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_第1页
(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_第2页
(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_第3页
(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_第4页
(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ⅠJT/T421—2024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金属结构 7主要零部件 9安全防护装置 参考文献 ⅡJT/T421—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JT/T421—2000《港口固定起重机安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基本要求(见第4章,2000年版的第3章);—更改了起重机金属结构的安全要求(见第5章,2000年版的第5章、第6章);—增加了机构的安全要求(见第6章);—更改了主要零部件的安全要求(见第7章,2000年版的第4章);—更改了电气系统的安全要求(见第8章,2000年版的第7章);—更改了安全防护装置的要求(见第9章,2000年版的第8章);—增加了操作系统的要求(见第10章);—增加了拆卸的要求(见第11章);—更改了使用的要求(见第12章,2000年版的第10章);—更改了检查与维护的要求(见第13章,2000年版的第11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0)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武桥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铁五新重工有限公司、微特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深圳测力佳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大连博瑞重工有限公司。本文件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JT/T421—2024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本文件规定了港口固定式起重机的基本要求和在金属结构,机构,主要零部件,电气系统,安全防护装置,操作系统,安装、拆卸与试验,使用,检查与维护等方面的安全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0051.3起重吊钩第3部分:锻造吊钩使用检查GB/T31052.4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JGJ8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4.1港口固定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制造和安装。4.2在起重机明显位置处应设置产品标牌,标牌应注明:起重机名称、型号、额定起重量、制造厂名、制造年份。4.3基座的形式应与起重机安装位置的场地情况、基础情况相适应。4.4基础法兰应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应可靠。5金属结构5.1.1金属结构材料应具有供应方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5.1.2金属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刚2JT/T421—20245.2.1焊接结构构件的原材料在焊接前应进行表面预处理。5.2.3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构件及连接副应符合JGJ82的规定。5.2.4金属结构的构造应便于检查、维修和排水。5.2.5起重机应保证平衡重块不脱落。5.3通道与平台5.3.2通道与平台净空高度不应低于2m,应设置安全入口。5.3.3转台下方净空高度大于2m时,应设置环形检修平台。5.4斜梯与直梯5.4.2斜梯的垂直高度不宜大于5m,大于5m时宜设梯间平台(休息平台),分段设梯。5.4.3直梯应与固定的结构表面平行并宜尽可能垂直水平设置。5.4.4单段直梯不宜大于10m,高度大于10m时宜采用多段直梯,并设梯间平台。5.5.2斜梯与平台连接时,其扶手栏杆应延伸至平台栏杆,且高度一致。5.6.1司机室结构应安全可靠,顶部应能承受2500N/m2的静载荷。司机室与支承部分的连接应牢固。5.6.2司机室的窗玻璃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并应安装在司机室内侧。离司机室地板不高于1m高度的玻璃窗应做成不可打开或增加坠落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上部表面的高度不应低于1m。5.6.3司机室主要视窗应设置可靠的擦窗装置或擦窗平台。5.6.4司机室的构造与布置应保证司机有良好的视野,并便于操作和内部设备的维修。5.6.5司机室噪声不应大于80dB(A)。5.6.6司机室应设置门锁、电铃或警报器,还应设置通信联络装置。5.6.7司机室内应设有起重机主要性能参数标牌及重要操作标识。标牌与操作标识应设置在司机操作时方便可见的位置。5.6.8司机室的布置应便于司机观察吊具。在司机不能直接看到吊具时,应采取辅助措施让司机间接看到或了解吊具布置。5.6.9当臂架俯仰摆动或臂架及物品坠落会影响司机室安全时,司机室不应设置在起重臂架的正下方。5.6.10司机室底面最低点距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宜低于2.5m,与下方设备的最高点间的安全距离不5.6.11起重载荷或钢丝绳至司机室外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0.4m。3JT/T421—20245.6.12对于大水位差直立式码头,起重机司机室的布置应便于司机观察取物装置在最低位置时的工作状态。5.7金属结构的修复与报废5.7.1主要受力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性时不应修复,应报废。5.7.2主要受力构件发生腐蚀时,应进行检查和测量。当主要受力构件断面腐蚀达设计厚度的10%且不能修复时,应报废。5.7.3主要受力构件产生裂纹时,应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阻止措施,并采取加强或改变应力分布措施或停止使用。5.7.4主要受力构件因产生塑性变形,使工作机构不能正常地安全运行且不能修复时,应报废。起重机各机构的构成与布置,均应满足使用需要,保证安全可靠,便于检查与维护。6.2起升机构6.2.1起升机构应设有防止传动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失效等故障导致起升重物坠落的安全措施。6.2.2当同一套起升机构设有多套独立驱动起升机构钢丝绳缠绕系统时,应设置同步装置或采用电气控制同步方案。6.2.3起升机构每一套独立的驱动装置应当装设至少一个制动器。吊运液态金属、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及危险品的起升机构,每套独立的驱动装置应装设至少两个制动器,单个制动器应满足最大起重负荷的制动要求。制动器应是常闭式的,制动轮/盘应当装在与传动机构刚性连接的轴上。6.3.1当变幅机构设有多套独立驱动变幅机构钢丝绳缠绕系统时,应设置同步装置或采用电气控制同步方案。6.3.2采用钢丝绳驱动的变幅机构,应保证起重机满载和空载在最大工作风速下均能实现逆风变幅运动。6.3.3采用两个液压缸驱动的变幅机构,应保证液压缸同步运动。6.4.1回转机构应采用回转支承式,回转支承的结构强度、刚度、水平度和平面度应满足回转机构的支承要求。6.4.2回转机构应运转平稳,无异常声响。7主要零部件7.1.1起重机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应有供应厂家的出厂检验合格证。7.1.2应采取措施防止起重机跌落零部件。7.1.3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止起重机上运动(转动)零部件对人体造成危险,并设置警示牌。4JT/T421—20247.2吊钩及其他取物装置7.2.1吊钩应设置防止钢丝绳脱钩的装置。7.2.2起重机不应使用铸造吊钩。7.2.4锻造吊钩达到GB/T10051.3所规定的报废指标时,应更换。7.2.6在可分吊具上,应永久性地标明其自重和能起吊物品的最大质量。7.2.7吊运物品时需同步供给电能的取物装置(如集装箱吊具、电磁吸盘、电动抓斗或液压抓斗等),其供电电缆的收放速度应与该取物装置升降速度相匹配,在升降过程中电缆不应过分松弛和碰触起重钢丝绳。7.3钢丝绳及接头7.3.1起重机用钢丝绳应优先采用线接触钢丝绳。7.3.2起升高度较大或起升使用单倍率的起重机应采用非旋转钢丝绳。采用其他钢丝绳时,应有防止吊具旋转的装置或措施。7.3.3当吊钩处于最低工作位置时,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不应少于2圈。7.3.4钢丝绳不应接长使用。7.4卷筒与滑轮7.4.1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用的卷筒和滑轮的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值应符合GB/T3811—2008中7.4.2对绕入绕出卷筒与滑轮易脱槽的钢丝绳应设有防止钢丝绳脱槽装置。7.4.3焊接卷筒体的环向对接焊缝和纵向对接焊缝经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做无损检测。7.5.1起重机的起升、变幅、回转机构都应装设可靠的制动装置(液压缸驱动的除外);当机构要求具有载荷支持时,应装设机械常闭式制动器。7.5.2起升机构制动器的制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5,起升机构每套驱动装置有两个制动器时,每一个制动器的制动安全系数不应低于1.25。非平衡变幅机构制动器的制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5,平衡变幅机构制动器的制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5。7.5.3宜选择对制动衬垫的磨损有自动补偿功能的制动器。7.5.4在出现大的电压降(额定电压的-10%)时,制动器应能正常工作。7.5.5在电气保护元件动作时,制动器应能正常工作。7.5.6断电时,制动器应能安全地支持住载荷。7.6减速器和传动齿轮5JT/T421—20247.7.1不应采用有可能使制动轮(盘)产生浮动的联轴器。7.7.2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应保证联轴器的弹性元件即使损坏也不应发生重物或臂架下坠的危险运动。7.8.2主要液压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液压泵和液压阀类等)应附有制造厂的合格证书。7.8.3软管、硬管和接头应连接可靠,不应有渗漏现象,应定期检查系统中各个连接环节。7.8.4管路和接头更换后应进行系统压力试验,并不应有渗漏现象。7.8.5液压油应使用符合规定品质的液压油,并定期进行检查、化验、更换。7.8.6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和冲击的安全装置,溢流阀调整压力不应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10%,且应具有防松和防止擅自调整措施。7.9.1起重机应配有润滑图,标明润着部位、周期、油(脂)牌号,各润滑点应有标志。起重机出厂前应对润滑油路各部位逐个检查,并确保其畅通。7.9.2润滑点的位置应便于安全接近,使用中应按设计要求定期润滑。7.9.3润滑系统油路应无内泄外漏现象。7.9.4应避免润滑剂凝结堵塞油路。7.9.5除具有润滑功能的轴承外,对其他有相对运动的运动副均应进行润滑。7.9.6如果采用集中润滑,回转轴承宜设独立的润滑系统。7.9.7开式齿轮、钢丝绳应按使用说明书定期进行有效润滑。8电气系统8.1.1起重机电气设备的安全规程应符合GB/T6067.1的相关规定。8.1.2电气设备应保证起重机的传动性能和控制性能准确可靠。在安装、调试、维修和使用中不应任意改变电路。8.1.3电气设备防护等级为室内不应低于GB/T4208—2017中的IP23,室外不应低于GB/T4208—8.1.5电气控制系统中应设有故障状态声光报警装置。控制电源由变压器提供时,二次侧电压不应超过250V。变压器的二次侧公共端应可靠接地,变压器的公共极不应被任何开关、触点或熔断器隔断,同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非公共极线路的超载或短路。6JT/T421—20248.2.2.1换向接触器和其他同时闭合会引起短路事故的接触器之间,应设置电气联锁或机械联锁。8.2.2.2用于安全保护的联锁信号(如起升、变幅极限限位、超速限制等)和紧急断电开关,应具有直接的继电保护联锁线路。8.2.2.3起升机构不应选用频敏电阻。8.2.2.4电气控制设备和元件应置于柜内,电阻器应置于人员不易接触且通风散热良好的地方,并有有效可靠的防护措施。8.2.2.5控制电路应保证控制性能符合机械与电气系统的要求,不应有错误回路、寄生回路和虚假8.2.3.1在司机室内等方便操作的地方,应设置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断开总控制电源和总动力电源的非自动复位式红色急停按钮。8.2.3.2起重机采用多点控制时,各控制点间应相互联锁,任一时刻只准许唯一控制点操作。8.2.4.1制动器的控制应采取预防措施,使得起动和制动时不出现任何失控的运动;正常运行时,机械制动应在电气制动之后制动。8.2.4.2制动器的控制系统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单个接触器损坏、粘连而造成的系统控制失效。8.2.4.3对卷筒上装设有机械式制动器作为安全制动器的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正常作业时,高速轴制动器闭合后,安全制动器应延时闭合,且延时时间可调;紧急制动时,安全制动器应立即闭合。8.2.4.4制动器应有检测制动器是否打开的信号装置。8.3.1电气设备的外部连线应采用橡胶绝缘导线。8.3.2动力、控制和信号回路、照明回路应分别布线,相互间不应干扰,接线端子应分开连接。8.3.4用作保护电缆的金属管应经防腐处理,电缆紧固件、支承、托架和附件均应采用耐蚀材料制作或进行有效防蚀处理。8.3.5电缆管、电缆管道、电缆槽的接头处应保证机械和电气上的连续性,防止管内积水,并可靠接地。8.4.1起重机械应装设切断起重机总电源的电源开关。8.4.2电源开关宜为隔离开关、与开关电器一起使用的隔离器或具有隔离功能的断路器。8.4.3总电源回路应设有总断路器。8.4.4紧急停止开关动作时不应切断可能造成物品坠落的动力回路。8.5.1集电器应具有足够的电流容量且运动灵活。当集电器从滑触线上脱落时,不应造成短路或接地。8.5.2刚性滑触线的集电器应采用自重或弹簧加压,对于因瞬时掉电引起控制系统故障应采用双(或7JT/T421—2024多)集电器。8.5.3滑环与滑环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经耐压试验应无击穿、闪络现象。8.6照明与信号8.6.3起重机工作面的直接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1x。8.6.4起重机象鼻梁高端或臂架顶端处应安装红色障碍指示灯,并保证夜间正常工作。8.6.5安全装置的指示信号或声光报警信号应便于司机和有关人员直接视、听。8.6.6宜采用节能灯具。8.7接地与防雷8.7.1起重机上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安全照明变压器等均应可靠接地。整机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8.7.2起重机回转部分电气设备接地不应通过回转支承来实现。8.7.3当起重机象鼻架或臂架端部离地面高度超过30m时应安装避雷针,针体至少高出红色障碍灯8.8.2司机室应设有可供驾驶员操纵的紧急断电开关,在紧急情况下便于驾驶员切断动力电源,安全停机。8.8.3起重机限位开关应动作灵敏、可靠,能有效地发出警告及减速信号,并能在限定位置准确地停止机构运动。9安全防护装置9.1.1当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不随工作幅度变化而改变时,起重机应装设起重量限制器。9.1.2当实际起重量超过额定起重量的95%时,起重量限制器宜发出报警信号(机械式除外)。9.1.3当实际起重量在100%~110%的额定起重量之间时,起重量限制器应自动切断起升动力源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起升机构应能做下降运转。9.2起重力矩限制器9.2.1当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随工作幅度变化而改变时,起重机应装设起重力矩限制器。9.2.2当实际起重量超过实际幅度所对应的起重量额定值的95%时,起重力矩限制器宜发出报警信号。9.2.3当实际起重量大于实际幅度所对应的起重量额定值但小于其110%时,起重力矩限制器应自动切断不安全方向(上升、幅度增大或这些动作的组合)的动力源,机构应能向安全方向运动。9.3.1起重机起升机构应设置起升和下降极限位置限位器。JT/T421—20249.3.2变幅机构应设置幅度限位器、幅度指示器和止挡装置。9.3.3需要限制回转范围时,回转机构应装设回转角度限位器。9.4.1起重机应安装风速仪和能显示瞬时风速的风速报警器。风速仪应安装在起重机上部迎风处,且便于司机及相关人员检查与观察。9.4.2风速仪应灵敏、可靠,当风速达到警戒风速或起重机工作状态的计算风速设定值时,应能准确报警,便于司机采取有关措施或停止起重机工作。9.5安全监控管理系统9.5.1起重机起重量在60t及以上时应装设安全监控管理系统。9.5.2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保证显示信息在各种环境下清晰可辨,不干扰司机视线,不刺目。9.5.3在安全监控管理系统自身发生故障而影响起重机正常作业时,应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立即止停。9.6臂架防后倾装置对采用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