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442-2011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_第1页
GBT 18442-2011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_第2页
GBT 18442-2011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_第3页
GBT 18442-2011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_第4页
GBT 18442-2011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B550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1.1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以下简称深冷容器)的基本要求。1.2本部分适用于下列范围的深冷容器。1.2.1工作压力不小于0.1MPa(不含液柱静压力),且工作压为与几何容积的乘积不小于2.5MPa·L。1.2.2内容器和外壳为钢制构造。1.2.3绝热方式为真立绝热,声空粉末绝热、真空纤维绝热或商真空多层电热的深冷容器。1.3本部分不适用于下列他围的深冷容器。1.3.2堆积结热深尽容器。1.3.3移动武深条容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展游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文件。GB150钢制压力容GB/T1442.2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香器第2部分材料GB/T18042.3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GB/T184%4国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GB/T18442.固是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5部分:检验与武验GB/T18442.6国定式具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6部分;安全防护TSGR1001压力容需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22号3术语和定义GB15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vacuuminsulatedcryogenicpressurevessel由储液内容器和维持真空绝热空间的外壳组成,且有一套完整的安全附件、仪表装置及满足操作要求的系统,用于储存深冷液体的压力容器。高真空多层绝热highvacuummultilayerinsulation绝热层空间内设置多层由绝热材料间隔的防热辐射屏,并抽高真空所形成的绝热方式。2绝热层空间内充填多孔微粒绝热材料,并抽真空所形成的绝热方式。真空纤维绝热vacuumfibre绝热层空间内充填纤维绝热材料,并抽真空所形成的绝热方式。绝热层空间内填充或不填充绝热材料,并抽成真空的绝热方式的统称。绝热材料指粉末、纤维、多层及多层内放置多屏等材料。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力),单位为兆帕(MPa)。设定的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容器的基本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低于容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的金属温度(沿元件金属截面的温度平均值)。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单位为摄氏度(℃)。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在额定充满率下,静置达到热平衡后,24h内自然蒸发损失的深冷液体质量与内容器有效容积下深冷液体质量的百分比,换算为标准大气压(1.01325×10⁵Pa)和环境温度(20℃)的状态下的蒸发率值,单位为百分比每天(%/d)。储液量达到设计规定最高液面时,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与内容器的几何容积之比。按设计的几何尺寸确定的内容器内部体积(扣除内件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在使用状态下,内容器允许盛装液体的最大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³)。4一般要求还需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4.2设计、制造单位应分别按TSGR1001、TSGR0004和《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4.3制造单位应按型号进行型式试验,低温性能检测应由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机构负责出具低温性能型式试验报告。当罐体主要设计参数、主体材料、结构4.5.3设计单位应在容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存全部容器4.5.4设计总图和设计计算书应盖有压力容器设计单4.5.5设计总图或罐体图上应注明下列内容:d)设计寿命(疲劳容器还需标明循环次数);4.6.4制造单位对其制造的每台容器产品应在容器设计使用年限内至少保存下列技术文件备查:a)制造工艺图或制造工艺卡;b)材料证明文件及材料清单;c)罐体焊工施焊记录;d)标准中要求制造厂记录的项目e)无损检测报告和底片;f)制造过程中及完工后的检验和试验报告;g)原设计图和竣工图(至少包括总图、随罐配管流程图,必要时还应提供基础条件图);h)监检单位出具的“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书”。4.6.5制造单位在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和图样的要求后,应填写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经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监督检验机构的确认后交付用户。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I 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1.1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1.2本部分适用范围同本标准第1部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体仅注国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GB150钢制压力容器GB713锅和压力容器用钢板GB/TI220不锈钢棒GB/TF198铝及铝合通GB/114906流体输送用不参钢无缝钢管GB/T184441固定工真交至热环产压力容器。第工部分西NB/T47006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TSGD2001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类全技术监察规程24.1外购件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外购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相关标准的要求。在材料进厂时应当审核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材料标志,符合本不应大于0.85;其标准常温屈服强度一般应不大于460MPa,标准常温抗拉强度上限值一般应不大于6.3.1外壳用钢板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当选用碳素钢板和低合金钢板时,应分别符合GB/T3274和7.1真空粉末绝热用膨胀珍珠岩(珠光砂)应符合下列要求b)堆积密度:30kg/m³~60kg/m³;c)含水率:小于等于0.3%(质量比);d)导热系数(在常压下、温度77K~37.3储存沸点不高于-182℃介质的罐体,不应采用可能与氧气或富氧气氛发生危险性反应的绝热材料。绝热系统中参与绝热的材料应在氧含量不小于99.5%,压力为0.1MPa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试验7.5双面镀铝聚酯薄膜基材应符合GB/T16958的规定。的可燃物含量应不大于0.2%(质量比)。10其他材料10.1与受压元件相焊接的非受压元件应是焊接性能良好的钢材。10.2支座与设备主体焊接的垫板应采用与主体材料牌号相同的材料。10.3罐体用其他材料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与低温受压元件相焊接的非受压元件材料,其低温韧性及焊接性能应与相焊受压元件相匹配。CB552部分代替GB18442—200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I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4一般要求 25结构设计要求 6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深冷液体物性参数 Ⅲ—-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本部分为GB/T18442的第3部分。 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1.1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以下简称深冷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1.2本部分适用范围同本标准第1部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0钢制压力容器GB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GB/T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18442.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1部分:总则GB/T18442.2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24511承压设备用不锈钢板与钢带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年确认)3术语和定义GB150、GB/T18442.1和GB/T18442.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于确定内容器受压元件厚度的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压力和绝热层真空压力夹层真空度interspacedvacuumdegr深冷容器中夹层空间的气体绝对压力,单位为帕(Pa)。封口真空度sealing-offvacuumdegree常温下封口时的夹层的真空度,单位为帕(Pa)。真空夹层漏气速率leakageofvacuuminterspace单位时间内漏入真空夹层的气体量,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a·m³/s)。真空夹层放气速率outgassingrateofvacuuminterspace真空夹层内材料、器壁表面等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体量,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a·m³/s)。2真空夹层漏放气速率outgassingandleakageofvacuuminterspace真空夹层漏气速率和真空夹层放气速率之和,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a·m²/s),4一般要求4.1总要求4.1.1罐体在设计中应同时满足正常操作、制造、试验及运输、吊装等条件下承受各种机械载荷和热应力载荷的要求。进行疲劳分析设计。a)内容器,用了非整体结构,如开孔采用补强圈补强或角焊缝连接件;b)内容器相邻部件之回有显著的厚度变化。4.1.2.2对于内容器采用常温抗应强度飞和。的钢村时,下列各项循环次数的总表1金局温是波动系数金氧温差装动幅度/℃2124回转壳的经线方向L=2.5√R8;d)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组成的部件(包括焊缝),当(a₁-a₂)△T>0.00034时的温度波动循环次数,a₁、a₂是两种材料各自的平均热膨胀系数,△T为工作时温度波动范围。4.1.2.3JB4732—1995中3.10.2.2条规定的全部条件。32)向上方向至少1g加速度;4)与运输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至少1g加速度。4.3.1内容器在压力载荷(计算压力)作用下的整体薄膜应力不超过内容器材料在20℃时的许用应4在20℃时的许用应力确定。4.3.3外壳在内压作用下,整体薄膜应力不超过外壳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许用应力按料在20℃时的许用应力确定。在外壳支座反力作用下,局部应力应符合JB4732的规定,设计应力强4.3.6压力试验时内容器整体薄膜应力应满足5.1.1.7要求。4.4设计压力4.4.2外壳设计压力按下列要求确定b)外压不小于0.1MPa。4.8.1内容器的焊接接头系数为1。5积的95%,充装易爆介质的液相容积应不大于内容器几何容积的90%。静态蒸发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静态蒸发率(上限值)高真空多层绝热高真空多层绝热高真空多层绝热12354.11.1真空夹层漏气速率符合表3的规定。4.11.2真空夹层漏放气速率符合表4的规定。64.11.3真空夹层封口真空度符合表5的规定。表3真空夹层漏气速率漏气速率/Pa·m³/s高真空多层绝热表4真空夹层漏放气速率漏放气速率/(Pa·m³/s)高真空多层绝热表5封口真空度(推荐值)几何容积V高真空多层绝热真空粉末绝热4.12真空夹层中吸附剂的采用要求4.12.1真空夹层中冷侧放置的深冷吸附剂应采用在深冷、真空状态下吸附性能好的吸附剂。储存液氧介质的深冷容器应使用在富氧环境下不会发生爆炸的吸附剂。4.12.2真空夹层热侧可放置适量的吸氢剂。4.12.3真空夹层内放置的常温与深冷吸附剂的吸附量,一般应能满足5年真空寿命的要求。4.12.4深冷作用型吸附剂应进行活化处理。5结构设计要求5.1整体结构要求5.1.1罐体设计5.1.1.1罐体的结构、强度、刚性和外压稳定性的计算应按GB150的有关规定进行,局部应力分析可7参照JB4732的规定进行。5.1.1.2可能与氧接触的管路、阀门等部件,应进行脱脂处理。5.1.1.3考虑内容器、外壳在制造和工作过程中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应力,必要时可设置补偿装置。5.1.1.4内容器耐压试验一般采用气压试验。试验压力的最低值按5.1.1.5的规定选取;如果采用大于5.1.1.5规定的试验压力,试验压力的上限应满足5.1.1.7应力校核的规定。5.1.1.5内容器与外壳组装外壳套装前,内容器的耐压试验压力至少按下列计算式确定:a)液压试验pr=1.25(p+0.1)………………b)气压试验pr=1.10(p+0.1)………………pr——试验压力,单位为兆帕(MPa);当立式容器卧置液压试验时,试验压力应记入立式时液柱静压力。p---设计压力,单位为兆帕(MPa)。5.1.1.6内容器与外壳组装完成,且形成真空夹层后,内容器的耐压试验压力取5.1.1.5中耐压试验压力值减去0.1MPa。5.1.1.7如果采用大于5.1.1.5规定的试验压力,在内容器耐压试验前,应按下式校核圆筒应力。 (3)or应满足下列条件;a)液压试验σr≤0.9b)气压试验or≤0.8Ra(Rp2)or——试验压力下圆简的薄膜应力,单位为兆帕(MPa);pr——试验压力,单位为兆帕(MPa);D₁——圆筒的内直径,单位为毫米(mm);R.(Rmz)内容器或外壳材料在试验温度下的屈服强度(或0.2%规定非比例延伸长度,对奥氏体不锈钢可以为0.2%规定的屈服强度),单位为兆帕(MPa)。5.1.1.8气密性试验压力等于内容器设计压力。5.1.1.9深冷容器允许不设置检查孔及人孔。5.1.2支承及支座设计5.1.2.1夹层支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支承结构及受其反力作用的壳体局部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b)支承结构在压、弯组合载荷下有足够的稳定性。5.1.2.2外壳支座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支座及受其反力作用的壳体局部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b)支座结构在压、弯组合载荷下有足够的稳定性。5.1.3吊耳设计为了满足运输及安装的要求,容器应设置专门用于起吊的吊耳并满足如下要求:8a)外壳承受外压0.1MPa时起吊;5.2.3抽真学与喜空度检测装置c)贮存易燃介质的容器血采用不会产生见花的黄空规结理硬护叠;a)不低于系统安全泄放装置的开启压力c)安全泄放装置泄放过程中产生的载荷。于525℃,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降低铜管的强度;b)所有管路应在承受4倍内容器工作压力时不会破裂。95.3.4两端均可关闭且有可能存留液体的管路,应设置超压泄放装置,其设定压力不宜超过1.5倍管5.3.8喷淋充液管路(或装置)5.3.8.1喷淋充液管路(或装重)应使得充滤时由容器能被5.3.8.2喷淋孔截面积心和不小子喷添管截面积。常见深冷液体物性参数A.1R728(氮气)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见表A.1。K一150.45一99.2一88.401表A.1(续)K一34.247注:以上数据摘自:AmericanSocietyofHeating,RefrigerationandAir-ConditioningEngineers,Inc.<1997ASHRAEHandbook,Fundamentals)Atlanta,G①三相点;A.2R732(氧)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见表A.2。K一6.67注:以上数据摘自:AmericanSocietyofHeating,RefrigerationandAir-ConditioningEngineers,Inc.<1997ASHRAEHandbook,Fundamentals)Atlanta,G①三相点;①临界点。K一81.21一64.33一47.15一35.87注:以上数据摘自:AmericanSocietyofHeating,RefrigerationandAir-ConditioningEngi<1997ASHRAEHandbook,Fundamentals)Atlanta,GA,U.S①三相点;②沸点④临界点。A.4R50(甲烷)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K一281.81K一194.810.784用65一55.07一23.58注:以上数据摘自:AmericanSocietyofHeating,RefrigerationandAir-ConditioningEngineers,Inc.<1997ASHRAEHandbook,Fundamentals)Atlanta,G①三相点;A.5R170(乙烷)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见表A.5。KK25表A.5(续)注:以上数据摘自:AmericanSocietyofHeating,RefrigerationandAir-ConditioningEngineers,Inc.1997ASHRAEHandbook,Fundamentals)Atlant①三相点;②临界点A.6R1150(乙烯)饱和液体、蒸气热物性数据见表A.6。KKK注:以上数据摘自:AmericanSocietyofHeating,RefrigerationandAir-ConditioningEngi<1997ASHRAEHandbook,Fundamentals)Atlanta,G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2 36冷热加工成形 37制作要求 38焊接 79产品焊接试板 910清洁与组装 911氨质谱检漏 12管路制造和安全附件安装 13无损检测 14涂敷及外观质量 15标志与标识 16出厂文件 17交货状态 I 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1.2本部分适用范围同本标准第1部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GB150钢制压力容器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JB/T4730.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JB/T473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JB/T4730.10承压设备无损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GB150,GB/T18442.1、GB/T18442.2和GB/T18442.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24.3焊接应由持有相应项目“特种设备作业人页证的大员起任。i)亮部分的环向接重改法产现预中可长量的题和而长文,的减类是按是义,但已规定c)法率与援管连接的非对现房头均属成发焊接接实的△34.8制造过程中不允许强力组装。5下料5.1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应有可追溯的标记。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有标记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应在材料切割前完成标记移植。5.2下料时,可采用热切割、冷切割或其他适当的方法将材料切割成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但是,氧焰或电弧等热切割后,材料熔化产生的所有熔渣和影响制造质量的表面层应当通过切削加工或打磨进行修整。5.3制造过程中应避免钢板表面的机械损伤。5.4对于尖锐伤痕以及不锈钢表面的局部伤痕、刻槽等缺陷应予以修磨,修磨范围的斜度最大为1:3。修磨的深度应不大于该部位钢材厚度δ,的5%且不大于2mm,否则应予补焊。6冷热加工成形6.1用于制造筒体和封头的板材,可采取冷热成形方法加工成所需形状。6.2冷成形的奥氏体不锈钢,其母材的断后伸长率不小于30%,或冷加工变形率不大于15%时可不进行热处理。6.3钢板的加工变形率计算单向拉伸(如钢板卷圆)双向拉伸(如冷压封头)e---钢板变形率,%;δ——钢板名义厚度,单位为毫米(mm);R;——钢板弯曲后的中心半径,单位为毫米(mm);6.4采用热成形或冷加工变形率超过允许值的奥氏体不锈钢,成形后应按相应的材料标准进行固溶处理。6.5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壳(含冷成型的封头)冷成型后不需热处理。7制作要求7.1厚度根据制造工艺确定加工余量,以确保凸形封头和筒节成型后的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或图样规定的最小厚度。7.2封头7.2.1封头各种不相交的拼接焊缝中心线间距离至少应为封头钢材厚度δ,的3倍,且不小于100mm。47.2.2拼板的对口错边量应不大于钢材厚度δ,的10%,且不大于1.5mm。图-2如胺足经于待测表面,前避开焊缝进行测重,确圆形、碘形、求形封头内表面的形状公差应符合下列要求:7.3.1筒节周长公差不得大于计算值的士1.5%。7.3.2A、B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b(见图4)应符合表1的规定。5图4A、B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b表1A、B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对口处钢材厚度δ,AB≤1/4δ,且≤3≤1/4δ,,且≤5>40~50(含50)≤1/168,,且≤10≤1/8δ,,且≤20注:嵌入式接管与圆筒或封头对接连接A类接头,按B类焊接接头7.3.3在焊接接头环向形成的棱角E,应符合GB150的规定。用弦长等于1/6内径D.且不小于300mm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见图5),其E值不大于(δ/10+2)mm且不大于5mm。在焊接接头轴向形成的棱角E(见图6),用长度不小于300mm的直尺检查,其E值不大于(δ,/10+2)mm,且不大图5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棱角图6直尺检查棱角67.3.4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圆筒直线度允差应不大于壳体长7.3.5筒节组装时,相邻简节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以及封头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与相邻a)壳体同一断面上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的1%,且不大于25mm(见图7);b)当被检断面位于开孔中心一倍开孔内径范围内时,则该断面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的1%与开孔内径的2%之和,且不大于25mm。a)采用内弓形或外弓形样板(依测量部位而定)测量。样板圆弧半径等于壳体内半径或外半径,其弦长等于GB150图6-12中查得弧长的2倍,测量点应避开焊接接头或其他凸起部位;b)用样板沿壳体径向测量的最大正负偏差e不得大于GB150图10-11中查得的最大允许偏差7.4.1法兰面(含凸缘面)应垂直于接管或圆筒的主轴中心线,应保求的应按图样规定),其偏差均不应超过法兰外径的1%(法兰外径小于100mm时按100mm计算)且不大于3mm。法兰(含凸缘)的螺栓孔应与壳体主轴线或铅垂线跨中布置(见图8),有特殊要求时,应7试验。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文件应保存至该工艺失效为止。焊接工艺评定试样至少应保存5年。8.1.3施焊条件应符合NB/T47015的规定。当焊件温度低于0℃但不低于—20℃时,应在施焊处b)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m不小于540MPa的钢材,经火焰切割的坡口表8.3.1A、B类接头焊缝的余高e₁、e₂按表2及图9的规定。8.3.2C、D、E类接头的焊脚尺寸,在图样无规定时,取焊件中较薄者的厚度。补强圈的焊脚,当补强圈的厚度不小于8mm时,其焊脚尺寸等于补强圈厚度的70%且不小于8mm。8.3.3C、D、E类焊缝与母材呈8.4焊接接头表面质量8.4.2对接焊缝应与母材圆滑过渡,角焊缝外形应呈凹形圆滑过渡。8.5临时附件的焊接8.5.1在罐体上焊接的临时吊耳和拉筋的垫板等,应采取与罐体相同或在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方面相似的材料,并用相适应的焊材及焊接工艺进行焊接。8.5.2临时吊耳和拉筋的垫板割除后,留下的焊疤应打磨光滑,并应按图样规定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确保表面无裂纹等缺陷。打磨后的厚度应不小于该部位的设计厚度或图样规定的最小厚度。8.6焊工识别标记或记录内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焊缝应有焊工代号标记,采用简图记录焊工代号。单面坡口双面坡口单面坡口双面坡口注:表中百分数计算值小于1.5mm时,按1.5mm计。8.7焊接接头返修(包括母材缺陷补焊)的要求8.7.1应当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返修或补焊方案。8.7.2焊接接头的返修和补焊都应当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或有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支持。焊接接头包括受压元件焊接接头、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接接头、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接接头。施焊时应有详尽的返修或补焊记录。8.7.3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如超过两次,返修前应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9且应将返修的次数、部位和返修情况记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8.7.4耐压试验后需返修的,返修部位应按原要求经无损检测合格。因焊接接头或接管泄漏而进行返修的,或返修深度大于1/2壁厚的,还应重新进行耐压试验。8.7.5氨质谱检漏后需返修的,返修部位应当采用合适的检验方法检测合格,重新进行氨质谱检漏。9产品焊接试板9.1有A类纵向焊接接头的低合金钢制内容器应按台制作产品焊接试板。9.2制备产品焊接试板,应满足如下要求:a)产品焊接试板应当在筒节纵向焊缝的她装部值与简节同时施焊。b)试板的原材料必须合格并且与内容器用材具有相同标相同牌号、相同厚度和相同热处理状态。c)试板应当由前牌容器时焊工,采用与施焊内容器相同的条作过程与根接工艺施焊。多焊工焊接的容器微产品焊接试板的焊工由制造单位检验部门指定。d)有热处理要求的内容器,试件一般应当随内容器一起热处理,否则应当弟取措施保证试件按照与同容题相同的工艺进行热处理9.3试样的为学性能检盛应油定如下要求a)试的种类、数量、数坡与机行,应容合下B年4016的现定c)健温夏比(V形缺)验的试验准度为受进元件的说计温度重设计图样规定的温度。需求重新取样进行复验10清洁与每装10.1.1与氧接是的所有零部件表面,必须进行脱脂与清洁处理,其油脂残图量不得超过125mg/m²。10.1.2与氧以外基他介质接触的零部件表面,除图样另有规定,其油脂残留量一般不超过10.1.3真空夹层表面以及具内部的零部件表面,应进得脱脂、除锈燥等处理。10.1.4对不设置工艺人孔的内容在最后一道封头与简体时焊前,应清除容器内杂物,保持管路畅通,检查清洁度满足所贮存介质的要求。10.2组装要求10.2.1内容器在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组装。10.2.2高真空多层绝热的绝热层应符合下列要求:a)必要时,多层绝热材料应进行干燥处理;b)多层绝热材料的层数、层密度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c)防辐射层与隔离层(绝热层)之间应相互封闭;d)缠绕多层绝热材料时,尽量避免出现防辐射层之间直接接触(短路)及局部无防辐射层的现象;e)最外层应采取措施,以防绝热材料的松散和脱落。10.2.3真空粉末绝热的绝热层应符合下列要求:在粉末绝热材料中。储存液氧介质的深冷容器不应添加在富氧环境下会产生爆11.2发现有泄漏的地方应按焊接返修工艺进行修补,按图纸规12.1.9有静电接地要求的设备,各段管子间应导电。当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超过0.03Ω12.2.4超压泄放装置与容器之间一般不宜装设截止阀。如需装设截止阀,应经过使用单位主管压力急切断装置,但确认在工程系统中设置紧急切断装置(或类似的、防大量泄漏的其他紧急闭止装置)时除外。紧急切断装置应在气密性试验前安装完毕。13无损检测13.1一般要求13.1.1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应在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13.1.2拼接封头应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若成形前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应当对圆弧过渡区再进行无损检测。13.2内容器13.2.1内容器的A、B焊接控业、与内容器连接的管路对慢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超声检测包括衍时差江建声检测、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检侧和不同记录的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当采用不可记家的脉中反射法超声检测时,应当采用射线检测或者初射时层法超声检测做为附加局部检测。13.2.2内容器钢市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等于540MPa,且壁厚太于20om日,其对接接头如采用射线检测则每系焊缝运应当附加20%超声检汉与如采用超声检测,每条焊缝本应半附加20%射线检测。附加层部检测应当包括所有的想延交要部位。13.2.4容器上临时吊真和拉而型板割除性修磨后留方的焊后应进行零透检流13.2.5无损检测应当121230.1~82885和18730.10日定执行。当采用时线检测时,其射线检测最术警级不应低AD级,其合格级别不应低于小级;当采用脉冲反射法超声险测时,其超声检测技术量级术应低于B合碎级则不应低进I,当采用征册时光法超声检时,其合格级别不应低于Ⅱ级;当采渗透检测高,经在环果应链合JP0中的流检测的工级要13.3.1外壳的A、B类焊接接头(最终组装形成封闭外壳的B类焊接接头外)应按JB/T4730.2进行局部射线检测,检测长应不小于各条焊接接头长度的20%,且不小于0m,其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应低于AB级,合核等级不低于Ⅲ级。13.3.2内容器与外壳有合后,最地组装形成封闭外壳的B业焊接接斗以及如下项目的接头应经无损检测,检测方法和要求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a)凡被补强圈、垫板、支座、内件特强盖的焊接接出b)以开孔中心为圆心,1.5倍开孔直径为半径的圆中所包容的焊接接头;c)公称直径不小于250mm的接管与长颈法兰、接管与接管对接的焊接接头。13.4.1真空夹层内的管路,其对接接头应按JB/T4730.2进行100%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应低于AB级,其合格级别不应低于Ⅱ级。13.4.2真空夹层内的管路,其角接接头应按JB/T4730.5进行100%渗透检测,合格等级不低于13.5重复检测13.5.1经无损检测的焊接接头,发现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在缺陷清除干净后进行补焊,并对该部位采度,增加的长度为该焊接接头长度的10%,且不小于250mm。若仍不合格,则对该条焊接接头进行100%无损检测。15.1.1应在容器的明显部位装设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铭牌用铆钉或焊接永久固定在外壳或支15.1.4铭牌应采用中文(必要时可以中英文对照)和国际单位,铭牌的格式应符合TSGR0004的b)产品合格证(含产品数据表),其样式应符合16.3设计文件应符合GB/T18442.1—2011中4.5.2的规定。于-25℃。GB554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I 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1范围1.1本部分规定了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以下简称深冷容器)检验和试验的基本要求。1.2本部分适用范围同本标准第1部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百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广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442/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果一第1部分总则固定成真空年热深冷限分容器载。部分计固定式工空色热深冷压力容器常部分:真空笔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去第2部分真空度测量真空绝热深交设备性能试验方法第3部分二研气速型测量真空毫热深农设备性能调验在去第1部分,漏放气速率汉量GB/T18443.真空绝热深冷设奋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前态蒸发率则量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维持时间则量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容积测量3术语和定义GB150、GB/T18442.1、GB/T184A22GB/T18442和GB/T18442.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以设定的速度向深冷压力容器的内容器充注深冷液体,使内容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冷却到预定的温度,以考察整个深冷压力容器耐受设定温差应力变化速度和幅度的能力。按额定充满率充装深冷液体,内部静置的深冷液体在大气压力下与外部环境温度达到热平衡后,补液至额定充满率,且关闭气相阀门后,内容器从环境大气压力开始上升到安全泄放装置开始泄放经历的时间,且换算为标准大气压(1.01325×10⁵Pa)和设定环境温度(20℃)下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24.2.2耐压试验应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经过检定合格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应为1.5倍~3倍的致发生危险的其他液体,试验时液体的温度应低于其闪点或沸点。液压试验后应将水渍(或其他液体)后,保压时间不少于30min。然后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保压足够长的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的方式维持试验压力不变。液压试验过程中不b)对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R席不小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内容器壳体,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未4.2.4.5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保压5min,然后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泄漏检查。如无泄漏或异常现象可继续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的50%,其后按每级为规定试验压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的方式维持试验压力不变。气压试验过程中不4.4冷冲击试验4.4.1是否做冷冲击试验应根据图样的要求。4.4.2试验时,除进液口和排气口以外的其余管路管口封闭。4.4.3试验时,内容器和管路应被液氮充分浸渍。4.4.4冷冲击试验后的检验内容和要求应符合图样的规定。4.5容积测定4.5.1内容器应进行全容积、有效容积和真空夹层容积的测定,测定方法按GB/T18443.8的规定。4.5.2由于结构或介质的原因不允许残留试验液体的内容器,可用几何测量尺寸后计算容积代替实测容积。4.6氦质谱检漏4.6.1按图样的要求对有关的焊缝和接头做氦质谱检漏。4.6.3发现有泄漏的地方应进行修补,修补后应重新进行氦质谱检漏。4.7真空度测量封口真空度的测量方法按GB/T18443.2的规定。4.8真空绝热层漏气速率测量真空绝热层漏气速率的测量方法按GB/T18443.3的规定。4.9真空绝热层漏放气速率测量真空绝热层漏放气速率的测量方法按GB/T18443.4的规定。4.10静态蒸发率测量静态蒸发率的测量方法按GB/T18443.5的规定。4.11维持时间测量维持时间的测量方法按GB/T18443.7的规定。4.12安全附件试验按相应标准的要求进行安全附件性能试验,且出具试验报告。4.13其他检验4.13.1外观质量检查采用目视方法。4.13.2外廓尺寸测量的项目至少包括外径、总高(长)、支座布置尺寸。5检验规则5.1检验分类5.2.1应逐台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5.2.2出厂检验的项目按表1的规定。表1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项目表检验项目出厂检验★★★★★★★★★★★★▲★内容器全容积★★★★★★★★▲☆维持时间▲注1:有“★”标记的项目,为需进行检验和试验的项目;注2:有“▲”标记的项目,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注3:有“☆”标记的项目,当内容器几何容积大于50m³,型式试验可在制造单位或用户处进行。5.3型式试验5.3.1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型式试验:a)产品设计定型时(生产样罐型号);b)停产2年以上再次生产时;c)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5.3.2型式试验的项目按表1的规定。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6部分:安全防护布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2-05-01实施 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安全附件和装卸附件 1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泄放量的计算 6I 1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第6部分:安全防护1.2本部分适用范围同本标准第1部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18442.2、GB/T18442.3、GB/T18442.4和G4.2.1.1内容器安全泄放装置设置应按非火灾条件(本部分4.2.2.2中的工况a)至f]]和火灾条件2[4.2.2.2中的工况g]和h],包括难以预测的可能遭遇922K高温的其他外来热源]两种最基本外部条件要求进行考虑。4.2.1.2按非火灾条件考虑时的最基本要求内容器至少应按图1所示设置两个安全阀,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应不大于内容器的设计压力,其泄压能力应能有效限制内容器的压力不超过其设计压力的1.1倍。并且,应保证任何时间至少有一个安全阀与内容器保持连通,其中任何一个安全阀的排放能力都能满足内容器安全泄放要求。4.2.1.3按火灾条件考虑时的最基本要求内容器至少应按图2所示设置两个安全阅和画个输助泄放装置,辅助泄放装置一般使用爆破片装置。其中一个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子大于内容器的设计压力,其池坏能力应能有效限制内容器的压力不超过其设计压力的1.1倍助泄放鉴理的动作压力不大于响容器设用压力的1.16倍,安全阀和辅助泄放装置的总泄压能力业能有被限制内容器的压力不超过其设计压力的1.倍。同时,应保证任何时间安全阀和辅助泄流装置二少各有一个与内容器保持连通,并且单独一个安全塑就足以满足按非火灾条件考虑时内容要安全理放要求,单独一个爆破片装置就足以满足按火灾票件考能时内容器安全泄图1安全泄放装置设置示意3图2安全泄放装置设置示意4.2.1.4安全阀应符合GB/T12241的规定。4.2.1.5爆破片装置应符合GB567的要求。4.2.1.6安全泄放装置应采用弹簧安全阀或安全阀与爆破片的组合装置。3a)安全泄放装置的入口管应设置在罐体液面以上顶部空间容积小于2%的地方,垂直于容器的4.2.2.3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条件判明可能发生的各种工况,包括本标准4.2.2.2条列出的a)至f)4.2.2.4附录A未规定针对4.2.2.2条中4.2.2.5在判明容器不可能处于火灾环境的情况下,内容器安全泄放装置应满足4.2.2.2条中的a)44.3外壳防爆装置4.3.1外壳防爆装置设置要求4.3.1.1外壳应设置防爆装置,其泄放压力应不大于0.05MPa,其排放能力足以使夹层的压力限制在不超过0.1MPa4.3.1.2防爆装置应能耐大气腐蚀,材料应与环境温度相适应。4.3.1.3防爆装置应能防止绝热材料的堵塞。4.3.2外壳防爆装置的排放面积外壳防爆装置的排放面积一般不小于内容器几何容积(m>340mm²/m³的乘积,但不必超过4.4紧急切断装置4.4.1紧急切断装置的设置要求4.4.1.1储存易或声性程度为极度或者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应按如下要求培设能整速关闭的阀门或紧急切断装置但矿认在工程系统中设置察急切断汽望(改类似的、防大量池漏的基他量急闭止装置)时除外设能快速美闭的阀门(如球网或紧急物断装置c)紧急切断装置一般由要总切断阀、过流控制、远程控制系统以及易熔属自动切新装量组成。紧急切新装量应动作灵活、和能可革,便于检修,具不应美作它远程控制操作。4.4.1.3设有远程控制接口,使于远柱控制系统关闭操作的装置应设置在工程系统中人员易于到达的位置。4.4.2紧急切断装置的性能要求紧急切断装置的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或a)易熔塞的易熔合金熔融温喊为75℃±5℃;b)紧急切断阀应保证在工作压力下全描续放置h不致引起自然闭止;c)自始闭起,通径小于DN50mm的应在5s内完全闭止,通径不小于DN50mm的应在10s内完全闭止;d)制成后应经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并检验合格;e)与介质直接接触的部件,其耐压试验压力应不低于内容器的耐压试验压力,保压时间应不少于4.5.1液位计应根据介质、工作压力和温度正确选用。4.5.2液位计应灵活准确、结构牢固,精度等级不应低于2.5级。4.5.3不应使用玻璃板(管)液位计或其他易碎材料制液位计。4.5.4对易爆介质,应采用防爆型液位计,且有防止泄漏的保护装置。54.5.5液位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4.5.6设计单位应提供液位指示刻度与容积的对应关系数据。4.6压力表4.6.1压力表应与装运介质相容。4.6.2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1.5倍~3.0倍的工作压力,精度等级不低于2.5级,表盘直径不小于4.6.3压力表应设置在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清洗的位置,且应避免受到振动、冻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4.7导静电接地装置4.7.1储存易爆介质的深冷容器,其罐体、管道、阀门和支座等连接处的导电性应良好,并设置可靠的导静电连接端子。4.7.2罐体与接地导线末端之间的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4.8装卸阀门装卸阀门应符合下列要求:a)阀体的耐压试验压力为阀体公称压力的1.5倍,阀门的气密性试验压力为阀体公称压力;b)除安全阀以外的阀门,应在全开和全闭的工况下进行气密性试验;c)手动阀门在承受气密性试验压力和工作温度的工况下应能开闭自如,且无异常阻力、空转等4.9装卸软管及快速装卸接头4.9.1装卸软管一般应采用金属波纹软管。金属波纹软管应符合GB/T14525的规定。4.9.2装卸软管和快速装卸接头在承受4倍工作压力时不应破裂,且快速装卸接头要有良好的密封结构。4.9.3装卸软管和快速装卸接头在最低使用温度下应有良好的韧性。4.9.4装卸软管在公称压力下至少能反复使用10000次,且反复弯曲性能应不少于50000次。4.9.5装卸软管和快速装卸接头内表面应无油污、杂物等.4.9.6易爆和液氧介质用装卸软管的电阻应小于0.5Ω。6(规范性附录)安全泄放量的计算A.1从热壁(外壳)传入冷壁(内容器)的总热流量的计算A.1.1非火灾情况A.1.1.1绝热系统(夹套和绝热材料)完好且处于正常的真空状态下,外部为环境温度,内容器的温度为泄放压力下所储存的介质的饱和温度,需考虑的从热壁传入冷壁的热流量的计算方法如下a)在正常的真空状态下,通过绝热材料传入的热流量按式(A.1)计算:H₁=U×A₁m×(T₂-T₄)……H;v在正常的真空状态下,通过绝热材料传入的热流量,单位为瓦(W);λv——在正常真空状态下,绝热材料在温度范围T.与T₄之间的平均热导率,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W/m-K);A;m——绝热层内外表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平方米(m²)T`,非火灾情况下绝热容器外部最高环境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T对应于某一深冷介质的容器或传热构件冷端表面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对于亚临界流体,T₄是介质在泄放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对于临界或超临界流体,见注1说明。db)通过内容器的吊带或其他金属支撑构件传入的热流量按式(A.2)计算:H.,通过内容器的吊带或其他金属支撑构件传入的热流量,单位为瓦(W);N,,内容器吊带或其他金属支撑构件的数量;λ,内容器吊带或其他金属支撑构件材料在温度T.与Ta之间平均热导率,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W/m·K);A、-内容器金属吊带或其他金属支撑构件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L.,内容器吊带或其他金属支撑构件材料的长度,单位为米(m);T,非火灾情况下绝热容器外部最高环境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T₄-对应于某一深冷介质的容器或传热构件冷端表面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对于亚临界流体,Ta是介质在泄放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对于临界或超临界流体,T。的确定见注1说明。7N₆₁——内容器纵向限位构件数量;d)通过为约束内容器发生径向位移而设置的径向限位构件传入的热流量按式(A.4H₄—通过为约束内容器发生径向位移而设置的径向限位构件传人的热流量,单位为瓦λ.——通过真空夹层的管道的材料在温度T.与Ta之间平均热导率,单位为瓦每米开尔8λ。——真空夹层的管道材料在冷端(深冷介质在泄放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热导λ,——真空夹层的管道材料在热端的热导率,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W/m·K);Awex;——穿过真空夹层的内容器第i管的横截面积,i=1,2,……n,单位为平方米(m²);L;——第i管在真空夹层内的长度,单位为米(m);λ——所储存介质的气体热导率,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W/m·K)T,——非火灾情况下绝热容器外部最高环境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T₄——对应于某一深冷介质的容器或传热构件冷端表面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对于亚临界流体,T。是介质在泄放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对于临界或超临界流体,Ta的确定见注1说明。A.1.1.2在非火灾和绝热层完好且处于正常的真空状态下,由热壁传入冷壁的总热流量按式(A.6)H₁=H+H₂+H+H₄₁+H₄,…………(A.6)H₁在非火灾和绝热层完好且处于正常的真空状态下,由热壁传人冷壁的总热流量,单位为瓦A.1.1.3绝热系统完好且处于正常的真空状态下,外部为环境温度,内容器的温度为泄放压力下所储存的介质的饱和温度,且增压系统处于全开工作状态下,热壁经由绝热系统,构件和增压汽化器输入内容器的总热流量按式(A.7)计算:H₂=H₁+Hp.Bc…………(A.7H₂-热壁经由绝热系统,构件和增压器输入内容器的总热流量,单位为瓦(W);Hpc——增压器产生的热流量,单位为瓦(W);UpBc增压器总的对流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Ap.Bc——增压器总的外部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T.——非火灾情况下绝热容器外部最高环境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T对应于某一深冷介质的容器或传热构件冷端表面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对于亚临界流体,Ta是介质在泄放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对于临界或超临界流体,Ta的确定见注1说明。A.1.1.4绝热系统完好,但夹层已丧失真空状态下,外部温度为环境温度,内容器的温度为泄放压力下所储存介质的饱和温度,从热壁传入内容器的总热流量按式(A.8)计算:H₃=H₁+H₄+Hmh+H₀₁+H₄;……H₃绝热系统完好,但夹层已丧失真空,外部温度为环境温度,内容器的温度为泄放压力下所储存介质的饱和温度,从热壁传入内容器的总热流量,单位为瓦(W);H;₁夹层丧失真空的状态下,通过绝热材料输入的漏热量,单位为瓦(W);H₁=U₁₁×A₁m×(T,-Ta)9U;₁在大气压力下和环境温度下,绝热材料总的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尔文(W/m²·K);λ;1夹层已丧失真空,在大气压力下绝热材料充满或吸附空气或介质气体,在温度T,与T₄之间的平均热导率,单位为瓦每米开尔文(W/m·K)t;绝热材料的名义厚度,单位为米(m);A;m绝热层内外表面积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平方米(m²);T,非火灾情况下绝热容器外部最高环境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