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重点内容全面解读 PPT课件

    • 资源ID:88561470       资源大小:13.54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重点内容全面解读 PPT课件

    <p>2020年7月1日起施行|重点内容全面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0年6月20日通过,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成果。该法是一部规范监察机关的政务处分活动、完善国家监察制度的重要法律,是继监察法之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制度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实现了不同公职人员处分标准的统一。 本文就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前言,目 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背景和意义,1,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思路,2,3,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起草过程,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重点内容解读,4,PART01,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背景和意义,(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家监察机关针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的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所给予的纪律处分和惩戒。,延迟符,政务处分,国家监察法体系中不单纯是国家监察法,还涉及四个方面的具体法律:,监察委员会的组织法,程序法,监察官法,政务处分法,制定背景,延迟符,监察法对政务处分作了原则规定,但公职人员哪些行为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给予什么样的政务处分,按照什么程序给予政务处分,都没有明确。 监察法实施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对政务处分的依据、程序作了规定,是实施政务处分的过渡性规范。政务处分关系公职人员切身利益,对公职人员有重要影响,需要由法律作出规定。,制定背景,因此,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国家监察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最为迫切需要制定的一部法律。,延迟符,重要意义,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这部法律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实现党纪与法律的衔接,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对于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PART02,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起草过程,(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起草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列入立法规划。起草工作由国家监察委员会牵头、全国人大司法和监察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参加。 2019年6月,国家监察委员会将草案初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由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提出议案。 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与国家监察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专班,进一步研究论证,形成正式草案,于2019年8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今年4月二审、6月三审,于6月20日通过。 从草案初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到最后审议通过,正好一年时间,进入审议程序不到8个月,作为一部新制定的法律,立法进程可以称得上快。,PART03,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思路,(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参照现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以及党纪的有关规定,总结实际经验,对政务处分的原则、种类、适用规则、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及其应当给予的政务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以及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的救济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政务处分制度,为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这部法律明确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适用其中第二章、第三章关于种类、适用规则、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的处分制度。,PART04,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重点内容解读,(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总则,政务处分的种类和适用,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复审、复核,法律责任,附则,该部法共,七章,六十八 条,延迟符,四大重点解读,实现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明确了公职人员的范围和处分种类,为公职人员划定14条红线,严格处分程序,明确救济途径,政务处分是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产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关于北京、山西、浙江三地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成果的万字长篇通讯。其中,提及三地均用“政务处分”代替“政纪处分”,并调整处分审批权限,依法对职务违法犯罪的公职人员作出处置。据报道,同年1至8月,这三地分别给予“政务处分”284人、1180人和951人。这是“政务处分”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关于纪检监察部门的新闻报道中。,2017年11月5日,实现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监察委员会“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这是“政务处分”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该法还明确了做出该处分的主体、处分的对象、相关惩戒手段等。,2018年3月20日,不仅包括公务员,国企管理人员; 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和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都将被覆盖。,政务处分,包含所有公职人员,就意味着:,目前,全国在编公务员数量约为800万,人员来自党政机构、工商联等等,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落地后,覆盖人员估计有几千万之多。,有的在党务规定里,有的在行政规范中。,例如,公务员依据的是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员依据的是有关事业单位人士管理条例中的纪律处分;国有企业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村居两委严格来说没有明确的处分条例,相关依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有的规定还存在盲区,存在“法律管不了、党纪不适用、政纪够不着”的问题。,例如在监察体制改革前,如果是非党员的村干部违法违纪了,但情节又比较轻,这种情况下,处分起来就有些难度。用党纪?党纪对非党员没有约束力,纪委不能处理。国法?但他们没碰到刑法这条“红线”,行为不构成犯罪、刑法就管不了;村委会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村组干部不由乡镇政府任命,也不是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监察对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问世后,因为覆盖到所有公职人员,对上述人员就有了“用武之地”。,将监察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把法定对象全面纳入处分范围,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惩戒职务违法的严密法网,有利于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 同时,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文本与法律体系缺一不可,通过立法不断完善法律体系,通过施行让“纸面上的法律”成为“践行中的法律”,法治才能真正成为“良法之治”。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十分注重纪法协同、法法衔接,在处分情形、处分权限和程序、处分后果上与公务员法等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持协调衔接,从而保证法律体系的内在一致性。,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首先,公职人员是哪些人?,本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适用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处分的程序、申诉等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本法所称公职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条规定:,明确了公职人员的范围和处分种类,(一)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监察机关对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一是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 二是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条还规定作出政务处分的两类机关:,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其次,政务处分有哪些种类?,政务处分的种类为:,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七条的规定:,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公职人员受政务处分的期间为:,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八条规定了影响期:,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处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了开除的情形:,(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 (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三)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 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 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章第二十八条到四十一条用十四个条文为公职人员的行为划定了红线。 具体是:,为公职人员划定14条红线,延迟符,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声誉的言论; 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 以及破坏民族关系、民族团结等违反宪法基本内容的行为,,01,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公职人员如果有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将予以开除。,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等对组织不老实、不坦诚行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02,延迟符,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擅自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等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行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03,非法或者违规出入境的行为,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04,违反规定任用、录用、考核、评选干部,骗取荣誉、职称、学历等行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05,延迟符,贪污贿赂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06,收受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接受宴请、娱乐活动的行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07,违反规定发放津补贴、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08,延迟符,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以及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等行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09,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支持、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给予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10,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11,延迟符,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12,违背公序良俗、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行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13,其他行为,兜底条款。第四十一条:公职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公职人员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政务处分。,14,首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在总则中就明确了政务处分的程序原则。,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其中,第五条规定,严格处分程序,明确救济途径,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其中,第六条规定,其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专设一章,第四章明确了政务处分的程序,对处分主体的立案、调查、处分、宣布等程序作出详细规定,以保障政务处分权严格依法行使、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监察机关对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或者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章程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监察机关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委员给予政务处分的,应当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通报。,考虑到有的公职人员在任免、管理上的特殊性,该法第五十条还规定对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公职人员的处分程序,,政务处分直接涉及公职人员的职务、职级、级别、薪酬待遇等重要事项,对公职人员具有重要影响。 为充分保障被处分人员的合法权利,该法专章规定了复审、复核途径。,公职人员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的政务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 公职人员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 监察机关发现本机关或者下级监察机关作出的政务处分决定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或者责令下级监察机关及时予以纠正。,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公职人员不因提出复审、复核而被加重政务处分。,同时,公职人员不因提出复审、复核而被加重政务处分。该法第五十条规定:,公职人员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的政务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 公职人员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 监察机关发现本机关或者下级监察机关作出的政务处分决定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或者责令下级监察机关及时予以纠正。,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公职人员不因提出复审、复核而被加重政务处分。,同时,公职人员不因提出复审、复核而被加重政务处分。该法第五十条规定:,政务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该公职人员的级别、薪酬待遇,按照原职务、职级、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安排相应的职务、职级、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并在原政务处分决定公布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 没收、追缴财物错误的,应当依法予以返还、赔偿。 公职人员因有本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被撤销政务处分或者减轻政务处分的,应当对其薪酬待遇受到的损失予以补偿。,另外,该法还专门规定,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决定被变更,需要调整该公职人员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或者薪酬待遇等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再次,该法第六章法律责任,对处分决定机关和调查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约束,违反规定处置问题线索的; 窃取、泄露调查工作信息,或者泄露检举事项、检举受理情况以及检举人信息的;对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逼供、诱供,或者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 收受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的财物以及其他利益的; 违反规定处置涉案财物的;违反规定采取调查措施的;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 违反规定发生办案安全事故,或者发生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报告失实、处置不当的;违反回避等程序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不依法受理和处理公职人员复审、复核的; 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第六十三条规定,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参照现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以及党纪的有关规定,总结实际经验,对政务处分的原则、种类、适用规则、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及其应当给予的政务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以及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的救济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政务处分制度,为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提供法律依据。,这部法律将党的纪律要求中与公职人员相关的内容转化为公职人员的法律义务,实现党纪与法律的衔接,发挥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对于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7月1日起施行|重点内容全面解读,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p>

    注意事项

    本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重点内容全面解读 PPT课件)为本站会员(雨**)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