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docx

    • 资源ID:19840081       资源大小:3.24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docx

    第3课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知道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了解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原因。2.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 3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 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2表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思想主张二程朱熹哲学观(核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理之源在于天理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3.影响(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1)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万物都在心中。(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2明朝:王阳明(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3)主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点拨理解“三教合一”(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思考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中的“理”和“气”各指什么?朱熹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提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理是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能动性,理离不开气;理气同时存在,密切结合而不可分割,终归为一。点拨程朱理学四个特点(1)吸收佛道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以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儒学进一步思辨化。(3)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4)对儒家学说有集大成的作用。思考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陆九渊认为宇宙本原是什么?心学是如何求理的?提示:本原:“心”。方法:“发明本心”和“致良知”。主题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核心必记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 史料印证材料一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解读:材料一表明,朱熹与陆九渊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产生分歧。朱熹主张“先观后悟”,即“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先悟后观”,即“内心反省”。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陆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思考: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阳明有何不同?二者有本质区别吗?提示: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主题二宋明理学的影响核心必记1消极(1)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宋明理学还存在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等观念。2积极(1)具有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2)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史料印证材料一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宋史·朱熹传材料一中朱熹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即要求统治者体恤百姓和“正心术”,天子要做到“存天理,灭人欲”。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材料二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宋明理学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因为它引导人们关注现实生活,并有利于培养人的气节品德。材料三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思考:根据材料三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提示:可取: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不可取: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三教合一1.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被社会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选D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的信息“亲”“义”“和”“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2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佛教取得统治地位B儒学出现危机C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道教的发展解析:选C从“亦官亦隐”“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援佛入儒”可知,唐朝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题组二程朱理学3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可见,朱熹认为()A理就是太极的阴阳变化B富于变化的气推动理的形成C万事万物皆产生于气D气后于理产生,且是不变的解析:选A根据材料“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可知太极由阴阳构成,不断变化形成五行万物,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理包含阴阳二气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理学主张理是天地万物本原,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动底是阳,静底是阴”,阴阳变化不符,故D项错误。4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其要说明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C“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无非这理”说明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天理,体现着天理,故C项正确。5仁宗、孝宗、理宗在宋代第一次成为皇帝的庙号,这表明()A理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增强B以孝治国开始成为官方意识C庙号制度源于北宋南宋时期D儒学在宋代战胜了佛道挑战解析:选A仁、孝、理是理学提倡的重要的价值观,其成为皇帝庙号,可见理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加强,故A项正确。题组三陆王心学6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在此,王阳明()A向往孔子“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子学说C主张“致良知”是“天下之公道”D强调理性对待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解析:选D通过材料“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可知他反对迷信孔子和朱子,故D项正确。7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其“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解析:选B“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须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信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故排除。8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解析:选B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王阳明生活于明朝中后期,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思想本质意图是挽救封建统治。故选B项。课下能力提升三(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少林寺内有一“三教合一”碑(如图)。整幅画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一边,左面就是老子侧像,遮住另一边,右面则是孔子侧像。与这幅画寓意最相近的现象是()A“天人感应”B“独尊儒术”C理学的形成 D佛教的传入解析:选C画像反映了佛、道、儒思想的融合,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理学体系,故选C项。2隋唐时期,波斯人创立的祆教、摩尼教,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传入中国,在西域胡人中广泛流传。这一现象()A体现了隋唐社会的开放B表明佛教、道教的衰落C成为中华文明先进性的表征D反映了儒学与外来文化冲突解析:选A隋唐时期,外来宗教传入中国体现了隋唐时期开放的国家盛象,故A项正确。3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A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吸收佛教道教思想C趋于世俗化大众化D具有思辨性哲理化解析:选C“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可见儒学的世俗化和大众化,故C项正确。4宋代程颢、程颐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A人性本善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 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解析:选B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5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解析:选B“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这一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崇尚孔孟,故B项正确。6 如图讽刺的是西方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相类似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解析:选D“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贝克莱的观点,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相类似。故选D项。7“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B朱熹的“格物致知”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选C“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浊清”意思是凡事都有关键的决定因素,做事情一定要找到这个决定因素,不要被各种表象或次要因素干扰了。结合诗中“世儒”“物理”,可以判断这是王阳明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根本”就是“心”,故C项正确。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选D材料从社会不同职业“各就其资之所近”“求尽其心”,以达到“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A、B两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旨意,C项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章句材料三王阳明:“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6分)(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6分)(4)材料一对材料二、三有何影响?(4分)解析:第(1)问,应依据材料信息“尝谓三教之大儒有焉道有焉释有焉”,概括三教合一。第(2)问,应紧扣朱熹“格物致知”作答。第(3)问,注意从材料三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王阳明“致良知”的观点。第(4)问,应依据三教融合归纳“理学”的形成。答案:(1)三教合一。(2)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3)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4)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S**)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