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大全【15篇】_第1页
风筝教学设计大全【15篇】_第2页
风筝教学设计大全【15篇】_第3页
风筝教学设计大全【15篇】_第4页
风筝教学设计大全【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筝教学设计大全【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风筝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二、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2.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三、教学准备老师:1.ppt课件2.风筝实物学生:1.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风筝的资料四、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搜集的关于风筝的资料(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示风筝实物)生说。让生说放风筝的感受。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风筝(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分享其中的的快乐吧。(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求:(1)把生字连上词用直线话划出来,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初读情况(1)课件:检查词语——生字。①指导书写“磨坊”②学生练习(2)接读课文,及时表扬。(3)说课文大意。(提示:我和小伙伴_、_、_的情景)随机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分别是哪个自然段讲的?(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1.默读思考(课件):用波浪线轻轻地划出描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不同心情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2.汇报交流,随机板书:做风筝:憧憬放风筝:快活找风筝:焦急3.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说说理由。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师随机点拨:(1)做风筝①引导理解“憧憬”、“依然”。②启发想象:假设你是其中的一个孩子,你会想些什么?③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也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④齐读:读出快乐心情。(2)做风筝①风筝刚起飞和飞到空中时是什么样子?理解“凌空飞起”“翩翩飞舞”(动作)。②佳句赏析:“风筝越飞越高,……拼命地奔跑”。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快乐)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生说。③指导读出几近疯狂地快乐心情。(3)找风筝①理解“大惊失色”、“垂头丧气”(情绪低落,失望)。②朗读体会。(四)拓展延伸。我们的“幸福鸟”还能找到吗?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结尾。1.学生写,师巡回指导。2.展示。(五)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风筝,不管是做风筝、放风筝还是找风筝,都充满了童年的乐趣(板书)。五、板书设计:做:憧憬10.风筝{放:快活}乐趣找:焦急六、作业设计:搜集和风筝有关的古诗。风筝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0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教育学生学会交朋友和维护友谊。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欲望。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3、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环境。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字词,会写“祝、福、幸、句”四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朗读课文。3、小熊和松鼠,纸船和风筝(课前动手制作)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书后)(指名读、自由读)。2、读句子,(自由读,想读哪句读哪句,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齐读,师生共同享受这份幸福和快乐。)是呀,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给他们俩带来多少快乐呀!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的时候,这快乐却不没有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紧紧地拴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很快进入了本节课的教学。)二、新授1、教师范读(7—11自然)2、学生自由读,互谈感受,(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交流的环境、激发了学习的热情。)3、集体交流感受,适时指导朗读,(学生交流时,教师随时出示有关词语、句子、画面,进行点拨。)如:动手贴词“飘荡、漂流”。朗读形式多种多样(自读、互读互评、指名读、配乐读、看图读)(朗读、交流是感悟的基础,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去读书,使学生与故事产生共鸣)实践活动: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为小熊、松鼠的`故事高兴着、感动着,尤其你们读最后一句时,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他每放一只纸船,就会默默地为小熊说一句话,他会说什么呢?(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延伸:小朋友,你喜欢小熊和松鼠吗?为什么?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之间发生过矛盾吗?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用你喜欢的方式向曾经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诚意吧!(让教育落在实际行动上,让学生身心受到深刻教育。)为重归于好的同学送一份礼物,上面写着团结、友爱的谚语、格言或词语的图片,然后把上面的话读给小朋友听。(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带去了欢乐,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为积累语言提供了条件。)指导写字:1、(放投影)看,这个小孩的写字姿势多正确呀!你能这样写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2、重点指导“幸”。其他字自己练习写。(培养学生自信心)3、展示、互评(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三、总结: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呢?四、板书设计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2.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阅读《满天的风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备课时,可以借鉴总—分—总的思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理解课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满天的风筝》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而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思想感情全然不同。怎样不同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了解文章内容,探究起深刻的内涵。出示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识记字词读一读:堕憔悴荡漾瑟缩什物解释:嫌恶恍然大悟苦心孤诣肃杀诀别(过渡)风筝是报春的使者,看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请同学们自渎课文,从中寻找答案。读与思教师导读:阅读分几步走,由浅入深。第一步:通过自读,概述课文内容,体会手足之情。第二步:教师范读并启发提问,学生边听边思,进一步理解课文。第三步:重点精读,揣摩疑难语句。学生默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读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后,在全班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教师范读课文,出示思考题:1.为什么小时侯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2.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3.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教师小结]作为兄长的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事,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是为落后观念所支配,所以说是“精神的虐杀”。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我”深深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上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学生针对疑难句段齐读或自由读。自主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四人小组,合作研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问题参考: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3.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有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教师引导]1.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阅读文章中“精神的虐杀的一幕”2.强调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无法不过的,心情一直沉重3.不仅是说天气,还说内心深处的悲凉。[教师归纳]《风筝》这篇散文笼罩着深沉的悲哀。探究内容,可以体会鲁迅的兄弟之情,自省精神,感受到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悟到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的道理。同学们学了这篇散文,还有什么收获呢?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呢?布置作业1.把学习这课的收获写在练习本上2.如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与老师、同学继续研讨。风筝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和伙伴做风筝、放风筝。语言朴实,概写做、放飞风筝,层次清楚,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待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色。学生情况分析就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来讲,对这篇童真童趣的课文,一定会很感兴趣,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情节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学后大部分学生会尝试做风筝、放风筝的乐趣。设计意图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指定生词,并积累生动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所述内容。3、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在做、放、找的过程中孩子们心情变化及描写心情的词句是重点。2、引导理解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心情变化写具体是难点。突破重难点的`设想用实物“风筝”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用实际操作、观察,解决做、放风筝这两个重点。用表演及结合实际的方法理解心情变化的词句使学生体会出快乐与伤心的具体描写。教具准备风筝7个(实物)、课件(放风筝)、录音机、彩粉笔、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1、请学生读课题《风筝》:师:风筝,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在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大家打开41页的资料袋,先了解一下。2、激情引入:除资料袋中的风筝外,你还知道哪些?(自由抢答,先举手为先)3、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风筝的课文(板书:风筝)二、师生共同学习生字1、学生要认识5个生字注音(注在文中的字上,同学互相检查),然后用课件放出带有要认识字的词句或段,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识这5个字。2、学习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⑴先出示生字卡片(教师举着)分行读,然后把生字卡片固定在黑板上。⑵让学生先分析字形结构,进行归类(指一名学生到前边进行归类排列)。⑶再让学生指出难写的字,师生共同书空后让学生把生字写在本上,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读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准、读流利,为交流做准备。2、听录音(展示课件、看“放风筝”的画面)学生思考:⑴文中写了关于风筝的几件事?⑵哪一句概括地讲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听、观察并思考)3、分小组讨论,弄清以上问题,画出关键词(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第一句概括全文:做、放、快乐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做风筝1、自由朗读课文:⑴分7个小组观察风筝(课前准备实物自由观察)⑵大家发现风筝有什么特点和它所用的材料各是什么吗?(前后桌、同桌自由谈论,然后各组指一个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讲的好的有小红花奖)2、教师启发抓住重点词:如果你们每个人都自己做一只风筝,当时你心理会怎么想呢?有兴趣、高兴吗?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憧憬、希望、快活)(学生自己谈方法、找关键词,教师归纳)板书:做风筝充满希望快活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积累新词。2、自已结组,课余时间去放风筝,为下节课的示范表演做准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1、听写词语。2、教师:还记得做风筝大家的心情怎样吗?(板书:做、充满希望、快活)3、引入: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去放风筝,大家去了吗?那这节课就要比试比试了,看哪组放得与文中描写的情节最像。二、精读3~4自然段—放风筝1、放课件,再展示放风筝的画面,并指名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然后请一组同学到讲台上示范放风筝(其他组先竞争再演示,限制三组,并评出小红花表演奖)〈要求动作到位〉2、教师:大家放风筝时高兴吗?(抢答)如果你正放得高兴时风筝突然因线断而飞走了,你会怎样呢?(自由抢答,说出自己的感受)那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板书:放风筝兴奋快乐大惊失色3、学生自由结组探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是什么情景。(可说可用动作表演)三、学习5~8自然段—找风筝表演朗读(1人读、几个人找→自创动作)体会“垂头丧气”板书:找风筝伤心垂头丧气四、师生共同体会关键的词句,并总结全文1、找出具体描写心情的词句读一读(看谁找得又快又准)2、师生共同抓住关键的词句勾勒出“我们”心情的变化过程(用彩笔)3、教师小结:童年是金色的阳光,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童年的憧憬、童年的快乐,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愿同学们在童年,在金色的秋天里多留下一些有趣的故事吧!五、谈学习收获,布置作业1、学完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如:学会字、词、做风筝、放风筝和别人合作等等,只要学生能谈就可以)2、秋天里很多快乐的趣事,可供我们去尝试,如:放风筝、采集标本等等……做时把过程记下来或画下来,准备在班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可看一看48页口语交际的要求)风筝教学设计5学生分析: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更要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学中扩大视野,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凝聚力。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2、学习本文写人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准备小黑板。2、学生预习课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谁能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2、师导入: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很喜欢在宽阔的草地上放飞风筝。每当这时候,作者看着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位身体有残疾的老师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位残疾人的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放风筝,而风筝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2、检查字词的积累与理解。(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2)齐读,理解部分词语。(3)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一段话。[设计意图:读与说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并体会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4、学生默读课文后,质疑,教师予以归纳。A、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B、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三、课内研读,合作探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春天的语段。1、品读描写春天景色的段落。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抓住关键的词句加以引导。A、“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B、“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飞上云端。”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春天充满活力的语气。4、小组讨论:这和作者所敬佩,描写的刘老师有什么联系呢?5、各小组讨论后,交流所得,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刘老师经常在春天的时候给大家做风筝,带大家去放风筝;刘老师虽然断了一条腿,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像春天一样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二)再读课文,了解刘老师,受到他人格魅力的熏陶。1、找出文中对刘老师外貌描写的语段。2、品读,体会刘老师的慈祥、刚毅。3、学生分组讨论:作者笔下的刘老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具体叙述刘老师有关的事或语句中体会到的`?(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并找出文中介绍的相关内容。(2)集体交流体会。A、“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至“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B、“他的课讲得极好”。至“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C、“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3)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爱学生、爱工作、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扩展:你能谈谈你了解刘老师后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5)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小黑板出示问题: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5、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6、各组交流,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对生活有追求的思想感情。7、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教师及时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设想,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一)师:对于作者来说,面对这样一个老师,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找出具体的句子。)“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1)齐读这段话。(2)发散思维:作者当时正处少年,你认为他觉得自己该怎样呢?(3)融入角色:你们也正当少年,你觉得自己今后该怎样面对生活?(学生畅所欲言)。(二)出示句子: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对词语“功德无量”的理解。2、讨论:为什么作者那样肯定地认为刘老师一定会顽强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4、师:刘老师身残但志坚,我们应该向他学些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思维,去创造,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刘老师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的熏陶,还会让他们受到在人生道路上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教育。]五、总结拓展。1、师: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刘老师恰似春天,不因自己残疾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疾做着顽强的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曲生命之歌。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2、谈谈你学完课文后有何收获,学生自由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也是一项课外拓展活动,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六、布置作业。1、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篇“我最________的人”。总评:1、这堂课可以说是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开放课。整个设计从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问题,教师很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教学行为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的课改理念,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2、学习本文意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风筝教学设计6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学情分析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设计理念一.教法:自学引导。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目标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三.认知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2.认识本课5个生字。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一.导入、质疑。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1.自学生字新词。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4)怎样理解课题?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a、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b、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七.作业: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风筝教学设计7教材分析《风筝和纸船》是一个富有童趣,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故事让幼儿充分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2、能够说出故事中小棕熊和红松鼠的对话,尝试说出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与同伴之间的矛盾。3、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活动准备小棕熊和红松鼠的.图片各一个、纸风筝和纸船若干、录音机、磁带、故事背景图。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感觉怎么样?2、依次出示小棕熊和红松鼠的图片、背景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1)提问:小棕熊住在哪里?红松鼠呢?它们住的那么远,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它们是怎么做的呢?(2)继续讲述故事6—8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提问:红松鼠看到风筝上的祝福,心情是怎样的?它会怎样做?小棕熊和红松鼠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的心情会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小结:跟对方说对不起、给朋友送礼物、主动打电话,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3)幼儿熟悉故事9—11段内容。它们和好了吗?他们是怎样做的?小结:红松鼠在纸船上写了“你愿意和我好的话,就放一只风筝吧”,小棕熊放了九只风筝呢!说明小棕熊心里很希望和红松鼠和好。3、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变化。(1)提问:小棕熊和红松鼠是怎样和好的?(2)结合生活实际,请幼儿讲一讲:你喜欢小棕熊和红松鼠吗?为什么?和好朋友在一起玩都喜欢玩些什么?大家一起玩要注意什么呢?风筝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学习揣摩刘老师具体事件的描述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2,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感受文中细腻生动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意思。3,感情朗读文章,学习文中人物积极的生活态度及顽强的生命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揣摩课文生动细腻的描述,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和表现的积极精神。教学策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创建自由流畅的交流平台,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词语组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1,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章中刘老师什么样的故事女娲造人捏泥人甩泥巴丢了腿旋转跳跃撑离急速一转手持线拐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以满足2,交流板书:说丢腿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3,交流:初读课文,在你的心里,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二,学习事件,体验人物丰富情感,感受细腻描写之妙(一)学习刘老师笑谈丢退1,指名读课文2,讨论:读了这一段你认为文中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3,情感体验: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感,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二)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1,自读课文感受: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刘老师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具体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的生动描述,体验刘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上课换发的工作激情。(三)学习刘老师春天放风筝1,自学课文相关内容,自学要求:思考你读懂了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圈画文中关键词句,写上读后感。2,交流学习,执导朗读重点语句(1)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2)它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三,感受主要画面,揣摩课文主旨,步入深深思念1,出示语言,感受画面: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2,讨论揣摩: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这理想的风筝告诉,给予了刘老师的学生什么呢3,出示课文一二段,讨论:是什么让我那么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4,深情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着您……风筝教学设计9【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识字。2、游戏识词:“摘风筝”。3、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到谁和谁的故事呢?(出示贴图)你们知道他们俩住在哪儿吗?(学生说完后上台贴图)老师指着板书朗读第一自然段。【学习课文,感悟内容】一、学习1~7自然段1、(示课件)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6自然段。2、学生汇报: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板书贴图:纸船和风筝)在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让你“乐坏了”?3、指导朗读:(示课件)谁有信心,能把这些句子读好?⑴自由读。⑵指名读:刚才你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的/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大家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⑶齐读课件里的四句: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边说边取下纸船和风筝)二、学习7~11自然段1、这时,(示课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分别做了些什么?下面,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到7~9自然段去找答案吧!2、汇报提出的问题。3、课堂练习:⑴课件演示:飘荡、漂流。这两个词语中,(边说边出示课件)哪一个应该配给风筝,哪一个应该配给纸船?为什么?⑵比较句子:①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纸船了。②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说得真好!连我们的电脑也忍不住要表扬你了!)4、指导朗读:(示课件)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些自然段呢?⑴自由读。⑵指名读:学生评价;老师也可读,让学生评价。⑶指一名领读,其他小声跟读。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心里也越来越难过了!这时,是谁受不了了?谁想读读这一段?你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的?谁还想读一读?指导读(示课件)“如果……就……”,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6、听了松鼠的话,你愿意和松鼠和好吗?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松鼠会看见什么?(边说边贴上风筝)是谁放的呀?这真是一只美丽的风筝啊!松鼠看见了,有什么反应呢?(高兴得哭了)他又是怎么做的?7、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小结:小熊和松鼠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不但主动交往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矛盾还能主动道歉言归于好!小熊和松鼠把纸船和风筝作为友谊的使者,传递他们的友情,真聪明!【课中操】《找朋友》(放音乐)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你们替他们高兴吗?让我们来唱首歌庆祝一下吧!【拓展思维】1、小朋友,当你和好朋友闹别扭时,你又很想和他和好,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2、下面,老师就给个机会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好朋友表达心意吧!【板书设计】以贴图为主(小熊、松鼠、纸船、风筝)风筝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发现识字规律。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上,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导入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出示纸船)瞧,这是什么?(纸船)2、师:另一件礼物藏在这里!(课件出示风筝)“风筝”的“筝”读轻声多好听呀!请小朋友们自己练习把这个词语多读几遍。3、师:关于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并大声地读几遍。3.同桌进行“识字魔方”的游戏,看谁读得又快又准。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接龙读,齐读。)5、让学生自由举手分段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们,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吵架之后,各自的心情怎样?他们又是怎么和好的?谁能来说一说?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理解课文1、师: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纸船和风筝分别是谁的吗?(纸船是松鼠的,风筝是小熊的。)2、师: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通过纸船和风筝,他们互相致意,互相祝福,成为了好朋友。)3.师:他们是怎样互相祝福的?请你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4.师:松鼠和小熊拿到对方的.礼物,看到上面的字后有什么反应?(乐坏了)如果你就是小熊或松鼠,第一次拿起纸船或风筝时,你会怎么想?5.师: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6.师:可是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吵了一架,然后纸船和风筝还存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1)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2)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惋惜、难过)7.师:你们难过,那小熊和松鼠怎样呢?(很难过)你从哪儿看出他们都很难过?和同桌交流交流,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8.师:后来松鼠和小熊怎么样了呢?他们和好了吗?(和好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佩服松鼠,他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主动与朋友和解。)(2)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说一说9.师:请你猜猜,小熊放风筝了吗?你从哪儿猜出来的?(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1)松鼠看到风筝心情怎样?(高兴得哭了)(2)高兴应该笑,怎么会哭呢?(松鼠被小熊的行为感动了,喜极而泣。)(3)于是松鼠做了什么?(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4)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看看这幅图,松鼠多高兴啊!10.师:同学们,虽然这只是一只只普通的纸船和风筝,但它们维系着小熊与松鼠之间的友情。你们喜欢小熊和松鼠吗?为什么?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1、想象一下:小熊与松鼠和好之后会怎样?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和朋友之间是如何相处的。3、教师: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学们,小熊和松鼠给你们带来了一封信。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这件事,我们更加懂得友谊的珍贵,也懂得得到友谊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难受。你们一定要学会容忍和谅解(板书:容忍、谅解),可千万别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啊!风筝教学设计11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掌握“憔悴、嫌恶、瑟缩、虐杀、宽恕、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启发疏导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完成课后练习一。教师应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间】两课时。预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在杨柳依依,春风送爽,春暖花开时节,当你们看到满天的风筝,会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谈感受)是啊,当看到风筝与风儿交谈、与云儿嬉戏时,我们会暂时忘掉难堪的往事、忧伤的情怀,可是有一个人,他看到风筝反而会想起伤痛的往事,他是谁呢?明确:鲁迅(出示其照片并由学生来介绍鲁迅,教师归纳)。好,今天我们就用心来倾听鲁迅给我们讲的《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过渡:同学们想听鲁迅给我们讲故事吗?(学生:想!)我们还是先做好听懂故事的准备吧!1、听写字词;2、同桌校对;3、大屏幕投影出示,让学生读读说说:憔悴、嫌恶、瑟缩、虐杀、宽恕、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4、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把文章的内容复述出来;5、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鲁迅看到风筝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你能从结构或情感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吗?明确:因为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感到惊异;我看见风筝就想起了小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法补过,心头不禁悲哀。(学生谈感受略)通过这一环节的落实,学生既会写字词、会用字词又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与真实的情感体验,为下一课时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打下了基础。三、布置作业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风筝教学设计1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3)鼓励动手做风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二、教学重点: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四、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1、学习第2自然段。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2、学习第3自然段。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四、课堂练习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五、课外延伸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风筝教学设计13一、设计说明鲁迅的《风筝》意蕴丰富,含义深刻,对刚入初一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这篇文章被编排在本单元的最末,便于学生在了解记叙文的一般知识和分析方法之后,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写作思路,通过理解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深刻含义和现实意义。教学本文,可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采用情境激趣法,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就生发出的问题展开自由研讨。二、教学目标1、理解儿童热爱玩具、喜欢游戏的天性,认识成人对这种天性的妨害和摧残。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激趣1、导入之一:由“风筝”引入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同时提供一系列风筝图片,说说诗中表达的感情以及自己放风筝的经历和感受。2、导入之二:播放介绍鲁迅生平的视频,特别是有关百草园的资料,了解作者眼中的“乐土”,初步感知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二)整体感知,把握感情1、学生略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细致、含义深刻或者难以理解的语句。2、在大屏幕上展示下面一段文字,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在北京的天空中看到风筝,在‘我’是一种__(惊异和悲哀);发现弟弟竟瞒着‘我’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我’非常__(愤怒),折断了风筝;中年之后,‘我’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感到__(不幸或懊悔);‘我’希望得到小兄弟的宽恕,他却全然忘却,‘我’的心越发地__(沉重),并感到了一种__(无可把握的悲哀)。”(三)精读段落,合作探究1、分层次朗读3—11段(男女生分开读或小组分读),快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我”想补过而不得。2、合作探究,围绕下列问题,小组展开讨论:①“我”和小兄弟对待风筝的态度有哪些不同?②找出文中细致描写小兄弟的语句,从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③找出描写“我”的动作的词语,揣摩用词的准确性,并对“我”的形象进行评价。④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对“我”而言为什么说是“不幸”的?⑤谈谈自己对儿童做游戏的看法。⑥“我”想补过,但小兄弟“全然忘却”了我的过错,你怎样看待小兄弟的这种态度?⑦为什么小兄弟忘却了,“我”的心反而沉重起来了?(四)各抒己见,深挖主题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一定有很多感悟,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探讨一下文章的主题呢?提示:可以从“我”作为长兄的角度、小兄弟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四、拓展延伸1、适当引入《三字经》《千字文》中对于“长幼尊卑”道理的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小兄弟为什么会震慑于“我”的威力。2、引入鲁迅的散文诗《我的兄弟》进行比较阅读。把握作者由《我的兄弟》的主题“不尊重儿童的正当的爱好,会陷入即便请求原谅也不能释去感情重负的境地”,到《风筝》的主题“召唤人们驱除这种‘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的变化。风筝教学设计14一、课题的导〈一〉背一背。清·高鼎《风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齐读,大声读,提高课堂气氛和活跃度。风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án)〈二〉猜一猜。下面这首诗是清·吴友如的一首题画诗,猜一猜描写的是一项怎样的活动:只凭风力健,不加羽毛丰。红线凌空去,清云有路通。①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曾经放过风筝的同学举手,并谈一谈你放风筝时的心情好吗?③由鲁迅和他弟弟关于风筝的故事引入课文:强调鲁迅的心曾因为风筝的事而沉重过,设置疑问,引入课题。二、认识鲁迅①谁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点情况?小学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篇课文《三味书屋》。②补充有关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还有其他杂文集等。三、整体感知〈一〉学法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举手问我,注意学习要求。①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看谁又快又认真。(时间:7分钟)②读完课文想一想,这篇散文诗向我们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注意:结合听、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板书)〈二〉学习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注意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学得情况。①注意纠正下了字的读音:模样嫌恶什物掷在地下虐杀堕着②和同学们交流整体感知的`情况。四、质疑探究〈一〉学法指导: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初步阅读,我们对文章有了粗浅的认识,我想,课文中肯定有你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意思。下面就请你再次快速得阅读课文,仍用“圈点勾画问叹”的读书方法标下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所感触的地方,看看哪个小组找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二〉学习指导:组织学生速度课文,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和学生双向交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①读课文找问题。——→②组织学生交流问题——→③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鼓励激发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解决同学们所有的问题,看哪些同学能抓住时机,快把问题提出来,先解决。注意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把问题感悟出来。五、体会品味〈一〉友情提示:人物的心理是通过作者的描写才表现出来,只有抓住关键的词句才能很好的体会出人物的心理,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体会下列心理。①哪些语句写出了小弟弟对风筝的喜爱?②哪些动词写出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