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地质情况_第1页
宿迁地质情况_第2页
宿迁地质情况_第3页
宿迁地质情况_第4页
宿迁地质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宿迁地质情况宿迁市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文/徐海英 宿迁市是江苏省1996年新设的地级市,全市域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总人口4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24万人。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20.5万人。以经济发展水平论,宿迁市是江苏省地级市中“经济的最低谷”地区,也是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低谷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大,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的相对欠发达中小城市区域。 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是根据坡地的稳定性、坡度的大小、土壤厚度、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空间分布等做出综合分析,在规划地域的城市建设用地分级的基础上,对各用地单元进行生态适宜

2、性分析。 一、 迁市城市建设用地基础条件分析 1、地质地貌条件 据计算宿迁市平原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41.1%,河湖、低地、沼泽湿地面积占27.0%,丘陵在宿城以北的马陵山余脉延伸区,其面积仅占5.0%,河、湖(骆马湖部分水面)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27.9%。 丘陵坡地的坡度大都在8度以下,最大坡度在45度以上,主要分布于市区晓店南北侧,高程一般在26-27米。第四系覆盖厚度不大,土层薄,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属丘陵坚硬,半坚硬岩类工程地质区,地基承载力较大,岩石抗压强度700-1000公斤/平方厘米。适宜基建施工,用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由于丘陵坡地土层瘠薄,农产品产量不高,宜适当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

3、。宿迁市区骆马湖、废黄河、京杭运河等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7.9%,可谓一大特色。水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除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之外,还具有形、影、声、色、味、奇等六种水色美,可以建成水上游乐、休闲、度假基地。同时水体上空空气洁净,具有改善小气候、降低噪音、缓解水体污染等生态功能,是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藉此可以发挥其在宿迁城市生态建设中的特色效应。 值得高度重视的是通过市区,至今具有继承性活动迹象的九条断层线,对城市生态适宜性影响大。断层线两侧一定宽度内不能作为工商业区和居住区,只能建成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生态调节功能。据江苏省地震工

4、程研究院1997年1月的勘察资料表明,这九条主要断裂是:蔡庄黑鱼汪断裂;石篓张庄断裂;王连庄陆庄断裂;磷肥厂付庄西断裂;宿迁闸荷花池断裂;蔡圩子水建工程处断裂;王连庄宿迁闸断裂;四草坪杜庄北断裂;玻璃厂自来水公司断裂。 2、水文地质条件 宿迁市市区及近郊地下水受地质构造、断层的影响控制,分布不均,各地段差异很大,总的来说,基岩分布区地下水极少,断层以东沿运河及废黄河一带地下水较丰富,PH值为7-7.4,硬度为14-25度,单井出水量为40-90T/h,该地段为粉砂壤土层,地下水位极易受气候、地表水的影响,不够稳定。按地下水埋藏深度和水质状况,宿迁市市区及近郊可分为三个地下水区。 (1)丘陵区

5、分布于晓店附近,地下水赋存于基岩岩隙中,水质与大气降水差异不大,水量小,枯水季节常干涸,无供水价值。 (2)黄泛冲积平原区 分布于市内的广大黄泛冲积平原,水位埋深一般1-3米,单井流量一般小于100吨/日。 (3)富水区 浅层地下水富水区,包括王集耿车双庄富水区,水位埋深一般2米左右,水层厚度大,颗粒粗富水条件好。曹集来龙富水区,顶板埋深一般2455米,水层厚15-35米,单井流水量1000-3000吨/日。深层水富水带,分布于洋北,大兴一带,水位埋深3-6米,含水量顶板埋深70-90米,单井涌水量小于1000吨/日,水质好,符合饮用水标准。 3、工程地质条件 宿迁市市区及近郊可分为黄泛冲积平

6、原、岗地和波状平原、丘陵基岩三个工程地质区。 (1)黄泛冲积平原较不稳定工程地质区 分布于废黄河两侧平原地区,面积大、范围广,该区30米以上又可细分为废黄河漫滩区,层厚0.5-6米,地基容许承载力16-22吨/平方米的亚砂土层;废黄河故道区,埋深2-4米,层厚5米左右,地基容许承载力小于14吨/平方米的粉砂层。距废黄河故道两岸较远的大兴、关庙、新庄、皂河等乡镇,层厚12-7米,地基容许承载力14-24吨/平方米的亚粘土层。骆马湖周边地区,埋深2-6米,层厚3-13米,地基容许承载力23-35吨/平方米的淤泥质粘土层属软土层;骆马湖细分为东、中、西三湖,在中湖周边地区土层埋深5-10米,层厚6-

7、10米,地基容许承载力23-35吨/平方米属粘土层;分布于井头、塘湖、埠子等乡镇土层埋深10-24米,层厚2-10米,地基容许承载力34-50吨/平方米为含砾粗、细砂层。 (2)岗地和波状平原工程地质区 分布在井头、侍岭、来龙、宿城北侧及晓店丘陵外围地区,分含砾砂礓及中、粗砂层和含钙质结核亚粘土层,地基承载力分别为34吨/平方米和20吨/平方米。 (3)丘陵坚硬、半坚硬岩类工程地质区, 分布于晓店乡南北侧丘陵地区。岩石抗压强度700-1000公斤/平方厘米。 二、 市建设用地分级及生态适宜性分析 宿迁市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级评定范围,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参照城市生态适宜性有关标准,根据以

8、上基础条件分析,将宿迁市城市建设用地初步分为五个地域单元区,分属适宜建设用地、较适宜建设用地、不适宜建设用地、严禁建设用地四个等级。 1、适宜建设用地 (1)马陵山剥蚀丘陵区 该区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呈南北带状分布,形似鱼脊背,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由35米下降至22米)。一般高程26-27米,地面坡度小于8度,面积约4.6平方公里,该区土层垂直剖面分表土层,厚1-2米,土层承载力10-20吨/平方米;下层土,厚2-5米,最大承载力可达50吨/平方米。该区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5-2.5米,1.5米地下水埋深线大致沿该区边界分布。本区属城市内重要的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市政设施等用地区,宜在

9、高层或多层建筑群之间设花圃、花坛,建市民广场或街心公园。花圃、花坛栽植适量乔木,以灌木花草为主;广场、公园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模式。街道两侧栽种乔木行道树。 (2)淮北平原地貌单元区 该区位于顺河堤、民便河以南。东部部分地区受到黄河冲积,场地平整,南部高程在20米左右,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下部为灰黄色、棕黄色或灰色含砾中、细砂层,潜水位在1米以下,地基承载力在16吨/平方米左右。 总体规划中定为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应十分重视开发和保护并重,按国家规定要求三废必须经达标处理后才能排放。本区绿地面积应占该区面积的30%以上。尤其应重视本区和北部市行政文化中心之间的隔

10、离带建设,以在本地区有良好生长优势,吸毒、降尘能力强的果木(如梧桐、银杏、意扬、桃等)为主,乔木至少占70%以上,按“林荫型”绿化模式建设,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游憩等多种功能。 2、较宜建设用地 城市中南部和西部的废黄河高漫滩区,本区中南部北起宿迁中学,南至城南的狭长地带,西部北起农科所南至古城一带,系数百年黄河冲积而成,地面高程26-27米。本区最大特点是土层形成时代新,距今仅600-700年,土质较松散,抗震性能差,地下水埋深4-5米,地震时局部地段可能出现轻微的砂土液化。 本区在总体规划中为市行政、文化、信息中心及居住区,应注意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如广场、绿地等。绿化树种应强调突出审美、游

11、憩、生态等多种功能,绿地率应达到40%以上,创造优美、亲和的居住、办公环境。 3、控制建设用地 京杭大运河两岸沂沭河冲积平原区,该区地面高程18-21米。地势偏低,西部毗邻马陵山剥蚀山地丘陵和废黄河高漫滩,表层土(1-2米)承载力为6-7吨/平方米,下层土(2-7米),承载力6-15吨/平方米。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1米,土质松软,且地表数米内广泛分布饱水砂层、淤泥层, 地震动力条件下,将产生较重的砂土液化和淤泥变形,形成淤泥震陷和液化掏空沉陷等地震型地面破坏现象。 该区属于宿豫县行政中心所在地,以耕地为主,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宜建设成为近郊蔬菜、花卉、生猪种养殖基地;同时加强果木为主的农田防护林网

12、建设;突出田园风光及本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乾隆行宫建筑群及项王故里),发展以农业观光及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业。 4、不宜建设用地 废黄河两岸区,该区地面高程22-24米,系黄河近代冲积物,地表土(0-0.5米)多为填土、堆积土,以粉砂为主,呈灰黄色,松散,天然含水量基本饱和,承载力为8吨/平方米。下层土(2-8米)为粉砂,呈灰黄、浅黄色,天然含水量饱和,承载力为9-14吨/平方米。该区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1米,局部大于1米,地基为黄河数百年沉积物,土层松散,抗震性能差,加之地下水埋藏浅,土层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地震时会产生较严重的砂土液化,造成喷水冒砂,地面滑坡塌陷等后果。 该区属近郊农业区,宜

13、充分利用属于骆马湖及废黄河风光带之间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果、禽、畜立体种养殖业,同时发展以水上活动、水体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业,帮助农民脱贫治富。 5、严禁建设用地 严禁建设用地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地带: (1)各断层带:由于断层活动性较强,地震时沿断层两侧将产生较强的振动效应,形成宽度150米左右的震害加重带,且两侧15-30米宽为极易产生地面裂缝与错位等效应的地段。 (2)废黄河高漫滩与低漫滩及沂沭冲积平原交接的陡坎地带,高差达3-5米,坡度角一般大于45度,地震时极易产生崩塌滑坡,其影响宽度为陡坎前沿约15米,后缘约20米,共35米左右。 (3)大运河两侧的斜坡带,坐落在饱和水砂层和淤泥层上,地震时由于砂土液化和淤泥变形可能造成两侧河岸向河心滑移,滑移影响宽度约35米。该区安全性差,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可因地制宜建设城市两大绿化风光带及城市“绿心”,进一步提高城市中心区绿地率,发挥城市生态调节功能,同时也可作为城市中心的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