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精的生态种植规范 规范要求_第1页
中药黄精的生态种植规范 规范要求_第2页
中药黄精的生态种植规范 规范要求_第3页
中药黄精的生态种植规范 规范要求_第4页
中药黄精的生态种植规范 规范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SDTCMAXXXX—2024中药黄精的生态种植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黄精药材生态种植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中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区域内黄精生态种植标准生产的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20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9630-2019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和管理体系要求GB/T8321.7-200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2022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2年版)《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22年版)SB/T11182-2017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SB/T11094-201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NY525-2021有机肥料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868-2021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NY/T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T/CACM1375.1-2021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编制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黄精本品为山东主流栽培品种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3.2林下种植2T/SDTCMAXXXX—2024依托森林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充分利用林分营养和空间层次的协调互补关系,对中药材品种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在林内开展的种植活动。3.3生态种植生态种植是指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清洁化生产、绿色防控等生态培育措施种植药用植物,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方式。4种植气候适于黄精生态种植的气候条件如下:1)黄精适宜在海拔700m~3600m的地区;2)年平均气温为15℃~25℃,地温为10℃~20℃;3)无霜期大于240天;4)年降雨量在850mm~1200mm。5选地整地5.1选地要求5.1.1土壤环境要求应选择湿润地块,土质疏松透气,保水性和排水性均良好的砂质壤土中,土壤中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应符合GB15618-2018要求。5.1.2水质条件要求有可供灌溉的水源及设施,如水井、水库、河水及喷灌设备或水渠、水泵等,水质无污染,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2021要求。5.1.3环境及交通等条件要求在药源基地1km以内无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无垃圾场;交通方便,有公路可到田块,田间道路能通过耕作机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2018污染物浓度二级标准限值的要求。5.2整地要求选地后清除石块及杂物,播种前需要将地深翻1次,将有机肥按1500kg/667m2~2000kg/667m2均匀撒在地表深耕30cm以上,细碎耙平。根据地块坡向及间作物种植方向作畦,畦向宜早阳、晚阳,避开中午的直射光,畦面宽100cm~120cm、高15cm~20cm,长度因地制宜,畦沟和围沟宽30cm~50cm,深15cm~20cm,沟沟相通,留排水口。6繁殖方法6.1根茎繁殖可春栽,也可秋栽。春栽在土壤解冻后到3月下旬前进行,秋栽在10月上旬到土壤封冻前进行。选2年~3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芽头的根状茎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有2节~3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加生根粉浸种,稍加晾干。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15cm~20cm、株距10cm~15cm,开沟深6cm,芽头向上,覆土后稍加镇压并浇水。以后每隔3d~5d浇水1次,使土壤保持湿润。冬季封冻前在畦上覆盖一层有机肥,以利保暖越冬。生产上多采用根茎繁殖。6.2种子繁殖8月份种子成熟后,选取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匀,沙藏于透气性较好的坡地。第二年早春筛出种子播种。按行距10cm~1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1.5cm~3T/SDTCMAXXXX—20242cm,镇压后浇水,盖草保湿。每667m2播种2kg~3kg。出苗前去掉覆草,苗高7cm~9cm时,适当间苗;翌年移栽,栽法同根茎繁殖。7田间管理7.1遮阴栽种后1年~2年,宜使用透光率40%~50%的遮阳网遮阴,或与玉米等高秆农作物间作遮阴,或采用林下种植间作遮阴。黄精3月底出苗,若无荫蔽物,5月初则需要搭建荫棚,保持四周通风,到9月中旬左右除去荫棚。7.2中耕除草生长季适时除草,锄草和松土宜浅不宜深,避免伤根。移栽后,宜选用农用黑色微地膜覆盖畦面,膜上逢苗放孔,用土压实。黄精幼苗时期,根部吸收能力弱要及时除草,以免其正常生长;后期要避免化学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黄精的整个生育期内最少中耕4次。7.3打顶控旺黄精展叶8节~10节时,选择晴天上午6:00~10:00时,摘除顶芽,防止倒伏,促进根部发育。7.4摘除花朵黄精的花果期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每一茎枝节腋生多朵伞形花序和果实,消耗大量营养成分,影响根茎生长,因此要在花蕾形成前及时将花芽摘除。8水肥管理8.1合理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复合肥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一般为5月下旬结合中耕除草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667m2,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施入有机肥1500kg,过磷酸钙50kg,饼肥50kg,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追肥不应与植株根系直接接触,施后覆土盖肥。追肥应符合NY525-2021要求,肥料施用按照NY/T496-2002和NY/T1868-2021规定执行。8.2灌排水应根据黄精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特征进行灌排水,如遇持续干旱少雨,应及时由畦沟浇水渗透或喷灌,禁大水漫灌。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根。9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科学应用化学防治,同时农药应选择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化学诱抗剂以及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应遵守GB/T8321的要求。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炭疽病,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9.1病害9.1.1叶斑病9.1.1.1病害特征4T/SDTCMAXXXX—2024主要病原有叶点霉属及链格孢属,主要危害叶片,受害叶片先从叶尖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外缘呈棕褐色、中间淡白色的病斑,从病斑向下蔓延,使叶片枯焦而死。多发生于夏秋两季,一般于7月初新植株有叶片始发,雨季发病较严重。9.1.1.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每隔7d~10d喷一次,连续两次。9.1.2根腐病9.1.2.1病害特征主要病原为镰刀菌属,主要侵染根茎,发病初期根茎产生水渍状褐色坏死斑,严重时整个根茎内部腐烂,仅残留纤维状维管束,病部呈褐色或红褐色。湿度大时,根茎表面产生白色霉层。由于根茎腐烂病株易从土中拔出,发病植株随病害发展,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由外向里逐渐变黄,最后整株枯死。9.1.2.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挖除病苗或使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灌根。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的配制,即用20kg水将1kg生石灰化成石灰乳,再用180kg水将1kg硫酸铜溶解成稀硫酸铜液,缓慢将硫酸铜液倒入石灰乳中,边倒入边搅拌即成。9.1.3炭疽病9.1.3.1病害特征主要病原菌为刺盘孢属真菌。植株受害后,病斑多开始于叶尖叶缘,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成楔状、椭圆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斑边缘有黄色变色部,发病部位与健康部位分界不明晰。潮湿时,斑面出现许多针头大小的黑点病症,当天气干燥时,病斑中央龟裂或脱落穿孔。该病于4月下旬始发,8月~9月最为严重。9.1.3.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每隔7d~10d喷一次,连续两次。9.1.4黑斑病9.1.4.1病害特征它是黄精的主要病害,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它的病原可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待气温回升时侵入感染。在发病初期,叶尖部位开始出现黄褐色的不规则病斑,病斑边缘为紫红色,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不断蔓延扩散,到最后整个叶片枯萎,病情在阴雨季节更为严重。9.1.4.2防治方法在越冬时清理田间,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再将土壤深翻消毒,减少病原。休眠期喷洒1%硫酸铜溶液杀死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可用50%退菌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d喷一次,连续2~3次即可防治。9.2虫害9.2.1蛴螬9.2.1.1虫害特征蛴螬是金龟子类幼虫的统称,金龟子是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金龟总科昆虫的总称,主要危害为幼虫咬食幼嫩根茎,伤害幼苗。体白色、粗壮,一般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化蛹,幼虫经常咬断或咀食苗根,造成断苗或根茎部空洞。9.2.1.2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成虫;整地时人工捕杀暴露的蛴螬。5T/SDTCMAXXXX—2024化学防治:用0.6%苦参碱水剂200倍液浇灌黄精根捕杀蛴螬幼虫。9.2.2地老虎9.2.2.1虫害特征地老虎以幼虫咬食幼嫩根茎,嗤断茎,伤害幼苗。白天潜伏在表上层,夜间出土伤害,常造成缺苗。每年4、5月是其虫害高峰期,狠抓第一代防治的关键时期。9.2.2.2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及时铲除田间杂草,消灭虫卵及低龄幼虫的滋生场所;整地时人工捕杀暴露的地老虎。化学防治:0.6%苦参碱水剂200倍液对黄精灌根;或:按糖醋液(糖6:醋3:白酒1:水10):0.6%苦参碱水剂200倍稀释溶液的体积比为1:1混合而成的毒液放置田间诱杀。9.2.3二斑叶螨9.2.3.1虫害特征二斑叶螨主要危害黄精植株的地上部分,在植株中上部的叶片及嫩梢处群集,集中在叶背主脉两侧繁殖危害,被害叶初期仅在叶脉附近出现失绿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叶片大面积失绿,变为褐色。螨口密度大时,被害叶布满丝网,提前脱落。9.2.3.2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利用天敌防害,天敌有瓢虫类、草棱、花椿类等。化学防治: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灭杀。10采收加工10.1采收时间春、秋两季采收均可,地上部分茎叶完全枯萎时,在无雨、无霜冻的天气采收,10月~12月最佳。根茎繁殖后3年~5年采收,种子繁殖5年~6年采收。10.2采收方法按垄栽方向,依次将黄精根茎带土挖出,去掉地上部分茎叶,清除泥土,稍晾干,除去须根和烂根、茎叶、杂草等杂质,将病根、受损伤的根茎及健全根茎分别堆放,健全根茎按大小分级。10.3留种工作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繁殖根茎。10.4加工处理10.4.1生晒先将根茎放在阳光下晒3天~5天,至外表变软,有黏液渗出轻轻抖下根毛和泥沙。结合晾晒,由白变黄时用手揉搓根茎,前三次要轻,之后一次比一次加重,直至体内无硬芯、质坚实,半透明为止,最后再晒干透,装袋。10.4.2蒸煮将鲜黄精用蒸笼蒸透,时间为10min~20min,无硬芯为标准,取出后边晒边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