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4课时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第4课时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2、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的运算。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导学案1、2、3分数乘法计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Tag内容描述:<p>1、专业好文档第一单元:圆单元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本单元主要通过六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本质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2、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p><p>2、第1课时 解决问题(一)导学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用分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法解这类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几个特点:1.有效利用例题情境,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基础,既有效地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2.有效利用线段图,理清题中数量关系。因为题中的等。</p><p>3、扇形统计图导学案设计课题扇形统计图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重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因此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新知识在谈话、对比中自然形成。2.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各自的优点,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结合实例,使学生在运用中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p><p>4、第1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设计课题比的基本性质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环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规律,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进行验证,使学生经历“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2.巧妙点拨,层层深入。在教学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步步深入,充。</p><p>5、第2课时 解决问题(二)导学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时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方程法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学生掌握解决分数问题能力水平的高低,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分析的直观性。分数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画出完整的线段图,以便为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提供直观支柱。2.关注理解的难度性。教学时,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线段,顺向思考,列方程解决问题,以降低。</p><p>6、第3课时 比的应用导学案设计课题比的应用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时主要是教学已知几个数的和以及这几个数的比,求这几个数分别是多少的应用题,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大胆交流和汇报从复习题中获取的数学信息,并在交流、汇报中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几个量的比转化成这几个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分散教学难点。2.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按比例分配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的同时,对这种分配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较。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7、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1导学案班 级 班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学习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p><p>8、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面积学案 北师大版学习目 标1. 了解圆面积的含义,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2. 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3. 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的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 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 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方法备注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5分提问:1.口算:3 0.5 2 aa nn2.面积所指的是什么。</p><p>9、第三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p><p>10、1.5 分数乘小数 第5课时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下面各题。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二、自学导向 阅读教材P8的例5,完成下列题目:例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1)欢欢的身体长2.1dm,。</p><p>11、整理和复习学习目标1.复习本单元知识,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方法。2.进一步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以及解题的方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数学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整理分数除法的知识,形成体系。学习准备PPT课件及相关练习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分数除法的几种情况及计算方法。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计算下面各题。分析: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知识点2: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本形式。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1)张。</p><p>12、第5课时 分数乘小数课题分数乘小数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不仅巩固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而且同时为探究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铺垫。2.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本设计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p><p>13、1.1 分数乘法 第1课时科目:六年级数学 备课人:学习目标: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 通过演示,感悟算理,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计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更简单?)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二、自主学习(独学)1.出示例1,指名读题。(1)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p><p>14、3 分数除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分数除法的学 习,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下一单元比的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将分数除法安 排在比的前面进行学习,为更好地学习下一单元的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1.理解倒数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2.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3.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确算。</p><p>15、4.扇形课题扇形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在操作中,认识弧、扇形的圆心角。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弧、扇形和圆心角,并动手尝试画一段弧和圆心角为60的扇形。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既获取了扇形的有关知识,掌握了扇形的特征,又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用心观察,促进发现。无论教学弧、扇形还是圆心角,都是让学生在认真观察之后,总结出扇形的特征及扇形各部分的名称,提高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理解并建立扇形的概念。 2.正确地、迅速地。</p><p>16、圆复习(二) 总第34课时科目:六年级数学 备课人: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2、难点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d 或 C2r求圆的面积公式:S=r2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p><p>17、7.1.1 扇形统计图 总第45课时科目:六年级数学 备课人: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2. 增强统计观念,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学习重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重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难点)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1. 阅读例1,P96,完成如下问题: 分别计算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和其他各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全班人数:乒乓球占全班人数:跳绳占全班人数:足球占全班人数:踢毽占全班人数:其它占全班人数: 扇。</p><p>18、9.1.1 总复习 总第50课时科目:六年级数学 备课人:学习目标:1. 通过复习,把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形成知识网络.2. 培养学生概括和分类能力,使知识系统化.学习重难点:正确、清晰地理解所涉及的各个概念,并应用。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1. 填表:一般方法结果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是一个( ),可以是( )、( ),( )。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是一个( ),前后项是( )。2,填表:小数分数百分数98%1.23|8二,合作交流:1. 交流后填表:联系区别比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法被。</p><p>19、第4课时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课题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设计以这一教学理论为依据,结合本课时教学内容较简单的特点,设计了学生自学先约分,再计算这部分内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交给学生。在自学后的汇报交流中,教师适当质疑和点拨、及时的反馈练习,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学会了运用。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p><p>20、第6课时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课题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与旧知联系,新课前学生对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已经十分熟悉了,所以本节教学注重以旧引新,在教学设计上十分重视以下三点:1.重视复习铺垫。教学中,加强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生学习新课清除障碍,使学生在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后,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加、乘减运算。2.重视质疑引导。教学中,重视质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