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种质检验 第14部分 DNA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_第1页
鱼类种质检验 第14部分 DNA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_第2页
鱼类种质检验 第14部分 DNA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_第3页
鱼类种质检验 第14部分 DNA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_第4页
鱼类种质检验 第14部分 DNA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类种质检验第14部分:DNA含量的测定》为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的通日,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同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以视频形式组织召开了水产养殖术语及种质检验方法标准研讨会。来自科研、教学、检验、标准化管理以及标准起草单位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水产养殖术语及种质检验方法系列水产国家标准的适用性、时效性、规范性、协调性以及水产种质资源是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产养殖业、水产育多项水产养殖品种的种质标准,为开展养殖鱼类种质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实施,这些系列标准为养殖鱼类的种质检测提供了操作性强的统一的科学方法。该系列标准在水产养殖生产、教学、科研及贸易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2也适用于物种资源调查与保护、水产原良种场建设与种质保存,以及水产新品种的研发与审定等活动。该系列标准发布实施已十余年,在标准实际应用中,部分内容已不能满足检测生产的需要,需做适当的调整与修订,以更好长江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进行沟通交流,并确定了各方参与人员与3次修订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参与。在本次标准修订收集资料,起草标准修订草案和编制说明,并负责意见的汇总处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参与方5.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作的工作赵金良(上海海洋大学,原标准起草人):项目负责人,制定方案,进唐首杰(上海海洋大学):主要承担者,参与标准修订起草、编制说明赵岩(上海海洋大学):主要承担者,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参与标刘永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者,参与编周剑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者,参与编张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者,参与编张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者,参与编4周瑞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者,参与编卫宇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者,参与编来琦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者,参与编么宗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者,参与编2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验》,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有利于水产种5——第7部分:生态特性分析。描述了鱼类红细胞DNA含量测定的试剂与材料、仪器和设备、抽样方法和分6“红血球”统一更改为“红细胞”。3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研究人员利用本标准中规定的DNA含量测定方法,成功测定了麦穗鱼gueldenstaedtii)、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和达氏鳇(Husodauricus)等鱼类体细胞DNA含量。例如,杨坤等(2012)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7Tilapia)血细胞为样本,以鸡血细胞为D杨坤,王子健,祝东梅,等.麦穗鱼农业大学学报,2012,31(3)黄永春,李文静,林祥日,等.星洲红鱼含量的分析[J].淡水渔业,2011,41(薛淑群,尹洪滨,尹家胜.哲罗鱼(Huchotaimen)染色体组型与DNA含含量的测定,采集鱼类血液,红细胞分离、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消光值,进行了验证,且作为国内各级水产原良种场认定管理、水产新品种审定的技83技术经济论证本修订标准为检测方法类。鱼类种质资源是鱼类生物多样性、资源与保因而,本技术标准可为鱼类生物学、生物多样性、鱼类资源与保护提供标准4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修订标准,将促进我国鱼类种质资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科学开展我本修订标准可在渔业资源持续利用、鱼类繁育与养殖、鱼类品种改良以本修订的标准中,未见有同类的国际标准。国外研究人员利用本标准中9DolezelJ,BartosJ,GreiMarineMedaka,Oryziasdance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者采用国际国外标本修订的标准中,未见有同类的国际标准,因此,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条款;现行的鱼类种质标准中,也仅规定了某些性状参数的检验方法,但尚九、实施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和实施日期的现修订的《鱼类种质检验》系列标准是方法标准。由于我国鱼类种类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学性状多样;养殖鱼类的种质性状特征,不仅南北地理差异较大,不同养殖水体、人工养殖技术条件下差异也大;加上我们对鱼类种质的基础研究不够深入,鱼类种质检验的技术方法有不完善之处,这些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也可能会存在有局限性或片面性。因此,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