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编号:25856196]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2.通过描述和《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位置》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Tag内容描述:<p>1、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2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给出的路线,自己画出简单的路线图。2.通过描述和画简单的路线图,培养空间观念。3.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教学重点:在描述路线过程中,会正确选择参照点,会根据参照点正确说出另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的路线,自己画出路线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根据平面图,在作业纸上完成下列问题。</p><p>2、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19P21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如何根据方向与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并能绘制出简单平面示意图。3.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坐标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方向和距。</p><p>3、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郦 丹(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菊娣(修改)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19。</p><p>4、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位置与方向课时:共4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张亚飞 赛艳可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本单元教学目标:1。</p><p>5、位置与方向(二),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一、情境引入,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问题1.北偏西30是什么意思呢?请你在下面这幅图中画出这个方向。,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3.要想确定B市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条件呢?,4。</p><p>6、位置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课。</p><p>7、第2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 21页例2 做一做 练习五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 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 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 通过绘制平面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活动中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解决问题 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p><p>8、五年级数学上册(RJ)教学课件,第2课时位置(2),第2单元位置,一、复习导入,根据字母表填空,A对应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4,2)。,(1)E的位置在第()列、第()行,表示为(,)。X、F和V的位置分别是(,。</p><p>9、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汕头市濠江区葛陈小学 黄隆濠一、 学习内容本课是人教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北等八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初步认识了在平面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是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里“图形与位置”的知识。</p><p>10、1 / 11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东西南北 刘宝锋 二一四年三月九日 一、教学课题 位置与方向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三、教学目标 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p><p>11、1 / 11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7 课时) m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7 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 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 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 3 使学生会。</p><p>12、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7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7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 南 西 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 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 已经会用上 下 左 右 前 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使学生学习辨认东 南 西 北 东北 西北 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p><p>13、课题 位置与方向 四 设计教师 付惠敏 教学内容 教材23页和习题25页 学习目标 1 掌握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 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2 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 根。</p><p>14、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结合生活情景 认识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 并能用这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传统与现代教育手段的有机整合 教学情景实现立体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交替转变 通。</p><p>15、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p><p>16、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19P21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如何根据方向与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并能绘制出简单平面示意图。3.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p>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相关PPT文档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