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编号:12948323]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
课时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时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魏晋至隋唐的政治制度。魏晋至隋唐的政治制度。(2)隋唐时期。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魏晋至隋唐。(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Tag内容描述:<p>1、阶段三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纲考点魏晋至隋唐的政治制度(1)南北朝时期:三省制;九品中正制度。(2)隋唐时期: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科举制与监察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隋唐三省六部制对秦汉魏晋南北朝中枢权力机构的传承与创新;先秦至隋唐科举制的演变,科举制是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成熟,且逐步走向制度化、公开化。历史解释魏晋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制度具有多样化特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p><p>2、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纲考点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化(1)魏晋儒学遭冲击。(2)唐代的“三教合一”。(3)科技:齐民要术与南北朝农书。(4)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经济重心从江南经济开发到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历史解释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开始冲击儒学,唐代呈现出“三教合一”的局面,但。</p><p>3、阶段提升(三)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2018全国,25)唐代藩镇割据的影响5年5考1.从模块内容看,本专题为高考的高频点之一。政治、经济、思想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政治、思想考查比例较高,经济考查有增多的趋势。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且非选择题多是政治经济综合或思想、经济综合考查为主。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及思想文化现象的特点、影响及出现的原因等。(2018全国,26)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演变(2017全国,26)唐代历史事实的史料辨析(2017全国,25)魏晋以后官修史书的特点(2016全国,25)唐。</p><p>4、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同。</p><p>5、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安装了犁评,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田实行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3)灌溉工具:曹魏时出现翻车、唐朝时发明筒车。(4)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主张均田、限田,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5)经济重心: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p><p>6、阶段提升(三)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2018全国,25)唐代藩镇割据的影响5年5考1.从模块内容看,本专题为高考的高频点之一。政治、经济、思想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政治、思想考查比例较高,经济考查有增多的趋势。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且非选择题多是政治经济综合或思想、经济综合考查为主。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及思想文化现象的特点、影响及出现的原因等。(2018全国,26)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演变(2017全国,26)唐代历史事实的史料辨析(2017全国,25)魏晋以后官修史书的特点(2016全国,25)唐。</p><p>7、阶段三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纲考点魏晋至隋唐的政治制度(1)南北朝时期:三省制;九品中正制度。(2)隋唐时期: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科举制与监察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唐太宗*(1)北魏孝文帝改革*。(2)唐太宗*。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隋唐三省六部制对秦汉魏晋南北朝中枢权力机构的传承与创新;先秦至隋唐科举制的演变,科举制是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成熟,且逐步走向制度化、公开化。历史解释魏晋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制度具有多样化特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体现。</p><p>8、阶段提升(三),主题一通史角度认识唐代中期门阀政治衰落的原因 【主题综述】,【针对训练1】 (2018重庆四模)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至宋代,政府取消谱官,家谱皆由私家编修。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世袭政治的瓦解 B.理学思想的传播 C.选官制度的变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隋唐以前,选官制度推行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因而官府定有谱局以考门第,隋唐至宋推行按才学。</p>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相关PPT文档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