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编)介绍.ppt_第1页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编)介绍.ppt_第2页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编)介绍.ppt_第3页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编)介绍.ppt_第4页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精编)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北宋王安石变法,第四单元,五代十国形势图,知识回顾: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1)措施:,1)军事:收兵权,编禁军;,2)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影响:,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加强皇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相权,(一)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赋税沉重,“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原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农民流离失所加剧阶级矛盾,后 果,1、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改革派与保守派),3、边疆危机:,辽和西夏的威胁,2、财政危机:政府财政困难,“分化事权”,冗 官,募兵、养兵,冗 兵,给辽、西夏大量岁币,冗 费,积贫积弱,土地兼并严重,(一)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二)庆历新政昙花一现(1043),目的: 人物: 中心: 措施: 结果: 影响:,摆脱危机巩固统治,宋仁宗、范仲淹、富弼,整顿吏治,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严格恩荫制度和

3、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仅一年即夭折,为王安石变法奠定基础,范仲淹,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三)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变法精神”,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推 行新法。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代役,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均赋税,设市易务,调节物价,政府采购就近,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保证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稳定市场,增加政府收入,二

4、、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官马由农户申养,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国防,减少军费开支,增强骑兵 减少政府开支,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督造兵器,提高兵器质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3. 取士之法,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考生联系实际。,提拔有志改革的中下级官员,克服 “恩荫” 弊病。,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新学科,设专门学校。,发展教育,培养实用人才,为新法创造舆论基础。,变法取得一定成效,1.变法结果:,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2.失败原因:,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和

5、认识,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新法一出台就遭到 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 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变法的失败,变法的失败,变法的失败,资料一: 他(王安石)对新法的实行,只认定目标去做,不注重实际政治上连带的问题,就不免看事太过轻易了。 王明荪宋辽金元史 资料二: 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下册,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史家评价,资料三 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

6、,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史家评价,变法取得一定成效,1.变法结果:,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2.失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主要,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推行新法操之过急。,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和认识,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和认识,3.对变法的评价

7、:,(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变法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王安石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2)变法的进步意义:(积极作用),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和认识,3.对变法的评价:,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变法的不足:(局限性),三、王安石变法的结

8、果和认识,3.从改革中得到的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从背景看)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从目的看) 3、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坚决彻底(从过程看) 4、改革措施要有行之有效,注意用人得当(从策略看) 5、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如何评价王安石其人?,1、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变法;在两次罢相后,仍不动摇,坚持变法,富有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 2、王安石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3、但做事不讲究策略,不能知人善任,为“富国”而侵犯百姓的利益,

9、这也是他的不足,这样做的结果最终给政敌以攻击的口实而导致了变法的失败。,罗斯福新政曾经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思想。,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中期杰出的改革者” 。,(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5分)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10、。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分),(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 据

11、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5)(15分)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

12、,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976年,997年,1021年,1048年,人数(单位:万),北宋禁军的激增,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为118153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