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市级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市级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市级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市级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市级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C.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D.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2.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取用固体药品C.稀释浓硫酸 D.闻气味3.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银耳使其变白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D.用铜和锌熔合制成“黄金”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5.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作燃料 B.医疗抢救 C.作气体肥料 D.作保护气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Fe与稀HCl:2Fe+6HCl=2FeCl3+3H2↑B.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C.Ba(OH)2溶液与稀H2SO4:Ba(OH)2+H2SO4=BaSO4↓+2H2OD.AgNO3溶液与稀HCl:AgNO3+HCl=AgCl↓+HNO37.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以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这里的“锌”应理解为()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8.在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不相符的是()A.B.C.D.9.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要求的是()A.不乱扔废旧电池 B.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C.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 D.实时对企业的排气监测10.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用途的总结中,正确的是A.H2O2,KMnO4,KClO3均由氧气组成,都属于氧化物B.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3+)含有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C.H2、CH4、CO2、O2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日常生活中的燃料D.HNO3、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氧化物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1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A.NaOH、Ca(OH)2、HCl、K2CO3B.NaCl、BaCl2、CuSO4、NaOHC.Ba(OH)2、NaCl、Na2SO4、Na2CO3D.AgNO3、HCl、Na2CO3、CaCl214.“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C.深入农村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15.下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Na2SO4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结合下表给出的NaC1、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温度(℃)020406080100KNO313.331.663.9110169246NaCl35.736.036.637.338.439.8(1)6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g:(2)20℃时,将10gKNO3溶解在50g水中,若将其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KNO3_______g;(3)将180gKNO3和20gNaCl的混合物放入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再降温到20℃,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A.析出的晶体一定有KNO3,可能有NaClB.60℃时有部分KNO3与溶液共存C.降温到20℃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D.20℃时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10.0g石灰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1)制取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3)兴趣小组收集4瓶CO2气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①甲、乙两个实验的现象是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了鸡蛋”。有同学认为,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们共同原理是_____;还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改进:①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观察到有_____的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②设计如丙装置图所示实验,在A、B两个集气瓶中盛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再用注射器向A、B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与_____;充分反应后观察U型管里红墨水,可看到_____;则可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18.(8分)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和铜屑等设计生产石青、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如下:查阅资料:硫酸铜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10203040506080100溶解度/g14.317.420.725.028.533.340.055.075.4(产品制备)流程图中X的化学式反应②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操作A将CuSO4溶液进行蒸发浓缩、_____、过滤、洗涤等操作即得到硫酸铜晶体。小组同学为测定石青的组成,称取了一定质量的石青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查阅资料:①石青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3•bCu(OH)2②Cu(OH)2在66℃~68℃完全分解:Cu(OH)2CuO+H2O;CuCO3在200℃~220℃完全分解:CuCO3CuO+CO2↑③CuSO4固体为白色,CuSO4•5H2O固体为蓝色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并____,准确称取69.2gaCuCO3•bCu(OH)2放在C装置中;②打开活塞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装置D、E的质量;③关闭活塞,控制C装置中的温度为250℃对石青进行热分解,直至C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④打开活塞,____;⑤冷却后,称量,装置D增重3.6g,装置E增重17.6g。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_____;④_____。洗气瓶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B中所装液体为_____(填名称)。试确定石青的化学式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若缺少F装置,测得的a:b的值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硫酸铜晶体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的CuSO4•5H2O固体2.50g,放在上图实验装置C中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H点固体的颜色是_____。将CuSO4•5H2O固体加热到570℃分解后,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硫的一种氧化物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已知氧化铜还原成铜的过程中有氧化亚铜生成。如图是小华同学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当玻璃管中黑色物质全部变红后,小华想知道红色物质中有哪些成分?请你与小华一起完成下面的探究。①全部是铜;②全部是氧化亚铜;③是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为了验证这些猜想,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步骤现象或数据结论(1)称取14.4g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现象:_____;猜想①错误(2)将步骤(1)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称量干燥后的固体质量为m。数据:若m=6.4g;_____数据:若m_____6.4g(填:>、<或=)。猜想③正确(交流反思)(1)小华实验装置中的石灰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有待改进,请写出一种改进措施_____。请写出氧化铜与CO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

A、石油是混合物,故叙述正确;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叙述正确;C、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故叙述正确;D、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叙述错误。故选D。2、D【解析】

A、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药品流出;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药品污染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错误;B、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接触,故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操作错误;D、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煽动瓶口,让气体飘入鼻孔,故操作正确。故选:D。3、A【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A、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只是物质之间的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用铜和锌熔合制成“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考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辨别4、A【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D.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烟是指固体弥漫,雾是液体弥漫,选项错误。故选A。5、B【解析】

A.氧气不具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属于氧气的用途;B.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可用于医疗抢救,属于氧气的用途;C.氧元素不属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不能作气体肥料,不属于氧气的用途;D.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不宜作为保护气,不属于氧气的用途;故选:B。6、A【解析】A、Fe与稀HCl:Fe+2HCl=FeCl2+H2↑,故A错误;B、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故B正确;C、Ba(OH)2溶液与稀H2SO4:Ba(OH)2+H2SO4=BaSO4↓+2H2O,硫酸钡是白色沉淀;D、AgNO3溶液与稀HCl:AgNO3+HCl=AgCl↓+HNO3,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故D正确。点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遵循两个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⑵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7、C【解析】

人体需要多种微量元素,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离子,选项中可以描述离子的存在形式的是元素,C正确。故选C。【点睛】元素包含了一种物质的各种表现形式,而分子,原子,单质都只描述了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8、B【解析】

A、氢氧化钙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水,没有沉淀生成,等盐酸反应完全,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钙,故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生成沉淀,选项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当氢氧化钙与盐酸和氯化铜都反应完,过量时,pH>7,选项中没有pH>7的曲线,因此,选项图像错误,故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当盐酸反应时,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钙,由于有沉淀生成,因此,溶质质量不断减小,当氢氧化钙过量时,溶质质量又开始增加,选项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与盐酸和氯化铜反应都生成氯化钙,所以,从反应开始,氯化钙的质量就不断增加,直到盐酸和氯化铜都被反应完,不再有氯化钙生成,曲线变成一条直线,选项图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该题为图像题,是对化学反应及图像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能正确的分析变化的过程,读懂图像并与反应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是一道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习题。9、C【解析】A、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不乱扔废旧电池、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等,错误;B、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不乱扔废旧电池、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等,错误;C、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正确;D、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实时对企业的排气监测、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错误。故选C。10、B【解析】

A、H2O2、KMnO4、KClO3均含有氧元素,均不含氧气,KMnO4、KClO3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2+)含有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故选项正确;C、H2、CH4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日常生活中的燃料;二氧化碳、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错误;D、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HNO3中不含铵根离子,不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1、C【解析】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氧化物,例如硫酸钾,故A错误;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错误;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放出气体,故C正确;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质子带正电,不属于离子,故D错误。点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12、B【解析】试题分析:A.丁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所以丁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此项不正确。B.甲和乙的质量反应后减少,为反应的反应物;而丙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为反应的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此项正确。C.反应是由甲和乙生成丙,所以甲不一定是化合物,乙也不一定是单质。D.反应是由甲和乙生成丙,所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所以应选B项。考点:质量守恒定律13、C【解析】试题分析: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OH)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Ba(OH)2溶液与Na2SO4、Na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2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与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AgNO3、CaCl2;再将稀盐酸分别滴加至AgNO3、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银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钙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C。考点:酸、碱、盐的鉴别14、B【解析】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节省大量的能源,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A正确;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措施不合理,故B错误;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树立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C正确;D.生活废弃物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D正确。故选:B。15、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B选项是错误的的叙述,在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溶解度的数值增大,没有晶体析出;C选项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可知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故选C考点:溶解度曲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37.35.8BD【解析】

(1)根据表格可短路,在60℃时,NaCl的溶解度是37.3g;(2)20℃时,KNO3的溶解度31.6g,在该温度下,50g水是最多可溶解15.8g硝酸钾。20℃时,将10gKNO3溶解在50g水中,若将其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KNO3的质量=15.8g-10g=5.8g;(3)将180gKNO3跟20gNaCl的混台物放入100g60℃的水中,充分搅拌,硝酸钾有剩余;再降温到2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不会形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不会有氯化钠的晶体析出,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析出的是硝酸钾的晶体;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硝酸钾。故选B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0.075mol75%(过程见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二氧化碳与水也能反应,瓶内气体压强也会减小足量稀盐酸气泡H2O左红墨水边升高、右边降低(红墨水吸入到A中)【解析】

(1)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制取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3.3g÷44g/mol=0.075mol;(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x=7.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①甲、乙两个实验的现象是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了鸡蛋”。有同学认为,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们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也能反应,瓶内气体压强也会减小;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②设计如丙装置图所示实验,在A、B两个集气瓶中盛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再用注射器向A、B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水;充分反应后观察U型管里红墨水,可看到左红墨水边升高、右边降低(红墨水吸入到A中),则可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18、CO22Cu+O2+2H2SO42CuSO4+2H2O降温结晶检查装置气密性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硫酸2CuCO3•Cu(OH)2偏大CuSO4·H2O白色CuSO4·5H2OCuO+SO3↑+5H2O↑【解析】

[产品制备](1)由流程图知石灰石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化学式CO2,故填:CO2;(2)反应②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其化学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操作A将CuSO4溶液进行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即得到硫酸铜晶体。,故填:2Cu+O2+2H2SO42CuSO4+2H2O降温结晶;[组成测定](3)实验步骤:①实验前,要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实验结束后,打开活塞,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将生成的气体完全排出。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4)洗气瓶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干扰;B中所装液体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