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终局推演系列一:30_第1页
“去杠杆”终局推演系列一:30_第2页
“去杠杆”终局推演系列一:30_第3页
“去杠杆”终局推演系列一:30_第4页
“去杠杆”终局推演系列一:3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期限利差的本质:对长期经济的信心 3信用周期才是真正的信心标尺 4居民部门:出清到哪个位置了 4企业部门:仍然在被动加杠杆 5政府部门:关键在于带动效应 630-10y期限利差反转的必要条件 8风险提示 9期限利差的本质:对长期经济的信心3010长期投资回报率较高(经济高速增长,那么远期无风险利率应维持高位,体现那么问题来到:如何衡量对于远期经济的信心?2008~20092017~2019图1:私人部门杠杆是对远期经济信心最好的解释70()70()()海外部门 居民部门60 承担债务 50403020100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 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 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数据来源:,200年62022202325BP附近。图2:目前30-10Y国债利差稳定在25BP附近() ()65654321期限利差:30年-10年(右) 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30年 中国: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10年数据来源:,本文,我们尝试用私人部门杠杆来解释当下的期限利差。信用周期才是真正的信心标尺居民部门:出清到哪个位置了(居民债务收入。在地产主导的模式下,居民从周期的视角来看,从2021年年初开始,居民就已经开启去杠杆周期,目前总体债务率已经来到周期的尾部。而房地产相关的长期债务目前仍在下行中继,对应的是存量债务压力下,居民提前还贷意愿仍然较强。也就是说,目前居民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谨慎既有短周期因素(债务周期有长周期因素(地产退坡后,存量债务如何消化选项。100806040200100806040200长期消费贷 短期债务 长期经营贷 居民债务率:总体数据来源:,图4:目前总体债务率已经来到周期的尾部,但房地产相关的债务仍在高位7575587053654860435538503345402835233018居民债务率:总体:城镇口径:剔除趋势 居民债务率:长期债务:剔除趋势数据来源:,企业部门:仍然在被动加杠杆2023(2023年。而近期企业信用再次企稳向上的核心在于外需阶段性回暖叠加“三大工程”的配套贷款,但在需求动能持续性受限的环境下,产能的被动扩张背后是利润率的再次回落。图5:近期企业信用再次企稳向上的核心在于外需阶段性回暖叠加“三大工程”的配套贷款9.09.08.07.06.05.04.03.02.01.00.0中长贷 短贷 企业债 非标 企业债务率:总体数据来源:,图6:中长期贷款依然是企业扩张的主力() ()1.21.00.80.60.40.20.0-0.2-0.4-0.6-0.8中长贷:同比 短贷:同比 企业债(右):同比数据来源:,

0.60.50.40.30.20.10.0-0.1-0.2-0.3-0.4图7(亿元) 元)1200011000

170,000

90,0004000 70,000工企业:利总:当月值剔季性 工企业:营收:月值剔季性数据来源:,政府部门:关键在于带动效应在私人部门信用难以实现趋势性扩张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是重要的信用抓手,而地方政府受限于地方债务和卖地收入,中央政府承担起信用扩张的重担。我们发现,本轮政府信用扩张对于私人部门的带动效应有所减弱,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信用扩张的同时,居民和企业的存款也在同步回落,背后反映的是:1)政府信用对于私人杠杆的撬动作用有所减弱;2)私人部门的储蓄释放并非去到实体,而是来到了金融资产和提前还贷。图8:在私人信用难以实现趋势性扩张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是重要的信用抓手4.04.03.53.02.52.01.51.00.50.0中央债务率 地方债务率 政府债务率数据来源:,图9:中央政府承担起信用扩张的重担1.61.62.51.42.01.21.51.01.00.80.50.60.0中央债务率 地方债务率数据来源:,图10:本轮政府信用扩张对于私人部门的带动效应有所减弱(亿元)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居民存款:TTM 企业存款:TTM 政府信用:TTM30-10y期限利差反转的必要条件本质上,30-10y期限利差定价的是私人部门主动加杠杆的预期,因而无论是居9个月,到最近几年的同步甚至滞后,背后反映了从货币宽松到居民加杠杆的链条逐渐钝化;第二,近两年的期限利差与企业行为有所背离,源于本轮企业的信用扩张本质上是政府在(高技术制造业低息贷款+政府项目配套贷款从这个角度而言,期限利差反转的条件清晰可见:第一,仅货币宽松并不能驱动利差反转,而是需要私人部门的杠杆配合,而在地产退出舞台的背景下,央行购债与资本市场(股票)的正向反馈是可以期待的一种场景;第二,企业部门的被动加杠杆也不能驱动利差反转,而须以可持续的需求动能与盈利预期作为前提。图11:30-10y国债利差与居民部门债务率1.51.401.201.01.001.51.401.201.01.000.800.50.600.400.00.20-0.50.00国债利差:30年-10年(右) 居民债务率:环比(左移-2~9个月)数据来源:,图12:30-10y国债利差与企业部门债务率2.01.5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