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文学艺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一、选择题(共10小题。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B )。方针的内涵及提出的目的。方针的提出。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专题概述(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第20讲 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育与文学艺Tag内容描述:<p>1、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周恩来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 BC D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党和国家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在此背景下“双百”方针提出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进入。</p><p>2、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19邢台高二月考)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出现盛况,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如青春之歌红日等。该盛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C)A作家创作环境的改善 B茅盾文学奖的设立C“双百”方针的实行 D国民经济不断恢复解析根据题目中“新中国成立后”得出:此时实行“双百”方针,作家创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故主要原因为C项,A项得益于“双百”方针的实行,故排除。B项茅盾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与题意不符,故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在1952年已经完成,故D项错。</p><p>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掌握“双百”方针的内涵及提出的目的。(重点)2.理解贯彻“双百”方针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难点) 3.探究“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重难点)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2)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年春,。</p><p>4、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专题概述(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p><p>5、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础达标】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A学术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艺术领域1.【答案】A【解析】 “百花齐放”针对的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的学术领域,故A项正确。2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2【答案】D3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毛泽东说:“。</p><p>6、第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9宜宾高二检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A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度恐慌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D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解析美国舆论的观点不能代表美国政府,故A项错误;“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p><p>7、第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2019苏州高二调研)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C)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p><p>8、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很大变化。(2)1956年初, 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已开始。(3)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4特点:既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 的方针。5成就(1)领域: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2)代表:老舍的 ,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3)意义: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6影响: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p><p>9、第20讲 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教育,课标: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考纲: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新中国的文学艺术,知识结构,背景、提出、目的、内涵、实质,1、“双百”方针的提出,基础知识,“双百”方针的内涵和实质,1、前提和范围: 2、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p><p>10、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训练(7)一、选择题(48分)1、(2019浙江联考)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不大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提出文艺工作为工农阶级服务2、(2019预测)1958年4。</p><p>11、学案2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知识点一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课堂检测 达标训练 巩固反馈,知识点二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材问题解答,内容索引,知识点三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知识点一,1.“两弹一星” (1)目的:增强国防实力,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 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