题,它涉及文章的内容安排、写作技巧运用、主题提炼等复杂问题,是一篇文章是否有特色、是否有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本文篇幅虽短,但写作技巧的运用和篇章结构的安排却十分精巧。题干中的“聊天”“自述”就提示了本文的特色,是考生审题作答的关键。首先,以“聊天”中的“自述”来组织文章,显然能给文章的内容呈现、行文带来好处。从全文看,贺福平话语中所涉及的生活经历具有时间、空间跨度较大,人物众多,事件交叉等特点,如果按常规写人叙事的方法,必然需要较多的叙述交代和过渡衔接,这样就可能造成篇幅过长、叙事纷杂等问题。而本文采用“聊天”“自述”来叙写贺福平的养蜂生活,则可以灵活裁剪内容,有效集中笔墨,从而使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紧凑。其次,以“聊天”中的“自述”来组织文章,还能给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旨的表达带来好处。“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往往是人物坦露内心最好的媒介,文中贺福平对养蜂生活的感悟,对挫折与成功的态度,对人生幸福的思考等,通过“聊天”这一相对自由宽松的场合,借助“自述”这一形式,显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因此,以“聊天”中的“自述”来组织文章,能更加真实地表现人物的个性,进而能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更明确、更清楚的表达。再者,以“聊天”中的“自述”来组织文章,还能使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聊天”必然使文章更多地使用口语,从而增加文章的生活气息和现场感,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自述”则必然使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从而使文章的表达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点睛】鉴赏散文作品,要分析所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感悟形象的内在品质,或作者的深层感情。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然会通过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们的内在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并提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4、1.A2.A3.B4.(1)苏瑰将这些使者叱退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2)因此中宗特下令要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救,皇帝仍旧犹豫。5.①心胸狭窄,打击报复;②武后帮凶,冤狱无数;③贪淫无度,卑劣无耻。【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浪费严重,虽然不要国库拿钱出来,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产日见困难。百姓不足,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恳请合并寺庙,定出僧人尼姑的数目,缺了再补。其中,“浩广”是一个词语,意思是“严重”,不可断开,排除BD项;“民产日殚”意思完整,“日殚”是“民产”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文中‘浮屠’与王安石《游衰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襄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指相同”错。“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是指和尚,而本文中是指佛寺。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错,文中“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武后只是认为他说的很好,并未提到“减少修建数量”。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叱,叱退;忝,谦词,担任;州牧,州官;体,规格。(2)诏,诏令;治,追究;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争,力争;依违,犹豫。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具备的能力即考查角度有: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细心;知识迁移、理解揣悟的能力,需要灵活应变。要了解选项特征,常见选项信息表述类型有(1)正确信息(2)错误或无中生有的信息(3)答非所问或与题干不同类的信息。应对策略有(1)提取信息仔细对照(2)准确理解文段和选项信息的异同(3)审清题干要求。题目是,请结合文本和下面两则选自《新唐书·酷吏列传》的材料,概括来俊臣被贬州参军时,“人惧其复用”的三点原因。首先理解这两段的大意。第(1)段大意是:武后认为他忠诚,升官直至侍御史,他去审讯案件,多次使武后满意。武后放纵其惨毒,用以胁制群臣。前后牵连夷灭了一千多族。生平只要有纤微小过,均入狱论死。后来,来俊臣任左台御史中丞,朝内外从此屏息,没有人相互谈话,只以眼睛示意。第(2)段大意是,后来,来俊臣多次收人贿赂,被御史纪履忠揭发检举,下狱判死罪。武后因他以前能侦察各种急变,赦他不死,贬为庶民。长寿年间,又将他召回,任他殿中丞,又因纳贼贬为同州参军事。但他暴虐恣肆不改。逼迫夺取同列参军的妻子,又侮辱其母。结合“生平有纤介,皆入于死”,可见此人心胸狭窄,打击报复;结合“后阴纵其惨,胁制群臣,前后夷千馀族”可看出他是武后帮凶,冤狱无数;结合“暴纵自如,夺同僚妻,又辱其母”可见他贪淫无度,卑劣无耻。这三点就是“人惧其复用”的原因。【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苏瑰,字昌容,是雅州武功人,隋朝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科试得中进士,补为恒州参军。母丧期间极度悲哀。左庶子张大安上表荐举他孝悌,提拔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敛二州刺史。那时,来俊臣因贪淫罪贬为同州参军。人们担心来俊臣会再被起用,很多人写信给苏瑰,苏瑰将这些使者叱退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于是没有打开那些书信。来俊臣还未到达所贬州就被召回,对苏瑰心中怀恨。因此,苏瑰连连外徙,不得入京。很久以后,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且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张潜、于辩机都收取了好多万,而苏瑰只单身及简单行装,自我约束很严。武后建佛寺、立庙塔,没一年不派劳役。苏瑰进谏说:“浪费严重,虽然不要国库拿钱出来,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产日见困难。百姓不足,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恳请合并寺庙,定出僧人尼姑的数目,缺了再补。”武后觉得他说得很好。神龙初年,入京任尚书右丞,封爵怀县男。苏瑰明晓法令,十分了解台省的旧章。当时的律、令、格、式均特命他删正。中宗复位,郑普思以妖幻之术任秘书员外监。他的党羽分布在歧州与陇州之间,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将郑普思逮捕入狱,穷追到底。郑普思的妻子以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令要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救,皇帝仍旧犹豫。司直范献忠,是苏瑰让他审讯郑普思的人,他进言:“苏瑰身为大臣不能诛杀叛逆小人而报答天子,犯了大罪,请让臣先诛杀苏瑰。”那时,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错,郑普思依法该当死罪。”皇帝不得已,将郑普思流放到修州,其余党徒都处死。苏瑰后来连续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封爵许国公。那时,公卿大臣初次为官者,照例要献食天子,称之为“烧尾”,苏瑰独不进献。到侍实时,宗晋卿嘲讽苏瑰,皇帝听了默不做声。苏瑰对皇帝解释说:“宰相一职,主管调和阴阳,代天治理万物。现在粮价暴涨,百姓穷困,宿卫兵中还有三天都没吃饭的,臣实在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皇帝驾崩,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任太尉辅政。韦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及苏瑰等人在禁中议事。宗楚客讨好说:“太后临朝,皇太后与相王有叔嫂不通问之礼,应该停止相王辅政。”苏瑰严肃地说:“遗制,是先帝的意思,怎能更改?”宗楚客等人生气了,最终削除相王辅政的制度。苏瑰称病不入朝。景云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赐溢为“文贞”。5、【小题1】AD【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突出地表现了山中寡妇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特征。她即使住在山中,也逃脱不了沉重的赋税。她穿的是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生活的摧残使她未老先衰,也衬托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官府的残酷掠夺使她只好挖来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新砍来的柴火“带叶烧”,其生活困苦之状让人难以想象。【解析】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小题1】试题分析:A项“因当兵死于战场”错解词意,是死于战乱;D项“直接抒情”、“矛头直指”、“强烈控诉”均不恰当,尾联是生发议论,不是抒情。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尾联是生发议论,不是抒情【小题2】试题分析:题干“这首诗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答案包括来那个部分“形象特征”“描写方法”,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分析。点睛:本题是形象型题,一般设问方式: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答题要点:①什么样的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6、钻之弥坚忽焉在后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焉、僮、茕茕、孑、倜傥、幽愁、衾。7、有志者事竟成。凡能有所成就者,无不是有志之人。“志”让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志”让詹天佑砥砺奋进,成为中国铁路之父;“志”让鲁迅毅然弃医从文,拯救万民于水火。【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文章可以围绕“志”或“勤”来写,观点准确,有论据分析,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如天道酬勤。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之人,无不是通过挥汗如雨的付出才开启了通向成功与真理的大门。所以只要勤劳,自有酬报。【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比赛不仅比技能,更是道德、胸怀、风度的一种展示,只懂得比拼而不懂得尊重,只懂得利用规则而不懂得展示风度,比赛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滑向功利泥潭而不自知。而尊重对手、展示风度,并非标准的绅士礼仪般可以亦步亦趋地学到,更多时候,对比赛对手的尊重,对体育风度的展示,要靠日积月累来提升自己的素质。【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实际上是语言的应用能力,这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根据题干的要求来写,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选择第一题解答。材料是一则事件,事件的基本信息是“自行车手终点前爆胎步行对手刹车拒绝超越”。具体分析整个事件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自行车手埃斯特万终点前爆胎步行;第二层是竞争对手纳瓦罗拒绝超越,刹车慢行,跟随其后;第三层是爆胎的埃斯特万获得铜牌,而纳瓦罗未获奖牌;第四层是纳瓦罗婉拒埃斯特万赠予的奖牌,并表示超越一个爆胎的对手取胜是不道德的。考生可以围绕参赛者的胸襟、气度、风度、道德等角度发表看法。首先指出,比赛不仅是能力的较量,更是道德的展示,接着讲道理论述,也可以正反对比论证,最后提出应该正确的做法,需要日积月累来提升自身的素质。【点睛】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应用类:此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例文:从楚王失弓说开去《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楚王、孔子和老子,对同一件事却有不同的看法,可见他们的差异。楚王丢失了心爱的弓,当然很心痛。但他想,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在自己的国土上丢了东西,不过是让自己的子民得了去,不会跑到其他国家去。所以,楚人失之,楚人得之,“肥水不流外人田”,失与得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不找也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在别人眼里,丢失了自己心爱的弓,肯定是一件难过的事。可楚王想到的是“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所以,他没有因丢失了心爱的弓而沮丧,保持了一个君王应有的洒脱和风度。孔子是一个思想家,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他认为如果把楚字去掉就好了,“人失之,人得之”,就显得胸怀更大。言外之意,就是楚王只想到楚人失之、楚人得之,虽然洒脱,但毕竟还囿于“楚”地,视野还不够宽阔。而在老子看来,失就是得,得就是失,所以,无所谓得失。说“人失之,人得之”,虽然比楚王视野广大,但依然停留在人的范畴里,算不上天道。他看问题的眼光,显然又宽广了一筹。从故纸堆里翻出这则故事,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掉书袋,而是觉得这件事对我们现代人有启迪。拉罗什夫科说:“各种人与事都有自己的观察点,有的需要抵近去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则只有从远处看了才能判断得最好。”我们当然难与圣人相比,但是,他们在一件事情来临时,不但能从自己所处的位置来对事物作出相应的判断,更能从宽而广之的层面去领悟与面对,这是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人生态度。当今社会,金钱崇拜,物欲横流,许多人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有的人为得而欣喜,有的人为失而苦恼。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无数次重复着失与得。金钱、地位、荣誉、名气上的得得失失,其实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好坏并没有太必然的关系,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