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_第1页
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_第2页
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_第3页
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_第4页
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为(0~30)mm的指针式、数显式橡胶测厚仪和测量范围为(0~1)mm的指针式、数显式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校准。GB/T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B/T22520—2008厚度指示表HG/T2041—2009橡胶厚度计技术条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规范。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以下简称测厚仪)是一种在特定支架(或弓形架)上安装有指示表和相应压力装置,由指示表读取测头测量面相对支架测砧测量面直线位移的计量器具。橡胶测厚仪用于测量橡胶制件的厚度,塑料薄膜测厚仪用于测量塑料薄膜的厚度。两者测量范围和测量力不同,但结构形式相似,常见的外形结构示意图见图1。图1测厚仪外形结构示意图24计量特性4.1测杆行程测杆行程一般应超过测量范围上限0.5mm。4.2指针与表盘的相互位置4.2.1指针式测厚仪的测头测量面与测砧测量面接触时,调整刻度盘零标记与测杆轴线正方向重合,指针相对于零标记的偏差一般不超过表1的规定。指针指向零标记方位的偏差±1个分度4.2.2指针的长度一般应保证指针末端覆盖短标记长度的30%~80%。4.2.3指针末端上表面到刻度盘刻线面间的距离一般不大于0.7mm。4.3标尺标记宽度标尺标记宽度见表2。标记宽度4.4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值一般不大于Ra0.2μm。4.5橡胶测厚仪上测头的直径橡胶测厚仪上下测量面为平面/平面,其上测头的直径见表3。4.6测量力4.6.1橡胶测厚仪的测量力不同尺寸的测头对应压力的测量力一般不超过表3的规定。31.6士0.1φ2.00士0.04φ3.00士0.040.13士0.03φ6.00士0.05φ8.00士0.051.73士0.39 1.00×4.00(长方形)注:测量力是根据测头直径和压力按公式F=3.14pD²/4换算得到(其中D单位:m)。按不同的试验方法要求施加规定的压力。不同尺寸的测头获得相应压力所需加荷质量见附录A。4.6.2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测量力上下测量面为平面/平面时,测量力一般为(0.5~1.0)N。上下测量面为凸面/平面时,测量力一般为(0.1~0.5)N。4.7测量面的平行度两平测量面间的平行度一般不超过表4的规定。分度值/分辨力两平测量面间的平行度注:括号内的指标仅为数显式测厚仪在采用量块检查测量面平行度时的允许4.8示值变动性示值变动性一般不超过表5的规定。分度值/分辨力4.9示值误差示值最大允许误差见表6。4测量范围上限S指针式测厚仪分辨力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土0.0154.10漂移数显式测厚仪其显示值在1h内的漂移一般不大于一个分辨力。5校准条件5.1环境条件校准室温度:(20±10)℃。校准室相对湿度:不大于80%。校准前,测厚仪和校准用器具平衡温度时间不少于2h。5.2校准用设备校准用设备见表7。序号校准项目设备名称12工具显微镜、指示表3标尺标记宽度工具显微镜4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56测量力橡胶测厚仪使用分度值/分辨力为0.01N的测力仪塑料薄膜测厚仪使用分度值/分7测量面的平行度5等(或3级)8示值误差5等(或3级)9漂移5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首先检查外观和各部分相互作用,确定没有影响计量特性因素后再进行校准。校准项目见表7。6.1测杆行程手动试验和目力观察。6.2指针与表盘的相互位置指针末端上表面到度盘间的距离用工具显微镜和指示表测量。测量时采用五倍物镜,利用微动升降装置对指针上表面和度盘表面分别调焦,用百分表读数,两次读数的差值即为指针末端上表面到度盘表面间的距离。6.3标尺标记宽度标尺标记宽度在工具显微镜上测量,至少抽测3处。6.4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比较测量。进行比较时,所用的表面粗糙度样块和被检测量面的加工方法应相同,表面粗糙度样块的材料、形状、表面色泽等也应尽可能与被检测量面一致。当被检测量面的加工痕迹深浅不超过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加工痕迹深度时,则被检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不超过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标称值,以相应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标称值作为校准结果。6.5橡胶测厚仪上测头的直径橡胶测厚仪上测头的直径用千分尺测量。6.6测量力橡胶测厚仪的测量力用分度值/分辨力不大于0.01N的测力仪进行测量,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测量力用分度值/分辨力不大于0.1N的测力仪进行测量。使用测力仪测量时,将测力仪的测量头(或测量头辅助附件)伸入测厚仪的两测量面间,使测厚仪测头测量面与测力仪测头相接触,由测力仪读取测力值。使用测量头辅助附件的方法见附录B。6.7测量面的平行度在测量范围内任一位置,将一块量块置于两平测量面间,分别在测头直径1/4处的四个位置测量(见图2),分别从测厚仪指示表上读数,其读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32166.8示值变动性在测量范围内任一位置,将一块量块置于两测量面之间,对量块重复测量5次,其最大示值与最小示值之差即为示值变动性。6.9示值误差示值误差测量点的设置见表8。将各测量点对应的量块依次放于两测量面之间,使量块与两测量面充分接触,在测厚仪上读数。每一测量点测量3次,以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示值。测厚仪的示值与相应量块尺寸之差即为该点的示值误差。示值误差e可按公式(1)计算:式中:对于(0~1)mm的测厚仪,测量前先松开测厚仪的紧固螺钉,用1mm的量块对到零位附近,将测厚仪重新紧固。先对零,再分别用间隔0.1mm的量块依次对测厚仪进行测量,直至全量程。然后使测厚仪两测量面直接对零,分别对0.5mm、1mm示值误差测量点1)用1mm的量块对零:每间隔0.1mm为一测量点,直至全量程;1)在0mm~10(12.7)mm段,每间隔1mm为一测量点;2)从10(12.7)mm开始每间隔5mm为一测量点,直至全量程;当以上测量点不包括测量范围上限时,应至少补充测量上限点6.10漂移数显测厚仪测量杆处于行程的任一位置时,观察其1h内的示值变化,其变化量即7校准结果表达校准后的测厚仪,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的内容及内页格式见附录D。8复校时间间隔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年。7附录A不同尺寸的测头获得相应压力所需加荷质量表A.1不同尺寸的测头获得相应压力所需加荷质量3.0士0.57.0士1.016.0士1.7φ4.00士0.05φ5.00士0.056.00士0.0529.0士5.0 113.0士13.0160.0士24.0φ25.00士0.10——-1.00×4.00(长方形)28.6士2.0 注:1所需质量包括测杆、测头、重锤等的质量;2按不同的试验方法要求,测厚仪测头尺寸和加荷重锤可做相应变化,做专用或多用测8用测力仪测量时使用测量头辅助附件的方法用测力仪测量测厚仪的测量力时,需使用测量头辅助附件。对测量头辅助附件的刚性要求高。使用方法如下:1)将测量头辅助附件固定在测力仪的受力盘上。见图B.1。2)用标准砝码验证其刚性。分别将1g和200g的标准砝码放置在测力仪受力盘的中心和测量头辅助附件最外端两个位置,分别记录1g标准砝码和200g标准砝码在不同位置时测力仪显示的力值,若力值不发生变化,则测量头辅助附件的刚性满足要求。否则其刚性不满足要求。如图B.1中(b)、(c)所示。3)验证刚性后,使测厚仪测头测量面与测力仪测量头辅助附件相接触,即可实现测量力的测量。9附录C测厚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C.1测量方法测厚仪示值误差是用3级(或5等)量块直接测量而得。下面以分辨力为0.001mm,测量范围为(0~12.7)mm的测厚仪为例,对测厚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C.2数学模型式中:La——测厚仪的示值;Ls₁——量块的标称值;La——测厚仪的示值(20℃条件下);Ls——量块的标称值(20℃条件下);αa,α₈——分别为测厚仪和量块的线膨胀系数;△ta,△ts——分别为测厚仪和量块偏离温度20℃时的数值;δp——测力引起的变形量。C.3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根据测量模型l=f(la,l₈,α,t,δpar,δp),即因为各输入量间不相关,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C.2):u(e)=√c}·u²(l₄)+c²·u²(l₄)+c³·u²(a)+c²·u²(t)+c}·u²(δm)+c式中,灵敏系数为c;:C.4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4.1测量重复性或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la)C.4.1.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la)在各种条件均不改变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从1mm开始用间隔1mm的量块依次对测厚仪进行测量,直至全量程12mm,每块量块上测量n'=3的测量次数,极差最大为2μm。极差系数1.69,s=1.18μm。考虑到此值从12组测量中得到,各组测量的标准偏差均取s=1.18μm,利用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的方法:u(lan)=sp/√n⁷=s/√n⁷=1.18μm/√3=0.68C.4.1.2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laz)分辨力为0.001mm的测厚仪,区间半宽度为0.0005μm,符合均匀分布,k=√3,则其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u(læ)=0.0005mm//3=0.29μm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la)和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laz),取C.4.2量块的长度偏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l₈)3级量块的长度偏差允许值为△l=0.80μm+16×10~6×ln,按两点分布处理,C.4.3测厚仪和量块线膨胀系数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a)两种材料热膨胀系数界限均为(11.5±1)×10-6℃-1,则δ。的界限为±2×10-6℃-1,服从三角分布,k=√6,则:C.4.4测厚仪和量块温度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t)测厚仪与量块之间存在温度差,以等概率落于区间±1℃内任何处,其区间半宽为1℃,均匀分布,k=√3,则:C.4.5定向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δ):C.4.6测量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δr):在测量橡胶、塑料薄膜时,可能因测力产生压陷而产生厚度测量的误差,从而影响厚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量块的弹性模量E=206GPa,泊松比μ=0.25,使用测头直径d₀为φ6.010mm,测量力N为0.50N的测厚仪,则由测力引起的变形量δ。为:C.5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5.1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及计算结果见表C.1。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或分辨力1(取大者)分辨力测厚仪与量块线膨胀系数差定向误差1测量力1C.5.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u²=u²(e)=cì·u²(la)+c2·u²(l)+c}·u²(a)+ci·u²(t)+c}·u²(δ)+c=u²(la)+u²(l₈)+(L·△)²·u²(a)+C.6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取包含因子k=2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d)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的标识;g)进行校准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受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抽样程序进行i)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1)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D.2校准证书内页格式校准所依据的技术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