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_第1页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_第2页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_第3页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_第4页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选择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SSS”,“SAS”,“ASA”,“AAS”,“HL”)中,至少有一组相等的边,因此在应用时要养成先找边的习惯。如果选择找到了一组对应边,再找第二组条件,若找到第二组条件是对应边,则再找这两边的夹角用“SAS”或再找第三组对应边用“SSS”;若找到第二组条件是角,则需找另一组角(可能用“ASA”或“AAS”)或夹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边用“SAS”;若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则优先考虑“HL”。搞清了全等三角形的证题思路后,还要注意一些较难的一些证明问题,只要构造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把条件相对集中起来,再进行等量代换,就可以化难为易了.一、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可以利用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作对称轴,翻折三角形来构造全等三角形。)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画一画。法一: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法二:延长AC到F,使AF=AB,连结DF。法三:作DM⊥AB于M,DN⊥AC于N。2、如图,DC∥AB,∠BAD和∠ADC的平分线相交于E,过E的直线分别交DC、AB于C、B两点.求证:AD=AB+DC.证明:在线段AD上取AF=AB,连接EF,

∵AE是∠BAD的角平分线,∴∠1=∠2,

∵AF=AB

AE=AE,∴△ABE≌△AFE,∴∠B=∠AFE

由CD∥AB又可得∠C+∠B=180°,∴∠AFE+∠C=180°,

又∵∠DFE+∠AFE=180°,∴∠C=∠DFE,

∵DE是∠ADC的平分线,∴∠3=∠4,

又∵DE=DE,∴△CDE≌△FDE,∴DF=DC,

∵AD=DF+AF,∴AD=AB+DC.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AD=CD.求证:∠A+∠C=180°法一:证明:在BC上截取BE,使BE=AB,连结DE。法二:延长BA到F,使BF=BC,连结DF。∵B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1=∠2(角平分线定义)∴∠1=∠2(角平分线定义)在△ABD和△EBD中在△BFD和△BCD中∵AB=EB(已知)BF=BC(已知)∠1=∠2(已证)∠1=∠2(已证)BD=BD(公共边)BD=BD(公共边)∴△ABD≌△EBD(S.A.S)∴△BFD≌△BCD(S.A.S)∴∠A=∠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F=∠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DF=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D=CD(已知),AD=DE(已证)∵AD=CD(已知),DF=DC(已证)∴DE=DC(等量代换)∴DF=AD(等量代换)∴∠4=∠C(等边对等角)∴∠4=∠F(等边对等角)∵∠3+∠4=180°(平角定义),∵∠F=∠C(已证)∠A=∠3(已证)∴∠4=∠C(等量代换)∴∠A+∠C=180°(等量代换)∵∠3+∠4=180°(平角定义)∴∠A+∠C=180°(等量代换)法三:作DM⊥BC于M,DN⊥BA交BA的延长线于N。∵B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1=∠2(角平分线定义)∵DN⊥BA,DM⊥BC(已知)∴∠N=∠DMB=90°(垂直的定义)在△NBD和△MBD中∵∠N=∠DMB(已证)∠1=∠2(已证)BD=BD(公共边)∴△NBD≌△MBD(A.A.S)∴ND=M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DN⊥BA,DM⊥BC(已知)∴△NAD和△MCD是Rt△在Rt△NAD和Rt△MCD中∵ND=MD(已证)AD=CD(已知)∴Rt△NAD≌Rt△MCD(H.L)∴∠4=∠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4=180°(平角定义),∠A=∠3(已证)∴∠A+∠C=180°(等量代换)法四:作DM⊥BC于M,DN⊥BA交BA的延长线于N。∵B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DN⊥BA,DM⊥BC(已知)∴ND=M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DN⊥BA,DM⊥BC(已知)∴△NAD和△MCD是Rt△在Rt△NAD和Rt△MCD中∵ND=MD(已证)AD=CD(已知)∴Rt△NAD≌Rt△MCD(H.L)∴∠4=∠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4=180°(平角定义)∠A=∠3(已证)∴∠A+∠C=180°(等量代换)4.如图,AC=DB,△PAC与△PBD的面积相等.求证:OP平分∠AOB.证明:作PM⊥OA于M,PN⊥OB于N,,且∴又∵AC=BD∴PM=PN说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遇到中线时又通常通过延长中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2.已知:如图所示,CE、CB分别是△ABC与△ADC的中线,且∠ACB=∠ABC.求证:CD=2CE.证明:延长CE至F使EF=CE,连接BF.∵EC为中线,∴AE=BE.在△AEC与△BEF中,∴△AEC≌△BEF(SAS).∴AC=BF,∠A=∠FB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角相等)又∵∠ACB=∠ABC,∠DBC=∠ACB+∠A,∠FBC=∠ABC+∠A.∴AC=AB,∠DBC=∠FBC.∴AB=BF.又∵BC为△ADC的中线,∴AB=BD.即BF=BD.在△FCB与△DCB中,∴△FCB≌△DCB(SAS).∴CF=CD.即CD=2CE.三、利用利用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ABC中,AB=AC,E是AB上任意一点,延长AC到F,连接EF交BC于M,且ED=FD,试说明线段BE与CF相等的理由.简析由于BE与CF的位置较散,故可考虑将线段CF平移到EG,所以过点E作EG∥CF,则∠EGB=∠ACB,∠EGD=∠FCD,由于ED=FD,∠EDG=∠FDC,所以△EDG≌△FDCC(AAS),所以EG=CF,又因为AB=AC,所以∠B=∠ACB,即∠B=∠EGB,所以EB=EG,所以BE=CF.说明这里通过辅助线将较散的结论相对集中,使求解的难度降低.此题的辅助线还可以有如图所示的其他几种方法。2.已知:如图,△ABC中,∠BAC=60°,∠C=40°,AP平分∠BAC交BC于P,BQ平分∠ABC交AC于Q,求证:AB+BP=BQ+AQ.解答:方法一、证明:延长AB到D,使BD=BP,连接PD,则∠D=∠5.

∵AP,BQ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60°,∠ACB=40°,

∴∠1=∠2=30°,∠ABC=180°-60°-40°=80°,∠3=∠4=40°=∠C,

∴QB=QC,

又∠D+∠5=∠3+∠4=80°,∴∠D=40°.

在△APD与△APC中,

∠D=∠C,∠2=∠1,AP=AP,∴△APD≌△APC(AAS),

∴AD=AC.即AB+BD=AQ+QC,

∴AB+BP=BQ+AQ.方法二、如图,

∴∠CBQ=∠ABC=12×80°=40°,

∴∠CBQ=∠ACB,∴BQ=CQ,

∴BQ+AQ=CQ+AQ=AC…①,

过点P作PD∥BQ交CQ于点D,

则∠CPD=∠CBQ=40°,

∴∠CPD=∠ACB=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