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文言文常见字词

文言文常见字词归纳。官员到某地任职。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②受到鼓励、奖励。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文言文虚词用法。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可译为&quot。常用文言文词语积累。下面是文言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重点解释。请你将《伤仲永》中含有这些词语的例句填写在相应的解释后面。

文言文常见字词Tag内容描述:<p>1、文言文常见字词归纳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 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 3. 课:考核、督促、征收。 4. 风、化:教育感化。 5.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 游:游玩,游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7. 趣、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9.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p><p>2、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 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p><p>3、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p><p>4、常用文言文词语积累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能将所学的伤仲永中相应内容,填写正确。2.理清仲永出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设疑自探 下面是文言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重点解释,请你将伤仲永中含有这些词语的例句填写在相应的解释后面。(例子可多条)有的,有的人 例:或 有时 例:或者,或许 例:死 例:卒 终于,最终 例:士兵 例:听见,听到 例:听说 例:闻 见闻,知识 例:闻名,注明 例:品尝 例:尝 曾经 例:连词,而且,并且 例:连词,况且 例:且 连词,尚且,还 例。</p><p>5、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p><p>6、1 安 1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养 衣食所安 2 卑 1 低下 非天质之卑 2 身份低微 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 周全 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2 具备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口技 3 准备 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 4 被 1 影响 被于来世 2 同 披 穿 皆被绮绣 5 鄙 1 边境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2 鄙陋 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3 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6。</p>
【文言文常见字词】相关DOC文档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doc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解释.doc
常用文言文词语积累.doc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doc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