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要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CO、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澄清石灰水②无水硫酸铜③浓硫酸④灼热的氧化铜A.②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②C.②③④②①D.②③④①②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收集氢气 B.氧气验满C.倾倒液体 D.过滤浑浊液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燃烧一定都伴随发光发热,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化合物中元素都有一定的化合价,则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相同D.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则只含一种物质的一定是纯净物4.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液中可能有Fe(NO3)3、Mg(NO3)2和Cu(NO3)2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5.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A.I处试液变蓝紫色B.Ⅱ处溶液变浑浊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IV处试纸变红6.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下列有关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酸中共含有8个原子D.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7.锂(Li)的元素信息图和氯(C1)元素的结构示意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L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B.Li、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LiCl2C.Cl-的结构:x=8,质子数=17D.Li与O2反应生成氧化锂: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Y>XB.核外电子数:Y>XC.Y和Z一定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9.青少年缺乏下列哪种元素会导致佝偻病()A.碘B.钙C.铁D.锌10.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1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B.非金属元素:Mg、Hg、Si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12.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C.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13.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金刚石 B.C60 C.硫酸铜 D.铜1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A. B.C. D.15.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为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饺子的原料有:面粉、肉馅、蔬菜、植物油、调味剂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小明去采摘草莓。①草莓大棚所用的塑料薄膜属于_______(填序号,下同);A.有机合成材料B.无机材料C.复合材料②用发酵后的牛奶做肥料,种出的草莓又大又甜。发酵后的牛奶含有C、H、O和N等元素。浇“牛奶”相当于施加了_______。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②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Ⅰ.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Ⅱ.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央视《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某实验小组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填“Ⅰ”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②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填序号)。A.氯化铜B.硝酸银C.硫酸钠D.硫酸亚铁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该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为6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稀硫酸用量第1份第2份第3份第4份第5份第6份剩余固体质量m2.0g1.5g1.0g0.6g0.6g(3)表格中,m=。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计算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下同)计算当加入第4份硫酸溶液且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8.(8分)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KClO3)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KClO3和MnO2混合物中,KClO3和MnO2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分析图2,KClO3分解温度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分析图3,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KClO3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气密性良好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Ⅲ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_____________步骤Ⅳ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除催化剂外,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将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5中?的值应为_________A.4.9B.9.6C.14.9D.19.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CO1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1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1体积的CO1.②碳酸钡是种难溶于水的白固体。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1),并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打开玻璃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再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同学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1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小明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做进一步的探究,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方案一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填试剂名称)最终有气泡产生CO1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方案二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

根据氢气、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验证方法分析。【详解】要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CO、水蒸气,需要先证明有水蒸气,故先通过②,然后再通过③浓硫酸,把其中的水蒸气除去,然后利用H2和CO的还原性,通过④灼热的氧化铜,转化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需先证明水的存在,所以再通过②无水硫酸铜,最后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故选C。2、C【解析】

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收集氢气应短管进,长管出,选项错误;B.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选项错误;C.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选项正确;D.过滤时,漏斗管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飞溅,选项错误。故选C。3、D【解析】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A错误;B、燃烧一定都伴随发光发热,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的发光,故B错误;C、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一定相同,例如硝酸铵(NH4NO3)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故C错误;D、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则只含一种物质的一定是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4、D【解析】

金属和盐发生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由于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镁>铁>铜>银,把一定量的铁放入AgNO3、Cu(NO2)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首先和AgNO3反应,再和CuSO4反应,而不能与Mg(NO3)2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同时也生成了硝酸亚铁,因此在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详解】A、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Fe(NO3)3、Mg(NO3)2和Cu(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故错误;B、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错误;C、Fe+2AgNO3=Fe(NO3)2+2Ag56340180Fe+Cu(NO3)2=Fe(NO3)2+Cu561881806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铁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都会使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错误;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氯化银白色沉淀出现,故正确。故选D。5、A【解析】

培养皿中央的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A、I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试液变红色,选项错误;B、Ⅱ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C、Ⅲ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变弱,溶液颜色逐渐变浅,选项正确;D、IV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选项正确。故选A。6、A【解析】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正确;B、乙酸中碳氢氧各元素质量之比是12×2∶4∶16×2=6∶1∶8,,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C、一个乙酸分子中共含有2+4+2=8个原子,故C错误;D、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2=6∶1∶8,故D错误。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⑶量的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7、C【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Li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显+1价。Cl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显-1价。Li、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LiCl。B错误;C、氯离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则2+8+x=18,解得x=8。C正确;D、Li与O2反应生成氧化锂,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Li+O2=2Li2O。D错误。故选C。8、D【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叫做同一周期,同一纵列叫做同一族。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在同一族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大。【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序为:Z>Y>X。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序为:Z>Y>X。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三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排序为:Z>Y>X。B正确;C、通过图像分析可知,Y和Z两种元素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C正确;D、X和Z虽然是同一族的元素,但是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若X是He元素,则Z是Ne元素。H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X是Ne元素,则Z是Ar元素,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D错误。故选D。9、B【解析】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B、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故选:B。10、A【解析】

A.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B.反应后出现了一种新分子,即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此选项错误;C.根据模拟模型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后有1个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此选项错误。故选A。11、A【解析】

A.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纯碱(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小苏打(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硫酸铝是由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B、Mg是镁元素,从名称分析是属于金属元素,Hg是汞元素,是属于金属元素,Si是硅元素,从名称分析是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组成复杂,物质种类较多的混合物,冰水共存物是由水和冰组成的物质,冰与水本质相同,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羊毛是天然纤维,合金是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A。12、B【解析】

A、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的组成,正确;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而不是质量比,错误;C、试管1中的气体是氧气,而氧气具有助燃性,故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通电2H2↑+O2↑,正确,故选B。13、B【解析】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金刚石由原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C60由分子构成,此选项符合题意;C.硫酸铜由离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铜由原子构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4、D【解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A.原烧杯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中钠元素的质量不为零,故错误;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前,盐酸的质量为零,加入盐酸后,在二者恰好完全中和之前,盐酸的质量仍为零,恰好中和后,随着盐酸的加入,盐酸的质量在不断增大,而不会不变,故错误。

C.原烧杯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溶剂的质量不为零,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未加入盐酸之前,溶液中存在一定质量的溶质,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当二者恰好完全中和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仍然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变小,故正确。

故选:D。15、B【解析】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钠是“钅”旁,为金属元素,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单位符号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示意图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一个,此示意图是钠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不是原子结构示意图,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面粉AAFe2O3+6HCl=2FeCl3+3H2O使用的酸的种类不同Fe+CuSO4=Cu+FeSO4【解析】

(1).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选A。(3).牛奶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是氮肥;故选A。(4).稀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5).根据控制变量原则探究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时,应使用的酸的种类相同使用的酸的种类不同,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6).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点睛:①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②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温度达到了着火点;(2)Ⅱ;2Al+3ZnCl2=3Zn+2AlCl3;除去表面的氧化物;ABC;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3)2.5g;(4)2.4g;(5)20.4%;(6)23.9%【解析】探究一:“锡纸”与氧气接触,但是开始“锡纸”不燃烧而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探究二:【进行实验】铝比锌活泼,而锡不如锌活泼,所以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若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铝,若没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锡;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锌和氯化铝;故答案为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ZnCl2=3Zn+2AlCl3;【交流讨论】(1)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2)选择的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应介于铝和锡之间,铜和银均排在锡的后面,钠排在铝的前面,而铁介于二者之间,硫酸亚铁满足条件,故答案为ABC;【反思应用】因水能导电,则如果电器着火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探究拓展】(3)第2和3实验对比中可知,每10g稀硫酸能与0.5g镁反应,可知第一次剩余固体为3g-0.5g=2.5g;

(4)由最后剩余0.6g固体可知,镁的质量为3g-0.6g=2.4g;

(5)根据每10g稀硫酸能与0.5g镁反应,设10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

98

0.5g

x

,解得:x=2.04g

则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4%;(6)设加入第四份硫酸后生成的MgSO4质量为y、生成的氢气为z,Mg+H2SO4=MgSO4+H2↑

24

12022g

yz

,解得:y=10g、z=0.17g;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3.9%。点睛: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18、高于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75℃右侧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不能温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D.【解析】

(1)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1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2)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当物质配比为1:2是,KClO3分解温度约为75℃;

(3)氯酸钾单独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速率较慢,单独加热加热二氧化锰不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