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心理统计
王美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与预 备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n了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性质及学习 该课程的必要性。掌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教育与心理统计。2、总体、个体、样本。
教育与心理统计Tag内容描述:<p>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主讲人:王美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与预 备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n了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性质及学习 该课程的必要性,掌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本 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n重点:掌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和基本概念 n难点:理解描述统计、推论统计与实验设 计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n“从事教育的人,若不懂得教育统计,不能称 为教育科学家。” (艾伟) n“Sta。</p><p>2、教育与心理统计绪论1、 概念与术语1、随机变量名变量:男女顺序变量:成绩从高至低排距变量:天气温度比率变量:身高、体重2、总体、个体、样本总体: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指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样本:指在总体按一定规则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成为总体的一个样本。二、常用的符号与计算第1章 常用的统计表与图第1节 次数分布表与图1、 次数分布及其表达方式概述次数分布:指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指一批数据在量尺上各等距区组内所出现的次数情况。2、 次数分布表的编制例子:某班52名学生。</p><p>3、心理与教育统计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30题1分/题=30分)1157.5这个数的上限是( C )。A. 157758 B.15765 C15755 D15852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 B )。A自变量 B随机变量 C因变量 D相关变量 3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 A )。A总体 B样本点 C个体 D元素4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统计图式( D )。A直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散点图 5适用于描述某种心理属性在时间上变化趋势的统计是( D )。A茎叶图 B箱形图 C散点图 D线形图6. 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B )。A散点图 B圆形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7 运。</p><p>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心理 李力,第五章 相关关系,一、相关、相关关系与散点图 二、积差相关 三、等级相关 四、质与量相关 五、品质相关 六、相关系数的选用与解释,一、相关、相关关系与散点图,1、相关的意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果关系(两种事物) 共变关系(三种事物) 相关关系(两种事物),相关的含义 事物之间存在关系,但又不能直接做因果关系解释时,称事物间的联系为相关。 判断两个因素或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定量地研究这些关系,称为相关分析。,相关的类别: 正相关:两个变量向相同的方向变化. 即一个变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