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理论
第九章 货币供给 1 .掌握并理解存款货币创造的简化模型和复杂模型 2 .熟悉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4.明确存款货币创造、现金投放与商业银行贷款的关系。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述评。第一节 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第十三章 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创造与货币供给。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Tag内容描述:<p>1、2019/6/13,第九章 货币供给 1 掌握并理解存款货币创造的简化模型和复杂模型 2 熟悉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掌握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和条件,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模型。 3理解中央银行资产行为与货币供应量形成之间的关系; 4明确存款货币创造、现金投放与商业银行贷款的关系; 5了解中央银行实施货币调控的工具和机制; 6理解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概念及其货币政策含义。,2019/6/13,第一节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原理 一、存款货币创造概述 存款货币,通常指的是可以通过签发支票方式向第三方能够实施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有时候,存。</p><p>2、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述评货币供给是外生(exogenous)还是内生(endogenous)的争论由来已久,货币供给的外生论者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经济运行之外的因素决定,如执政者的意志、自然条件、政策等。货币供给的内生论者认为是物价、利率、产出等直接或间接地决定货币供应量,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从属或适应于货币需求。持货币供给外生还是内生的不同理念对货币政策应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效果都有重大影响。一、外生性货币供给理论19世纪初,以大卫李嘉图为首的“金块论者”是早期外生论的代表。在其后的通货论争中,以奥维尔斯顿、英国首相皮尔为首。</p><p>3、第九章 货币供给,第一节 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动态的含义,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静态的含义,货币供给又称货币存量,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一国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等在内。,第一节 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二、货币供给量层次的划分 1、划分货币供给量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是流动性。划分货币供给层次对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第一节 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各国对货币供给量的层次划分不同。 2、一般划分方法: M0 现金 M1 现金活期存款 。</p><p>4、第七章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第七章2,第七章3,第七章4,第七章5,第七章6,第七章7,第七章8,第七章9,第七章10,第七章11,第七章12,第七章13,第七章14,第七章15,第七章16,第七章17,第七章18,第七章19,第七章20,第七章21,第七章22,第七章23,第七章24,第七章25,第七章26,第七章27,第七章28,第七章29,第七章30,第七章31,第七章32,第七章33,第七章34,第七章35,第七章36,第七章37,第七章38,第七章39,第七章40,第七章41,第七章42,第七章43,第七章44,第七章45,第七章46,第七章47,第七章48,第七章49,第七章50,第七章51,第七章52,第七章53,第七章54,第七。</p><p>5、金融学,陈燕商学院,2,8:货币供给理论,3,8.1:银行信用创造与货币供给,一、提供货币供给的2类银行二、货币供给的程序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4,一、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与收缩,(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部分准备制。指银行对于所吸收的存款,不保留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备,而只保留其中一定百分比以应付客户提现,其余部分则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运用出去的准备制度。非现金结算制。指货币。</p><p>6、1 第八章货币供求理论 8 1货币需求理论8 2中央货币体制下的货币供给8 3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2 8 1货币需求理论 1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经济条件下 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 一个家庭所需要的货币量 具体表现。</p><p>7、第十三章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理论是分析货币供给量大小以及决定因素的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比较而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要晚得多。这是因为在很长时间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把货币供给作为中央银行能够完全控制的一个变量,因此经济学家很少研究货币供给的决定过程,而是只研究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时经济如何变化。后来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中央银行并不具有绝对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只是基础。</p><p>8、第6章货币供给理论,第1节基础货币的决定,第2节货币供给模型和货币乘数,第3节货币存量周期,初步知识33,360货币口径,美国货币口径,M1=货币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他支票存款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回购协议,欧洲美元每隔一天合并调整* M3=M2大额定期存款,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由机构拥有),定期回购协议,欧洲美元合并调整*。</p><p>9、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第一节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一、存款准备制度1、法定准备:为了保障存款者的利益和社会金融市场整体的良好秩序,各国在法律上一般都要硬性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一定百分比的现金作为法定准备金保留。 (P173反第3行) 2、法定准备率:法定银行应当持有其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的现金百分比,称为法定准备率。 3、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P174第2段) (1)微观角度:安全存款,有。</p><p>10、第九章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动态的含义,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静态的含义,货币供给又称货币存量,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一国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等在内。,第一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二、货币供给量层次的划分 1、划分货币供给量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是流动性。划分货币供给层次对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p><p>11、04.09.2020,第九章 货币供给 1 掌握并理解存款货币创造的简化模型和复杂模型 2 熟悉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掌握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和条件,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模型。 3理解中央银行资产行为与货币供应量形成之间的关系; 4明确存款货币创造、现金投放与商业银行贷款的关系; 5了解中央银行实施货币调控的工具和机制; 6理解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概念及其货币政策含义。,04.09.2020。</p><p>12、第九章 货币供给理论,第一节 银行的资产与负债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1、法定准备金:为了保障存款者的利益和整个社会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各国在法律上一般硬性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持它所吸收存款总额中一定百分比的现金作为法定准备金。(P173倒第3行) 2、法定准备率:法律规定的银行必须保持其存款总额一定比例现金的百分比,称为法定准备率。,3、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P174第2段) (1)微观角度:使存。</p><p>13、第二章 货币供给理论,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的形成与基础理论 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形成 1、在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流通的时代,流通中货币量的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很少有人研究。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给货币供给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制度的基础。 3、菲利普斯在1921年提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概念。 4、20世纪60年代后,货币供给理论成为热门话题。 二、货币供给的基础理论信用创造说 1、18世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