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常用2篇)_第1页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常用2篇)_第2页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常用2篇)_第3页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常用2篇)_第4页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常用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常用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教学过程一、学习字词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二、复述故事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怎么做的)。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三、学做导演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四、人物评价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2.教师总结、点拨。《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优秀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3.体会伯德诺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描写,体会它们强烈的爱国精神。2.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课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㈠1939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数国家染上战火,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人数达5120多万。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半截蜡烛》。㈡(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初读剧本,整体感知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㈡师生交流反馈。1.课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2.文章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教师小结: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三、细读剧本,品味人物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他们为了保住半截蜡烛中的情报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军官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么与敌人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默读剧本,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想一想从这些词句当中你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㈠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指导。㈡师生互动交流,感受人物特点。1.预设一:感悟“伯诺德夫人”(出示)句一: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电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⑴从动作中体会①从“急忙”你体会到什么?②为了不暴露情报,伯诺德夫人急而不忙,立刻取出一站油灯,在敌人面前她显得那么镇定自若。⑵从语言中体会①面对狡猾凶狠的敌人,伯诺德夫人是怎么说的?②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一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突出“亮”字,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强调“灯”字,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重读“瞧”字,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③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保护蜡烛,保卫情报的心是不变的。)(出示)句二: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⑴从神态中体会①不动声色是什么意思?②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伯诺德夫人这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动声色?(这是在儿子杰克试图拿走蜡烛失败的情况下,这是在蜡烛越然越短,情报即将暴露的时候。)③情报一旦暴露,将意味着什么?(屏幕出示)情报一旦暴露,将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④面对险情伯诺德夫人却不动声色,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机智勇敢、镇定从容、临危不乱……)过渡: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却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但是,蜡烛又一次被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儿子和小女儿又是怎么与敌人周旋,保护半截蜡烛的?2.预设二:感悟儿子“杰克”(出示)句三: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⑴从神态中体会①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②从杰克“若无其事”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什么?(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杰克必须保持镇定从容,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⑵从语言中体会①从杰克的话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②如果你是杰克,面对敌人会怎么说这番话?③朗读评价指导:那些词语读得特别好?为什么这样读?③不管怎么读,都是为了保护蜡烛中的绝密情报。④当杰克想要拿走烛台没有成功时,他为什么还要去柴房呢?(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继续假装。)过渡: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幼小的女儿能保住情报吗?3.预设三:感悟女儿“杰奎琳”(出示)句四: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⑴从动作中体会①从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中你感受到什么?②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小女儿杰奎琳装出了很困的样子,可以看出她善于观察,能见机行事。⑵从语言、神态中体会。(出示)句五:小女儿与敌人的对话杰奎琳少校“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一定很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那么,晚安,小姑娘“聊天真有趣,可我实在太困了。”①学生合作朗读对话。请男生当的德国兵,女生当小女儿,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②从两人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什么?③杰奎琳与敌人对话时,神情自然,看不出一丝破绽。④她说“和您聊天真有趣”“我实在太困了”,这是她想赢得德国军官好感,转移敌人的注意力。⑤面对敌人,她的脸上却始终带着百合般的笑容,在这灿烂的笑容背后,小女孩有着一颗怎样的心?㈢深入人物,内心补白。1.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当他们与狡猾的敌人进行周旋,一次次面临险情的时刻,他们的内心也是历经一次次的考验。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位,敞开思维,大胆想象。⑴德国军官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了,杰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⑵蜡烛越燃越短,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⑶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心里在不停地念叨着:2.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之情,使母子三人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力量。四、回读课文,升华情感㈠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㈡师生探讨交流。预设:学生形成两种意见1.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认为儿子和母亲也功不可没。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理由。2.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阐述观点,教师适时引导点拨:⑴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是母亲在前面吹熄了蜡烛为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⑵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母亲功不可没。⑶哥哥杰克虽然没有拿走蜡烛,但他始终保持着镇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⑷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⑸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