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
中文摘要 当前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以传授鉴赏知识和应试知识为本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高中语文教学 古诗词 提高鉴赏能力。【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十读法。做诗歌鉴赏。做诗词鉴赏的时候。在中国语文教育教学中。古代诗歌的语言。①分析意象(由意象到意境。
高中语文古诗词Tag内容描述:<p>1、中文摘要 当前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以传授鉴赏知识和应试知识为本位,以应 试为目的,未遵循古诗词鉴赏学习规律和学生鉴赏能力发展规律,不重视 学生语感的培养,鉴赏教学存在一系列矛盾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当代语 感研究理论,借鉴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批评理论和中国古代语感培养教育经 验,客观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课中存在的三大矛盾问题及 症结,指出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特点和鉴赏能力形成的特点,论证了语感在 古诗词鉴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语感培养是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途 径以及语感培养对实现学生鉴赏主体地位的。</p><p>2、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p><p>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 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p><p>4、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语文论文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新人教版【摘要】: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相关策略。【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古诗词 提高鉴赏能力 古诗词是人类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能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文学样式。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情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于提高学。</p><p>5、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教学资源网诗(6)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早秋(明)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注】此诗为袁凯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3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p><p>6、高中语文第三册 古诗词重点句子复习 文为灵感积淀之结晶 诗乃激情迸发之火花 -湖北安陆二中 孙家庆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里烟。 久在()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 羁绊 (j bn) 羁留(j li) 羁旅(jl ) 羁押(j y) 榆柳荫后檐 荫(yn)蔽-荫庇(ynb) 荫翳(yn y) 绿树成荫(yn) -树阴 依依墟里烟 墟里(村落) 殷墟(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 废墟 久在樊笼里 樊篱(fn l)-藩篱(fn l) 樊篱-篱笆,比喻对事物的限制.例如:冲破 旧礼教的樊篱. 藩篱-比喻门户或屏障.例如:母亲美丽的 藩。</p><p>7、文言虚词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与”“和”。例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司马迁鸿门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韩愈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p><p>8、文言实词(三)必修1至必修5典型词类活用用法归纳一、名词的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3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4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5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6进兵北略地。(荆轲刺秦王)北:名词做状语,向北。7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刺秦王)函:名词做状语,用匣子。8范增数目项王。(司马迁鸿门宴)目:名词用作。</p><p>9、编制 孟祥林【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十读法一、读题目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2006湖北14)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006年福建10)李商隐端居(注:端居:闲居。)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2004全国16)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004北京1213)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二、读作者回。</p><p>10、做诗词鉴赏的时候,首先是把诗词先翻译一下,直译就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作者写景或者动作与感情的相关性。审题方法:1在问号前面的第一个逗号一定会给出答题的范围,注意不要超出或者短缺。2理清问题到底要问的是什么,对应题型确定答题步骤3答案内容一定来自原文,不做猜测和扩展。答案分析方法:1分清答题步骤和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部分2答案选取了哪些意象,以及这些意象和感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什么。3注意答案的语言运用,以及一些术语的说法。下面是具体题型高考语文试题中,古诗词鉴赏是文学色彩最浓郁的题型,也是难度最大的试题。</p><p>11、浅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摘要:在中国语文教育教学中,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古诗文也是承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针对目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来看,依旧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缺乏对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挖掘等问题。因此本文就将结合实例,针对当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办法。 关键字:高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 古诗文积淀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和精神文化,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古诗文当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对学生的语文学。</p><p>12、古代诗歌的技巧一、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做铺垫。“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做铺垫。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p><p>13、古代诗歌的语言1冲淡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3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p><p>14、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1山水田园诗特点:以描写为主(包括写景、写人,常用“白描”的手法)。景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情感类型:对现实不满,寄情山水。流露隐逸之情。寄寓诗人生活的感悟。表明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表达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方法点拨:只要断定是山水田园诗,就务必注意:分析意象(由意象到意境,再到作者情感)。分析“描写”的运用(包括“衬托”“白描”“虚实相生”“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掌握术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2边塞军旅诗思想内容分类:反映边塞的。</p><p>15、1,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技巧,2,考 点 要 求,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 析 意 境 型,4,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